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干线公路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省级干线公路在省公路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其技术等级和技术标准一般不小于二级公路标准。当混合交通量较大时,可由双车道加两侧慢车道组成,宽度24.5米以下。在省公路网中,具有全省性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并经确定为省级干线的公路,称为省道。省道通常包括:(1)由省会连接各地(市、自治州)首府的、以及各地(市、自治州)首府之间连通的干线公路;(2)由省会、地(市、自治州)首府连接重要厂矿、经济技术开...

省级干线公路在省公路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其技术等级和技术标准一般不小于二级公路标准。当混合交通量较大时,可由双车道加两侧慢车道组成,宽度24.5米以下。

定义

编辑

在省公路网中,具有全省性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并经确定为省级干线的公路,称为省道。省道通常包括:

(1)由省会连接各地(市、自治州)首府的、以及各地(市、自治州)首府之间连通的干线公路;

(2)由省会、地(市、自治州)首府连接重要厂矿、经济技术开发区、港口、机场、旅游胜地的干线公路;

(3)省际之间地(市、自治州)首府连通的干线公路。

省道编号分为:从省会(直辖市、自治区首府)出发的用“1”起头,南北走向但不经过省会(直辖市、自治区首府)的用“2”起头,东西走向但不经过省会(直辖市、自治区首府)的用“3”起头。数字前冠以“S”,“S”为“省”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

典型病害

编辑

中国的公路交通发展非常迅速,绝大部分省干线都应用了沥青路面,但是在交通量增长的过程中,很多省干线的沥青路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早期破坏甚至病害,对省干线公路的正常通车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深入分析造成沥青路面病害的原因,有的放矢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沥青路面进行养护,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成因

沥青路面的裂缝病害及成因

沥青路面的裂缝又可以分为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网状裂缝和反射裂缝,破坏最大的是横向裂缝,这也是沥青路面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害。半刚性基层的干缩合沥青面层的温度收缩、路基压实度不足都会造成横向裂缝。如果车辆超载、施工质量不合格、设计不当,沥青路面容易出现荷载型裂缝,这主要是由于沥青的半刚性基层和面层受到的过大的拉应力。沥青路面还可能产生基层反射性裂缝和温度收缩性裂缝,但是这两种裂缝不会对路面的整体性造成过大的影响。如果路基的压实度不足,造成路面不均匀沉陷,可能出现纵向裂缝。纵向裂缝主要出现在车辙边缘和半填半挖处。横纵裂缝的交错会形成网状裂缝,而基层产生裂缝之后继续受到行车荷载和温度的影响,裂缝会对沥青表面进行反射,从而形成反射裂缝。

坑槽松散及其成因

在施工时如果没有对混合料的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造成混合料温度过低,没有进行均匀的摊铺和充分的压实,就会造成坑槽。同时如果混合料温度过高,就可能造成压实不足性坑槽,这是由于混合料温度过高会加速沥青的老化,降低其粘结力,增加沥青的脆性,加之外部行车荷载的影响而行车坑槽。如果在沥青路面施工时没有对其下面层的标高进行严格的控制,导致个别部位的厚度不足,会导致部分混合料被行车“带走”而形成坑槽。

车辙及其成因

沥青路面的车辙可以分为流动性车辙、磨损性车辙和结构性车辙。在高温的作用下,受到车轮反复碾压的作用,沥青混合料受到过大的荷载应力作用,会出现流动变形,最终形成流动性车辙。流动性车辙的形态为受到车轮作用较少的车道两侧隆起、受到车轮作用较多的中间部位下凹,停车线和车道线上出现变形曲线。磨损性车辙主要是由车轮磨损造成的,省干线公路中重型车辆的数量较多,会对路面造成一定的磨损。结构性车辙的横断面下凹,两侧不隆起,宽度较大,是路基和面层受到荷载的作用而产生的永久性结构变性造成的。

水损坏及其成因

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控制碾压效果,或者没有均匀的拌和沥青混合料、没有严格的控制沥青混凝土的比例,都可能造成沥青路面有过大的空隙,在降雨的作用下就会出现水损坏。如果省干线公路使用了半开式沥青混凝土表面,出现水损坏的概率会进一步加大。水损坏出现之后,受到行车荷载的影响会逐渐出现坑洞,最终形成大面积路面破损。

养护技术

可以将沥青路面的病害分为两个类别:功能性破坏和结构性破坏。对于常见的路面渗水、脱皮、麻面、微小裂缝等功能性破坏,只需进行常规的修正和养护,即可对其进行处理。但是对于坑槽、裂缝、车辙等结构性破坏,必须采取更为系统的养护和修复技术。

沥青路面裂缝的养护技术

在省干线公路的施工中应该做好施工组织工作,保障摊铺作业的连续性,尽量减少路面中的冷接缝。对于冷接缝要进行及时的处理,整齐的切割摊铺带的边缘,使用热混合料对接缝处进行敷贴。对接缝处进行预热软化之后,再使用粘层沥青进行涂刷,并铺筑新的混合料。要对横向裂缝进行充分的压实。对于桥涵两侧的填土还应该进行进一步的加固或者压实,避免通过裂缝渗入雨水,对路面结构进行破坏。为了避免竖向裂缝,应该尽量减少分幅摊铺,保障热接缝。如果受到施工条件的限制,必须实行分幅摊铺,也应该保障上下层具有至少15cm的施工纵缝,并严格的控制摊铺过程中的松铺系数。要分层填筑和压实沟槽回填土,并保障所需的压实度。如果压实存在困难,可以使用热闷钢渣、高钙粉煤灰、黄砂等。为了避免网状裂缝,在摊铺前要仔细检查下卧层,清扫泥灰,喷洒粘层沥青,以保证下卧层的稳定性。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混合料的选定和拌制,注意沥青面层各层的厚度。对于2~5mm的细裂缝,可以先对裂缝内和边缘的杂物进行清理,保持裂缝内的干燥,然后使用改性乳化沥青进行灌缝。如果沥青路面上的裂缝宽度已经超过了5mm,则要对裂缝进行清理和灌缝,然后撒上3~5mm石屑或者粗砂。

沥青路面坑槽松散的养护技术

造成沥青路面坑槽松散的根本原因在于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的监控,导致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不合格。在沥青路面中使用吸水性集料时应该掌握正确的方法,在设施沥青用量时应该对被吸收的沥青予以考虑。在对混合料的体积特性进行计算时,可以借鉴美国沥青协会的做法,运用集料有效比重。对于低吸水性集料,在对最佳沥青用量进行设置时可以在设计值的基础上减少0.1~0.2%,作为实际沥青用量。但是如果运用高吸水率集料,则要在设计值的基础上增加0.2~0.3%。

沥青路面车辙的养护技术

要防治车辙病害,应该选择优质重交通沥青,以及优质的矿粉和集料,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同时也可以采用以SMA结构为代表的间断型级配沥青混凝土作为路面的抗滑表层,提高沥青路面整体的耐磨、抗滑、防水、抗裂和抗车辙能力。在施工时还要严格对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并对路面进行合格的碾压,选择合适的压实机具,提高压实度。对于已经出现的车辙,可以先对路面进行清理和洒水、烘烤,然后使用与原路面相同的拌合料进行填补和压实。但是对于深度和面积均超过3cm的车辙,还要在车辙部位进行挖槽,然后重新修补和压实。

沥青路面水损坏的养护技术

沥青路面水损坏的速度和数量会受到沿线降雨量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施工材料和路面设计的影响。在石灰岩挖方路段,可以设置路槽排水,以免路面的基层的底基层受到裂缝水的浸润。沿路肩设置40×50cm的排水沟,并在填方路段设置塑料管进行排水。对于雨水较多的地区,还应该对下封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避免路面水的下渗,提高沥青路面的耐久性。

养护

编辑

特点

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1)实施养护作业的强制性。国省道干线公路在国家综合运输网络中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对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养护应当是建立在标准化、规范化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2)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隧道及其附属设施之外,还应当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绿化、环保等沿线设施。这些设施的养护和管理几乎涵盖了道路、桥梁、隧道、涵洞、园林、绿化等多种专业,形成了一个内容广泛、互有联系、缺一不可的综合养护体系。

(3)国省道干线公路行车密度大、车速快、路况复杂,而且都是车辆、行人混合交通,养护作用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4)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外,还需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在养护检测手段上,需具备现代化综合检测设备,养护工作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广泛,科技含量将越来越高。

存在问题

由于中国国省干线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资金不足

尽管近几年国省干线公路专项资金逐年增长,但是资金短缺仍然限制了地方道路的建设。省级道路建设的资金主要来自社会统筹,取之于民,受当地实际收入的影响,资金来源的渠道不稳定,没有固定的保障。由于资金短缺,致使道路修建标准低,配套程度差,抗灾害能力小,增加了养护管理的难度。资金投入不足的首要原因又在于投资主体缺位,投资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为:政府财务紧张。就国家而言,尽管每年都安排了重点建设项目,并且给予了一定的立项投入但相对于公路建设所需要的巨大资金缺口,政府的立项投入仍是杯水车薪。而到了省这一级,情况则更加糟糕,大多数以不发达的省普遍都是财力薄弱,无力投入更多的国省干线公路建设资金,财政收入有限。再除开所必需承担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开支,最后能够用于集资修路的资金已经是微乎其微了。

管养不分

在新时期,中国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发生了一次较大的变革,各级管养单位组建了公路养护公司,各养路队在《养护经济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参照企业管理模式,实行计量支付,按劳取酬。但由各分局的养护公司经理都是由各分局的分管领导担任,人员是老一套,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企事分开。养护公司经理没有独立的人事财务决策权,养护公司成为一个空架子,管理权还是在公路局,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国省干线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拨款方式,不能适应国省干线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缺少规范

截止目前,针对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国省干线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素质不高

一般从事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的技术人员的比例不超过30%,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差,直接影响养护作业质量。管理者对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人才的投入不足,还没有从落后的手工养护的思维中解放出来,造成养护人才短缺,没有了科技创新的动力。上述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国省干线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已形成中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对策

创建和谐养护理念

和谐养护理念体现在人们的意识之中,大家要积极培养并创造人人关心养护意识、从重防治意识、市场竞争意识、管养配合协作意识、科技创新与机械化推广应用意识、安全畅通时效意识、勤俭节约的成本意识、拚搏奋进的奉献意识、监管从严的质量意识、自然环保的美化意识。创建和谐养护理念,就是要建立实现一个以人为本、以车为本、以路为本的公路养护体系,培育一个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和培养一支拼搏奉献的公路管养员工队伍。着重在于做好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的人、机、料、法、环等五大重点环节。

改革体制

由于国省干线公路的养护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公众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政府必须加大立法与执法力度,对养护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充分体现养护管理的强制性要求。按照《公路法》的条款内容,加快制订相关配套法规,完善法规的细则说明。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高等级公路特许经营立法的成功经验,制订适合中国特色的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条例,使国省干线公路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具有合法的收费、经营权力。养护的强制性通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或委托实施。中央政府要尽快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对新建高等级公路的设计与施工,明确规定有关养护管理方面的要求。强制设计中的养护管理技术储备,制定相应的公路养护方案,强调公路施工缺陷维修期施工单位养护的责任与义务,采用法律与经济手段进行约束。

实行规范现代化养护

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养护内业管理更加规范,养护内业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科技的发展,养护手段的更新,养护内容、养护要求的变化及养护管理理念的不同而变化。为适应这些变化,紧跟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养护内业管理方法应运而生。过去的内业原始资料的搜集、整理全部用手工,如今,路面的病害数据搜集用数据采集仪采集。数据整理有养护内业管理系统。交通量数据的采集改过去的人工采集为现在的交调数据自动采集仪,数据整理有交调管理系统,桥梁、路面管理有桥梁管理系统、路面管理系统等等。大大提高了内业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内业资料的准确性,现代规范化的养护内业管理手段使养护内业管理更加规范。目前,交通量的数据分析成果广泛应用于公路网规划,公路建设可行性研究等领域。数据在进行公路交通管理以及进行公路养护、旧路改造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养护内业的数据搜集与整理是基础,数据的分析与预测是目的,所以,养护资料必须具备“五性”:准确性、时效性、目的性、全面性、经济性,缺一不可。只有这样,取得的分析预测资料才能更好地指导、服务养护管理工作。

培养专业化养护队伍

在实行专业化养护的前提下,培养造就一支能适应高速公路特性的专业化养护队伍,并逐步实行招投标制,把养护工作推向社会化,以激励专业化养护队伍加强内部管理核算机制,提高竞争能力,有利于整个国省干线公路的营运管理。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包蕾蕾.浅谈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病害成因分析与养护技术[J].低碳世界,2016,(24):198-199..万方数据库. [2019-07-25].

[2]李俊.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建材,2013,(5):195-196..万方数据库. [2019-07-25].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1214/

(18)
词条目录
  1. 定义
  2. 典型病害
  3. 成因
  4. 养护技术
  5. 养护
  6. 特点
  7. 存在问题
  8. 对策
  9.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