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陈镇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迈陈镇地处雷州半岛西南部,是湛江市徐闻县辖镇。全镇东与南山镇相接,西与角尾乡、西连镇接壤,南临琼州海峡,北与雷州市英利镇和徐闻县下桥镇为邻。西南、西北濒北部湾。镇政府驻地迈陈圩,距县城20公里。面积123平方公里。该镇属亚湿润季风气候。农海资源丰富,海区适宜养殖海参、珍珠、对虾。新地、迈陈、东场等港湾盛产对虾、青蟹、珍珠、肥蚝。新地、官田等港湾,海水含盐量30‰-35‰,宜发展盐业。各村委会土地肥...

迈陈镇地处雷州半岛西南部,是湛江市徐闻县辖镇。全镇东与南山镇相接,西与角尾乡、西连镇接壤,南临琼州海峡,北与雷州市英利镇和徐闻县下桥镇为邻。西南、西北濒北部湾。镇政府驻地迈陈圩,距县城20公里。面积123平方公里。该镇属亚湿润季风气候。农海资源丰富,海区适宜养殖海参、珍珠、对虾。新地、迈陈、东场等港湾盛产对虾、青蟹、珍珠、肥蚝。新地、官田等港湾,海水含盐量30‰-35‰,宜发展盐业。各村委会土地肥沃,是徐闻县西部北运蔬菜及水果、甜玉米种植重要基地。

历史沿革

编辑

迈陈镇,形成于清康熙年间,原称蒙松,即多细雨之意。相传清顺年间,有一商人陈兆明从福建莆田移居此地开商店,邻近村民也相继到陈家店经商,生意颇兴隆。接着外地商人和附近农民也到这里集居,便逐渐形成集贸中心。以向陈家靠拢迈进之意,更名为迈陈圩。附近一村为陈姓世居,称迈陈村,(一说,壮语“迈”为村意,迈陈即陈姓之村)。明、清时期,此地属仁政乡。

雍正十二年(1734年),东场巡检司移驻迈陈圩,下辖东场社、那朗社、那宋社。民国初年沿清制:民国20年(1931年)设立迈陈镇,隶属徐闻县第五区(也称西区),区公所驻迈陈圩;民国29年属第三区;民国30年裁区并乡后,仍设迈陈镇;民国34年与戴黄镇合并,称为迈戴镇。

建国后,1949年末,与西角乡合并,称为迈西乡;1950年5月后,属第三区;1957年撤区并乡后,改为迈陈乡;1958年与西连、那练二乡合并,成立迈陈人民公社(也称跃进公社);1961年迈陈公社置为迈陈、西连、角尾、那练等4个公社;1967年那练、角尾二公社并入迈陈公社;1979年迈陈公社又析置为迈陈、角尾、大黄等3个公社;1983年迈陈公社改为迈陈区;1987年复称迈陈镇,2002年撤销大黄乡,其中官田、白坡、青桐三个村委会并入迈陈镇。

地理环境

编辑

迈陈镇全镇属缓坡起伏,广阔平坦的台地。地质多为砖红壤,土层深厚,肥力较高。迈陈镇地处北热带,属亚湿润季风气候,终年受海洋气候调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24.1℃。极端高温38.5℃,极端低温3.4℃,日照时间长;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78.7小时。雨量较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163.1毫米,但雨量年际变化较大,4—9月为雨季,10—3月为干季。全年盛行东风和东南风,5—10月间受到热带风暴和台风影响。

行政区划

编辑

迈陈村

北街村

龙潭村

新地村

东莞村

打银村

那朗村

坑头村

青桐村

白坡村

官田村

北街村委会位于镇境北部。东靠下桥镇,北与雷州田头管区接壤,南与龙潭管区相连,西临流沙湾。辖后山、宋屯、那黄上、那黄下、北街上、北街下、石仔灶、官曹、埚田、文华等10条自然村。面积8?5平方公里。管区办事处驻官曹村。境内地势高低不平。1995年全管区耕地4570亩;有600户人口3113人,劳动力941个;农机总动力3093千瓦;经济总收入280万元。盛产甘蔗、水稻、花生、番薯、瓜菜等;海水养殖珍珠、对虾。有完全小学2所。

龙潭村委会位于镇境北面。东靠青桐管理区;南邻迈市管区大湖村,西邻后海,北与北街管区后山接壤。辖龙潭、讨洒、新村仔、那宋、新兴、峙头、东坡等7条自然村。管区办事处驻地在龙潭村。境内地势高低不平。总面积16.5平方公里。1995年,全管区耕地面积8250亩;有805户4767人,劳动力2181个;农机总动力2986千瓦;经济总收入331.8万元。盛产甘蔗、番薯、木薯、瓜菜等;特产有珍珠、对虾。古迹有八角岭跑道。有完全小学3所。

迈陈村委会位于镇境南面,东靠白坡管理区,南邻新地管理区,西接打银管理区,北与迈市管理区接壤。辖迈陈上、迈陈下、太平、迈霖、潭板、讨墩等6条自然村,面积15.1平方公里。管理区办事处在迈陈圩。境内地势平坦。1995年,全管理区耕地4901亩;有773户3895人,劳动力1600个;农机总动力3665千瓦,经济总收入2964.4万元。盛产甘蔗、番薯、北运瓜菜。古迹有陈氏祠堂。有完全小学2所。

东莞村委会位于镇境南部,东靠新地管区,北接迈陈管区,西接角尾乡仕寮、昌寸管区,南临琼州海峡。辖东莞、田圮、北海、那巢、那策、南田、后埚等7条自然村。面积4.9平方公里。境内有徐闻盐场北海工区。管区驻地在东莞村。境内地势平坦。1995年全管理区有耕地3857亩;有710户4048人,劳动力1511个;农机总动力3300千瓦;经济总收入200万元。盛产甘蔗、水稻、花生、番薯、瓜菜等。古迹有北海炮台、妹仔墓。有完全小学1所。

新地村委会位于镇境南部,东靠官田管区,南临琼州海峡,西接东莞管区,北与迈陈管区接壤。辖新地、港头、提姑、新地仔、烧灰、地罗等6条自然村。面积6.8平方公里。管理区办事处在新地村。境内地势较平坦。1995年,全管理区有耕地面积3341亩;有1074户5599人,劳动力1953个;农机总动力3333千瓦;经济总收入2003万元。农产品有甘蔗、番薯、瓜菜等。古迹有妈祖庙、邓氏宗祠。有完全小学1所。

打银村委会位于镇境西部,东靠迈市管区,南邻东莞管区和角尾的北注管区,西接坑头管区,北与那朗管区接壤。辖昌俸上、昌俸下、南岭仔、堤塘、堤塘仔、龙马、北英、本宫、打银、龙角等10条自然村。管区办事处驻地在北英村。境内地势平坦。面积78平方公里。1995年,全管区耕地5600亩;有889户5176人,劳动力2498个;农机总动力3933千瓦;经济总收入286万元。主要农产品有甘蔗、花生、水稻、番薯、瓜菜、芒果等。古迹有康皇庙。有完全小学2所。

那朗村委会位于镇境西部,东靠迈市管区,南邻打银管区,西与西连镇接壤,北接西连镇北海管区。辖那朗、西坡、东山、赤岭、塘口等5条自然村。面积7.8平方公里。管区办事处驻地在那朗村。境内地势平坦。1995年,全管区耕地4850亩,有725户4119人,劳动力2120个;经济总收入193万元。盛产甘蔗、水稻、番薯、瓜菜等。古迹有东山祠堂。有完全小学2所。

坑头村委会位于镇境西部,东靠打银管区,南接角尾包西管区,西临北部湾,北邻西连镇迈谷村。辖迈墩、东场、迈案、北福、九皮、坑头、谈才、谈才仔、刘宅、东园、新村、北湖、拥妥等13条自然村。管区办事处驻地在坑头村。面积9.4平方公里。境内地势平坦。1995年全管区有耕地面积6347亩;有954户5373人,劳动力2996个;农机总动力3668千瓦;经济总收入350万元。盛产北运瓜菜。沿海地带有500多亩海滩,可开发高位虾池。古迹有东场炮台。有完全小学2所。

迈市居民村委会位于镇境圩内。东靠白坡管理区,南邻迈陈管理区,西接那朗管理区,北与龙潭管理区接壤。辖报仔、市尾、东成、英斐、迈汶、大湖北、大湖南等7条自然村和迈陈集圩中大兴、西宁、南安前、南安后、南宁、东成6条街巷居民区。管理区办事处驻迈陈圩。迈陈集圩是县内较为古老的集圩,是县西部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境内地势高低不平。面积12平方公里。1995年,全管区耕地5376亩;有2116户6675人,劳动力3101个;农机动力3665千瓦;经济总收入2960万元。盛产甘蔗、芒果、北运瓜菜等。特产有对虾。主要古迹有西竺寺、华光庙、光帝庙、莲花庵。完全小学1所,幼儿园1所。

青桐村委会位于镇境东部,南靠白坡管区。辖上村、下村、迈增、九亩、中村、后村、北村、西村、牛角湖、登山水、南迈、南凡、田寮等13条自然村。面积13?1平方公里。管区办事处在上村。境内地势平坦。1995年,全管区耕地6296亩;有1119户5195人,劳动力3725个;农机总动力2940千瓦;经济总收入347.8万元。产稻谷、甘蔗、瓜菜、花生等。有完全小学1所。

白坡村委会位于镇境东部,南接官田管理区,西接迈市居民管理区,北邻青桐管区。辖那斗、迈戴、报仔、潭园、讨岭、白坡、把伍、坡塘、坡立、冯宅湖等10个自然村。面积14平方公里。管区办事处在白坡村。境内地势平坦。1995年耕地7172亩;有1044户4669人,劳动力2370个;农机总动力2794千瓦;经济总收入393.4万元。盛产水稻、花生、木薯、瓜菜等。有完全小学2所。

官田村委会位于镇境东部,南临琼州海峡,西北邻白坡管区。辖华丰、外村、内村、官田、金宅、边埚、官田仔、土旺、东港等9条自然村。面积16.2平方公里。管区办事处在官田村。境内地势自东向西南顷斜。1995年,全管区耕地面积3927亩;有629户2844人,劳动力1823个;农机总动力1880千瓦;经济纯收入224.5万元。盛产甘蔗、瓜菜、花生、木薯等。有完全小学1所。

人口民族

编辑

2007年底,迈陈镇总人口为67702人。农业人口61842人,占总人口的91.8%;非农业人口5460人,占总人口的8.2%。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46897

24384

22513

家庭户户数

9498

家庭户总人口(总)

46798

家庭户男

24314

家庭户女

22484

0-14岁(总)

16148

0-14岁男

8870

0-14岁女

7278

15-64岁(总)

27599

15-64岁男

14151

15-64岁女

13448

65岁及以上(总)

3150

65岁及以上男

1363

65岁及以上女

178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5119

2021年6月,徐闻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公布,截至2020年迈陈镇常住人口为55229人。

经济

编辑

2007年,迈陈镇国内生产总产值为52724万元,增长11.15%,其中农业总产值38264万元,增长11.5%,工业总产值4818万元,增长9.8%,第三产业总产值9645万元,增长10.5%。全镇农民人均收入3362元。迈陈镇作为农业大镇,近年来通过改水治旱和作物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蔬菜、瓜果种植及对虾、珍珠等养殖基地,走上了“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子,现已形成那朗洋种植甜玉米业基地、坑头坑种植青瓜基地、峙头坑种植青椒基地,昌奉洋种植香蕉基地及新地、坑头、那朗、龙潭等对虾、珍珠等养殖基地,农产品和鲜活水产品年出口创汇300万美元。全镇现有工业企业252家。主要有晒盐、烧砖、木材加工、果菜加工、制冰、农用机具制造、食品加工、电焊、建材综合工艺等门类。

2021年,迈陈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958万元。

文化

编辑

历史文物

迈陈古墟规模颇大,面积约1平方公里,有东成、东兴、南安、西宁等古街坊交叉呈井字形,原道路全用青石铺设,两侧街道多为石墙瓦房,间有茅屋。迈陈古墟也是徐闻当地保存较好的古墟遗址。由于历史的沧桑,现古墟已经归于沉寂。踏进古墟,就像踏入了历史的门坎,据说旧街原本还有一条100余米长、2米多宽原汁原味的石板路古色古香,但由于近年生态文明村建设已覆盖在水泥路面下再难寻其踪!遁着幽深的小街探寻着那昔日古集镇的繁华、民居的古朴。街道两旁商铺林立,有砖木结构的老式骑楼建筑,其一楼为铺面,二楼阁楼为住房和仓库,商铺的户枢已残破,木板窗紧闭。有古老的砖瓦房,有茅寮……这一切都让人怀想起当年的繁华。墟上于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建的西竺寺和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建的关帝庙遗址犹存,清朝各代官府的政令碑刻亦有所留存。

迈陈古墟的名称来历有多种说法:相传清代顺治年间,有一商人陈兆明从广东潮州府饶平县移居此地开商店(据迈陈墟潭板村“陈氏家谱”所记载),邻近村民也相继到陈家店经商,生意颇兴隆。当时四乡八邻皆知这位能干的商人,称其为“买陈”,后由雷州话谐音讹传当地的名称为迈陈。接着外地商人和附近农民也到这里集居,便逐渐形成集贸中心。一说以向陈家靠拢迈进之意,更名为迈陈墟。(另一说,壮语“迈”为村意,迈陈即陈姓之村)。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东场巡检司移驻迈陈圩,下辖东场社、那社、那宋社。迈陈古墟自明代以来,以生产土糖闻名遐迩,圩东南的东场港在明代是中国南方的产盐基地,明清时期,朝廷驻有盐官司和巡检司。迈陈古墟全盛时期在清代中期和后期,当时开办各式各样的店铺,有赌馆、大烟馆、药材铺、杂货店、医诊所、棺材铺、茶楼、金银加工、糖寮行、榨油、当铺、理发铺、布匹庄……等。据《徐闻县地名志》所记载:至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迈陈墟内已建有广州、潮州、高州、琼州、雷州、嘉应等会馆和商行。每逢农历二、五、八圩日,便有许多附近的商人、工匠和村民来进行商品交易活动,主要有箩筐、竹筛、菜篮、木扁担、等竹木器,布匹、绸缎等,稻米、小米、蔬菜,海鲜品,刀具、农耕用具……应有尽有。来自附近迈陈各村、西连、角尾、大黄、下桥、县城、城南、城北、雷州田头、英利、北和、乌石、潭斗和海南临高等地的人,万头攒动,蔚为壮观。

迈陈古墟自形成至今一直是当地四乡商品、农产品及山货的集散地。对研究近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当时农村墟市商业有一定的价值。

交通

编辑

迈陈镇是徐闻县第二大集镇(日集市达3万人以上),是县境西部的交通枢纽。陆路可直通县城和海安、下桥、角尾、西连等乡镇以及徐闻盐场、南岭港、大井港。有可停泊300吨船舶的后海港,船只可直接进入琼州海峡、北部湾等地海域。全镇现有运输联合体22家,陆运线8条,客货运汽车42辆,货运船舶30艘,运输手扶拖拉机224台。每天有开往西连、角尾、徐城、海安、湛江、广州的客运班车200班次。每逢10月至次年5月的“南菜北调”季节,每天有开往武汉、深圳、广州、天津、长沙、衡阳、江西、上海等城市的货运汽车50多辆。

迈陈镇是徐闻县西部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集散地,商业贸易活跃,专业市场2个,总面积19200平方米。

社会

编辑

市政建设

迈陈镇行政辖北街、龙潭、迈陈、新地、东莞、打银、那朗、坑头、青桐、白坡、官田11个村民委员会和迈市、迈糖2个社区委员会。镇政府驻迈陈圩。圩区有中小学、粮所、供销社、银行、信用社、邮电、食品站、工商所、财政所、税务所等21个单位。圩区面积3平方公里,主要街道有大兴街、中兴街、中兴后街等10条;圩区除了通往县城长20公里的三级国防公路外,还有主要道路(均为水泥)10条,总长3.9公里,总面积33150平方公里;近年投资500万元改造原有街道,新建街道1条300米,镇区全面实现硬底化,并安上了路灯,落实了排污,搞好绿化。有容量3.5万伏的变电站1座;建有自来水供水塔的单位20个,供水管网长25公里。

迈陈镇根据县的要求,结合该镇人口多、交通方便等具体情况,对市政建设作出11个方面的内容和16个方面经济技术指标的科学规划,于1988年1月经湛江市人民政府批复并正式实施。经省政府同意,2004年3月,迈陈镇对原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公路建设

迈陈镇近年来大力完善公路网络,切实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问题。13个村(居)委会全部实现乡村硬底化路,建设里程长180公里,公路网络初具规模。

农村建设

按照中央“20字”方针的要求及县委的工作部署,迈陈镇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开新农村建设的村庄有81条,其中被评为市级生态文明村的有5条,市级卫生村1条,市级生态示范村1条,县级生态文明村45条。完成村道水泥路230公里。

文化状况

现有县属中学2所,在校学生2900人;小学16所,在校学生6561人;幼儿园4所。适龄儿童入学率98?7%。全镇有文化娱乐场所19处,其中影剧院1座,镭射录像室5个,诗联社1个,卡拉OK舞厅4个;调频广播接收机34台,老人活动室2间;有线电视台已运作。群众文化生活有文学创作、雷歌对唱、弈棋、弹琴、习书法、学绘画、舞狮、游龙、练武术等活动。全镇有中心卫生院1所,合作医疗站10个。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徐闻县政府门户网站- 徐闻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二号) ——各乡镇(街道)人口情.徐闻县政府门户网站. [2021-06-29].

[2]2022年迈陈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湛江市徐闻县迈陈镇人民政府. [2022-07-19].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6485/

Like (21)
词条目录
  1. 历史沿革
  2. 地理环境
  3. 行政区划
  4. 人口民族
  5. 经济
  6. 文化
  7. 交通
  8. 社会
  9. 市政建设
  10. 公路建设
  11. 农村建设
  12. 文化状况
  13.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