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称由来
- 2 历史沿革
- ▪ 先秦时期
- ▪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 ▪ 隋唐至明清时期
- ▪ 中华民国时期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3 自然地理
- ▪ 位置境域
- ▪ 气候
- ▪ 地质
- ▪ 地质构造
- ▪ 地层
- ▪ 地形地貌
- ▪ 水文水利
- ▪ 水文
- ▪ 河流
- ▪ 湖泊
- ▪ 水利
- ▪ 土壤
- ▪ 自然资源
- ▪ 矿产资源
- ▪ 土地资源
- ▪ 水资源
- ▪ 森林资源
- ▪ 生物多样性
- ▪ 动物
- ▪ 植物
- ▪ 自然保护区
- ▪ 伍姓湖自然保护区
- ▪ 自然灾害
- 4 行政区划
- 5 政治
- 6 人口
- ▪ 人口数量
- ▪ 民族
- ▪ 语言
- ▪ 宗教信仰
- ▪ 佛教
- ▪ 道教
- ▪ 基督教
- ▪ 天主教
- ▪ 伊斯兰教
- 7 经济
- ▪ 概况
- ▪ 第一产业
- ▪ 第二产业
- ▪ 第三产业
- 8 社会事业
- ▪ 教育事业
- ▪ 医疗卫生
- ▪ 文化事业
- ▪ 蒲津渡遗址博物馆
- ▪ 科技事业
- ▪ 体育事业
- ▪ 社会保障
- ▪ 人居环境
- 9 交通
- ▪ 概述
- ▪ 公路
- ▪ 铁路
- ▪ 公共交通
- 10 人文
- ▪ 综述
- ▪ 文物古迹
- ▪ 蒲州古城遗址
- ▪ 蒲津渡遗址
- ▪ 东姚温展氏牌坊
-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 永济背冰(中和节)
- ▪ 传统棉纺织技艺
- ▪ 饮食文化
- ▪ 牛肉饺子
- ▪ 粉皮鸡
- ▪ 特产
- ▪ 蒲州青柿
- ▪ 永济芦笋
- ▪ 双孢菇
- ▪ 张营米醋
- ▪ 习俗
- ▪ 清明习俗
- ▪ 冬至习俗
- ▪ 艺术
- ▪ 道情
- ▪ 蒲剧
- ▪ 传统村落
- ▪ 西厢村
- ▪ 舜帝村
- 11 风景名胜
- ▪ 综述
- ▪ 主要景区
- ▪ 鹳雀楼
- ▪ 五老峰景区
- ▪ 神潭大峡谷景区
- ▪ 普救寺
- ▪ 黄河大铁牛—蒲津渡遗址
- 12 对外交流
- 13 著名人物
- 14 所获荣誉
- 15 参考资料
永济市,古称蒲坂,又称智邑,史为舜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辖县级市,由运城市代管。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盆地西南角。西临“母亲河”、南屏中条山、北望峨眉岭、腹有伍姓湖、横贯涑水河。介于东经110°15′00″—110°45′33″,北纬34°44′50″—35°04′20″之间。截止2023年6月,永济市总面积1208平方千米,辖7镇3街道。2022年末永济市常住人口381198人。永济市人民政府驻地是永济市市府西街4号。
名称由来
编辑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知州许鹏曾在蒲州城东大通厢南修筑“永济渠”,因而得名。
历史沿革
编辑先秦时期
永济古称蒲坂,曾为尧舜之都。《通典》记载"尧旧都在蒲。"(今永济蒲州一带)云河东县南二里,蒲饭故城,舜所都。夏属冀州。商属岳邦。
春秋属晋。域内有智城,灭于韩、赵、魏。战国属魏。称蒲邑、蒲坂。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置蒲反县,属河东郡。
西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建蒲反县,属河东郡。新莽改为蒲城县,属兆阳郡。
晋袭东汉制。十六国时,先后属前赵、后赵、前秦、西燕、后秦。义熙十三年(417年),后秦亡人晋。义熙十四年(418年),河东郡从安邑移至蒲坂。
北魏神麚元年(428年)置雍州。延和元年(432年)改为泰州,属泰州河东郡。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改泰州为蒲州,属蒲州河东郡。
隋唐至明清时期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存州,十六年(596年)别置河东县,属蒲州。大业二年(606年)省蒲坂县入河东县,次年改州为郡,属河东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改郡为州。开元八年(720年)置中都,属河中府,同年,复属蒲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属河东郡。乾元二年(759年)复属河中府。宝应元年(762年)复为中都。元和二年(807年)罢中都,复河中府治。
金天会六年(1128年)降河中府为蒲州,河东县属蒲州。天德元年(1149年)升蒲州为河中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河中府为蒲州,省河东县,直隶于州,属平阳府。
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州为府,置永济县,属蒲州府。
西大门
中华民国时期
1912年,撤府制,直属山西省辖。1914年,省下设道,属河东道。1927年,撤道属省。1937年,属山西省第七行政区。1947年4月25日解放,9月同虞乡县合并,称永虞县。先后属太岳区第三专署,晋绥区临汾工委第十一分区,陕甘宁边区晋南行署运城分区,山西省晋南专区。1949年9月属山西省运城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4月25日,永虞分治,复设永济县,属运城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
1958年永济、临猗、解虞、安邑四县合并为运城县。
1961年分运城县,复置永济县,原虞乡县划归永济县。1970年属运城专区。
1994年1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永济撤县设市,属运城地区。
2001年区划调整后,全市辖3个街道、7个镇:城西街道、城北街道、城东街道、虞乡镇、卿头镇、开张镇、栲栳镇、蒲州镇、韩阳镇、张营镇。
2015年末,永济市辖3个街道、7个镇(合计10个)
自然地理
编辑位置境域
永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盆地西南角。介于东经110°15′00″—110°45′33″,北纬34°44′50″—35°04′20″之间。西临黄河与陕西省大荔县、合阳县隔河相望,以黄河中心为界,边界线长50.27千米;南依中条山与芮城县接壤,边界线长73千米;东邻盐湖区,边界线长36.2千米;北接临猗县,边界线长64千米。市域东西长49千米,南北宽43.5千米,国土面积1208平方千米。市治设在市府西街4号,距运城市56千米,距省会太原市468千米,距首都北京市982千米。
气候
永济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偏多。年平均气温15.2℃,比常年平均值偏高1.3℃,年极端最高气温38.4℃(6月13日),年极端最低气温-11.1℃(12月30日)。年降水量443.1毫米,比历年平均值偏少59.9毫米,日最大降水量54.3毫米(7月4日)。年日照时数2326.0小时,比常年偏多134.8小时。初霜冻出现在上年10月27日,终霜冻出现在3月10日,无霜期230天。
地质
永济市处于华北大陆亚板块南部,鄂尔多斯地块与河淮地块接触带的最南端。总体构造线方向为一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倾角10°—20°。
地质构造
永济市区内构造可分为三大阶段:一是晚太古代到早元古代的韧形变形阶段,二是中生代脆性变形阶段,三是新构造运动阶段。其中中生代构造在本区表现最为强烈,主要为断裂构造,褶皱构造不发育,区内主要大型构造带都是中生代时期形成的,奠定了构造格架的雏形;新构造运动是铸就现今构造格架的决定因素,形成了新的裂陷—运城新裂陷和芮城新裂陷。构造期次主要为涑水期、中条晚期—晋宁期和燕山期。
地层
永济境内主要出露太古界涑水岩群,中上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及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地层。地层分布特点是:除中条山区外,其它均属新生界地层分布。山区出露岩性为:太古界片麻岩、花岗岩侵入体、震旦系石英砂岩、寒武系及奥陶系的灰岩。
地形地貌
永济山塘河交汇,地势南高北低,地貌分区明显。南有中条山地,北有栲栳台塬,西有黄河川道,东北有冲积平原,中条山与台塘间有狭长平川。黄河川道有阶地、滩地和水面。
中条山西近华山,东连太行,全长200余千米,南北宽20—60千米,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永济境内长约60千米,是永济与芮城两县的天然分界线。境内山地面积(海拔500米处)232.09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1207.99平方千米的19.21%。中条山区大多为林、草地覆盖,沿山为山洪冲积的扇形砂石地。
平川区分山前平川和涑水河冲积平川,即中条山北海拔500米以下区域及市域东北部,面积461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38.16%,海拔340—500米,地势平坦。区内有涑水河、姚逞渠、伍姓湖和鸭子池。
栲栳台塬区位于市域北部峨崛岭台塬,塬上地势基本平坦,间有沟整,海拔362—403米,面积235.47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19.49%。
黄河阶地北起张营镇北阳村,南至韩阳镇长旺村。长48.6千米,宽随主河道东西移动而变化。境内黄河阶地总面积221.3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18.12%。东高西低,海拔335—363米。
水文水利
水文
永济市市域范围主要水系为伍姓湖、涑水河、湾湾河、姚暹渠等。境内黄河水可供农田港溉使用。湾湾河、姚暹渠及沿山沟道主要在汛期过水,多为山洪雨水。境内水域总面积71.2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5.89%。黄河永济段落差小,流速慢,泥沙沉积,河床不定,基本处于漫流状态。
河流
涑水河
涑水河是运城的“母亲河”,为黄河一级支流。 从绛县陈村镇陈村峪开始,涑水河(永济段)全长55.05千米,途经开张、城北、城东、城西、蒲州、韩阳6镇(街道)43个村,最终在永济市韩阳镇长旺村附近汇入黄河,径流量2594万立方米。
涑水河
姚暹渠
姚暹渠北魏正始二年(505)中都水校元清开凿,引平坑水西入黄河,以运盐行舟代役,不劳民力,故名永丰渠。隋大业年间,中都水监姚暹重开而易名姚暹渠。源自夏县王峪口,由今盐湖区入境,经曾家营、土桥、枣圪塔、常旗营等村入伍姓湖。境内长22.5千米。
湾湾河
湾湾河又名新河,是姚暹渠的一级支流,发源于虞乡镇陶家窑村,流经卿头镇、虞乡镇和城东街道,河道全长25千米,流域面积254平方千米。
湖泊
伍姓湖
伍姓湖古称张泽、晋兴泽、张扬池,后有五个异姓人家居之湖旁,故名伍姓湖。西南距市区约2.5千米,东西长7.2千米,南北宽5.9千米,总控制面积38平方千米,其中核心水面10.04平方千米。
伍姓湖
水利
永济市共有龙王峪水库、14座塘坝等。龙王峪水库始建于七十年代初,位于城东街道办事处榆林村南,属黄河流域涑水河水系,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供水为主的小型水库。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5.50平方千米。蓄水量10万立方米。
涑水河临猗城区段,有行蓄分流工程1个,占地298亩,蓄水容积为40万立方米。2023年,永济市水利局投资了2.23亿元,启动实施了涑水河伍姓湖到入黄口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洪峰流量为每秒50立方米,堤防等级IV级,预计于2024年6月完工。
土壤
永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盆地西南角。境内土壤划分为4个土类,10个亚类,17个土属,37个土种。
棕壤类
棕壤类为山地高寒湿润气候区针阔叶混交林及相应的草灌植被下的山地土壤,分布在中条山海拔1140—1520米的深山区。根据成土特点划分为棕壤、生草棕壤2个亚类。
褐土类
褐土类分4个亚类,8个土属,17个土种。广泛分布于平川一、二级阶地、丘陵垣地、洪积扇中、上部,为全市主要农业土壤。
潮土类
潮土类分为脱潮土、潮土、盐化潮土3个亚类,主要分布在涑水河、黄河沿岸一、二级阶地及伍姓湖低洼地带。
沼泽土类
沼泽土类有盐化沼泽土1个亚类,1个土属,1个土种。土壤常为水饱和,常年或季节性积水,部分地表裸露,有硫酸盐为主的盐分危害,利用率低。主要分布于伍姓湖床,海拔345—350米,面积1515.7亩,约占耕地土壤的0.2%。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永济市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铁、铜铅、铅锌、铌钽、水晶、玛瑙等20余种。铁矿主要分布在境内西南水峪口的村的鸡冠山,矿层东西长800米,南北宽10-15米,储量164吨。磷矿主要分布在清华乡中条山麓,储量67.2万吨,含磷量8.57-18.96。石灰岩主要沿中条山均分布,以清华乡最多,其它地方储量较少。
土地资源
2023年6月,永济市国土总面积1208平方千米,耕地总面积441.82平方千米,其中水浇地面积371.41平方千米;旱地面积56.15平方千米;水田面积14.26平方千米。森林面积370平方千米。涑水河冲积平川和山前平川面积461平方千米;黄河阶地面积208.23平方千米;黄河、涑水河、姚暹渠、湾湾河、伍姓湖和鸭子池或纵或横,水域总面积71.2平方千米。
水资源
2022年末,永济市水资源总量2723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25.6%。总用水量14165.1万立方米,下降4.1%,其中生活用水(包括建筑和三产)1708.8万立方米,工业用水500.2万立方米,农业耕地用水量11774.3万立方米,非耕地用水量142.1万立方米,生态用水量39.7万立方米。
森林资源
截至2022年末,永济市有森林面积370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30.5%。境内乔木主要有油松、白皮松、华山松、雪松、侧柏等;灌木主要有酸枣、葡萄、石榴、花椒、刺玫等。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永济市境内生存栖息的野生动物有鸟类、兽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节肢昆虫类等,约有190余种。中条山区野生动物共有16目38科111种,其中隼形目恢复繁育快。伍姓湖湿地有动物资源有哺乳纲6目18科30余种,鸟纲15目40科200余种,爬行纲3目5科10余种,两栖纲1目2科3种。其中鸟类种类最为丰富,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天鹅、猫头鹰、灰鹤、田鸡、鸳鸯等10余种,中国保护候鸟草鹭、黑雁、赤麻鸭、雨燕、太平鸟等30余种。浅水区和沼泽地生长着野生鱼类。其中,伍姓湖野生的虹鳟鱼为国家二级保护鱼类。
虹鳟鱼
植物
永济市主要木本植物有43种1.6万余株,草本植物约70余种;2019年,在永济市五老峰景区发现特有珍稀野生濒危树种血皮槭,血皮槭在2004年出版的《中国物种红色目录》中首次被列为国内濒危树种。
永济市是古树名木保存大市,有古树名木145株,涉及11科14属14种,其中,树龄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33株、树龄300至499年以上的二级古树40株,树龄100至299年以上的三级古树72株。柿树古树群一处。
血皮槭
自然保护区
伍姓湖自然保护区
伍姓湖(古也称“五姓湖”)湿地坐落于蒲坂大地,东接涑水河和姚暹渠的交叉入湖口;南浸中条山,西望永济市区,北依峨嵋塬。伍姓湖东西长7.2千米,南北宽5.9千米,四周高,中间低,总控制面积为38平方千米。伍姓湖湿地范围总面积41.47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2.95平方千米,是山西省最大的淡水湖。保护区内有多种鸟类及野生植物,是许多珍稀鸟类迁徙的栖息地和中转站。2001年,其被确定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伍姓湖自然保护区
自然灾害
永济市有地质灾害(泥石流、崩塌、地裂缝、滑坡)、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2019年8月,在永济市虞乡镇,路护坡突然坍塌,泥石流将20多米非机动车道冲垮,主车道一多半堆积着泥石流,未有人员伤亡。2021年永济市洪涝灾害受灾78805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28.28平方千米,成灾面积54平方千米,绝收面积9.5平方千米;倒塌房屋20间,严重损坏房屋188间,一般损坏14间,直接经济损失20638万元。
行政区划
编辑截止2023年6月,永济市总面积1208平方千米,辖7镇3街道。2022年末永济市常住人口381198人。永济市人民政府驻地:永济市市府西街4号。
永济市行政区划
名称 | 下辖地区数量 | 下辖地区名称 |
永济市 | 7镇 | 虞乡镇、卿头、开张镇、栲栳镇、蒲州镇、韩阳镇、张营镇 |
3街道 | 城西街道、城北街道、城东街道 | |
参考资料来自 |
政治
编辑永济市主要领导
组织 | 职务 | 姓名 |
中国共产党永济市委员会 | 书记 | 何伟 |
永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主任 | 张立功 |
永济市人民政府 | 市长 | 谢澎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永济市委员会 | 主席 | 王文选 |
以上数据更新时间为2023年11月 |
人口
编辑人口数量
2022年末永济市常住人口381198人,其中城镇人口180826人,乡村人口200372人,城镇化率47.44%。男192801人,女188397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3110人,死亡人口3148人,人口出生率8.12‰,人口死亡率8.22‰,自然增长率为-0.10‰。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永济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5437人,占16.57%;15-59岁人口为246339人,占62.37%;60岁及以上人口为83159人,占21.0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6902人,占14.41%。
民族
永济市境内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以上,其他有回族、壮族、满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彝族、羌族、黎族、藏族、瑶族等。
语言
永济方言属中原官话汾河片解州小片。声母27个,韵母41个,其中,永济话韵母有37个可以儿化。儿化是永济话的一种构词成分,许多词习惯上必须儿化,否则不成立。例如:勺儿、笼儿(小篮子)。有些动词、形容词儿化后变为名词。例如:扣:动词,扣住。扣儿:名词,纽扣儿。钩:动词,钩住。钩儿:名词,秤钩儿。
宗教信仰
永济市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5大宗教,共有信教群众七千余人。
佛教
北魏时,大肆崇佛,佛教传入永济市,始有寺院。经北周、唐、宋、金、元历代,寺院逐渐增多。永济净土寺是佛教协会所在地,住持是万空法师。净土寺始建于明代隆庆(1567-1572)初年,于明万历年(1572-1620)竣工,由河南籍僧人明净法师创建,王世相施资建寺,建洞并塑观音像,还建有佛阁、水陆殿、左右禅堂、厨舍等。永济市境内留存的还有普救寺、万固寺等佛教场地。
道教
道教流传到永济年代不详。据乾隆十九年《蒲州府志》记载,唐代始建道观1所、金2所、元1所、年代不详的5所。永济市境内留存的有五老峰、尧王台,以及扁鹊庙、玄武庙、关帝庙、孙真人庙、华佗庙等道教场地。
基督教
基督教是在清光绪元年(1875),由平阳府席胜魔(字子直)牧师同巩某(河南开封人),王望水(河南人)来蒲州和虞乡传教。永济市境内有基督教堂1个,信众800人。
天主教
天主教清末由绛州传入永济市。永济市境内有栲栳村天主教堂1个。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光绪二十年(1894)传入永济市。永济市境内有赵伊村清真寺1个。
经济
编辑概况
永济市有现代农业、机电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电商服务业、现代生活服务业等产业集群。永济工业转型,构建了新的工业布局结构,形成“六强五新”的工业发展格局。全市共有500余家工业企业,其中规上企业60家。同时,永济市农业发达,特色明显。有农业产业化企业168家,其中省级7家、运城市级26家,被评为国家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入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名单。
2022年,永济市生产总值172.7亿元,比上年增长4.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2.0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4.2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6.5亿元,增长2.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8.5:37.2:44.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103元。
第一产业
永济市农业基础良好,农业特色优势明显,是传统产粮大市,葡萄、冬枣等干鲜果产业特色明显,水产、畜禽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完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永济市围绕“粮、果、菜、畜”四大产业,形成了粮食、葡萄、冬枣、鲜桃、香椿、水产、畜牧、芦笋、山药、莲藕十大万亩基地。其中,2022年小麦以834.8公斤的亩产刷新全省水地小麦单产纪录,冬枣和葡萄示范园区进入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总产值达78亿元;“永济芦笋”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数量达49个,打造了“开张冬枣”“卿头葡萄”“蒲雪面粉”等知名品牌。
2022年,永济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2.0亿元,增长6.1%;全年粮食总产量41.34万吨。其中:小麦18.53万吨;秋粮22.81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2.23万吨。其中:猪肉产量1.90万吨;牛肉产量0.02万吨;羊肉产量0.04万吨;禽肉产量0.27万吨。禽蛋产量1.31万吨;奶类产量1.10万吨。水产品产量1.98万吨。
第二产业
永济市有“六强五新”的工业发展格局。“六强”即六个优势产业:机电制造业、铝精深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风电设备制造维修产业、化工装备制造业、高端印染包装业。“五新”即五个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航天科技产业、光电产业、新能源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制药产业。以中车永济电机为牵引,建设新康机械、优耐特等项目,发展汽车轻量化零配件、工业用铝、特种铝等产品。截至2023年,“永济电机”占据了国产内燃机车总量70%和电力机车总量4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铁路六次大提速进程中,提供了96%以上的电机和78%以上的电控装置。
2022年,永济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4.2亿元,增长5.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152.1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实现利润0.07亿元。全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4012万元。资质等级在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16家,完成总产值59836万元,共签订合同额80813万元。
第三产业
永济市有文旅产业、现代物流业、电商服务业、现代生活服务业等产业集群,其中文旅产业是永济市的主导产业。2023年,永济市集中开工文旅项目共10个,总投资16.8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77亿元。依托永济市乡村e镇,以打造“产业+电商+配套+服务”高质量发展生态圈。从2022年项目起步建设,已销售额达1.18亿元。
2022年,永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6.5亿元,增长2.9%。全年社会消费品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0亿元。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6.3亿元;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7亿元。全年景区旅游接待游客47.87万人次;门票收入1186.5万元;景区综合收入1688万元。
社会事业
编辑教育事业
2022年,永济市有学校总数168所,其中:幼儿园96所,小学54所,初中13所(含少体校、特殊教育学校),高中3所,职中2所。全市在校生55218人,其中:幼儿园在校生13266人,小学在校生25214人,初中在校生9715人,高中在校生5257人,职中在校生1677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89人。全市专任教师4915人,其中:幼儿园专任教师940人,小学专任教师1891人,初中专任教师1173人,高中专任教师703人,职中专任教师180人,特殊学校专任教师28人。义务教育适龄少年儿童中小学入学率达到100%。
医疗卫生
2022年,永济市有医疗卫生机构388个,其中医院15个,公立医院3个,民营医院1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67个,其中乡镇卫生院7个,卫生院分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个,村卫生室24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个体诊所104个。年末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514人,高级职称108人(正高14人,副高94人),中级职称259人,初级职称1147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83人,注册护士791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228张,其中医院1367张,乡镇卫生院861张。
永济市主要医院
医院名称 | 等级 | 地址 |
永济市人民医院 | 二级甲等 | 永济市银杏东街9号 |
永济市中医医院 | 二级甲等 | 永济市河东大道南38号 |
文化事业
2022年,永济市共有广播电台1套,电视台1套,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万户,其中城市有线数字电视0.5万户,农村无线数字用户1.5万户。有博物馆2个,图书馆1个,其中图书馆藏书16.8万册,电子图书11.5万册,2023年11月,永济市图书馆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一级公共图书馆。2022年永济市送电影下乡2340场,送戏下乡120场,开展文艺活动1818场。全年出版发行《永济报》92期,共46万份。
蒲津渡遗址博物馆
蒲津渡遗址博物馆展览厅于2013年重新布展,由五个功能展区组成,分别是序厅(青史遗韵展区)、铁牛沉浮展区、千年蒲州展区、浮桥飞渡展区、文化保护展区。展厅设计风格取“浮桥”为形,取“水墨”为意,通过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展现当年蒲津渡的繁荣。
蒲津渡遗址博物馆
科技事业
2022年末,永济市有科学技术项目25项,发明专利授权61件。全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小巨人”企业1家,新增“小升规”企业8家。中车永济电机入选第七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全国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蓝科途被评为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企业。2023年,永济市获得山西省“五小”优秀成果奖共5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累计创新成果110余项,其中获得专利的58项,为永济市创造经济效益约7.8亿元。
体育事业
永济市有体育中心1个,体育馆1个,2个镇全民健身中心,举办公益性体育活动、体育讲座、展览50次以上,开展体育健身技能培训1万人次。2022年,永济市举办了全民健身活动暨第五届全民运动会,U系列田径联赛山西赛区的比赛,建设了虞乡、蒲州两个镇级全民健身中心和柳园社区全民健身中心。
社会保障
2022年,永济市养老保险人数46.42万人,城镇企业职工(含离退休人员)10.67万人,城乡居民35.7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6.42万人,城镇职工10.67万人,城乡居民35.75万人。提供住宿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13个,床位2239张,养老服务机构11个,床位2100张;特困人员供养机构2个,床位139张。
人居环境
2022年,永济市优良天数为267天,其中一级天数为28天,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12微克。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20微克。PM10年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86微克。PM2.5年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45微克。一氧化氮第95百分位数为每立方米1.6毫克。臭氧8小时第90百分位数为每立方米154微克。综合质量指数为4.58。
交通
编辑概述
永济区位独特,交通便捷。地处黄河金三角核心地带,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国家综改试验区、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承东启西,沟通南北,连陕接豫,三省通衢。南同蒲铁路横贯全市,运风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大西高铁每天停靠20余趟次,1小时到西安,2小时达太原,每天都有始发直达北京的高铁;永济距西安国际机场200千米,距运城关公机场60千米。2020年8月开通了“中欧”班列“永西欧”专列,已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
公路
2022年末,永济市共有公路通车里程1554.7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条65千米,国道1条56.3千米,省道1条20.1千米,县道10条226.4千米,乡道72条538.5千米,村道386条648.4千米。公路密度达128.7千米/百平方千米。
运风高速公路由运风一级公路改建而成。起点运城市圣惠路关公铜像处,于卿头镇朱小张村东人境,设有卿头、黄营、永济、永济西4个出入口。2000年7月通车营运。
2021年,阳济高速已列入《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划将阳城至运城高速公路西延至永济。延长后,阳城至永济高速公路全长约258公里,匡算投资336亿元。
铁路
南同蒲铁路横贯全市,运风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大西高铁每天停靠20余趟次,每天都有始发直达北京的高铁;永济市有两座火车站。
永济站位于永济市城北侧,站级四等,技术性质为中间站,业务性质是客、运货站。永济火车站每天要接发40余趟列车,其中客运列车12趟,站停列车12趟。
永济北站是大西客运专线上的一个火车客运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张营镇丰乐庄村,车站性质是中间站,设2站台4股道,其中包含正线2条。永济北站是少数县级市中有始发北京列车的车站。
永济北站
公共交通
永济市有出租车306辆,公交车76辆。有11条公交线路。1个客运汽车站。2023年7月,永济市投入14辆公交车,开通东线(永济北站至五老峰)、西线(永济北站至鹳雀楼)两条旅游专线。
永济市客运中心汽车站位于舜都大道北段(晓朝路口北100米),是集长短途旅客运输、货运物流为一体的大型场站,于2013年4月6日开始运营。客运路线分为东线、西线、北线和中线。
人文
编辑综述
永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舜帝文化、鹳雀楼诗歌文化、普救寺爱情文化、蒲州文化、蒲剧文化、柳宗元文化、形意拳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文化脉络。境内有鹳雀楼、普救寺、唐开元大铁牛等各种文化遗址、宝寺名刹多达417处。
文物古迹
永济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地)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27处。
永济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 批次 | 时间 |
蒲州古城遗址 | 第五批 | 2001年 |
蒲津渡遗址 | ||
永济市解梁故城遗址 | 第八批 | 2019年 |
永济市栖岩寺塔林 | ||
永济市普救寺塔 | ||
永济市万固寺 | ||
永济市扁鹊庙 | ||
永济市董村戏台 | ||
永济市东姚温牌坊 |
蒲州古城遗址
蒲州古城遗址位于蒲州镇西厢村西1000米处黄河东岸。始建于北魏,初成即是“关中之巨防”。以后屡有重修扩建。明清时期,黄河多次泛滥侵蚀,水患严重。1959年,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始建设,城中居民外迁,遂沦为废墟。现存古城遗址,唐代部分夯土城墙、明代砖砌城墙及四门瓮城历历可见,城中心鼓楼基座犹存。2001年6月25日,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蒲州古城遗址
蒲津渡遗址
蒲津渡遗址位于蒲州镇蒲州古城西门外黄河东岸,为唐至明时期黄河蒲津渡遗存。明清时因黄河泥沙漫积,渡口逐渐萧条。1989年探明埋藏地下,后相继出土了唐蒲津桥黄河东岸四尊铁牛、四尊铁人、两座铁山、三个铁镦、一组七星柱等大型铁器群。2001年6月25日,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蒲津渡遗址为研究古代桥梁工程建筑、冶金、铸造、交通以及黄河变迁、黄河治理、水文地质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四尊铁牛是至今中国发现的历史最早、体积最大、数量最多、工艺最高的渡口铁牛,堪称“彪炳千古的稀世国宝”。
蒲津渡遗址
东姚温展氏牌坊
砖牌坊在东边,坐西朝东,创建于乾隆四十年(1775),为东姚温牌坊共有两处,分别是明代的“王张氏石牌坊”和清代的“孟王氏砖牌坊”,都属于节孝牌坊。其中,石牌坊面宽9.5米,进深2.7米,通高9米,四柱三间五楼,由80余块青石构成,坊身图案分别用圆雕、透雕、浮雕和线雕等技法雕刻而成。砖牌坊面宽11.5米,进深2.7米,高12米,四柱三楼,坊身砖雕二十四孝图、八仙人物及飞禽走兽等图案。
东姚温村牌坊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6月,永济市各级非遗项目共115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8项、市级33项,县级115项。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11人、市级非遗传承人44人、县级非遗传承人86人。
永济市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类目 | 名称 | 批次 | 时间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永济背冰 | 第三批 | 2011年 |
传统棉纺织技艺 | 第五批 | 2021年 | |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背冰 | 第一批 | 2006年 |
永济道情 | |||
蒲州花伞 | |||
心意拳 | 第二批 | 2009年 | |
永济扎麦草 | |||
杨贵妃传说 | |||
张生和莺莺故事 | |||
桑罗酒制作技艺 | 第三批 | 2011年 | |
土乐狮虎 | |||
亮宝 | |||
永济飞狮 | |||
泥金笺画 | |||
蒲津渡铁牛传说 | 第四批 | 2013年 | |
张营小米醋酿造技艺 | |||
木制模型制作技艺 | 第五批 | 2017年 | |
惠畅土布制作技艺 | |||
葫芦雕刻(永济葫芦雕刻) | 第六批 | 2023年 | |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永济饺子制作技艺 | 第七批 | 2023年 |
钟表制作与修复技艺 | |||
永济剪纸 | |||
永济木雕 | |||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永济缠花 | 第五批 | 2023年 |
永济石雕 | |||
蒲坂木雕 | |||
永济金石刻拓技艺 | |||
舜陶制作技艺 | |||
五谷杂粮炒面制作技艺 | |||
孝功记酒酿造技艺 | |||
西敬村麻狮表演 | |||
西敬村舞龙表演 | |||
永济红娘子抬花轿 |
永济背冰(中和节)
永济背冰,俗称“亮膘”,发源并流传于永济市西南35千米处的长旺村,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北征攻打蒲津渡,清军将领强拆民房,准备当太平军攻城时点燃木料架构防御体系。起义军部将相福录(永济长旺村人)献策下黄河凿冰,然后背冰块灭火破城,此计果然成功。相福录解甲归田后,在春节时节,组织本村民众闹社火模仿当时的背冰战斗场景,以展示“天不怕地不怕”的大无畏精神。自咸丰年间沿袭至今,一般在春节、元宵节表演。“背冰”这一民间习俗,其主要表演动作有下河、破冰、匍匐前进、刀枪不入等,演技上没有难度,便于百姓参与。主要表现了骠悍、强壮的阳刚之气。
永济背冰
传统棉纺织技艺
传统棉纺织技艺(惠畅土布制作技艺)工序复杂而讲究,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线、落线、经线、刷线等大大小小72道工序。2017年,该技艺被评为山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传统棉纺织技艺
饮食文化
永济市有悠久的小麦种植历史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面食加工技术,永济牛肉饺子、刀削面、扯面等为代表,永济牛肉饺子入选“山西特色小吃”。永济的扯面入选“十大山西面食”。永济牛饺子有三个特点,一是皮薄馅大,二是不露馅塌馅,三是肉馅紧致抱团,一口咬下去,满嘴的牛肉鲜香。此外,还有麻肉、粉皮鸡、麻花、饼子。
牛肉饺子
清时期,因战乱、逃荒、经商等原因,由新疆、陕西、河南、宁夏、甘肃等地的回民,纷纷迁居社会环境相对安定的山西运城地区,其中的一部分回民留居于永济,这里的回民就开始尝试用精纯的牛肉做馅,制作牛肉饺子,永济牛肉饺子从此诞生。牛肉汤饺汤鲜味美,酸汤饺爽口解腻,干饺搭配辣椒和醋又是另一种风味。
牛肉饺子
粉皮鸡
永济粉皮鸡,最主要的两大食材便是鸡肉和粉皮,很多地方的厨师常将二者搭配入菜,香菇粉皮炖鸡、粉皮烧鸡、粉皮炖鸡块、鸡焖粉皮,焖、炖、煮,不一样的做法,不一样的味道。
粉皮鸡
特产
永济的特产主要有蒲州青柿、首阳西瓜、干樊梨、马铺头蒜、老劲子麻花、永济芦笋、永济酥梨、特早熟杏、双孢菇、任阳乡柿饼、任阳红枣、永济牛肉饺子、永济扯面、永济苹果、张营米醋等。
蒲州青柿
永济栽培柿树历史约有1500年,明、清时地方官吏以其作为向皇上进贡的佳品,品种资源丰富,素有柿乡之称。主要有青柿、小柿、盖柿、桔蜜柿、艳果柿、暑黄柿、牛心柿、小绵柿等,其中以青柿最佳。蒲州青柿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葡萄糖和果糖,还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1981年蒲州青柿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一等金盘奖。
蒲州青柿
永济芦笋
永济是全国最大的芦笋生产基地,种植面积8万亩,采笋面积6万亩,总产3.2万吨,主要集中在蒲州、文学、栲栳、韩阳等黄河滩涂地带。芦笋又名石刁柏,嫩茎是含多种营养物质的高档蔬菜,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绿笋表色浓,条形光直,口味清爽,营养丰富。
永济芦笋
双孢菇
双孢菇又名蘑菇。色泽洁白,质地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非常高。永济市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和十八家芦笋加工企业,形成了菌苗培育、栽培推广、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服务体系。
永济双孢菇
张营米醋
张营小米醋创始于明末清初,有三百年的酿造史,历史悠久,工艺独特,产品以酸、香、绵誉满河东,是烹饪之佳品。
张营米醋
习俗
清明习俗
在永济,清明节除了扫墓祭祖外,还有做烙饼、蒸包子的风俗。当地人在清明节前,家家户户都要烙上几十张烙饼、蒸上几锅包子,吃上一顿团圆饭。出锅后的烙饼可不能直接吃,要等到清明节当天,用开水泡软,卷上可口的凉菜,再配上煮熟的鸡蛋,野菜团子等,一家人一起吃寒食,过清明。
永济人家做烙饼
冬至习俗
在永济有“吃饺子,过冬至”的传统习俗。冬至节,晋北地区的男孩子习惯玩打岗游戏。女孩子们则习惯踢毽子,形式也是各种各样。人人们往往也要凑热闹参加玩耍。冬至节,旧俗由学董牵头,宴请教书先生。先生要带领学生拜孔子牌位。然后由学董带领学生拜先生。山西民间有“冬至节教书的”的谚语,说的就是这种尊师风俗。至今民间仍有冬至节请教师吃饭的习俗。晋西北习惯用炖羊肉招待教师,其情盛浓。
包饺子
艺术
道情
永济道情属山西道情戏,是其四大剧种之一。与其他地方的道情相比,永济道情是吸收当地民间小调而形成的说唱形式,又称“河东道情”。唱腔的基本形态和旋律走向是激进和跳跃并存。它原为道士传播道义时又唱又吟的一种劝化形式,后来以民间故事作题材,弘扬美德。道情以渔鼓简板来伴奏传唱,故又称“道曲”、“悟声”或“渔鼓道情”。2006年,永济道情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道情
蒲剧
蒲剧俗称乱弹,又称蒲州梆子、山陕梆子,今统称蒲剧,因起源于古蒲州(今永济市)而得名。据诸多出土的戏剧文物和有关资料记载,蒲剧起源于宋,由山、陕地区的民歌和说唱开声,先演变为民间小戏,后又在民间小戏的基础上,接受了古老剧种的艺术成就,逐步发展成为大戏。蒲剧的角色行当有须生、老生、小生、正旦(青衣)、小旦、老旦、大净、二净、丑角等。近年来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有《西厢记》《关公与韶蝉》《阴阳河》《送女》《苏三起解》等。
蒲剧
传统村落
截至2023年11月,永济市共有西厢村、舜帝村2个传统村落。
西厢村
西厢村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北端,黄河以东3千米。村名源于元杂剧大家王实甫所写的爱情故事《西厢记》,境内有唐开元铁牛、蒲州古城遗址、鹳雀楼景区,爱情圣地普救寺等4A级旅游景区。2012年,西厢村被命名为山西省首批传统古村落,2014年被评为永济市“美丽宜居示范村”,2016年被确定为山西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美丽宜居示范村”,同时被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
窑洞民宿
舜帝村
舜帝村位于永济市西北方向,西滨黄河,东旁高坡,北望陶城,南见历山,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穿村而过。舜帝村原名诸冯村,因是舜帝的出生地而得名,临近黄河,风光秀丽,历史悠久,德孝文化底蕴深厚。2022年,永济市张营镇舜帝村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
舜帝村庙
风景名胜
编辑综述
永济市境内古迹景点星罗棋布,现存各类文化遗址、宝寺名刹、亭台楼阁417处,近年来,永济市形成了以鹳雀楼、普救寺、唐开元大铁牛、蒲州故城遗址为代表的西部历史文化旅游板块,以五老峰、雪花山、神潭大峡谷为代表的东部山水休闲旅游板块,以伍姓湖湿地为核心的中部休闲康养旅游板块。旅游资源共分8大类22个亚类173个资源点,其中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1个,2A级景区1个。2022年景区旅游接待游客47.87万人次。
永济市主要景区
等级 | 景区名称 | 地址 |
国家4A级景区 | 鹳雀楼 | 蒲州古城西的黄河东岸 |
五老峰景区 | 永济市东南13千米的中条山脉 | |
神潭大峡谷景区 | 永济市水峪口村东 | |
国家3A级景区 | 普救寺 | 蒲州古城东3千米的峨嵋塬头上 |
国家2A级景区 | 黄河大铁牛—蒲津渡遗址 | 济市西南18千米蒲州故城西门外 |
主要景区
鹳雀楼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的黄河东岸,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诗因楼而生,楼因诗而名。鹳雀楼之所以能够闻名天下是因王之涣的那首五言绝句《登鹳雀楼》。该楼始建于北周时期,是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建造的一座军事戍楼,后历唐经宋存世700余年,元初毁于战火,史书记载再无重修。盛世楼兴,1997年12月,匿迹700余年的鹳雀楼得以历史第一次重修,于2002年9月26日落成正式对外开放。复建后的鹳雀楼为仿唐形制,外观四檐三层,内设六层,楼体总高73.9米,尽显大唐风韵。
鹳雀楼
五老峰景区
五老峰位于永济市东南13千米的中条山脉,地处晋、秦、豫三省交汇之处。五老峰原名五老山,因古代研经传道的五老(青灵始老天君、丹灵真老天君、皓灵皇老天君、五灵玄老天君、元灵元老天君)在此为帝王授《河图》、《洛书》而名。主景区面积30平方千米,由玉柱峰、东锦屏峰、西锦屏峰、棋盘峰和太乙峰五座主峰构成,其中东、西锦屏峰未开放。奇特的喀斯特地质地貌造就了许多罕见奇观:松涛、云海、流泉、飞瀑、奇峰、怪石……山中有9泉、12洞、36峰,盛时曾有64观庵庙宇,嶙峋翠巍,秀甲三晋。1992年11月,被林业部评定为国家森林公园。1994年1月,被国务院评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法定资源保护面积300平方千米。2011年8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12月,被运城市旅游局评为河东旅游名片。2021年9月,被运城市文旅局评选为“河东八景”之一。
五老峰
神潭大峡谷景区
神潭大峡谷景区位于山西省永济市水峪口村东,距市区1.5千米,是国家4A级景区,占地32平方千米。景观以两瀑三泉一百零八潭为代表,奇峰、怪石、翠海、叠瀑等组成奇妙、幽美的自然风光。在这里,可以欣赏北方山林的雄伟,聆听深谷幽泉的轰鸣,品味别样的老酒香,遍尝晋陕豫三地美食;在这里,可以上高空玻璃栈道、乘林中飞鼠、坐高空滑索、体验高山滑道的刺激,可以观泰国红艺人表演、赏三国实景剧演出、体验海啸地震场景;在这里,可以玩高空水上漂流、水上冲关、极速飞车,可以体验传统的华夏民俗,可以领略古中国的灿烂文明。
神潭大峡谷玻璃栈道
普救寺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千米的峨嵋塬头上,这里地势高敞、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整个寺宇建筑分三道轴线。山门、大钟楼、塔院、回廊、大佛殿、天王殿、菩萨洞、弥陀殿、罗汉堂、十王堂、藏经阁、僧舍、枯木堂、错落有致。1990年对外开放,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9月景区推出《西厢记》表演剧目《状元迎亲》《拷红》及蒲州名案《铁人传奇》之《县衙断案》;2016年4月又推出《白马将军威风锣鼓》、山西省非遗永济道情《说唱西厢》。
普救寺
黄河大铁牛—蒲津渡遗址
蒲津渡遗址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西南18千米蒲州故城西门外,东临古典戏曲古著《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西近中华历史文化名楼鹳雀楼,处于黄河根祖文化旅游热线。在渡口遗址区展示出土的铁质文物有铁牛、铁人、铁柱等铁器群及南北纵贯的明代堤坝。遗址平台下面是数字多媒体展览厅,让游客更详细了解渡口的历史。开元铁牛位于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北隅,1989年8月发掘出土。据史料记载,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元十二年,于蒲州城西门外黄河两岸各铸造铁牛四尊,以维桥梁。牛旁各有一铁人,并有铁山两座。铁牛体积最大,份量最重,数量最多,工艺最精,历史最早,全国罕见,被誉为国宝,其造型现陈列在人民大会堂。
黄河大铁牛
对外交流
编辑1998年,永济市与日本国五所川原市结为友好城市。
著名人物
编辑永济市著名人物
人物名称 | 简介 |
舜 (不详) | 姓姚,名重华,冀州诸冯(今永济市张营镇舜帝、龙行村一带)人。传说为中国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五帝之一 |
王维 (701—761) | 受其母亲影响,崇信佛教,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诗人,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
柳宗元 (773—819) | 字子厚,河东虞乡(今永济市虞乡镇)人。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世称柳河东。父亲柳镇,任殿中侍御史 |
王英军 (1929—) | 原名王三畏,永济市卿头镇张锁村人,1948年加入人民解放军,1985年从运城清华水泥厂离休 |
所获荣誉
编辑2003年,永济市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19年3月22日,永济市被中国计生协授予全国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县。
2020年,永济市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永济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 2018
[2]永济概况.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08-18].
[3]永济市志上[M]. 2017-1: 136.
[4]永济市 自然地理.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08-18].
[5]永济市 历史沿革.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08-18].
[6]永济市.查字典-地理网. [2023-08-18].
[7]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 [2023-11-16].
[8]永济市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 计 公 报.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09-26].
[9]永济(开张镇)方言副词研究.中国知网. [2023-08-23].
[10]永济市志上[M]. 2017-1: 215.
[11]诗情画意 魅力永济.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08-19].
[12]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09-26].
[13]【永济火车站】我为春运忙.微信公众平台. [2023-11-16].
[14]永济北站】全国少数县级市中有始发北京列车的车站.微信公众平台. [2023-11-16].
[15]永济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11-15].
[16]永济市志上[M]. 2017-1: 134-135. (2)
[17]何伟在涑水河(永济段)道路建设一线现场办公时强调 全力以赴确保道路如期高质量贯通.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11-17].
[18]永济市 气候环境.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08-18].
[19]永济市历史沿革.中国小康网. [2023-09-26].
[20]永济市农业经营主体活力四射.新浪财经. [2023-11-16].
[21]永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运城市发改委 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2023-11-16].
[22]永济,原来是被文化恩宠的舜都.腾讯网. [2023-09-26].
[23]【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风光】普救寺 .山西省文化旅游. [2023-08-24].
[24]黄河大铁牛——蒲津渡遗址(国家AA级旅游景区).运城市人民政府. [2023-08-24].
[25]综合查询.国家地名信息库. [2023-11-16].
[26]永济市志上[M]. 2017-1: 43.
[27]永济市地质资料.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08-18].
[28]永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国政府网. [2023-11-17].
[29]永济市志上[M]. 2017-1: 144-145. (2)
[30]涑水河:一路清歌奔大河.运城新闻网. [2023-11-17].
[31]【项目建设】湾湾河河道治理项目6月底完工.腾讯网. [2023-11-17].
[32]【防汛备汛】市水利局:严密部署 强化举措 全力筑牢汛期“安全屏障”.腾讯网. [2023-11-17].
[33]我市加快实施龙王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微信公众平台. [2023-11-26].
[34]【“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涑水河:治理见成效 风光美如画.搜狐网. [2023-11-17].
[35]永济市志上[M]. 2017-1: 149-151. (2)
[36]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自然资源.中国小康网. [2023-08-18].
[37]永济市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报告.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10-02].
[38]永济市志上[M]. 2017-1: 495-496.
[39]永济市志上[M]. 2017-1: 159.
[40]【人文永济】“伍姓湖”今昔(上).微信公众平台. [2023-11-16].
[41]文说永济.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10-03].
[42]永济:五老峰景区发现特有珍稀野生濒危树种--血皮槭.微信公众平台. [2023-11-26].
[43]永济市林业局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黄河新闻网. [2023-11-26].
[44]永济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11-17].
[45]永济市洪涝灾害损失情况.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11-17].
[46]永济:下雨导致虞乡一立交桥护坡塌方,未有人员伤亡.微信公众平台. [2023-11-17].
[47]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 [2023-11-16].
[48]市委领导.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10-03].
[49]市人大领导.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10-03].
[50]市政府领导.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10-03].
[51]市政协领导.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10-03].
[52]【权威发布】永济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腾讯网. [2023-11-26].
[53]永济方言志[M]. 1990-6: 3-14. (4)
[54]【时政要闻】徐志英专题调研“8+5”宗教工作整治情况.微信公众平台. [2023-11-17].
[55]永济县志[M]. 1991-12: 475-477. (2)
[56]中条山下净土寺:度化有缘人 觉悟而奉献.腾讯网. [2023-10-06].
[57]永济是最早叫中国的地方.微信公众平台. [2023-11-29].
[58]山西永济市万固寺坚持农禅并重的传统.微信公众平台. [2023-11-29].
[59]道教文化遗存,永济康养旅游的宝贵资源.微信公众平台. [2023-11-16].
[60]归主为圣 同颂主恩——永济市基督教举行献堂庆典.微信公众平台. [2023-11-16].
[61]【加强党的领导】孙中全调研全市宗教工作.微信公众平台. [2023-11-26].
[62]【项目签约】永济市与山西国信现代农业科技公司 神农富通公司举行农业托管合作项目签约.腾讯网. [2023-11-16].
[63]2023年永济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11-16].
[64]永济市机电制造:产业链条环环相扣.大同日报. [2023-11-26].
[65]永济市转型崛起第三次专题会暨建设三大文旅经济带项目谋划汇报会召开.网易. [2023-11-16].
[66]目标:打造独具永济特色的文旅新体验——永济市2023年十大文旅项目前瞻.运城市人民政府. [2023-11-16].
[67]【乡村振兴】永济市栲栳镇乡村e镇建设成效显著——始于电商 “不止”电商.腾讯网. [2023-11-16].
[68]【上级媒体关注永济】乡村e镇 构筑“数商兴农”新优势.腾讯网. [2023-11-16].
[69]【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永济市脱贫攻坚五年工作报告.微信公众平台. [2023-11-17].
[70]永济市人民医院.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11-16].
[71]永济市中医医院.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11-16].
[72]博物馆/纪念馆.运城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11-16].
[73]喜报|永济市图书馆再次被文旅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 [2023-11-16].
[74]【创新大赛】永济市创新项目荣幸参加山西省“五小”优秀成果展.微信公众平台. [2023-11-26].
[75]永济市体育中心运营暨全民健身活动启动.运城市人民政府. [2023-11-16].
[76]永济市体育馆.山西省体育局. [2023-11-16].
[77]永济交通.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08-22].
[78]永济市志上[M]. 2017-1: 339-340.
[79]总投资336亿元!永济又一条高速公路来了!已被列入规划.....微信公众平台. [2023-11-26].
[80]永济县地名录. 1986-12: 83.
[81]永济市城市客运交通管理处 2015-2016年城市公交车暨出租汽车2015年成品油价补助资金.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10-04].
[82]永济市人民政府关于汽车站搬迁和客运线路调整的通告.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11-29].
[83]永济投入14辆公交车!新开通2条旅游线路!.微信公众平台. [2023-11-29].
[84]诗情画意 魅力永济.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10-04].
[85]游山西,“晋”在永济 读历史,“蒲”写千年.中国日报中文网经济. [2023-11-16].
[86]山西79处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啦.山西发布. [2023-10-04].
[87]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之山西永济市东姚温村牌坊.西部文明播报. [2023-08-22].
[88]永济要闻.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10-04].
[89]永济市举办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黄河新闻网. [2023-11-29].
[90]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族文化资源库. [2023-11-16].
[91]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 [2023-11-16].
[92]关于公布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晋政发〔2006〕46号).山西省人民政府. [2023-11-26].
[93]中国质造 || 永济:道情声声美德传.微信公众平台. [2023-11-26].
[94]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山西省人民政府网. [2023-11-26].
[95]山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样子收藏网. [2023-11-26].
[96]【人文永济】永济土乐村:“杏”福乐土 和美乡村.微信公众平台. [2023-11-26].
[97]非遗永济|蒲津渡铁牛传说.微信公众平台. [2023-11-26].
[98]非遗永济|张营小米醋酿造技艺.微信公众平台. [2023-11-26].
[99]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11-26].
[100]【根脉·溯源】非遗宣传普及--省级非遗项目:木制模型制作技艺.微信公众平台. [2023-11-26].
[101]永济一项目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微信公众平台. [2023-11-26].
[102]【非遗成果】永济市新增4项运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腾讯网. [2023-11-16].
[103]永济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08-22].
[104]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和节)永济背冰.运城市人民政府. [2023-11-16].
[105]认准这个“味”!扯面、刀削面、牛肉饺子等永济美食有了团体标准.潇湘晨报. [2023-10-05].
[106]山西永济:特色面食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视听永济. [2023-10-05].
[107]名单揭晓!永济牛肉饺子入选“山西特色小吃”,永济的扯面入选“十大山西面食”.永济人社. [2023-10-05].
[108]【好吃运城】永济牛肉饺子:走向大江南北的“家味道” .运城新闻网 . [2023-10-05].
[109]山西有看头|《美食篇》之永济牛肉饺子.腾讯网. [2023-10-05].
[110]文化永济||永济虞乡粉皮鸡:营养好吃的地道农家味.永济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2023-10-06].
[111]【景区推荐】永济五老峰.微信公众平台. [2023-11-26].
[112]周刊丨国家园林城市--永济市.山西新闻网. [2023-08-18].
[113]刚刚公布!永济入围国家级名单!前途不可估量!.微信公众平台. [2023-11-26].
[114]张营米醋.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08-19].
[115]永济:做烙饼 蒸包子 传统习俗过清明.微信公众平台. [2023-11-16].
[116]【冬至大如年 人间小团圆】情暖冬至 饺子飘香.搜狐网. [2023-11-27].
[117]信息来源: 永济市张营镇人民政府.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11-27].
[118]运城市文化和旅游局.运城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11-26].
[119]西厢村:依托西厢文化保护传统村落.人民号. [2023-11-29].
[120]可喜可贺!永济一村拟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微信公众平台. [2023-11-29].
[121]可喜可贺!永济一村拟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视听永济. [2023-10-04].
[122]鹳雀楼景区.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11-16].
[123]五老峰景区.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09-26].
[124]旅游景区.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11-16].
[125]普救寺.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10-04].
[126]【文明赏花】又是樱花烂漫时 文明观赏樱最美.腾讯网. [2023-10-06].
[127]永济名人.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10-06].
[128]永济名人.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10-06].
[129]柳宗元.永济市人民政府. [2023-10-06].
[130]【我的入党故事】王英军:南征北战保家国 呕心沥血育新人.澎湃新闻. [2023-10-06].
[131]永济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新浪网. [2023-11-16].
[132]永济 聚焦转型增效 做足文旅文章.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11-16].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