石松门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石松门(Lycopodiophyta)是现存维管植物中最古老的一支,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约4.25亿年前的志留纪。石松门的植物通过孢子繁殖,具有代谢世代交替,孢子体代谢世代占主导地位。石松是多年生土生植物。匍匐茎地上生,细长横走,2-3回分叉,绿色,被稀疏的叶;侧枝直立,高达40厘米,多回二叉分枝,稀疏,压扁状(幼枝圆柱状),枝连叶直径5-10毫米。叶螺旋状排列,密集,上斜,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

石松门(Lycopodiophyta)是现存维管植物中最古老的一支,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约4.25亿年前的志留纪。石松门的植物通过孢子繁殖,具有代谢世代交替,孢子体代谢世代占主导地位。

形态特征

编辑

石松是多年生土生植物。匍匐茎地上生,细长横走,2-3回分叉,绿色,被稀疏的叶;侧枝直立,高达40厘米,多回二叉分枝,稀疏,压扁状 (幼枝圆柱状) ,枝连叶直径5-10毫米。叶螺旋状排列,密集,上斜,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8毫米,宽0.3-0.6毫米,基部楔形,下延,无柄,先端渐尖,具透明发丝,边缘全缘,草质,中脉不明显。孢子囊穗 (3) 4-8个集生于长达30厘米的总柄,总柄上苞片螺旋状稀疏着生,薄草质,形状如叶片;孢子囊穗不等位着生 (即小柄不等长) ,直立,圆柱形,长2-8厘米,直径5-6毫米,具1-5厘米长的长小柄;孢子叶阔卵形,长2.5-3.0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急尖,具芒状长尖头,边缘膜质,啮蚀状,纸质;孢子囊生于孢子叶腋,略外露,圆肾形,黄色。

生长分布

编辑

石松生于海拔100-3300米的林下、灌丛下、草坡、路边或岩石上。

石松产全国除东北、华北以外的其他各省区。日本、印度、缅甸、锡金、不丹、尼泊尔、越南老挝柬埔寨及南亚诸国有分布。

主要分类

编辑

石松门约有1200个现存物种,并被分成三种类群。这三种类群为:

石松纲 Lycopodiopsida 卷柏纲 Selaginellopsida 水韭纲 Isoetopsida 石松门有很长久的演化史,且其化石遍布全球,尤其是在炭矿中。实际上,大多数已知属都已灭绝。志留纪的物种“刺石松”是现知最早的石松门植物,而似乎和某些“库克逊”有关连。

石松门的化石和其他大量的维管植物一起出现于志留纪时。支系分类学的分析将其放在维管植物的基部;它们以其小型叶和孢子体的横向裂开和其他维管植物相区分(其他维管植物是纵向裂开)。现存物种的孢子体长在小型叶(称之为孢子叶的上端)。在一些类群中,孢子叶会群聚成叶球。

石松是以单性孢子繁殖,而卷柏和水韭则是以双性孢子繁殖,其中雌性孢子会大于雄性孢子,且配子体完全在孢子壁中形成。

植物学史

编辑

石炭纪时,树形的石松门(如“鳞木”)形成了广大的森林,并主宰整片大陆。和后来的树木不同,其叶子会长在整个树干和支条上头,但会在成长中掉落,最后只留下顶端的一小丛叶子。这些植物形成了许多的化石炭层;在苏格兰格拉斯哥的化石公园里,石松门的树化石亦可在砂岩中找到。这些树木会在它们曾经有叶子的部位留下钻石状的痕迹。

石松门的孢子极为易燃,因此曾被使用在烟火上头。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1078/

(5)
词条目录
  1. 形态特征
  2. 生长分布
  3. 主要分类
  4. 植物学史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