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青梅(学名:VaticamangachapoiBlanco),别名青皮、海梅、苦香、青相、苦叶。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青梅属(Vatica)乔木。分布于中国、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在中国分布于海南。生于丘陵、坡地林中,海拔700米以下。 青梅为乔木,具白色芳香树脂,高约20米。小枝被星状绒毛。叶革质,全缘,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5-13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

青梅(学名:Vatica mangachapoi Blanco),别名青皮、海梅、苦香、青相、苦叶。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青梅属(Vatica)乔木。分布于中国、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在中国分布于海南。生于丘陵、坡地林中,海拔700米以下。

形态特征

编辑

青梅为乔木,具白色芳香树脂,高约20米。小枝被星状绒毛。叶革质,全缘,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5-13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侧脉7-12对,两面均突起,网脉明显,无毛或被疏毛;叶柄密被灰黄色短绒毛。

青梅

青梅的叶子

两性花;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4-8厘米,纤细,被银灰色的星状毛或鳞片状毛。花萼裂片5枚,镊合状排列,卵状披针形或长圆形,不等大,两面密被星状毛或鳞片状毛;花瓣白色,有时为淡黄色或淡红色,芳香,长圆形或线状匙形,外面密被毛,内面无毛;雄蕊15枚,花丝短,不等长,花药长圆形,药隔附属体短而钝;子房球形,密被短绒毛,花柱短,柱头头状,3裂。

青梅

青梅的花

果实

果实球形;增大的花萼裂片其中2枚较长,长3-4厘米,宽1-1.5厘米,先端圆形,具纵脉5条。

青梅

青梅的果实

物种分布

编辑

青梅分布于中国、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在中国分布于海南。

生长习性

编辑

青梅是深根性树种,较喜光且适应性较强,从干燥气候(年降雨量仅1200-1600毫米,局部小地域不及1000毫米)到湿润多雨气候(年降雨量2000-2500毫米以上)均能良好生长发育。青梅对土壤也具有较广的适应性,耐贫瘠和盐碱;从滨海沙地到低山、中高山的山地砖红壤性土、砖黄壤土均有分布。青梅结实量大,天然更新良好;幼苗期有一定的耐阴性;植株寿命较长,可达200年以上。青梅每年3-4月大量生长新叶,花期始于5月底至6月初。盛花则在6月中旬;结实期为6-8月,大量果熟则集中在8月中旬;果熟后10天左右则从母树上脱落。种子无休眠期,果熟后立即发芽,寿命短,在自然风干状态下生命力极低,难以运输和储存。

青梅

繁殖方式

编辑

自然繁殖

龙脑香科树种花为虫媒花,大多依靠蜜蜂等昆虫传粉;青梅果实为顽拗型果实,极快萌发且发芽率高。青梅往往处于林冠上层,种子轻,具翅,在大风作用下可传播几百米甚至1000米以上。青梅果实散布时,重力作用大于风力作用,大多散布在母树周围,形成大量的青梅幼苗。

青梅

青梅树

人工繁殖

青梅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C,进行去翅后条播或撒播,搭荫棚遮光,早晚浇水;约7天后发芽,幼苗达到2对真叶时,分床或移入营养杯中培育;待幼苗恢复正常生长2个月后开始施肥,1年后可出圃造林。

栽培技术

编辑

水肥管理

青梅幼树定植后前2年须加强抚育,扩大植穴。幼龄树施肥应勤施薄施速效肥。结果树着重施好采果肥、花芽分化肥、定果肥和秋季基肥。在花期和幼果期遇干旱天气应及时灌水;盛花期遇浓雾、霜冻应在早晨喷施清水洗雾、洗霜,防止雌花柱头干燥,有利于提高坐果率。

整形修剪

青梅属于喜光照植物,应及时进行修剪,第1次修剪在春梢萌发后或采果后,第2次在开花前,剪去枯枝、弱枝、病虫害枝及徒长枝等有害枝,以促进树冠通风透光、利于养分集中和减少病虫害发生。

病虫害防治

青梅的主要病害为炭疽病、果实流胶病、黑星病等。可通过硼砂、氧氯化铜、可杀得、甲基托布津、退菌特等药剂进行防治。

青梅的主要虫害有蚜虫、介壳虫等。应结合进行冬季清园、主干刷白和喷洒松脂合剂或石硫合剂洗枝,消灭越冬病虫源。可用克蚜螟、抗蚜清、辟蚜雾等药剂喷杀防治。

功用用途

编辑

生态用途

青梅同野生荔枝、细子龙和橄榄被认为是热带常绿季雨林(青梅林)的表征种类,也可以看作是功能群分类中的标志性物种、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健康与持续发展起重要作用。龙脑香科树种是良好的生态树种,丰富的枯枝落叶能有效地改善地力,保持水土,是中国南方生态公益林建设理想的树种选择,其中的青梅也是中国南岛重要的海岸防护林。

木材用途

青梅是中国海南岛一级优良的贵重木材,木材纹理交错结构密致,其材质坚硬,心材极耐腐耐水湿,色泽美观,可以耐用达100余年,为中国优良工业用材,是建筑、造船、桥梁、水下工程、码头和家具等的高级材料。

观赏用途

青梅树冠浓密、常绿,淡香的白花及鲜红的种子萼片,与树木一起构成了白、绿、红三色景观,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青梅

林副产品

龙脑香科树种除能提供优良的木材外,其林副产品也是丰富多样,有芳香油类(如α古云香脂等)、油漆类、药用类(如南药龙脑香天然冰片),特别是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大多数龙脑香科树种是龙脑香树脂油、达脂和单宁等的主要来源。

物种保护

编辑

种群状况

青梅是中国海南岛常见的森林树种之一。然而,海南森林砍伐现象较为广泛,在1950年至1980年期间,森林覆盖率下降约58%;在1991年至2008年期间,原生森林覆盖率又下降20%。海南的森林砍伐在海拔760米以下最为严重,是青梅分布的海拔范围内,因此青梅可能受到了影响。据估计,1991年至2008年间,有青梅分布的海南省万宁县,森林覆盖率下降约35%。青梅因此受到原生范围内栖息地丧失的威胁,因此在海南观察到的森林覆盖率下降程度可能代表青梅在其原生范围的丧失。虽然青梅在海南仍然很常见,但据估计,在过去三代(300年)中,青梅的数量至少下降了30%。

保护等级

青梅于2017年被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级别VU(易危)。于2021年被中国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致危因素

随着橡胶、香蕉、菠萝等热带水果园、热作园的兴起,中国海南岛青梅天然林遭受严重破坏,导致其生境破碎化,天然林规模急剧减小。此外,青梅还面临着长期不合理采伐与利用的威胁。

保护措施

中国海南岛对青梅的保护工作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27年(公元1901年),当地(即现中国海南省万宁县)官府就“奉官立禁”刻碑晓谕百姓,禁止偷砍青梅林。1980年中国广东省人民政府下文批准礼纪青梅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81年又批准了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万宁县石梅港也已建立了保护区。

相关研究

编辑

龙脑香醇酮

青梅的树皮青灰色,树皮受伤后会分泌出含有“龙脑香醇酮”成分的淡黄色树脂,半透明,燃有特殊龙脑香味,“龙脑香醇酮”是生产中药“冰片”的原料。

其他成分

有研究利用硅胶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离提纯技术,首次从青梅茎中分离到五种化合物,其中的岩白菜素、邻苯二甲酸二丁脂、β-谷甾醇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青梅 Vatica mangachapoiEB/OL.植物智. [2023-02-12].

[2]陈伟文, 戚华沙, 符瑞侃等. 海南岛青梅种质资源调查与种群动态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19(14): 4846-4854. [2023-02-12].

[3]青梅EB/OL.物种2000中国节点. [2023-03-03].

[4]戴志聪, 钟琼芯, 司春灿等. 濒危植物青皮(Vatica mangachapoi)的濒危机理及保育生态学研究进展[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82-86. [2023-03-14]. (2)

[5]吕冰, 王娜, 刘淑菊等. 海南海岸青皮林繁殖物候特征[J]. 生态学报, 2015, 35(02): 416-423. [2023-03-07].

[6]许涵, 李意德, 骆土寿等. 海南岛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青皮(Vatica mangachapoi)研究综述[J]. 热带林业, 2007, (02): 8-11. [2023-03-07].

[7]Vatica mangachapoiEB/OL.IUCN. 2022.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Version 2022-2. . [2023-03-14].

[8]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EB/OL.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2023-03-15].

[9]杨清, 肖来云, 普正和等. 渐危树种青梅的迁地保护研究[J]. 广西植物, 1996, (01): 64-68. [2023-03-07].

[10]尚帅斌. 海南岛青梅天然居群遗传多样性[D].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5[2023-03-07].

[11]谢清传, 凌宏昌, 陈玉远等. 青梅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现代园艺, 2014, (11): 34-35. [2023-03-07]. (2)

[12]Vatica mangachapoi |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EB/OL.植物智. [2023-03-06].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4月1日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5257/

(13)
词条目录
  1. 形态特征
  2. 果实
  3. 物种分布
  4. 生长习性
  5. 繁殖方式
  6. 自然繁殖
  7. 人工繁殖
  8. 栽培技术
  9. 水肥管理
  10. 整形修剪
  11. 病虫害防治
  12. 功用用途
  13. 生态用途
  14. 木材用途
  15. 观赏用途
  16. 林副产品
  17. 物种保护
  18. 种群状况
  19. 保护等级
  20. 致危因素
  21. 保护措施
  22. 相关研究
  23. 龙脑香醇酮
  24. 其他成分
  25.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