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道导弹简介
编辑弹道导弹是指在火箭发动机推力的作用下,按照预定程序飞行,关闭后沿自由弹丸轨迹飞行的导弹。其主要特点是:导弹沿固定弹道飞行,攻击地面固定目标;弹体各级之间以及战斗部与弹体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分离结构。当火箭发动机完成推进任务后,将其丢弃,最终只有战斗部飞向目标;弹头再入大气层时产生较强的气动热,需要采取热防护措施;为了提高突防和打击多目标的能力,战略弹道导弹可以携带多弹头(集束式或分离式)和突防装置。
弹道导弹的鼻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纳粹德国的V1导弹。通过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弹道导弹从单级到多级,从中程到近程到远程和洲际,从液体导弹到固体导弹定制毁伤引入体,从单弹头到多弹头,从攻击城市目标到加固点目标,从空基到陆基和海基,从固定部署到移动部署,经历了多代装备的发展。
导弹技术是一门高度融合的现代科学技术,它的发展依赖于科学和工业技术的进步,同时也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导弹技术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
弹道导弹发展历程
编辑弹道导弹的鼻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纳粹德国的V1导弹。弹道导弹按其作战任务可分为战略弹道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战略弹道导弹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战术弹道导弹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战略弹道导弹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美苏两国在核弹头、液体火箭发动机、制导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竞相研制了第一代战略弹道导弹,其特点是使用低温、不可贮存的液体推进剂,从地面发射。它们的技术性能低,操作性能差。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第二代战略弹道导弹迅速投入使用,其特点是采用可贮存液体或固体推进剂、地下井或潜艇水下发射,便于作战使用,提高了生存能力、命中精度、可靠性和打击能力。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第三代多弹头战略弹道导弹发展迅速,其特点是射程增加,命中精度和有效载荷能力提高,能够携带集群或分离多弹头,以及金属箔和诱饵等突破装置。这大大提高了突破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和同时攻击多个目标的能力,在不增加导弹数量的情况下大大增强了威慑力。
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第四代战略弹道导弹开始发展。美国和苏联都发展了陆基公路机动小型单弹头洲际弹道导弹、铁路机动大型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以及远程或洲际地下弹道导弹。它们与现有的强化地下井基战略弹道导弹相结合,显著提高了它们的生存能力。其他特点包括使用先进的复合材料外壳和结构,高能固体推进剂,柔性密封全向摆动单喷嘴,可伸缩喷嘴出口锥,先进的惯性和复合制导技术。命中精度(圆概率偏差,CEP)达到百米水平,大大提高了摧毁硬目标的能力。
20世纪90年代中期苏联解体后,战略弹道导弹的发展进入第五阶段,美俄采用不同的技术途径发展战略弹道导弹。美国的重点是延长民兵-3和三叉戟2导弹的寿命,提高精度、安全性、可靠性和增强地面生存能力。俄罗斯致力于开发SS-27陆基战略弹道导弹和SS-N-30潜射弹道导弹等新技术,在固体推进、弹头和快速发射方面得到了应用。
2023年3月2日,美国空军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对下一代洲际弹道导弹LGM-35哨兵的第一级火箭发动机进行了静态测试。LGM-35“哨兵”导弹将使用全新的火箭体,包括助推器级、复合材料、制导系统、再入系统和末端执行器修正级,可选择单弹头或多弹头配置,并切换到新一代推进系统、制导和控制系统,具有更大的射程和更大的投掷重量。
战术弹道导弹
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代战术弹道导弹出现了,以美国的“红石”和苏联的“飞毛腿A”为代表,都使用液体推进剂。该系统复杂,反应时间长,射程短,命中精度低。
在1960年代,第二代战术弹道导弹被发展,包括美国的“矛”和“盼兴”- 1a,苏联的“飞毛腿”B, SS-12和法国的“冥王星”。它们的特点是使用预先安装的可储存液体或固体推进剂,反应时间短,命中精度提高。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发展的第三代战术弹道导弹具有命中精度高、固体推进剂先进、机动性好、反应速度快、抗干扰、全天候、生存能力强等特点,命中精度可达几十米。
自1990年中期以来发展的第四代战术弹道导弹采用卫星导航和惯性制导的组合,改进制导精度。如美国的ATACMS导弹和俄罗斯的伊斯干达导弹,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作战需要装备多弹头,实现“一弹多头,一弹多用途”。
弹道导弹基本结构
编辑弹道导弹属于导弹的一种,有4个主要组成部分。
战斗部系统
战斗部是武器系统打击目标的专用装置,通常称为战斗部。导弹战斗部是导弹的有效载荷,是导弹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其作战目的,可分为战略导弹弹头和战术导弹弹头。战斗部主要由弹体、战斗装药、起爆装置和安全装置组成。弹道导弹弹头的壳体往往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等特殊材料;作战药可分为常规药、化学战剂、生物战剂、核药和特殊药;爆炸装置通常分为两类:触发引信和非触发引信;安全装置用于保证战斗部在运输、贮存、发射、飞行过程中的安全,通常采用多级安全装置。
动力系统
动力系统是使导弹能够运动并达到一定速度要求的动力源,其主要组成部分是发动机。通常用于导弹的发动机包括固体或液体火箭发动机和各种航空喷气发动机。除发动机外,动力系统还包括发动机悬置、推进剂输送和管理系统(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等辅助系统。
制导系统
制导系统是制导和控制系统的结合,其任务是控制导弹精确命中预定目标。制导系统可以完全安装在导弹上,或部分安装在导弹上,而另一部分安装在地面指挥站内部。
弹体结构
弹体结构的作用是将导弹各部件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使导弹具有良好的气动外形,是导弹的承重结构。
弹道导弹主要特点
编辑弹道导弹是一种从地面垂直发射的远程、大功率进攻性武器。它的轨道由主动阶段、自由飞行阶段和再入阶段组成(自由阶段和再入阶段统称为被动阶段)。在主动飞行阶段,导弹受到发动机推力和制导系统的影响。主动飞行阶段结束后,导弹飞出稠密大气,实现战斗部与弹体分离,过渡到自由飞行阶段。在这个阶段,导弹只受地球引力的影响,在稠密的大气层外沿椭圆轨道飞行。之后,导弹再进入大气层并且在再入阶段受到强大的空气动力加热,需要对弹头进行热保护。早期弹道导弹在再入阶段不受控制,导致较差的着陆精度和突防能力。一些先进的弹道导弹在再入战斗部增加制导系统用于再入控制,这大大提高了它们的着陆精度和突防能力。
弹道导弹主要分类
编辑弹道导弹按作战用途可分为战略弹道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根据发射点和目标位置可分为地对地弹道导弹和地下弹道导弹;按射程可分为洲际(8000公里以上)弹道导弹、远程(3000公里~8000公里)弹道导弹、中程(1000公里~3000公里)弹道导弹和近程(1000公里以内)弹道导弹;根据推进剂的使用,可分为液体推进剂弹道导弹和固体推进剂弹道导弹;按结构可分为单极弹道导弹和多极弹道导弹。
发射方式
编辑按发射点分类
导弹的发射点可以覆盖陆地、海洋和空中的各个领域。以陆地为基地的发射称为陆基发射;基于海洋的发射被称为海基发射;基于空中的发射被称为空基发射。
按发射姿态分类
导弹有三种发射姿势:垂直、水平和倾斜。大型陆基和海基弹道导弹垂直发射;空对空导弹、空对地导弹、潜射巡航导弹一般采用水平发射;然而,地对空导弹和水面巡航导弹经常使用倾斜和垂直发射。
按发射动力分类
在发射功率方面,导弹可以独立发射、投掷发射、弹射发射和复合发射。所谓发射功率,是指导弹发射启动的驱动力;这种类型的推进可以由导弹自身的推进系统产生,也可以由导弹以外的发射系统产生,或者由两者的组合产生。自发射依靠导弹自身发动机产生的推力来发射导弹;发射是利用导弹本身的重力将导弹发射出去的过程。该过程包括打开悬挂装置上的释放机构,导弹将在重力的影响下与舰载机分离进行静态滑翔。经过一定的延迟后,发动机点火,导弹带动力飞行;弹射发射,是指利用发射装置提供弹射力发射导弹;复合发射是自动力发射和弹射器发射相结合的一种发射方式。
按机动方式分类
为了提高导弹武器系统在光电和火力对抗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和作战灵活性,要求导弹发射具有机动性。所谓机动发射,是指利用运输车辆和发射装置,及时改变位置,发射导弹。有三种类型的机动:空中,水下和地面。陆基机动发射是装载在火车或越野车辆上的导弹发射,适用于发射固体和可贮存液体导弹。空中机动发射是在飞机上安装导弹并从空中发射的过程。水下机动发射是指水面舰艇或潜艇发射导弹。
内容由suifeng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