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Weiyuan Coun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内江市的下辖县,地处内江市西北部,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东邻内江市市中区,南连自贡市大安区和贡井区,西界自贡市荣县,北衔资中县。威远县总面积为1289平方千米,下辖14个镇,截至2022年,该县总人口为683071人。威远县人民政府驻地严陵镇西街2号。
名称由来
编辑威远,别名婆城,据史书载西北山区古称“铁山”,曾为僚人盘踞之地。据晋书载“西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李雄据蜀,奋武此地,以慑服夷僚,取威名远震之义,始名威远镇。”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威远县析置为婆日、至如二县。县城所在地为婆日镇(今严陵镇),“婆城”之名由此而来。
历史沿革
编辑先秦
威远古为梁州之域,周属蜀国。
秦汉至三国
秦隶蜀郡。
西汉初,威境仍属蜀郡。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开“西南夷”,分蜀郡、巴郡各一部分及新辟夜郎等地,置犍为郡,威境分属郡之资中、江阳二县。西汉末,王莽改犍为郡名西顺郡,仍属之。
东汉时期(公元25年~公元220年),西顺郡复名犍为郡,威境属资中汉安县。蜀汉时期(公元221年~公元263年)未变。
魏晋南北朝
西晋永兴元年(公元304年),李雄据蜀称成都王,国号成汉,威境仍属犍为郡。东晋建元间,李势继成汉位时(公元343年~公元344年),引獠入蜀,威境为獠人聚居地,两百年间,虽东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置犍为郡,南朝宋、齐皆设资中县,但郡县均已荒废,仅存空名。到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开拓资中,析武康郡阳安县置资州。北周武成二年(公元560年),自阳安移州治于资阳县,改设资中郡。周保定五年(公元565年)置盘石县,县治在今资中县重龙镇,辖有威境地。
隋唐五代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置威远戍,取“威名远震”之义。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戍为县,为威远建县之始。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资州为资阳郡,县仍属之。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于公井镇置荣州,威远县属之。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在威远县境内又置婆日、至如二县,县城所在地为婆日镇(今严陵镇),“婆城”之名由此而来。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将婆日、至如二县并入威远。县城留下“婆城”之名。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荣州为和义郡,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和义郡复为荣州,县仍属之。
宋元
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和义县并入威远县。元初,废威远县。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因地荒人散,元政府令四川议减州县。威远县并入荣州(今荣县)。这次合并的背景是南宋与元朝在四川长达六十余年的战争,以及随之而来的天灾,致使威远人口锐减。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复置。元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建绍熙府军民宣抚司,威远县隶之。元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废绍熙府。元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置绍熙路总管府,府治设荣怀县(今荣县),县属之。元末,明玉珍据蜀,建农民政权。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改绍熙路总管府为荣州,隶嘉定府路,县属荣州。
明清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威远县并入荣德县,隶属于嘉定府。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仍置荣州,威地属之。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嘉定府降为州,荣州降为荣县,复设威远县,与荣县同属嘉定州。
清初仍沿明制,县属嘉定州。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威远县并入荣县;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复设;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再并入荣县,至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又复设威远县,属嘉定州。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5年)嘉定州升为府,威远县属之。1765年,李南晖出任威远县知县,治县十四载,是清代主持威远县政最长的一位知县。其在任期间,主持修建威远县城,治理清溪河道,创办青峰书院,主编清代威远第一部志书。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威远县隶属于上川南道嘉定府。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兴起。同年11月1日,保路同志军攻占威远,宣布威远独立,成立军政府。军政府设西街县立高等小学堂(今威师附小)内。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道制,由省辖府(州、厅),威远县仍属嘉定府,县军政府改名县公署。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恢复道制,威远县属上川南道,翌年改属建昌道(治所在今雅安市)。民国六年(公元1918年),滇军进攻资中被川军击败,退踞威远县城,与川军在县境内混战。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废道制,县直属四川省。同年中共威远县委成立,县委先后建立了中区(城区)、镇西、新场三个区委。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威远县隶属于第二行政督察区资中专员公署(治所在今资中县城)。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威远煤矿工人发动震动全川的“反饥饿、索欠薪、增工资”大罢工,历时6天,2千余矿工到县请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2月9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军所属某营进驻威远,威远解放。1950年2月,资中专员公署迁内江,改名为内江专区,威远县属之。1958年,仁寿汪洋区所管辖的小河镇(回龙)、碗厂镇和越溪、白果、青林、太和、两河、玉林、永建7个乡划入威远县。1968年,内江专区改为内江地区,威远县属之。1980年,威远大桥动工修筑,荷载汽20级——履挂100吨,于1983年元月落成。1985年,撤销内江地区改为地级内江市,威远县属之。1988年,威远被国家农牧渔业部确定为“全国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县”,同年县第一所民办中学自强中学成立。
自然地理
编辑位置境域
威远县位于中国西南部,四川盆地中南部,内江市西北部,介于北纬29°22′~29°47′,东经104°16′~104°53′之间。东邻内江市市中区,南连自贡市大安区和贡井区,西界自贡市荣县,北衔资中县,西北与眉山市仁寿县、乐山市井研县接壤。县城东至内江市市中区31千米、重庆市202千米;南至自贡市自流井区25千米、宜宾市翠屏区100.4千米;西至自贡市荣县31.7千米、乐山市96千米;北至资中县39.8千米、成都市138千米;西北至眉山市仁寿县79千米、乐山市井研县91.9千米。面积为1289平方千米。
威远县地理位置
气候
威远县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其特征是温暖湿润,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冬干春旱,夏秋多雨,无霜期长,日照较少。冬半年(11月~4月)主要受内陆高纬度地区冷雨干燥的冬季风影响,夏半年(5月~10月)受来自低纬度地区的海洋暖湿夏季风影响。冬暖春旱,夏热秋凉;冬干春旱,夏秋多雨。该县历年平均降水1003.5毫米,降水量多于年均数的年分占44%,少于年均数的年分占56%。降水最多年1500.1毫米,出现在1962年,最少年681.5毫米,出现在1972年。最多年与最少年相差818.6毫米。地理分布明显存在着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低山区多于丘陵区。
气温年变化小于或等于1.5℃。丘陵区年均最高气温18.7℃,最低年均气温17.2℃,最高与最低年相差1.5℃。低山区年均最高气温16.2℃,年均最低气温15℃,最高与最低年相差1.2℃。最热月8月,历年月均气温27℃,最冷月1月,历年月均气温7.4℃。
历年平均总日照时数为1180小时,每月平均不足100小时。日照时数四季分布不均,春夏两季日照时数约占全年70%,日照集中在3至9月,夏季将近占了一半。
多偏北风。除静风频率约21%外,东北风频率为31%,东南风19%,西北风18%,南风和西南风甚少,仅12%。平均风速每秒1.8米,年际变化在每秒1米以内。春季风最强,平均风速每秒2.2米,冬季风最弱,平均风速每秒1.5米,风速大于每秒17米的大风多出现在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最大风速为每秒29米。
地质
威远县位于扬子陆台四川分区西南部,出露有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层。三叠系出露不全,中、下统仅在荣威穹窿(亦称威远背斜)顶部出露;上统须家河组沿穹窿顶部呈环状出露;侏罗系广泛出露于背斜南翼,北翼与仁寿、资中接壤地带有部分出露。第四系全新统为近代大小河流两岸阶地及山前冲洪积物和坝地、丘陵基岩溶蚀的残坡积物,均为现代耕地及宜林地。侏罗系地层岩性为紫红色泥岩、深灰色页岩、褐色、灰色及绿灰色砂岩,褐灰色灰岩、褐灰色介壳碎屑灰岩,厚175~220米。三叠系地层上统的岩性为黄褐色石英砂岩、长石石灰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灰色泥岩及黑色炭质页岩不等厚互层,为河湖沼泽相沉积,厚427~679米,是县境主要含煤、耐火粘土及铁矿地层。三叠系地层下统的岩性为灰岩、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夹钙质页岩、泥灰岩、盐溶解砾岩,含石膏、岩盐、盐卤、天然气。
威远县地质构造为荣威穹窿(亦称威远穹窿、威远背斜)与新店子向斜。荣威穹窿位于川中台拱中部,呈东西长、南北短的不对称椭圆形背斜。构造特征是南陡北缓,西窄紧,东开阔。北翼倾角1~3°,局部达5°,南翼倾角9~12°。新店子向斜位于新店子、华场和内江县凌家场一带,轴线近于东西向,两翼大致对称。轴部中心为侏罗系遂宁组,翼部为沙溪庙组,自流井组地层大部地域褶皱轻微,断裂少见。
地形地貌
威远县的主要地形是低山区和丘陵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低山区山峦起伏,沟谷纵横,一般海拔500~900米,相对高差200~300米,新场镇鹞子岩海拔901.9米,为全县最高点。东南丘陵区多方山、馒头山和漫岗岭脊,低山向丘陵过渡带有单斜丘陵,间有缓坡台地,一般海拔300~400米,相对高差30~80米,向义镇双河口海拔277.6米,为全县最低点。威远县的低山区主要分为穹窿北翼峡谷低山、穹窿南翼单面山、穹窿核部溶蚀槽谷低山,一般海拔500~800米,海拔800米以上山峰多皇东西向分布于背斜轴部,大堡山为最高点,海拔902米。面积785.4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58.92%。区内出露地层为三叠系石灰岩和砂页岩,抗蚀能力差异大,构成不同形状的低山地貌。丘陵区分布在县境东南部,面积501.77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41.08%。主要为浑圆山、方山、漫岗状丘陵及部分单斜丘陵,其间常有缓坡台地,一般海拔300~400米,相对高差30~80米。最低处在联胜乡双河口,海拔279.6米。丘陵区由于岩石抗蚀程度不同,有高、中、低丘陵之分。
水文
地表水
威远县有7条河流,分别是威远河、新场河、龙会河、达木河、越溪河、中溪河、乌龙河。县内水系以俩母山、清风寨为分水岭,东西分流。东翼径流汇聚成威远河,属沱江水系;西翼径流汇聚成越溪河,为岷江支流。年径流总量57469万立方米。总流域面积为956平方千米。
威远河,古名清水溪,又称清溪河,为沱江一级支流,源于永建乡俩母山。北流至连界场折东经兴隆场、观音滩入长沙坝水库,转南经沓水桥入葫芦水库,再经铺子湾,于两河口纳新场河,流至县城,达木河来汇,继续南流,于界牌乡杨司沱纳龙会河,到联胜乡双河口,再纳旭水河,入自贡市接釜溪河,长131千米,大小支流流布6区5镇50乡,流域面积956平方千米,其中县境838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65.3%;源头至观英滩乡神仙桥为季节河,神仙桥以下为常年河,下游河床一般宽40米,自然落差334米,平均流量10.97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37立方米/秒,最大1450立方米/秒,年径流量3.8亿立方米。
威远河
地下水
威远县地下水资源可大体分为低山区地下水与丘陵区地下水两种类型,总体地下水储藏量为2715.38万立方米。可开采量为1218.08万立方米。该县内地下水类型,低山区主要以裂隙水及溶洞水为主。
低山区地下水
威远县低山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以裂隙水及溶洞水为主。由于低山区的河床切割较深,降水渗入地下之后,绝大部分的地下水汇入河道中,只有少部分地下水以泉水形式涌出地表或以水平排泄方式补给地形较低的丘陵区,故低山区地下储藏条件差,只有1744万立方米的地下水留了下来,其中可开采量为700.02万立方米。
丘陵区地下水
威远县丘陵区地下水类型属孔隙水及风化裂隙水为主,其中分布于新店一带的遂宁组为棕红色泥岩夹细粉砂岩、普遍含钙并夹钙质结核,层间及裂隙中常夹有纤维状石膏,风化层溶蚀孔洞发育,地下水储藏条件较好,是县内地下水较丰富的地带。丘陵区地下水储量为971.38万立方米,可开采量为518.06万立方米。
水利
威远县的水利工程类型分为蓄水工程和灌溉工程,蓄水工程包括中型水库、小型水库、河堰等,灌溉工程包括渠灌、堤灌、喷灌等。中型水库有长沙坝水库和葫芦口水库,灌溉面积26.65万亩;有小型水库45座,其中小(一)型9座,小(二)型36座,灌溉面积9.51万亩,其中三座重点小(一)型水库是河口水库、菜子沟水库、船石水库。
长沙坝水库
长沙坝水库位于威远县巩固乡境内威远河中游的长沙坝。水库大坝乃一坝顶溢流、浆砌条石单拱坝。最大坝高52.8米,坝顶净跨116米,顶宽1.8米,底宽18米。水库上游面长62米,下游面长61.19米。放水量3立方米/秒和13立方米/秒。集雨面积142.1平方千米,回水线10千米,正常水面3250亩,最大水深48米,总库容4574万立方米。二坝位于大坝下游100米处,为浆砌条石重力坝,坝高10米,顶长65米。左岸坝后建有水电站一座,装机1台,容量1250千瓦,年发电量400万度,电站尾水下河,泄入下游葫芦口水库。
长沙坝水库大坝
葫芦口水库
葫芦口水库位于威远县城北大胜乡板桥村威远河中段。水库大坝为浆砌条石重力坝,坝高71米,坝长215米,坝顶宽7米,坝底宽143米,迎水面防洪墙高出坝顶1米。溢洪段位于大坝正中,溢流面宽35米,装有高5米宽7米的弧形闸门5扇。水库集雨面积228平方千米,尾水至沓水桥,回水线长1千米。坝前正常水深61米,最大水深66米,正常水面3300亩,总库容758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5730万立方米。消力池长30米。坝后左岸建水电站,装机2台,容量2500千瓦,尾水入渠灌田。
葫芦口水库
土壤
威远县土壤划分为四个土类、七个亚类、十八个土属、七十三个土种、一百二十一个变种,另外还有少量森林土。其中水稻土类主要分布在沿河两岸及丘陵、山间的谷地、两螃、平坝地等水利条件方便的地方,占耕地面积的33.07%,潮土类分布在威远河、越溪河、中溪河等河流两岸,占耕地面积的16.5%;紫色土类主要分布在县内东南部丘陵区,占耕地面积的37.69%,黄壤土类分布在北部低山区,植占耕地面积的12.74%。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威远县的矿产资源较丰富,主要有煤、煤层气、页岩气、石灰岩、白云岩、页岩、粘土、砂岩等。其中石灰岩、白云岩主要分布于穹窿山区沟壑,境内中南部也有分布,赋存于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地层中,石灰岩保有资源量3200万吨,白云岩保有资源量约130万吨,此外,煤、煤层气则主要分布于威远背斜两翼,赋存于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煤系地层,全县煤炭保有资源量约2700万吨。
截至2020年底,全县已发现的石油、天然气、煤、煤层气等矿种有13种。拥有的13个矿区均为煤炭矿区。共有47座矿山,其中达到开采规模的中型矿山仅1座,小型矿山46座。已设有效采矿权数47宗,主要分布在越溪镇、小河镇、新场镇。大中型矿山比例为2.1%,低于全内江市平均水平4.41%。全县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包括页岩气、煤、石灰岩等8种,其中页岩气的开发利用已取得突破。威远县作为内江市的矿业大县,2020年主要矿产的矿石开采总量约233.84万吨,较2015年(矿石总产量约78.5吨)增长297.32%,矿业总产值达10.74亿元。
土地资源
威远县有耕地面积55198.46公顷,其中,水田面积21503.81公顷、旱地面积33694.65公顷。森林面积54048.58公顷(含四旁面积),森林覆盖率41.92%,森林蓄积量300.77万立方米。该县园地2.5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3%,其中果园1.65万亩,以柑桔园为主,占果园面积的80%,其次为梨、桃、樱桃,零星分布各地。茶园5045亩,集中分布在低山区。桑园面积3681亩,主要集中分布在丘陵区。林地面积39.34万亩,其中有林地23.07万亩,灌木林地2997亩,疏林地3.81万亩,未成林造林12.03万亩,迹地1147亩,苗圃45亩,林地都分布在低山区。
水资源
威远县地下水储藏量为2715.38万立方米,可开采量为1218.08万立方米。其中低山区地下水储藏量为1744万立方米,可开采量为700.02万立方米;丘陵区地下水储量为971.38万立方米,可开采量为518.06万立方米。威远河长131千米,大小支流流布6区5镇50乡,流域面积956平方千米,其中县境838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65.3%。总体地下水储藏量为2715.38万立方米,低山区地下水中可开采量为700.02万立方米,丘陵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518.06万立方米。大石包水库正在建设中,该水库大坝最大坝高44米,坝顶宽8米,坝顶长260米,总库容2006万立方米。
生物资源
威远县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具有广泛的经济价值,以越溪、山王、新场三个低山区种类较多,有药用植物788种。其中菌藻地衣类8种,苔藓类4科4种,蕨类23科40种,裸子植物5科6种,被子植物109科589种,单子叶植物18科118种。藻类有金鱼草;菌类有鬼笔、伞菌、马勃等;地衣类有地卷皮;苔藓类有地钱、狭叶缩叶藓、石花等;蕨类有紫萁贯众、狗杞贯众;被子植物有三百草、鱼腥草、胡椒草等;单子叶植物有竹叶眼子菜、异叶天南星、石菖蒲等。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7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