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火灾(Forest Fire,Wildfire)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大面积的森林火灾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八大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也是公共突发事件之一。
定义
编辑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
国际上将森林火灾归为野火的一种。世界卫生组织对野火的定义为:在森林、草原等自然区域燃烧的计划外火灾;野火通常是由人类活动或闪电等自然现象引起的,随时随地可能发生。野火又可称为灌木丛火、丛林火、森林火、沙漠火、草火、山火、泥炭火、植被火和草原火等,具体取决于被烧毁的植被类型。
成因
编辑森林中的可燃物丰富,当氧气供应充分,燃烧环境良好,接触火源达到一定温度就会发生燃烧引起火灾。故火源、可燃物和氧气是森林火灾的燃烧三要素。
火源
森林火灾的火源包括天然火源和人为火源。天然火源是在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下产生的热源,包括雷击火、火山爆发、陨石降落、滚石火花和泥炭自燃等。人为火源是人为野外用火引起的火源,包括生产性火源,如机车喷漏火、开山崩石、放牧、狩猎、烧垦、烧荒、烧木炭、烧防火线等;以及非生产性火源,如吸烟、小孩玩火、取暖、野外做饭、用火驱蚊驱兽、上坟烧纸等。
可燃物
森林火灾本质上是森林内部可燃物燃烧产生的现象,可燃物是森林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也是火灾传播蔓延的物质基础。通过对可燃物的研究判定,可判断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火陷情况、危害性大小等。森林中的林木、活地被物(苔藓类、地衣类、杂草、半灌木、小灌木等)、死地被物(枯草、枯枝、落叶、落果、倒树朽木等)都是森林中存在的可燃烧物。虽然各类森林可燃烧物的燃烧性程度不同,但处于适合发生燃烧环境中其含水量在20%以下时,则达到可燃烧状态。可燃物燃烧还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即达到其燃点,各类可燃物燃点差异大:一般干枯杂草的燃点为150°C-200℃,木材燃点为250℃-300℃。
氧气
氧气是可燃物的助燃气体,物质燃烧需要有足够的氧气。森林作为地球主要的氧气制造者,氧气条件充分。空气氧含量达到21%左右,在气压高、温度低的情况下氧含量会增高,有助于燃烧;若空气氧含量在18%以下,燃烧则会停止。
2020年发生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凯巴布国家森林的野火
其他影响因素
森林种类
不同种类的树木发生森林火灾的概率不同。一般来说针叶树比阔叶树易着火,其中松林(樟子松、马尾松、油松、红松等)火灾危险性最大;云杉、冷杉、杉木林次之;落叶松林发生火灾可能较小。相比之下阔叶树森林发生森林火灾的危险性较小,一般在干燥地的柞树林、桦木林等易发生火灾;常绿阔叶树等则具有一定的抗火性,故也被作为营造防火林带的常用树种。
森林密度
森林疏密度也是影响森林火灾发生的因素之一:密林有助于树冠火的蔓延,但地面火进展缓慢;疏林内的地被物干燥易燃,地面火蔓延速度更快。
林地条件
不同的林地条件下发生森林火灾的危险性也不同。如大兴安岭地区的落叶松草类林,在春秋季易发生火灾;低湿地土壤湿度大,火灾危险性小。
天气
天气也对森林火灾具有影响。
中国境内大部分地区在6至8月份为雨季,由于降雨频繁,森林内植物生长茂盛、死地被物潮湿,在此期间各林区都几乎无森林火灾发生。而在干旱、少雨季节,森林中大气、土壤的湿度小,植被与死地被物都处于干燥状态,更易引起火灾。若某地区年降水量超过1500毫米或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一般不会发生或少发生森林火灾。
风对森林火灾具有发生、发展作用。风可加强可燃物蒸发,使死地被物等干燥加快、更易燃烧;风也为可燃烧物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有助于火灾范围扩大。森林火灾发生后,若风速较大,则会散布新的火星,使火灾面积扩大。
连旱日数长短、云量多少等都能影响森林火灾的发生。林内相对湿度越大,可燃物含水率随之增加。一般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上,不易发生森林火灾;相对湿度在75%-55%之间,可能发生火灾;相对湿度低于55%,则容易发生火灾;相对湿度低于30%,可能发生特大火灾。
天气干燥、炎热时,上层空气云层遇冷空气形成降雨;但雨还未落至地面就由于下层地表高温蒸发,变为潮湿的热空气再次上升;此时常伴有雷电、大风现象,被称为“干雷暴”,是短暂的、小范围内的一次强对流天气。中国东北地区5-7月春夏交替时期,森林地区极易发生因干雷暴引起的森林火灾。
森林火灾蔓延
分类定级
编辑分级
2008年修订的《森林防火条例》规定,按照对林木是否造成损失及过火面积的大小,将把森林火灾分为:一般森林火灾、较大森林火灾、重大森林火灾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四个等级。
一般森林火灾指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下的,或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的,或者重伤1人以上10人以下的森林火灾。
较大森林火灾指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100公顷以下的,或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的,或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的森林火灾。
重大森林火灾指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的,或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的,或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森林火灾。
特别重大森林火灾指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或死亡30人以上的,或重伤100人以上的森林火灾。
成因分类
自然火
由自然现象引起的森林火灾为自然火,包括雷电火、自燃等。在加拿大和美国落基山脉地区因雷电而引起森林火灾的现象最为普遍。雷击常是严重森林火灾的起因,常出现在地势恶劣、难以抵达的地区,灭火难度大。同时因为从起火到灭火之间的间隔过长,雷电引起的森林火灾往往会发生到难以控制的地步。
美国内华达州夏季干燥,闪电常引发野火
人为火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森林火灾为人为火,包括生产性火源和非生产性火源。农、林、牧业生产用火,林副业生产用火,工矿运输生产用火等属于生产性火源,野外吸烟,做饭,烧纸,取暖等属于非生产性火源。故意纵火也属于人为火。
发生点分类
根据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进行分类,可将森林火灾区分为地面火、地下火、树冠火三种。
地面火
地面火是最常见的一种林火,指火从地表面地被物以及近地面根系、幼树、树干下皮层开始燃烧,并沿地表面蔓延的火灾。地面火是森林火灾最常发生的类型,一般由森林外的草原火、田野火等蔓延至森林中;在森林中发生的地面火则往往由枯草引起,随后燃烧至森林残物和倒木。在针叶林中,地面火极易转变为树冠火。其特点为烧毁地被物和幼林、烧伤乔木的树干下部及根部;蔓延速度每小时约1千米以上;火焰颜色呈浅灰色,高度一般达到0.1至2公尺;火烧后地面痕迹呈细长的椭圆形或长三角形、卵形,火灾温度活地被物达到400℃,死地被物达到约900℃。
地下火
地下火一般容易发生在干旱季节的针叶林内,火在林内根系、土壤表层有机质及泥炭层燃烧,蔓延速度慢,温度高,持续时间长,破坏力极强,经过地下火的乔木、灌木的根部烧坏,大量树木枯倒。地下火一般只在有泥炭和深厚腐殖质层的地方发生。其特点为燃烧地被植物,烧灼泥炭层和腐殖质层,深达至矿物质层或地下水层,树根会被完全烧焦,造成树木倒塌;其蔓延速度慢;起火时地面上只能见到烟雾,偶尔冒出火苗,火烧痕迹近似圆形。
树冠火
树冠火是由于地面火遇到强风或遇到针叶幼树群、枯立木或低垂树枝,烧至树冠,并沿树冠顺风扩展。树冠火常和地面火一同发生。起火时干枯的立木被烧着,火焰呈跳跃蔓延,形成火浪在地面火前衍生。其特点为由地被物着火延伸至树冠部分,树叶被烧毁、树皮被烧焦,幼树与下木全部没烧毁,有时会烧断树根;蔓延速度每小时达到8-25千米;火焰颜色呈暗灰色,伴随有烟雾,温度达到约900℃;火烧后地面痕迹呈长椭圆形。
特点
编辑2013年发生于美国优胜美地国家公园附近的野火
诱发因素多
自全球变暖以来,干旱、大风等极端天气增加,森林火灾发生概率增大。同时社会发展、人口增加,导致人类生产生活区域扩大,影响到了森林的生态环境,如部分人员缺乏防火意识,在森林地区周围或内部随意使用火源,导致森林火灾。
不可控性
森林火灾由自然火、人为火等火源引起,同时受到当地气温、环境、风力、人为操作等影响。这造成了森林火灾的不可控性,例如广东省乳阳林场内风力较大、风向多变,一旦发生森林火灾,火势会向四周蔓延;同时因为可燃物堆积量大,着火点很可能被隐藏于堆积层下,有一定的复燃风险。在风力、可燃物等因素影响下,火势蔓延速度快,形成较大规模的森林火灾,就会产生多个侧翼火线,扩大了森林火灾影响面积。而森林火灾发生一定时间后,森林火灾发生范围内部与外部环境形成明显温差,造成空气流速加快,也为森林火灾的蔓延提供了便利,增加了其不可控性。
季节性明显
森林火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不同季节森林内部情况差异较大。中国境内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在这一时期森林火灾发生概率低;而春冬季节降水较少,空气湿度低、可燃物干燥、大风等因素综合影响下,森林火灾发生概率较高。
扑救难度大
森林复杂的地形地貌造成了森林火灾扑救难度大的特点。如广东省乳阳林场地形复杂,发生森林火灾后车辆、大型灭火设施运输难度大,只能依靠灭火人员背负便携式灭火器具徒步进山,容易错过火在扑救的最佳时期且存在较大作业风险。
影响
编辑对森林资源
森林火灾发生后,对森林结构直接造成破坏,使森林密度下降、树木成分减少、森林更新周期缩短等。森林火灾中地表植被被烧毁后,正常的植物群落被破坏使得生物栖息地范围缩小,森林的生物承载量降低,从而造成植物、动物数量下降甚至灭绝。且由于树木生长周期较长,森林火灾发生后的恢复时间非常漫长。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后,坡度较陡地段的森林在经历火烧后变为荒草坡,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难以再恢复森林植被。
美国北喀斯喀特森林火灾后,烧焦的景观
但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也存在一定益处。森林火灾发生后森林内部的光线、温度、水分、土壤等条件发生变化,一些树种在因森林火灾消灭了竞争者而得以充分发展。森林火灾燃烧了森林地表积累的枯枝、落叶,使种子更易接触土壤。此外,合适强度的森林火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森林营养元素循环。如低强度的火烧可释放植物需要的养分、提高土壤的ph值,从而改善酸性土壤、增强土壤肥力,有利于土壤内的微生物活动。
对水土资源
森林火灾发生后,森林内的表层土壤被灼烧,土壤吸水含量减少、ph值暂时较高,交换性盐基量增加、腐殖质寒冷减少,造成土壤通气、渗透能力下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部分地质、地形条件较差的地方很难再有树木存活、生长。由于缺少植被保护,水土流失加剧,极易发生旱涝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重等灾害;进而造成该区域的生态失衡、环境恶化。
对生物多样性
森林火灾还会破坏森林的生物多样性。森林中生存着多种动物植物,森林火灾会烧毁大量植物、烧死烧伤野生动物,即便有存活下来的野生动物,也会因为烧伤、没有食物等原因而死亡。森林火灾破坏了野生动物原有的栖息地,导致其被迫寻找新的环境生存,一些动物会因无法适应新环境而死亡。
对空气质量
树木是地球氧气的主要制造者,森林火灾烧毁大量树木,导致区域内氧气制造减少。同时森林火灾在燃烧时也会消耗大量氧气,并释放出浓烟。森林火灾的燃烧产物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一氧化硫、二氧化氮、碳氢化合物及微粒物质等,对人类、动物造成威胁,浓烟扩散后还会污染大气,甚至对交通、通信、供水以及电力和天然气服务造成阻碍。野火烟雾中的颗粒物会造成人群寿命减短;也可能导致或加剧心脏、肺、大脑、神经系统、皮肤、肠道、肾脏、眼睛、鼻子和肝脏的疾病;还会导致认知障碍和记忆力减退。
1997年印度尼西亚发生森林大火,产生的烟雾对印度尼西亚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等邻国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许多新加坡市民通过佩戴防毒面具来停止烟雾的危害。2023年6月加拿大境内野火产生大量烟雾,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等41个地区发布了空气质量警报。烟雾飘散至美国东海岸地区,美国多地空气污染情况严重,美国疾控中心发布警告提醒民众注意烟雾可能带来的健康影响,如头痛、眼部不适、呼吸不畅、咳嗽等症状。
2020年美国西海岸大气中的野火烟雾
对经济发展
森林火灾直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森林火灾破坏了当地森林资源,影响了当地林木培育种植、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等林业经济活动。除了直接对森林资源造成损害外,还会对森林区域及其周边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力资源、通讯交通等造成一定损害,影响到林业相关企业经营状况,导致第二产业发展出现问题。森林火灾后森林景观资源被破坏,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也会受到影响。2023年加拿大野火季节期间,野火导致加拿大至少3.7%的能源生产中断,对其西部经济造成重创。美国受加拿大野火影响,仅6月30日当日美国东海岸有超过2000架次航班延误,超过300架次航班被取消。
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累计死亡人数达212人,并对林区的工厂、房屋、桥梁、铁路、输电线路、畜牧、粮食等造成威胁:烧毁三个林业局址(城填),九个林场场址,四个半贮木场(烧毁木材85万立方米),桥梁67座,铁路9.2千米,输电线路284千米,房屋6.4万平方米,粮食325万千克,各种设备2488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2亿元人民币。
防灾应急
编辑监测
为监测森林火灾,林业部门建立健全监测体系,确保能够站在第一时间发现火灾、控制火灾。首先,加强地面巡护。地面巡护工作由护林员队伍负责,配备必要的巡护设备,根据科学、合理的地面路线对森林进行巡护,避免存在巡护死角。其次,林业部门增加定点监测设施,如瞭望台等;引进数据库管理系统、火险预防系统、红外探测、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烟火识别等技术等提升森林火灾监控系统。从而形成有效的、全覆盖当地监测网络,便于在第一时间监测森林火灾情况。
防灾
火灾发生带
火灾发生带是一个有助于制定防火计划的实际概念,其划定是以表明曾经发生火灾的地点的记录材料为依据,将每次发生火灾的起火点标在地图上,形成一个集中的区域。可能发生火灾的地带大都位于主要通道两侧,包括那些人们从事着大量采伐作业,以及毗连林区宜于放牧的地带。经过划分并研究火灾发生带发现,火点集中的地区基本邻近邻村庄、道路、铁路、采伐作业区等人类活动区域。加强对火灾发生带的防护管控,并配置侦查点、消防站等设施,有助于防范森林火灾的发生。
防火林带
耐火材料和低温的森林生态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预防森林火灾,故将植物阻隔作为防火林带分散于森林中,可以在森林火灾中有效、及时的阻隔火源、防止蔓延。防火林带的建造一般为横、纵向相连接的方式。植物栽种选择具有多层结构特点,由大树、小树、多层森林带构成,并含有一定数量的的灌木。防火林带宽度一般为15-20米,设计时需要对当地河流、地形等自然条件进行评估,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防火林带的位置以形成阻隔封闭区域。
委内瑞拉干旱起的森林火灾
《森林防火条例》
《森林防火条例》是中国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森林防火行政法规,由国务院于1988年1月16日发布(1988年3月15日起施行),国务院第36次常务会议于2008年11月9日对其进行修订(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森林防火条例》中对森林防火组织、森林火灾的预防、森林火灾的扑救、森林火灾的调查和统计、奖励与处罚进行了明确规定。其对中国预防、扑救森林火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森林资源和维护生态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预防措施
为防控森林火灾,林业部门加强地面巡护,并运用先进科技设施形成监测网络,便于在第一时间监测森林火灾情况。还可划定火灾发生带帮助制定防火计划,建设防火林带达到有效、及时的阻隔火源、防止蔓延的目的。2008年中国修订并施行了《森林防火条例》,对森林防火进行了明确规定。与森林火灾预防、监测等相关的组织机构应当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林区火灾风险进行评估;组织展开森林火灾演练,提升相关部门、当地民众对森林火灾响应能力和处理水平;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防火意识;规范、引导、控制森林火源使用。
扑灭
扑灭方式
森林火灾发生后应当尽力避免火势快速蔓延,及时将火势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这就需要对森林火灾的情况作出精准的研判,根据不同的森林火灾情况制定出最佳的扑救方案。
隔离法是通过建设防火线的方式,将火与可燃物进行分隔。
冷却法是在可燃物上洒水,喷洒化学药剂,达到降低热量的目的以熄灭火焰。
窒息法是通过机具扑打、土覆盖等方式,使燃烧物因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爆破法又称爆炸灭火法,当发生大面积森林火灾时,若灭火人员不足,则可通过爆炸的方法开辟生土带和防火沟进行灭火。
风力灭火也是扑灭森林火灾的方式之一。若将火的体积和能量固定,当提供一定的风量和风速时,风会起到助燃作用;但当火的体积和能量不变,而将风速、风量加大到一定程度后,火就会被风吹灭。中国自70年代起就根据此原理研究风力灭火的方式。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扑救过程中,风力灭火机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离心式风叶轮的高速旋转,产生高速气流,靠强大气流的物理机械作用,把火苗从基部切断;同时高速气流可以吹散燃烧产生的热量,起到降温和降低火势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把燃烧着的碎乱可燃物吹向火场里面,起到隔离可燃物的作用。
灭火成本
森林火灾扑灭成本高。2014年时任云南省森林防火指挥部专职副指挥长的杜勇在云南省森林防火通气会上公布,2014年5月滇中某森林火灾扑救共投入3248.5万元;2014年4月,滇西某森林火灾扑救共投入1322.5万元。2008年修订的《森林防火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参加森林火灾扑救的人员的误工补贴和生活补助以及扑救森林火灾所发生的其他费用,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由火灾肇事单位或者个人支付;起火原因不清的,由起火单位支付;火灾肇事单位、个人或者起火单位确实无力支付的部分,由当地人民政府支付。误工补贴和生活补助以及扑救森林火灾所发生的其他费用,可以由当地人民政府先行支付。”
灭火风险
森林火灾在灭火过程中因地形、火势等原因存在诸多风险。森林地区地形复杂,运输不便,车辆、大型灭火设施运输难度大,只能依靠灭火人员人工背负便携式灭火器具徒步进山,容易错过火在扑救的最佳时期。灭火人员在扑救过程中直面森林火灾,由于火势具有不可控的特点,风险难以避免。
历史记录
编辑1825年,发生于美国缅因州和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的森林火灾,烧毁森林面积120万公顷。
1871年,发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和密执安州的森林火灾,烧毁森林152万公顷,死亡1500人。
1915年,发生于西伯利亚的森林火灾,火灾持续5个月,烧毁森林1200万公顷。
1976年,发生于澳大利亚的森林火灾,烧毁森林及草原约1.17亿公顷,占澳大利亚土面积的七分之一,此次森林火灾有“世界火海”之称。
1983年,发生于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的森林火灾,烧毁森林350万公顷。
1987年5月6日,发生于中国大兴安岭的森林火灾,火灾持续了28天,过火面积约有120-130万公顷,其中70%为林地。
大兴安岭森林火灾
1997年,发生于澳大利亚东南部森林的森林火灾,烧毁森林面积150万公顷。
2003年,发生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针叶林的森林火灾,烧毁森林面积2200万公顷,火势蔓延蔓延至西伯利亚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北部和蒙古北部。
2004年,发生于美国阿拉斯加的森林火灾,烧毁森林面积260万公顷。
2010年8月,玻利维亚各地累计发生25000多起森林火灾,覆盖面积面积达到150万公顷,使亚马逊河在玻利维亚境内的河段遭到严重破坏。
2011年,发生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理查森偏远地区的森林火灾,烧毁森林面积688000公顷。
2014年夏季,加拿大西北地区发生150余起森林火灾,累计烧毁森林面积350万公顷,造成损失4440万美元。
2020年,发生于澳大利亚东南部新南威尔士州和昆士兰州丛林的森林火灾,烧毁森林面积约1700万公顷。此次森林火灾烧毁了数千座建筑,造成了数十人及30亿只动物的死亡。
2023年,全球受森林大火影响土地将近4亿公顷,造成超过250人死亡,排放了65亿吨二氧化碳。加拿大、美国、意大利、希腊、澳大利亚等地为世界上森林火灾高发地点。
2023年,中国共发生森林火灾328起,同比分下降53.74%,处于历史低位,受害森林面积约0.4万公顷。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森林草原防火必备常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 [2024-03-14].
[2]forest fire.cambridge dictionary. [2024-03-14].
[3]杨展翔. 森林火灾成因及多元应对策略[J]. 乡村科技, 2023, 14(12): 114-116. (3)
[4]马菊艳. 我国林业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J]. 乡村科技, 2022, 13(17): 123-126. (4)
[5]庄孟能. 森林灾害对生态经济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 林业经济问题, 1989-07: 49-52. (5)
[6]森林防火条例(2008年修订).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 [2024-03-14].
[7]什么是森林火灾.开阳县人民政府. [2024-03-14].
[8]【森林防火知识】——什么叫森林火灾.汶川县人民政府. [2024-03-14].
[9]舒立福, 王明玉, 田晓瑞. 城市森林火灾成因及预防扑救技术[J]. 中国城市林业, 2007, (03): 48-50. (3)
[10]邓宗文, 王正非. 防止森林火灾[M]. 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1956: 9.
[11]邓宗文, 王正非. 防止森林火灾[M]. 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1956: 10-13. (4)
[12]S.B.肖, B.克拉尔. 怎样控制森林火灾[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2: 11-13. (3)
[13]邓宗文, 王正非. 防止森林火灾[M]. 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1956: 7-8. (2)
[14]张宏伟. 当前森林防火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 乡村科技, 2023-01, 14(02): 131-133. (3)
[15]森林防火条例.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 [2024-03-15].
[16]余宗焕. 历史上的森林大火灾[J]. 甘肃消防, 1998, (04): 37.
[17]OBSERVER: Global Wildfire Watch: Copernicus EMS and CAMS Monitor Wildfires in 2023.Copernicus. [2024-03-15].
[18]Forest fires: a record year.PHYS ORG. [2024-03-15].
[19]2023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人民网. [2024-03-15].
[20]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政府网. [2024-03-15].
[21]wild fires.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03-15].
[22]Search results.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03-18].
[23]forest fire.BBC. [2024-03-15].
[24]邓宗文, 王正非. 防止森林火灾[M]. 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1956: 5.
[25]范海英, 金增涛, 普布顿珠. 森林地表可燃物燃烧性评价概述[J]. 西藏科技, 2023, (02): 22-27. (6)
[26]王守忠, 丁海霞. 森林火灾危害及预防管理[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5): 203.
[27]【科普阅读】诱发森林火灾的气象因素.中国气象局. [2024-03-18].
[28]认定森林火灾的最低标准是什么?.中国森林草原防灭火网 . [2024-03-14].
[29]森林火灾的危害.灌云自然资源和规划. [2024-03-21].
[30]段佩山. 火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J]. 内蒙古林业, 1983, (09): 9.
[31]受加拿大森林火灾影响 美国多地空气污染严重 疾控中心发布警告.环球网. [2024-03-21].
[32]“史无前例”的山火肆虐燃烧,加拿大六成山火失控!.国际在线. [2024-03-21].
[33]周雪, 张颖. 森林火灾风险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4, 30(10): 1198-1202. (5)
[34]王多新. 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研究[J]. 农民致富之友, 2020, (25): 108.
[35]S.B.肖, B.克拉尔. 怎样控制森林火灾[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2: 16.
[36]谭林. 森林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研究[J]. 农民致富之友, 2020, (20): 182.
[37]郑怀兵, 彭徐剑. 我国森林防火经费保障现状及对策建议[J]. 林业经济, 2014: 68-70. (3)
[38]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教育局编. 林业知识 (上册)[M].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1: 196.
[39]林永信主编. 林业实用技术大全[M]. 1988: 332-333. (2)
[40]两场森林火灾扑救成本数千万.环球网. [2024-03-21].
[41]震撼!有史以来最大的十二场森林大火.消防百事通. [2024-03-22].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4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