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江苏省,简称“苏”,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为南京市。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东临黄海,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接壤,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末,全省下辖13个设区市,全省常住人口8515万人。 江苏于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建省,以江宁为东南重地,苏州为财赋要区,取两府首字命名为“江苏”省。简称“苏”。“江”寓“江外无事,宁静于此”之意,“苏”取自“姑苏”。 根...

江苏省,简称“苏”,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为南京市。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东临黄海,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接壤,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末,全省下辖13个设区市,全省常住人口8515万人。

名称

编辑

江苏于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建省,以江宁为东南重地,苏州为财赋要区,取两府首字命名为“江苏”省。简称“苏”。“江”寓“江外无事,宁静于此”之意,“苏”取自“姑苏”。

历史沿革

编辑

上古时代至先秦时期

根据1993年出土的南京汤山直立猿人化石表明,早在35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距今六七千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江苏及相邻地区约有上千处。生活在江淮之间的新石器遗址的主人后来成为东夷、淮夷的先民。生活在江南地区的新石器遗址的主人后来成为百越和吴的先民。

据《尚书·禹贡》记载,今江苏地域属上古时代九州之徐州、扬州的一部分。

商朝末年,泰伯、仲雍兄弟于江南建立勾吴国。

春秋时期,分属齐、鲁、宋、吴、楚等国。吴国青铜器制造技术闻名遐迩,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战国初期属越国,中期以后属楚国,为“战国七雄之一”。

秦汉至南北朝

秦朝实行郡县制,境内长江以南属会稽郡,长江以北分属东海郡和泗水郡。秦朝末年,项梁、项羽于会稽郡吴中,刘邦于四水军沛县起兵反秦。秦朝灭亡后,经过四年的楚汉相争,刘邦最终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刘邦之侄刘濞被封为吴王后,定都广陵(今扬州),统辖东南3郡53城。

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境域先后置有楚、荆、吴、广陵、泗水等封国,以及会稽、丹阳、东海、临淮、琅邪、沛等郡。东汉永和五年(140年),省境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

三国时期,境域南北分属吴、魏二国。

西晋建国初期,江南复属扬州,江北复属徐州。东晋及南北朝时期,全省大致以淮河一线为界,以南属南朝,以北属北朝。

三国时期的东吴,及后的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南京,故又称“六朝时期”。江苏地区成为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隋唐至宋元

隋朝统一全国后,江苏境内分置苏州、常州、蒋州(今南京)、润州(今镇江)、扬州、方州(今六合)、楚州、邳州、泗州、海州和徐州,后改设吴、毗陵、丹阳、江都、下邳、东海、彭城诸郡。隋炀帝开凿南北大运河,并曾三下江都(今扬州)。隋末爆发的农民起义中,活动于今江苏境内江淮地区的江淮起义军,与河南、河北的起义军遥相呼应,导致隋朝的统治濒临瓦解。

唐朝分全国为十道,江苏分属河南道、淮南道及江南东道。武则天掌权开始至唐宪宗时期,江淮地区的多次发生反对中央政府的叛乱。

隋唐时期江淮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隋朝开凿运河,唐朝不断修缮,江苏地区城镇因河而盛,扬州成为南北交通、经济、文化的枢纽。

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60年),淮北的徐州先后属梁、唐、晋、汉、周,江南的苏州属吴越钱氏,其他各州先后属杨吴和南唐。南唐定都南京。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省境分属江南东路、两浙路、淮南东路、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宋室南渡,宋金对峙,淮河以北先后为金、蒙古所占,淮南和江南仍属南宋。两宋时期,江苏地区成为全国著名粮仓,南宋有“苏常熟,天下足”的民谚。

元朝实行行省制,江苏先后分属江淮行省、江浙行省、河南行省。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植棉中心和棉织业中心。元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中,出身于北方红巾军的朱元璋攻占集庆路(今南京)改名应天府,后建立了吴政权。朱元璋以应天府为根据地扩充实力,最终于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攻陷元大都,建立明朝,元朝覆灭。

明清时期

明初定都应天府,先后称为南京、京师。南京再次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直隶南京龙江船厂和太仓刘家港造船航海业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远航条件。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复称南京,大致辖有今江苏、安徽两省和上海市。苏州、南京和浙江杭州并称全国丝织业三大中心。明朝中后期,苏州地区爆发了规模巨大的反对织造太监兼税使孙隆的斗争。1644年10月,清世祖福临在北京即皇帝位,建立清朝。此时,长江南北的明朝官吏在明留都南京拥立明宗室福王朱由菘建立南明弘光政权。第二年清军围攻扬州,扬州城破,随即渡江南进,占领南京,南明弘光政权覆灭。

清初废南京,以南京原辖区域改设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此为江苏建省之始,系取江宁、苏州二府的首字而得名。建省初,领江宁、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淮安、扬州7府徐州1州。清末,辖有8府3直隶州1直隶厅。在此期间,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建立太平天国政权。1860年~1863年,太平天国先后在太湖流域(含今上海市范围)建立苏福省,在江浦县建立天浦省,以都城天京为中心建立天京省。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清朝时期江苏地区粮、盐产量雄居全国之首,扬州成为淮盐运销中心,无锡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

中华民国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废府、州、厅制,分全省为60县。民国三年(1914年)置金陵、苏常、沪海、淮扬、徐海五道统辖各县,实行省、道、县三级制。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从江苏析置南京、上海为特别市,直隶国民政府。1929年省会迁至镇江县。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1月日军占领上海、苏州、无锡等地,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还都南京。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进行“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领导江苏人民建立多个抗日根据地。1949年6月,江苏全境解放,设苏北、苏南行署区及南京市3个省级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12月底撤销苏北、苏南行署。1953年1月,3个省级行政区合并,建立江苏省人民政府,改南京为省辖市,为省会驻地。全省共辖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6市及松江、苏州、镇江、扬州、南通、淮阴、盐城、徐州8个专区松江专区嵊泗县划归浙江省。1958年,松江专区9县和南通专区的崇明县划归上海市。1968年成立江苏省革命委员会。1970年各专区更名为地区。1980年撤销省革命委员会,恢复江苏省人民政府。1983年,江苏撤销地区建制,实行市管县体制,设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阴(2001年更名淮安)、盐城、扬州、镇江11个市。1996年,增设泰州、宿迁两市。截至2023年3月,全省有设区市13个。

自然地理

编辑

位置境域

江苏省

江苏省地处沿海地区中部,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连安徽,东南与上海、浙江接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跨北纬30°45′~35°08′,东经116°21′~121°56′。土地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12%,位居全国第24位。省际陆地边界线长3383公里。海域面积约3.7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54公里,共有26个海岛。

气候

气候类型

江苏省位于亚洲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属东亚季风气候区,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东临黄海,海洋对江苏的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以及特定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的综合影响下,呈现气候特点:冬寒夏热、春温秋凉、四季分明、季风显著、雨热同季、雨量充沛、降水集中、梅雨显著、光热充沛、气象灾害多发等特点。

江苏省地势平坦,一般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为界划分:以北地区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温

全省光能淮北多于淮南,沿海多于内陆。全省年日照时数在18l6~2503小时,其分布也是由北向南减少。太阳辐射年总量在4245~5017兆焦/平方米,分布上为北多南少,淮北地区大部分在4700兆焦/平方米以上,苏南地区大部分在4500兆焦/平方米以下,最大值区在淮北的东北部地区,最小值区在太湖周围地区。季节分布是夏多冬少,春秋均匀。

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3.6°~16.1℃,苏南15~16℃,江淮流域14~15℃,淮北及沿海13~14℃,其等温线与纬度平行,自北向南逐渐递增。冬季平均气温3.0℃,各地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1月或2月,极端最低气温-23.4℃(宿迁,1969年2月5日);夏季平均气温25.9℃,各地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月或8月,极端最高气温为41.0℃(泗洪,1988年7月9日);春季平均气温14.9℃;秋季平均气温16.4℃,春秋两季的气候相对温和。

季节划分

江苏省受季风影响,春秋较短,冬夏偏长,南北温差明显。春季平均起始时间为3月31日,平均长度为68天左右;夏季平均起始时间为6月7日,平均长度为104天;秋季平均起始时间为9月19日,平均长度为61天;冬季平均起始时间为11月19日,平均长度为134天。南北地区在季节起止时间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别,一般淮北地区和苏南地区会相差一周左右的时间。

降水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82~1150毫米,南部多于北部,沿海多于内陆。江淮中部到洪泽湖以北地区降水量少于1000毫米,以南地区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降水特点:苏南多春雨和梅雨,苏北多夏雨。7~9月间是台风最多季节,常出现区域性暴雨和特大暴雨,易患洪涝,但有些年份台风雨可缓解秋旱。

全年降水量季节分布特征明显,其中夏季降水量集中,基本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冬季降水量最少,占全年降水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各占全年降水量的20%左右。夏季6月和7月间,受东亚季风的影响,淮河以南地区进入梅雨期,梅雨期降水量常年平均值在250毫米左右。一般在江淮梅雨期开始之后的一周左右,淮北地区进入“淮北雨季”,此时往往是暴雨频发,强降水集中的时段。

梅雨时节,由于正值江南梅子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由于长时间的高湿天气,居家器物容易发霉,民间亦称为“霉雨”。梅雨主要出现在中国的江南区、长江中下游区、江淮区。梅雨是东亚夏季风向北阶段性推进的独特产物,是东亚地区独有的气候现象。梅雨季也是全国季风性降水最为显著的季节。梅雨季节的气候特点表现为降水集中、雨量大、日照时数少、多云、风力较小等。

地质

地质构造

江苏省地跨中国大陆的华北板块、秦岭—大别造山带东段、扬子板块三大主要地质构造单元,区域地质背景与构造岩浆活动差异明显,各构造单元的地质构造发展过程与演化历史极为复杂,在复杂而漫长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中,历经不同板块间的俯冲碰撞、海陆开合、大规模断块作用等构造运动,致使省域内构造格局繁杂而多彩。

江苏省的地质构造,一般认为以盱眙—响水深断裂带为界,划分为南、北二区。北区形成于太古代,构造比较稳定,是华北古陆(也称华北地台或中朝地台)的东南边缘部分。南区是扬子古陆(也称扬子—钱塘准地槽或扬子准地台)的最东端,形成于上元古代,其地质构造不如北区稳定。北区自太古代成陆以来,以隆升为主。南区自上元古代成陆以来,以沉降为主。北区位于华北古陆的东南边缘,基地岩层主要是中度变质到深度变质的各类结晶片岩、片麻岩,也有一些中性和基性侵入岩,如蛇纹岩、角闪石和榴灰岩等。这些岩层在东北部以连云港为中心的马陵山区和云台山区都有出露。其沉积盖层在以徐州为中心的一带山地可见到上元古界震旦系和古生界寒武奥陶系为主的浅海碳酸盐建造,分布广泛,岩相、厚度稳定。由于从山东省郯城到安徽省庐江间的深大断裂带(简称郯庐断裂带)的形成,明显地把北区的构造划分为鲁苏台隆、徐淮断拗、鲁西断隆和郯庐断裂带等单元。南区位于扬子古陆最东端,向东一直延伸到南黄海。形成于晚元古代,以轻变质岩系为基底,自震旦纪到中生代三叠纪一直处于沉降状态,沉降幅度较大,是我国从震旦纪以迄三叠纪各期地层发育最完整的地区。在构造上,南区受海安、江都断裂和崇明、无锡、宜兴断裂(也称江南断裂)的控制,可划分为苏北断拗、扬子台褶带和太湖一钱塘褶皱带三个构造单元。

江苏省现今地质构造样式主要形成于印支期以来,印支运动形成江苏地质构造基础,经历了燕山运动及喜山运动的改造。

印支期:华北陆块和扬子陆块印支期发生陆陆碰撞,地壳剧烈收缩增厚,盖层强烈褶皱、逆冲推覆,苏鲁造山带在扬子陆壳楔状下插垫托作用下,快速折返隆升;

燕山期:造山期后地壳调整作用下,全境大规模发育断块构造,形成郯庐断裂带及盆岭构造;

喜山期:拉张构造环境下产生不均匀升降运动,形成苏北断陷盆地。

根据区域构造相互之间的成生联系和组合特点,将区域地质构造组合成6个构造单元,即徐宿逆掩推覆构造带、郯庐大型左行走滑构造、苏胶隆起、苏北盆岭构造带、南京苏州推覆构造带和昆山—启东隆起。

地层

江苏省境内,各地质时代的地层发育比较完整,从最古老的太古代变质岩系到最新的第四纪沉积层都有出露。不同地质时代的岩层主要集中出露在北部和西南部低山丘陵区,其他大部分平原地区,都为第四纪沉积层所掩覆。江苏省地处中国东部地区三大构造单元——华北陆块、秦祁昆巨型造山带和扬子陆块的交汇处,郯庐断裂和淮阴—响水断裂构成了三大构造单元的边界,西北部徐州地区属华北陆块,克拉通变质基底之上发育有新元古代青白口系至晚古生代二叠系沉积盖层,具华北地层区沉积特点;宿迁及连云港地区发育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和高压变质带,是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陆陆碰撞、造山折返的产物;淮阴盐城以南地区发育有扬子陆块变质基底和南华系至三叠系的沉积盖层,地层发育齐全。中生代侏罗纪始至白垩纪,处于大陆边缘活动带,火山岩浆活动强烈、断陷剧烈,形成盆岭构造。新生代以来,处于太平洋板块西缘弧后拉张环境,苏北盆地形成,沉积巨厚的陆相沉积地层。第四系覆盖江苏全域约74%,受淮河和长江两大流域的影响,第四系沉积物具有不同的特点,苏北盆地第四系沉积物厚度大。

地形地貌

江苏省地形包含平原、丘陵和山地三种类型。以平原为主,全省陆地面积为103229.17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达89706.03平方公里,占比86.89%,居全国各省首位;主要由苏北平原、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丘陵面积11916.16平方公里,占比11.54%;山地面积1606.98平方公里,占比1.56%。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平原和水域面积的占比均居全国各省首位,总体地貌呈现为“一山二水七分田”,具有“江河湖海汇聚”的典型平原水乡特色。江苏省是全国地势最低的一个省区,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全省93.89%的陆地面积处在0°~2°的平坡地中。全境无崇山峻岭,低山丘陵集中在西南部。主要有老山山脉、云台山脉、宁镇山脉、茅山山脉、宜溧山脉。连云港云台山玉女峰为江苏省最高峰,海拔625米。

从大地构造看,岩性和地质构造制约着江苏地貌形态的发育,特别是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最终奠定了江苏地貌以平原为主的格局,流水和海水波浪等外力对江苏地貌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江苏地貌因水而成。根据地貌成因和区域特征,可分为六大地貌区:(1)沂沭低山丘陵平原区;(2)徐淮黄泛平原区;(3)江淮湖洼平原区;(4)苏北滨海平原区;(5)长江三角洲地区;(6)宁镇扬低山丘陵岗地区。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2686/

(21)
词条目录
  1. 名称
  2. 历史沿革
  3. 上古时代至先秦时期
  4. 秦汉至南北朝
  5. 隋唐至宋元
  6. 明清时期
  7. 中华民国
  8. 中华人民共和国
  9. 自然地理
  10. 位置境域
  11. 气候
  12. 气候类型
  13. 气温
  14. 季节划分
  15. 降水
  16. 地质
  17. 地质构造
  18. 地层
  19. 地形地貌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