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鸢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黑鸢(学名:Milvusmigrans),隶属于鹰形目鹰科,体长54厘米~69厘米,翼展长135厘米~150厘米,雄性体重630~920克,雌性体重740~950克。全身为褐色,并具有黑褐色羽干纹,尾呈鱼尾状,具有宽度相等的横斑(黑色和褐色相间排列),飞翔时翼下左右各有一块大白斑;平均寿命为9.28岁。 自2014年起,原本的黑鸢埃及亚种(Milvusmigransaegyptius)被单独视为另...

黑鸢(学名:Milvus migrans),隶属于鹰形目鹰科,体长54厘米~69厘米,翼展长135厘米~150厘米,雄性体重630~920克,雌性体重740~950克。全身为褐色,并具有黑褐色羽干纹,尾呈鱼尾状,具有宽度相等的横斑(黑色和褐色相间排列),飞翔时翼下左右各有一块大白斑;平均寿命为9.28岁。

分类和演化

编辑

自2014年起,原本的黑鸢埃及亚种Milvus migrans aegyptius)被单独视为另一物种——黄嘴鸢(Milvus aegyptius);

黑鸢共有5个亚种被确认:

1、黑鸢南亚亚种 Milvus migrans affinis(Gould, 1838)

2、黑鸢台湾亚种 Milvus migrans formosanus(Gould, 1838)

3、黑鸢云南亚种 Milvus migrans govinda(Gould, 1838)

4、黑鸢普通亚种 Milvus migrans lineatus(Gould, 1838)

5、黑鸢指名亚种 Milvus migrans migrans(Gould, 1838)

形态特征

编辑

黑鸢体长54厘米~69厘米,翼展长135厘米~150厘米,雄性体重630~920克,雌性体重740~950克,两性之间没有显着差异。

黑鸢全身为褐色,头部颜色有时比背色浅,耳羽黑褐色,脚呈黄色,黑色的爪子长且锋利,虹膜呈棕色,发达的视力使它们能够远距离锁定猎物。黄色的皮肤分布于鼻孔周围的喙顶部,浅叉型尾为本种的识别特征。下体颏、喉呈苍灰色,具暗褐色细羽干纹;胸、腹、胁部棕褐色,具明显黑褐色羽干纹。羽毛上具有宽度相等的横斑,黑色和褐色相间排列,飞翔时翼下左右各有一大块白斑。其第3~5枚初级飞羽最长。成年黑鸢与黑耳鸢(Milvus migrans lineatus)的主要区别在于前额及脸颊的棕色。幼鸢的毛色通常较浅,尾巴比成鸢短。

黑鸢

中国存在3个亚种,分别是黑鸢云南亚种(Milvus migrans govinda)、黑鸢普通亚种(Milvus migrans lineatus)、黑鸢台湾亚种(Milvus migrans formosanus),黑鸢云南亚种体型较小,翅下白斑不明显,羽毛颜色较淡;黑鸢普通亚种体型较大,翅下白斑明显,羽毛颜色暗沉;黑鸢台湾亚种体型中等,翅下白斑明显。

分布栖息

编辑

分布范围

黑鸢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和部分温热带地区,例如欧亚大陆、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在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极少出现。在中国各省均有分布。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黑鸢出现在西西里岛、乌克兰、希腊、土耳其和以色列越冬的现象,并且在土耳其和以色列越冬的黑鸢数量呈上升趋势。

栖息环境

黑鸢大多栖息于森林、稀树草原、灌木丛、湿地、潮间带、沙漠、人工建陆地等。最高可生活在海拔4900米处。他们对于栖息地的选择,与当地的资源丰富度和可用性密切相关。

黑鸢的越冬栖息地主要选择在农田和湿地,条件较差时也会在垃圾场,夜间没有固定休息点。其日常喜爱开阔的乡村、城镇及村庄;在城市中,栖于柱子、电线、建筑物或地面。

黑鸢具有显著的生态可塑性,是少数成功适应人类生活的猛禽之一,栖息地从自然到城市。

黑鸢

城市上空的黑鸢

生活习性

编辑

飞行行为

黑鸢习惯白昼活动,喜高空飞翔,飞翔时展开双翼和尾羽,利用上升热气流升至高空。“鸢”有风筝之意,因其善于盘旋和滑翔。利用敏锐视觉在高空发现猎物后俯冲狩猎。

节律行为

黑鸢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印度、澳大利亚等地区,在资源丰富的生存环境下(例如热带地区)通常为留鸟;大多数黑鸢会进行季节性迁徙,迁徙的地理位置通常取决于其所在的具体地理范围。

北方地区繁殖的种群通常会向南迁徙越冬,例如在欧洲繁殖的黑鸢种群,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南亚越冬。幼鸟第一年迁徙的死亡率非常高,因此幼鸟将和成鸟一同完成首次迁徙。黑鸢大多在7月至10月间离开繁殖地,2月至5月间返回。

觅食行为

黑鸢喜欢在大湖和河流的边缘觅食,外表的棕色有助于融入树木以避开捕食者,同时它们响亮、高亢的尖叫声也能帮助它们吓跑潜在掠食者。在空中,黑鸢经常依靠热气流滑翔,在空中寻猎物。

黑鸢食谱广泛,它们包括腐肉、哺乳动物、鱼类、蜥蜴、两栖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也会以棕榈油水果等蔬菜为食;喜好从其他猛禽,如红隼(Falco tinnunculus)、秃鹫Aegypius monachus)、以及海鸥(Larus canus)和苍鹭(Ardea cinerea)处偷盗猎物。部分黑鸢种群栖息在靠近人类的位置,人类垃圾已成为许多黑鸢的食物来源。

交流行为

黑鸢具有发达的种群内交流能力,声音非常大,常多只一起发声。叫声刚开始类似“kleee-errr”,再转变为更尖锐的“keee-keee-keee”。他们会在繁殖、栖息、狩猎等不同情况与地点使用高音有效交流;其叫声与红鸢(Milvus milvus)相似。

生长繁殖

编辑

目前黑鸢已与人类保持高度共生,习惯于生存在人类主导的环境中,数据表明城市现代化会降低其繁殖成功率。

黑鸢的求偶行为从三月开始,仪式化的空中求爱,是求偶行为中的一大特点,除了彼此间非常响亮的叫声外,双方会一同在半空中将双脚并拢,并向地面螺旋状飞行,这是一种类似于擒拿的危险展示动作。黑鸢为“一夫一妻制”,部分甚至终生配对。

黑鸢每年3月至8月进行一次季节性繁殖,繁殖地以湿地为主,其通常将巢穴安置在树干附近,离地面2~30米的地方,在悬崖边缘甚至电塔上也能发现它的巢穴。黑鸢每年都会建造新巢穴,有时也会占据其他黑鸢或其他物种建造或废弃的旧巢穴。在有利条件下,多对黑鸢会在同一区域内筑巢,有时也会选择靠近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或红鸢的巢穴。巢主要由笨重的木棍组成,分层排列,以及许多不同种类的软材料,例如纸,羽毛,塑料,粪便等。

黑鸢

成年黑鸢和幼鸟

黑鸢在4~5岁时达到性成熟,这对于中型猛禽来说时间较晚,更接近于大型猛禽,如老鹰。雌性黑鸢将产下2~4个蛋,孵化31~33天。雌性负责孵化,雄性负责提供食物,成功孵化后,幼鸟通常需要经过45~50天的成长阶段,才能做好离开巢穴的准备。羽翼丰满的幼鸟,会继续由父母双方共同照顾15~56天。黑鸢平均寿命在9.28岁。

物种保护

编辑

物种现状

欧洲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当地黑鸢繁殖种群估计为18.6万~25.4万对,相当于存在37.2~50.7只成熟个体。欧洲约占全球范围的9%,由此对全球数量规模初步估计,约为410万~560万只成熟个体。结合各方面综合因素,最终生物学家认为全球存在400万~570万只成熟黑鸢个体。

在欧洲,黑鸢数量趋势是保持稳定或增加的。除欧洲以外,数量趋势总体保持稳定;其中,在澳大利亚有所增加(截至2015年),在印度最为稳定(截至2020年)。在中国和亚洲的其他国家可能均正在下降(截至2015年)。

威胁因素

黑鸢面临威胁因素主要包括中毒、狩猎、触电、水污染、城市现代化和农业导致的栖息地缩小。作为食腐肉动物,最常见的威胁是中毒,毒素来源大多为狼和狐狸的尸体。在非洲,黑鸢主要以白蚁和蝗虫为食,杀虫剂的使用对其造成伤害。上世纪五十年代,以色列黑鸢种群因杀虫剂中毒而灭绝,九十年代又重新出现并开始繁殖。重金属在食物链中的积累也可能对其具有亚致死效应。

保护举措

2018年之前,有31个监测计划中存在针对黑鸢的记录;2018年至今,已有10个欧洲国家对其繁殖情况进行监测。

保护等级

2021年,黑鸢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ver3.1——无危(LC)。

2021年,黑鸢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主要价值

编辑

对人类而言,黑鸢捕食道路上的动物尸体,这可能有助于减少疾病的传播;同时,在生态系统中,黑鸢作为高效的食腐肉动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黑鸢.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2023-03-02].

[2]王鹏华. 卫星追踪黑鸢的迁徙研究[D]. 河北大学, 2020[2023-03-02]. DOI:10.27103/d.cnki.ghebu.2020.001014.

[3]Milvus migrans black kite[EB/OL]. Animal Diversity Web, 2023-03-02[2023-03-02].

[4]Black Kite[EB/OL].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ver3.1, 2023-03-02

[5]Milvus migrans (Boddaert, 1783)[EB/OL]. 全球生物多样性数据库, 2023-03-02[2023-03-02].

[6]Black Kite (Milvus migrans)[EB/OL]. 欧洲猛禽信息网, 2023-03-02[2023-03-02].

[7]赵欣如. 中国鸟类图鉴[M]. 第1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8: 144-145.

[8]species Black Kite Milvus migrans (Boddaert, 1783)[EB/OL]. 国际生物图书馆, 2023-03-02[2023-03-02].

[9]Milvus migrans[EB/OL]. ITIS, 2023-03-02[2023-03-02].

[10]黑鸢.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 [2023-03-02].

[11]杨岚. 云南鸟类志 上 非雀形目[M]. 第一版. 云南: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4: 174-175.

[1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2023-03-02].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27日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1811/

(15)
词条目录
  1. 分类和演化
  2. 形态特征
  3. 分布栖息
  4. 分布范围
  5. 栖息环境
  6. 生活习性
  7. 飞行行为
  8. 节律行为
  9. 觅食行为
  10. 交流行为
  11. 生长繁殖
  12. 物种保护
  13. 物种现状
  14. 威胁因素
  15. 保护举措
  16. 保护等级
  17. 主要价值
  18.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