潟湖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潟湖是海岸带上由堡岛、沙坝或沙咀与海洋隔开,或围拦河口,或包络海湾的封闭、半封闭的浅海水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海岸带湿地,它和外海之间常有一条或多条汊道相连。潟湖地处海陆相交的地带,常有陆地河流注入,其所处的特殊位置受河流和海洋的共同影响,在水文特征和沉积作用上都具有其特殊性。 潟湖(xìhú)(误称泻湖由于潟字少见并被不少人认为是繁体字,其实不然):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

潟湖是海岸带上由堡岛、沙坝或沙咀与海洋隔开,或围拦河口,或包络海湾的封闭、半封闭的浅海水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海岸带湿地,它和外海之间常有一条或多条汊道相连。潟湖地处海陆相交的地带,常有陆地河流注入,其所处的特殊位置受河流和海洋的共同影响,在水文特征和沉积作用上都具有其特殊性。

分类

编辑

潟湖(xì hú)(误称泻湖由于潟字少见并被不少人认为是繁体字,其实不然):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海岸带泥沙的横向运动常可形成离岸坝-潟湖地貌组合。当波浪向岸运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水面的离岸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或封闭式的潟湖。在潮流作用下,可以冲开堤坝,形成潮汐通道。涨潮流带入潟湖的泥沙,在通道口内侧形成潮汐三角洲。潟湖沉积是由入潟湖河流、海岸沉积物和潮汐三角洲物质充填,多由粉砂淤泥质夹砂砾石物质组成,往往有黑色有机质粘土与贝壳碎屑等沉积物。

海岸与滨岸坝之间,有水道与外海相通的浅水区。

滨岸坝是由波浪堆积而成的砂坝或砾石坝,或是珊瑚礁坝,相应地分为两种类型:海岸潟湖和珊瑚潟(xì)湖。

潟湖形成后由于与水体连通性的差异,导致其水体盐度出现差异,据此可分为淡化潟湖和咸化潟湖。

海岸类

海岸潟湖位于滨岸坝与海岸之间,水域狭长而不规则;海岸潟湖按盐度可分为半咸水、咸水和极咸水三种。半咸水潟湖接受较多的径流。

极咸水潟湖形成在蒸发量超过海水流入量之处。

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马德雷湖(Laguna Madre)、黑海的西瓦什湖(Sivash Lagoon)盐度分别达到65~132%。

在此条件下可以有盐沉淀。

在湖底地形剖面上,位于滨岸坝後方的海岸潟湖通常是细粒沉积带,湖底剖面随时间而逐渐淤高,只在接近潮流入口处有较深的沟。

潟湖

珊瑚潟湖的湖底,可因钙质沉积而变平坦,或存在死、活珊瑚的礁墩。

珊瑚类

珊瑚潟湖由环状珊瑚礁环绕或由坝状珊瑚礁相隔而成,水域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海岸潟湖分布广,估计约占全世界海岸线的13%,多形成于潮差较小或中等、波浪能量较低或中等、有丰富沉积物足以形成起保护作用的滨岸坝之处。

珊瑚潟湖的分布局限于具备珊瑚生长条件的热带开阔海域,主要见于距赤道南北纬25°以内。

珊瑚潟湖从小环礁湖到直径2.5~100公里的大环礁湖均有。深度很少超过20米,有许多更浅。滨岸坝潟湖特点是长,在美国东海岸断续长达1,500公里。澳大利亚南部的吉普斯兰(Gippsland)潟湖群形成在长约149公里的滨岸坝后方。

湖深1~6米。潟湖湖水的循环受潮流入口宽度、潮差和附近陆地径流注入量的影响。吹入潟湖的大风也有影响,可吹高湖面,停息时则使湖水外洩。

湖水流速在横穿滨岸坝的水道中最大,吉普斯兰潟湖入口处潮流流速达3海里/小时,在河流洪水入海时可增大到7海里/小时。在珊瑚环礁潟湖中,径流很少或没有,只在潮流很大时引起海水的进出。

在水温与盐度方面,珊瑚潟湖的湖水与外海上层海水相同。海岸潟湖的水温与盐度因气候变化大而变动较大。

由于水浅,水温接近气温,冬季比外海低,夏季比外海高。盐度则随进入潟湖和径流量与潮流量之比而变化。

潟湖

潟湖区的植物取决于当地的气候与湖水盐度。热带潟湖中红树林繁盛,温带潟湖中常生长盐沼植物。

植物的种属取决于植物的耐盐度和湖底条件。

盐度较小的湖区发育芦苇沼泽,盐度接近外海时生长盐生植物。海岸潟湖中的动物多为生长在软泥或沙中的牡蛎软体动物

珊瑚潟湖中的动物多为造礁动物,海岸潟湖在下沉区、稳定区和上升区都可形成,只要岸坡比涌浪所需的平衡剖面低平、物质丰富,足以形成滨岸坝。

海岸潟湖中由于持续的沉积作用、河流泥沙的注入、植物作用和咸水的絮凝作用,沉积速率比外海大得多。德克萨斯州潟湖中的沉积速率平均为每百年1米。

暴风或海啸可暂时抬高海面、冲破滨岸坝或越顶而过,对潟湖产生重大影响,短时间改变其轮廓,引起侵蚀和堆积。

珊瑚潟湖较能抵抗暴风浪的袭击。潟湖的发育随时间而变化。达尔文的环礁下沉成因说经钻探证明是正确的。

当珊瑚在下沉的基底上能维持适当的生长水准,环礁就能继续形成潟湖,而湖底由于有来自礁上的珊瑚或钙质沉积而维持其深度。

海岸潟湖也受冰期後海面上升的影响。海面上升太快时,滨岸坝岛将被淹没,导致潟湖消失。

淡化类

由于障壁砂坝影响,致使潟湖水体与广海的水体的连通性受阻,潟湖有淡水注入,且注入量大于蒸发量,导致潟湖的盐度降低。

沉积物以暗色粉砂和粘土为主,可见铁、锰结核,硫化物,二氧化硅等自生矿物。淡化潟湖具有特有的苔藓虫灰岩,缺乏底栖生物化石。以水平层理和水平波状层理为主。

咸化类

由于障壁砂坝影响,致使潟湖水体与外海的水体的连通性受阻,潟湖无有淡水注入或淡水注入量小于蒸发量,导致潟湖的盐度升高。沉积物以化学类和细粒碎屑为主,并有盐度演化和石膏化的砂质粘土沉积物,尤以膏岩蒸发岩为特征。缺少狭盐性海生动物化石。当盐度超过5%时,大型生物灭绝。一般为水平层理,或塑性变形层理。

功能

编辑

防洪

潟湖可宣泄区域排水,因而很少发生水灾。

保护海岸

潟湖

由于外有沙洲的阻挡可防止台风暴潮侵蚀冲刷海岸。

天然养殖场

潟湖是鱼、虾、贝和螃蟹的孕育场,也是邻近渔民的天然养殖场。

人工港

由于潟湖外侧往往有沙洲作为防波堤,其内风平浪静,因此有时可以改建为人工港(例如中国的高雄港)。

写法辨正

编辑

常有人把“潟湖(xì hú)”误作“泻湖(xiè hú)”。其实“潟”字和简体或繁体的“泻”字,读音、意义都不同,“潟”字并不是“泻”的繁体字。根据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汉语推荐使用规范名词为潟湖,泻湖是其曾用名。也就是说,如果将“潟”字写成“泻”,是使用了不规范的、应淘汰的旧式提法;而写成“泻”的繁体写法,则是不仅使用了不规范的、应淘汰的旧式提法,而且是在书面表达中滥用或误用繁体字了。

“潟”,音细(xì),含义是指海边咸水浸渍的土地,也称咸卤地。潟湖就是指那些位于海边咸卤地带的湖泊。而如果用“泻湖”二字代表海边咸卤地带的海迹湖,既不是英文的音译,也不能从字面意思上说明这种海迹湖的任何特点;若作为“潟湖”的简体字写法,显然也说不通。“潟”(xì)这个字少见于现代汉语,是卤咸地之意。由于较常见于日语(如日本地名新澙),且与“泻”字的繁体写法相似,不少人以为是繁体汉字,其实不然。不过,习惯上对潟湖称谓的混淆由来已久,甚至有些专业背景的人也弄混了。潟湖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它是指由离岸沙洲与海岸间部分被沙洲拦租的海水水域。潟湖内之水最初为纯海水,而内外海水可藉离岸沙州间的潮口互相流通,由于离岸沙洲屏障了波浪涌动,因此潮流所挟带泥沙逐渐沉积于潟湖内。久而久之,潟湖海湾与大海隔开,甚至可能继续演化成淡水湖,比如著名的杭州西湖原来就是个潟湖。

潟湖

历史上,“潟湖”一词曾一度被写为“泻湖”(如1983年版《现代汉语词典》1276页),但已重新规范为“潟湖”(见1996年版《现代汉语词典》1354页),在该版本《现代汉语词典》1395页的“泻湖”词条中写道:“泻湖,潟湖的旧称。”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97年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早已审定公布,将误用多年的泻湖(xiè hú)正名为潟湖(xì hú),在该机构公布的《地理学名词》等文献中可以查到相关表述。此外,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网站的术语查询中,可以发现“潟湖”可以看到该术语隶属于:1)地质学→地质学总论、2)地理学→地貌学;“汉语推荐使用规范名词”为潟湖;“相关术语”中介绍,曾称泻湖;“英文等价术语”为lagoon 。而查询“泻湖”则显示“汉语推荐使用规范名词”为潟湖,潟湖曾称泻湖。至此,这个由形近字引起的术语混乱在官方正式表述中得到了纠正。

著名地

编辑

品清湖、七股潟湖、戈佐内海、科勒潟湖

新喀里多尼亚潟湖

【中文名称】新喀里多尼亚潟湖

【英文名称】Lagoons of New Caledonia: Reef Diversity and Associated Ecosystems

【所属区域】亚洲及大洋洲

【遗产原属】法国France【分属类别】世界遗产(vii) (ix) (x)

潟湖

【遗产种类】自然遗产、生态保存区、生态地理区

【现所在地】法国France

【地理方位】S20 24 43 E164 33 59

【批准年号】2008年入选

【遗产现状】珊瑚礁多样性及相关生态系统

【遗产概述】

这些潟湖位于法属太平洋群岛的新喀里多尼亚,其中拥有6个海洋生物群落,它展示了主要的珊瑚礁多样性及相关的生态系统,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三个珊瑚礁生态系统之一。潟湖中有各种珊瑚和鱼类,集中了全世界结构最为多样的珊瑚礁,是一个包括红树林和海藻在内的统一的生物栖息地。新喀里多尼亚潟湖是保存完好的生态系统,其中生活著大量大型鱼类,其种类极为丰富,而掠食动物与其它生物的比例良好。潟湖成为许多濒危鱼类、海龟和海洋哺乳动物的栖息地,生活在其中的儒艮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三。这些潟湖的自然景色极为优美,湖中有不同时期的珊瑚礁石,既有活著的珊瑚礁,也有古老的珊瑚礁化石,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大洋洲自然发展史的重要资讯。

此项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面积为157.43万公顷,缓冲区面积为128.71万公顷,共包括6处海洋生物区。新喀里多尼亚岛位于澳大利亚以东。1774年,库克船长行至此处,远望岛上片片丘陵起伏,很像被罗马人称为“喀里多尼亚”的苏格兰高地,于是将其命名为“新喀里多尼亚”。该岛是法国的海外领地。

新喀里多尼亚岛(Nouvelle-Calédonie)幅员辽阔,是太平洋上除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新西兰的第3大岛。它位于大洋洲的美拉尼西亚(Mélanésie)南边,长约500公里,宽50公里。从白色的沙滩直到美丽壮观的山峰,您都可以在新喀里多尼亚一次观赏到。这雄伟多姿的大自然,由长期的火山运动造成,东部滨海地区非常湿润,覆盖有茂密的植被(椰子树、紫藤、鲜花),而西部则是一片稀树草原。地形之多样,难以用言语来描述,只有亲眼目睹的人,才可以领略到它独一无二的美丽丰姿!新喀里多尼亚包括大陆、大陆以南的松树岛(The Isle of Pines)、大陆东方的中心岛(Loyalty Islands)、西北方的Belep群岛和无数岛群与小岛。与其他邻近的火山岛屿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旧大陆板块的一个碎片,在2.5亿年漂离,它的动植物经隔离演化後自成一格非常独特。新喀里多尼亚周围有1,600公里长的珊瑚礁,自称是世界最大潟湖的所在地。

潟湖

这里完整地保留着山地和海洋的原始风貌,拥有着许多当地独有的物种和世界上最大的潟湖,人们可以在此地进行潜水以及其它的各种水上运动。在这里住宿,您可以选择:野外露营、部落住宿、当然还有5星级的酒店。建议您去大地岛和其它小岛进行远足观光活动。

品清湖

品清湖位于广东省汕尾市中心城区,汕尾港东部。面积约22平方公里,因海湾封闭似湖,是一处有名的自然潟湖,冰后期海水侵入汕尾和沙海花岗岩体之间的低凹处形成的溺谷湾,后因红海湾沿岸大沙堤的发育和向东延伸,而被半封闭为“潟湖”。品清湖水域面积约为23.16km2,岸线长39.62km,是中国大陆最大滨海潟湖,鼎盖湖、屿仔岛置身其中,南面是构成汕尾港屏障的著名“海上沙舌”和浩瀚的太平洋。品清湖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天然的避风良港、是重要的渔业增养殖区和盐业生产区、是汕尾港“生命湖”、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被誉为汕尾“母亲湖”。但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的增多和城市污水管网建设的滞后,大部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入品清湖,加上无序、过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及城市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导致品清湖近岸水域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及沿湖景观整体性、系统性较差等问题。汕尾市委、市政府对品清湖生态环境现状甚为重视,明确提出做活品清湖文章,并着手实施品清湖综合治理工程,目标是把品清湖建设成综合性海洋公园、港口航运区、人工岛和屿仔岛海上风情旅游区,成为联结汕尾市城区与汕尾港的生态廊道,形成汕尾市城区的主要景观。

潟湖

潟湖

品清湖面积相当于四个杭州西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潟湖。未来品清湖将是汕尾中心城市的新定位。万福黄金海岸、汕尾万盛。银湖湾、汕尾火车站、星光大道、红海中路、碧桂园、鸿景园、工业大道等的陪衬下,品清湖将是汕尾集休闲、娱乐、工业、旅游业、电子产业的汇聚点以及交通辐射中心。

西湖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方,它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之一。而断桥上的白娘子更为西湖增添了几许浪漫色彩。

关于西湖生成的原因,古代有关书籍记载都较简略。明代《西湖游览志》卷一载:“西湖三面环山,溪谷缕注,下有渊泉百道,潴而为湖。”近代学者从地形、地质、沉积及水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考证,其中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西湖是由海湾逐渐演变而生的一个潟湖。民国9年(1920年),科学家竺可桢考察西湖地形后发表了《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其称:“西湖原是钱塘江左边的一个小小湾儿,后来由于钱塘江泥沙沉淀下来,慢慢地把湾口塞住,变成一个潟湖。”竺可桢还从沉积率推断,西湖开始形成年代距今一万二千年前。竺氏认为西湖形成之初,面积要比现在大,后由于三面山区中的溪流注入,所挟沙逐渐填充西湖,湖面随之逐渐缩小,倘若没有历代的不断疏浚,西湖恐怕早已湮废。1924年,地质学者章鸿钊发表《杭州西湖成因一解》,对竺氏的观点又进行了补充:西湖之成,其始以潮力所向而积成湖堤,其继以海滩变迁而维持湖面,二者为形成西湖之重要条件。

但是,潟湖说在现代科学考察中受到了怀疑。1950年以后,地质部门对西湖湖中三岛和湖滨公园地质钻孔取样分析,认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晚侏罗纪时,以今湖滨公园一带为中心,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火山爆发,宝石山和西湖湖底(大部分)堆积下大量火山岩块,由此,曾出现火山口陷落,造成马蹄形核心低洼积水,即西湖雏型。1979年,地质工作者对湖滨钻孔采取的岩样作微体古生物分析后著文认为,根据不同化石的组合,西湖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早期潟湖、中期海湾、晚期潟湖三个阶段,随着钱塘江沙坎的发育,西湖终于完全封闭,水体逐渐淡化,形成现在的西湖。

库尔斯潟湖

潟湖

库尔斯潟湖是立陶宛的潟湖,与波罗的海以库尔斯沙嘴相隔,面积1,619平方公里,集水区面积约100,4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8米,最大水深5.8米,约90%湖水来自尼曼河。

潟湖的形成

编辑

第四纪冰期后(6000-7000年前)海面上升,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形成了平行海岸的障壁岛。障壁岛是岸线外并与之平行的长形堆积体,可能有二种成因:(1)波浪破碎产生的沙坝上升而成;(2)沿岸流形成的沙嘴破裂后产生了进潮口。障壁岛使沿岸部分水域与海洋隔离,仅借助于潮道(障壁通道)相沟通,被隔离的部分即发展为潟湖。因此,漏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海面升降运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吉普斯兰漏湖的发育历史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约70000年前(晚更新世的闾冰期)海面高于现代海面,吉普斯兰东部的溺谷湾的陡崖海岸前方发育了一条沙坝(称为早期沙坝),使湾部分封闭,形成了小潟湖。末次冰期海面下降前,生成了一个向东北伸展的沙嘴(称为内沙坝),将整个湾隔离,形成一个大潟湖系。末次冰期时,海面下降潟湖水流失,河流穿越早期沙坝和内沙坝。全新世海侵时,潟湖又恢复海面达到现代高度时又形成了外沙坝。

适宜的气候也是潟湖存在的重要条件,干旱、半干旱环境径流量低,才使渴湖不易被淡化。雨量充沛的地区,水系发育,而有利于河口湾的形成。

潟湖的寿命很短,多小于1000年,许多末次冰期后形成的潟湖,现已淡化变为淡水湖,或因很浅易被淤塞而淡化为沼泽。在较开阔岸段,强烈的波浪作用或破坏沙坝,或推动沙坝向陆迁移而使潟湖消亡。

判别标志

编辑

(1)在剖面中常处于陆相地层和海相地层之间,并与障壁岛沉积共生。

(2)沉积体成板状平行岸线分布,单个层序厚度多小于10m,面积为数至数十平方公里。

(3)靠障壁一侧为砂,富含介壳碎屑,内部为富含有机质或泥炭的粉砂和粘土,并可含蒸发盐矿物,如石膏、硬石膏、岩盐等。

(4)中部为水平层理构造以及生物扰动构造,近障壁处有小型交错层。

(5)生物种类单调,以底栖软体动物为常见,个体发生畸变,反映了咸水及超咸水的环境。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 李永祺,唐学玺主编;周斌,王其翔,王影副主编. 海洋恢复生态学[M].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6-03: 540-541. 978-7-5670-1082-6 . (2)

[2][科普中国]潟湖.科普中国网. [2024-03-03].

[3][科普中国]-潟湖.科普中国网. [2024-03-03].

[4]大海的小尾巴——潟湖.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2021-05-25[2024-02-28].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4月3日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5681/

(23)
词条目录
  1. 分类
  2. 海岸类
  3. 珊瑚类
  4. 淡化类
  5. 咸化类
  6. 功能
  7. 防洪
  8. 保护海岸
  9. 天然养殖场
  10. 人工港
  11. 写法辨正
  12. 著名地
  13. 潟湖的形成
  14. 判别标志
  15.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