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卫星简介
编辑军用卫星是指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现有军事卫星系统覆盖了预警、导航、侦察、中继、通信、对抗等战场的各个方面,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战时,通过卫星获取、传输和分发各种战场信息的能力已成为信息化战场的重要特征。
军用卫星发展历程
编辑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升空。人造卫星1号(俄文:Спутник- 1)。它也被称为“卫星1号”,在俄语中原意为“旅行者”,由苏联火箭专家科罗廖夫使用导弹改装,由卫星运载火箭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到太空。美国于1958年1月31日发射了第一颗卫星“探索者1号”。1965年11月26日,法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2月11日,日本领先中国两个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大津卫星。这颗卫星仅重9.4公斤,而中国的东方红一号卫星重173公斤。1970年4月24日,中国自主研制并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1980年7月18日,印度用自制火箭成功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自主发射卫星的国家。1988年9月19日,以色列发射了第一颗卫星“Ofek-1”,第二颗卫星于1990年4月发射。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各种军用卫星再次展示了它们的能力。能够监视坦克无线电的电子侦察卫星和分辨率为0.1米的照相侦察卫星发挥了重要作用。到1999年,中国不仅在科学实验卫星、可回收遥感卫星、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等领域取得了全面应用,而且成功发射并回收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在多个重要卫星技术领域达到了较高水平,为中国空间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奠定了基础。
2016年11月3日,中国长征五号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能力首次进入大型运载火箭行列。长征五号火箭是中国新型运载火箭技术的巅峰之作。它的成功开发训练了团队,为未来开发更大更先进的运载火箭积累了技术经验。2020年7月20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猎鹰9号运载火箭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将韩国首颗军用通信卫星“阿纳西斯- 2”送入太空,使韩国成为世界上第10个拥有军用卫星的国家。2023年8月31日15时36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采用“一箭三星”方式,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39号卫星送入轨道。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军用卫星种类
编辑侦察卫星
侦察卫星按用途可分为四类: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和海洋监视卫星。照片侦察卫星利用安装在卫星上的照相机、照相机或其他成像设备,对地面进行拍照并获取信息。获得的情报通常记录在胶片或磁性记录仪上,通过回收模块回收或接收无线电传输的图像来获取信息。经过处理,对目标的性质进行解释和识别,确定其地理位置。我们通常所指的侦察卫星一般是照相侦察卫星,又分为可见光(红外)照相侦察卫星和雷达照相侦察卫星。
成像侦察卫星是用于军事侦察的主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种战略战术侦察,获取感兴趣目标的高分辨率图像型侦察信息。典型的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如美国的Keyhole,最大几何分辨率为0.1m;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如美国的曲棍球,采用分辨率为1-3m的合成孔径雷达,可进行全天、全天候侦察。2016年,美国最新一代雷达成像卫星“未来成像系统”(FIA)实现四星级组网运行。侦察卫星设备的区域边界不受限制、信息覆盖范围广、长期稳定运行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岸基、舰载、机载雷达的不足。随着侦察卫星装备建设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战场应用正逐步从战略层面向战术层面发展。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侦察卫星对海上打击作战保障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导弹主体、卫星主体和系统环节三个主要研究方向。
导航卫星
对于导航卫星来说,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与其他普通导航定位系统相比,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不仅为服务区域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服务,而且定位精度非常高。最重要的是,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可以快速、实时地提供定位服务,为服务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也是北斗导航定位系统能够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组成结构比较复杂,具体由四颗卫星组成,即两颗工作卫星、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北斗用户终端和地面控制中心。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具有一系列优势。它可以为用户提供24/7的定位服务,定位精度也很高。此外,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四颗定位卫星全部发射成功。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功能也越来越完善。例如,北斗一号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定位、通信和授时。北斗二号系统的功能已经与GPS相同,功能相对完整,操作简单。它已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
通信卫星
中国的通信和广播卫星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电视广播、电话、电报、传真、数据传输、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领域。自1984年东方红二号卫星成功发射以来,中国通信广播卫星走过了从探索到实践、从实验到实用、从单星到公共平台、从国内到国际的发展道路。相继实现了实用型通信卫星的自主研发,研制了大容量、长寿命、高可靠性的通信卫星公共平台,实现了通信卫星整体出口。随着高通量通信卫星技术的不断成熟,通信卫星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浪潮,高通量通信发射及其应用成为热点话题。基于高通量通信卫星技术的特点,在远程地区通信、移动通信、远程教育、星载互联网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随着卫星高通量通信应用的不断创新,卫星通信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
80年代末,中国开始研制新型通信卫星,命名为“东方红3号”,瞄准8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采用卫星公共平台的设计理念。2008年至2012年,中国又发射了3颗数据中继卫星——“天联一号”中继卫星,该卫星在轨稳定运行,形成了三星组网能力,实现了中低轨航天器近100%的轨道覆盖,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具备中继卫星系统全球覆盖能力的国家。
国外军用卫星
编辑朝鲜军事卫星
2023年5月31日上午6时27分,朝鲜国家空间开发机构在平安北道铁山县西海卫星发射场,利用“千里马-1”新型卫星运载火箭,发射了军事侦察卫星“万里经1号”。首先,“千里马一号”新型卫星运载火箭飞行正常。在第一级分离后,第二级发动机出现故障,在坠入大海之前失去了推进力。2023年8月24日凌晨,朝鲜国家空间开发机构在平安北道铁山县西海卫星发射场,利用新型卫星运载火箭“千里马-1号”发射了第二颗侦察卫星“万里景1号”。千里马-1新型卫星运载火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飞行正常,但由于在第三级飞行期间紧急爆炸系统发生事故,发射失败。
印度军用卫星
印度实施了一项军事卫星发展计划,2013年发射了第一颗海军专用通信卫星,主要是帮助海军通过高数据链实现所有军舰、潜艇、飞机和陆基作战中心之间的联网。2017年6月23日,印度成功发射Cartosat-2遥感卫星,使印度军用卫星总数达到13颗。这些卫星能够监测和绘制边境地区的变化,主要用于监测对手在陆地和海上的活动。印度军方用于监视对手的13颗卫星主要包括Cartosat-1、Cartosat-2光学遥感卫星以及Risat-1和Risat-2雷达成像卫星。印度海军还使用GSAT-7卫星执行军舰、潜艇、飞机和陆地之间的实时通信任务。大多数印度军用卫星在距地球表面200至1200公里的轨道上运行。23日最新发射的重达712公斤的Cartosat-2卫星是分辨率高达0.6米的先进光学成像卫星。
俄罗斯军用卫星
俄罗斯军用卫星通信系统包括地球静止轨道军用通信卫星、椭圆轨道军用通信卫星和“空间”系列军用通信卫星。俄罗斯地球同步轨道军用通信卫星包括“彩虹”系列和“地平线”系列卫星。“彩虹”系列分为三代,俄罗斯的“雨- 1m”卫星是第三代军用通信卫星。在2007年、2010年和2013年,该型号的一颗卫星被发射,以取代第二代“雨-1”卫星。该型号卫星传输能力强,使用L、C、X、Ka频段进行通信。俄罗斯分别于2006年和2009年发射了子午线军用通信卫星,该卫星是闪电卫星的后继型号。它采用大椭圆轨道,以确保俄罗斯北部水域的船只和飞机与陆地之间的通信。2009年,俄罗斯发射了cosmos -2451/2452/24533“罗德尼克”通信卫星,还发射了cosmos -2454通信和导航卫星,推测是Parus通信和导航卫星,为国防部提供服务。
内容由suifeng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