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岩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各种岩石。形成于地壳较深部位,由浅色花岗质和暗色镁铁质岩两部分组成。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常不均匀。混合岩化作用较弱的混合岩,明显分出脉体和基体两部分。前者是由于注入、交代或重熔作用而形成的新生物质;后者基本代表原来变质岩的成分。条带状构造明显。随着混合岩化作用增强,浅成体与古成体的界线逐渐消失,形成类似花岗质岩石的混合岩。依混合岩化程度,分为混合质变质岩类、混合岩类和混合花岗岩类...
目录

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各种岩石。形成于地壳较深部位,由浅色花岗质和暗色镁铁质岩两部分组成。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常不均匀。混合岩化作用较弱的混合岩,明显分出脉体和基体两部分。前者是由于注入、交代或重熔作用而形成的新生物质;后者基本代表原来变质岩的成分。条带状构造明显。随着混合岩化作用增强,浅成体与古成体的界线逐渐消失,形成类似花岗质岩石的混合岩。依混合岩化程度,分为混合质变质岩类、混合岩类和混合花岗岩类;按结构构造特点分角砾状混合岩、条带状混合岩、眼球状混合岩、肠状混合岩等。

定义

编辑

混合岩(migmatite)由于混合岩化作用(是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过渡的类型)形成。这一名词是由塞德霍姆(J.J.Sederholm,1907)所创立。由基体(substrate)和脉体(vein material)两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基体是角闪岩相或麻粒岩相变质岩,代表混合原岩,或多或少受到改造,又称古成体(paleosome),脉体是长英质或花岗质物质,代表混合岩中新生部分,又称新成体(neosome)。混合岩的形态多种多样,成分、结构和构造的变化也很大,说明混合岩的形成条件是复杂多样的。

混合岩

结构

编辑

混合岩是介于变质岩和岩浆岩之间的过渡性岩类,主要特点是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很不均匀,在混合岩化作用较弱的岩石中,可区分出原来变质岩的基体和新生成的脉体。随着混合岩化作用的增强,基体与脉体之间的界线逐渐消失,最后可形成类似花岗质岩石的混合花岗岩。根据混合岩化作用的方式和强度以及所成岩石的构造特征等,混合岩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典型的混合岩有眼球状混合岩、条带状混合岩、混合片麻岩、混合花岗岩等。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岩石。它是变质岩和岩浆岩之间的过渡岩类。混合岩这个名词由芬兰地质学家J.J.塞德霍姆于1907年提出。他认为这种岩石是由较老的岩石(原岩)和外来的花岗质岩浆或岩汁 (ichor)混合形成,并以脉状体分布于岩石中。大致同时,瑞典的P.J.霍尔姆奎斯特认为混合岩中的脉状体没有外来物质的加入,它是原岩通过变质分异作用而产生。后来有人认为是原岩经熔(溶)融作用生成。对混合岩成因的解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其实,这两种现象,在自然界都存在。

特征

编辑

混合岩的矿物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定向排列。混合岩中含有不同比例的基本未变或变化较小的原岩组分或“古成体”和新生组分或“新成体”。原岩组分活动性一般较差,而新生组分多属活动组分。在原岩组分中除不同成分的长石或一定的石英外,常含较多的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铁镁矿物。新生组分一般主要由长英质或花岗质,有时由含钾、钠等的流体交代原岩组分而生成。其中有的来源于附近的花岗质侵入体,有的可能来自更远或更深的地方。有时这种新生组分主要是原岩经变质分异或经部分熔(溶)融形成的硅酸盐流体相的产物。

混合岩

显微镜下特征 混合岩的矿物粒度都比原岩的增大。主要由交代作用形成的混合岩中,长石(钾长石、奥长石或钠长石)含量比原岩中明显增多,长石和石英具缝合线结构、蠕英石结构、交代条纹和反条纹结构、交代棋盘结构、净边结构、交代斑晶等。主要由熔融作用形成的,则显示一定的矿物结晶顺序,如钾长石和石英的他形充填现象等;此外,斜长石有重熔“净边”,但其钙长石含量较内部稍高。

形成

编辑

在形成过程的初级阶段,岩石中的新生组分,往往形成长英质或花岗质的各种脉状体或不规则条带,以长石为主的交代斑晶,分布于原岩组分中,两者间的界限往往较清楚。称新生组分为脉体,原岩组分为基体。随着混合岩化程度加深,混合岩的组成和结构,向着均匀化方向发展,外表渐呈厚层状和块状。原岩组分已受到较深的改造,在组成物质或外貌上,都不易同新生组分区别,其中属于交代成因的,原岩几乎全部经历交代作用,属于就地熔融的,则在最后凝固以前,大部分可能曾达到流体状态。

类型

编辑

国际上对混合岩的分类命名还没有统一。20世纪初以来,北欧地质文献中出现了以外貌形态命名的混合岩类型。①脉状混合岩,指含有一定数量近于平行的浅色长英质或花岗质脉状体的混合岩,多呈厚度不等的层状特征。其中的脉状体有的认为属外来注入性质,有的认为是由原岩(变质岩)分泌(分异)作用所形成。②角砾状混合岩,指深色的角闪质岩石被不规则浅色长英质或花岗质脉状体穿切而成大小不等的角砾状岩石。③网状混合岩,指含有模糊的浅色网状或树枝状长英质细脉的混合岩。④雾迷岩又称为云染岩,指呈星云状外貌的混合岩。其中含有微细的网状、云雾状或乱丝状长英质脉,并有模糊的、颜色较深(含黑云母或角闪石等)的残留小条纹或小斑点。中国程裕淇后来又增加了下列以形态命名的混合岩。①眼球状混合岩,指含有一定数量平行或半平行排列、由交代形成的眼球状长石(大多为钾长石)的混合岩。原岩一般为角闪质岩石、黑云变粒岩或黑云斜长(二长)片麻岩。②条带状混合岩,指颜色和矿物组成差别明显的、呈条带状互层的混合岩,其中深色(含铁镁矿物较多)和浅色(含长英矿物较多)条带交替出现的最为常见。③条痕状混合岩,指不同颜色的矿物成分呈不规则条痕状分布的混合岩。④均质混合岩,指矿物成分分布均匀、微呈面型方向性排列的混合岩,矿物成分近似花岗质岩石。

40~50年代以来,提出了反映混合岩化程度不同的一些混合岩名称。对只受轻微混合岩化作用的变质岩,冠以“混合质”或“混合岩化”等词;对混合岩化最终产物类似花岗岩的岩石称为混合花岗岩;对介于混合质变质岩和混合花岗岩之间的岩石统称为混合岩。中国长春地质学院对其中混合岩化较弱的称为“注入混合岩”,对混合岩化较深的称为“混合片麻岩”。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1942/

(8)
词条目录
  1. 定义
  2. 结构
  3. 特征
  4. 形成
  5. 类型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