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Persian Empire,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又称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第一帝国,由居鲁士二世建立,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国家。
国号
编辑根据现代学者的观点,对于波斯帝国这个名称的起源,有一种理论认为它源自古波斯语中的Parsa一词。在希腊语中,Parsa被翻译为Persis,也就是说,希腊人对Parsa(波斯)的称呼是Persis。因此,波斯一词既指波斯人民,也指波斯国家,还指它的古都波斯波利斯。
历史沿革
编辑建立国家
起义建国
公元前2000年代末、1000年代初,波斯人迁徙到波斯湾附近,即今天伊朗的法尔斯省定居,依附于米底王国。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波斯人中玛斯庇欧伊部落的领导者居鲁士成为米底国王阿司杜阿该斯(Astyages)的宠信,公元前558年,居鲁士以帕萨尔加德(Pasargadae)为中心,在波斯称王。公元前553年,波斯人在居鲁士的领导下开始进行反对米底人的斗争,以争取独立。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击败米底王国,俘虏其国王阿斯提阿格斯,并占领米底王国首都埃克巴坦那。随后居鲁士采用了米底国王的称号:“伟大的王,王中之王,全国之王”,建立了波斯帝国,即居鲁士二世(Cyrus II)。
东征西讨
居鲁士二世建立波斯帝国后,开始继续向外扩张,吞并了原来在米底人统治下的许多地方,以后又相继征服了帕提亚、基尔卡尼亚等地。公元前546年,波斯帝国与小亚细亚的强国吕底亚王国(Lydia)开战,双方在吕底亚王国首都萨尔迪斯郊外展开战斗,波斯军队利用骆驼对抗吕底亚军队的骑兵,最终取得了胜利。随后波斯军队围攻并攻克了萨尔迪斯,征服了吕底亚王国。居鲁士二世征服吕底亚王国后,又相继征服了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并镇压了吕底亚人的起义。
公元前539年春天,居鲁士又发动了对两河流域的新巴比伦王国(Neo-Babylonian Empire)的征服战争。此时新巴比伦王国内部矛盾重重,外部又长期与埃及争霸,自身的实力被削弱,在新兴而强大的波斯人面前不堪一击。同年10月,波斯军队占领了新巴比伦王国首都巴比伦,征服了新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530年,居鲁士二世发动了对东北方的游牧民族马萨格特人的战争,居鲁士二世在战争中战死,其长子冈比西斯二世(Cambyses II)即位。
波斯帝国的创始人居鲁士一世的陵墓。在伊朗帕萨尔加德
帝国鼎盛
征服埃及
冈比西斯二世即位后不久,便于公元前525年发动了对埃及的远征。波斯帝国对埃及的进攻非常顺利,很快便占领了埃及全境。同年8月,冈比西斯二世被正式宣布为埃及之王,波斯成为一个地跨西亚和北非的帝国。冈比西斯在埃及建立了第二十七王朝,并按照埃及当地的习惯加冕。在征服埃及后,波斯人又去进攻利比亚和埃塞俄比亚,却由于准备不足而失败。埃及随后爆发了反抗波斯统治的起义,但很快被镇压下去。
高墨达暴动
公元前522年,当冈比西斯二世滞留在埃及时,后方发生了政变。一个名叫高墨达的琐罗亚斯德教僧侣,自称是已被冈比西斯二世暗杀的居鲁士二世之子,即冈比西斯二世的弟弟巴尔迪亚,随后起兵反叛冈比西斯二世。高墨达宣布免除国内三年的赋税与兵役,并在国内进行宗教改革,这使得其得到了各地的响应,随后高墨达自立为王。冈比西斯二世在得到消息后准备回师平叛,但病死途中。高墨达的统治持续了七个月,一位出身阿契美尼德氏族旁支的年轻贵族大流士与其他六个波斯贵族结为同盟,一同率军杀死了高墨达。大流士也随之称王,是为大流士一世(Darius I)。
大流士一世的统治
大流士一世称王后不久,波斯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对大流士或波斯统治的起义,大流士先后平定了各地的叛乱。为了纪念自己的功绩,公元前520年9月,大流士在从巴比伦到哈马丹的途中,在克尔曼沙以东32公里的贝希斯顿村旁的悬崖峭壁上刻石纪功,留下了著名的《贝希斯顿铭文》(Bagastana)。平定内乱后,大流士一世继续向外扩张,公元前517年,大流士派兵占领了印度西北部地区,设置了印度行省。公元前513年,大流士一世的军队又进攻欧洲,占领了色雷斯等地。到公元前6世纪末,波斯帝国的疆域地跨三大洲,东起印度河,西达爱琴海地区,北自亚美尼亚南至埃塞俄比亚。
为了治理庞大的帝国,大流士一世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在中央,大流士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国王直接领导的最高行政机构“王室办公厅”;在地方上,大流士改革行省制度,实行军政分治来限制和分散总督的权力;在经济上,大流士进行赋税制度、货币制度和度量衡等方面的统一和改革;大流士还设置军区、修筑驿道、挖掘运河、完善司法,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波斯帝国在大流士一世的统治下达到极盛。
希波战争
大流士入侵希腊
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米利都爆发了反抗波斯人的起义,一些巴尔干半岛的希腊城邦如雅典派兵支援米利都。起义最终被大流士一世派兵平定,但大流士对曾帮助米利都的大陆希腊人心有余悸,准备出兵讨伐希腊。
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派女婿马尔多尼乌斯(Mardonius)率领一支军队进攻希腊,波斯军队在到达色雷斯的卡尔昔狄半岛的阿托斯山时,舰队遭到了强烈的风暴袭击,海军损失惨重,陆军也被伏击。波斯军队只能撤回小亚细亚,放弃了这次进攻。
公元前490年大流士一世再次派出军队进攻希腊,这一次波斯军队从小亚细亚出发,横渡爱琴海,直接向阿提卡半岛攻击。公元前490年8月12日,波斯军队与雅典军队在马拉松平原交战,波斯军队战败,撤回了小亚细亚。
再次战败后,大流士一世并未放弃对希腊的进攻,但埃及和巴比伦等地都爆发了反抗波斯的起义,大流士只能先平定叛乱,但公元前486年,大流士一世病死。
马拉松之战场景
薛西斯入侵希腊
大流士一世死后,其子薛西斯即位,是为薛西斯一世(Xerxes I)。薛西斯即位后,首先平定了国内的叛乱,随后在大臣的怂恿下,决定再一次发动对希腊的远征。远征军总兵力为5-10万,分水陆两路从小亚细亚的卡帕多西亚(Cappadocia)出发。水路沿海岸线行进,以便随时同陆上联系,陆军通过浮桥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波斯军队进入希腊后在温泉关与希腊军队交战,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Leonidas Ⅰ)率领三百斯巴达士兵阻击波斯军队,最终在一个希腊叛徒的带领下,波斯军队绕小道攻陷了温泉关,随后波斯军队占领并劫掠了雅典城。雅典陷落后,以雅典海军为主的希腊海军撤退至萨拉米海湾,波斯海军也追至这里,双方爆发海战。由于波斯人的船只较大,行动不便,在狭窄的海湾里难以掉头和展开队形,而希腊人的船只较小,转动灵活,因此,海战以波斯人的失败而告终,大部分波斯舰队被消灭。
萨拉米海战后,薛西斯率领大军撤回了亚洲,留下了一支陆军。公元前479年,这支波斯军队在普拉提亚与希腊军队交战,波斯主将马尔多尼乌斯战死,波斯军队战败。波斯人在军事上退出了希腊大陆。
战争结束
公元前478年,为了对抗波斯帝国,雅典集合了爱琴海各岛屿及小亚细亚各城邦、色雷斯沿岸城邦所有主张对波斯作战的代表在提洛岛上召开结盟大会,史称雅典海上同盟或提洛同盟(Delian League)。雅典海上同盟组成之后,继续向波斯占领的一些岛屿进攻。公元前476年,雅典海军同盟远征色雷斯海岸,把波斯人赶回了亚细亚,使这一带的希腊城邦都归附了雅典。波斯帝国准备再次进攻希腊,但公元前466年,雅典海军先发制人,再一次大败波斯海军。公元前449年,雅典海军同盟和波斯海军大战于塞浦路斯岛附近的萨拉米,波斯军再一次大败。波斯国王阿尔塔薛西斯一世(Artaxerxes I )认为从希腊人手里夺取领土已毫无希望,于是决定议和。雅典也面临着盟邦叛离和斯巴达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不断挑衅,于是同意议和。双方达成协议,史称“卡里亚斯和约”。和约规定,波斯放弃对爱琴海的霸权,允许小亚希腊城邦独立,也就是承认了雅典的势力范围。作为回报,雅典答应不干预波斯对其属地的统治,放弃对埃及的干涉。至此,持续了近50年的希波战争结束。
帝国衰亡
帝国内乱
公元前465年,薛西斯一世被大臣阿尔达班(Artabanus of Persia)刺杀,其子阿尔塔薛西斯一世即位。波斯帝国内部随后爆发了王室成员的叛乱,埃及也发生起义,公元前450年,薛西斯一世的女婿,总督美伽巴佐思叛乱。阿尔塔薛西斯一世最终凭借强大的国力平定了叛乱,于公元前425年病死,其子薛西斯二世(Xerxes II)即位。薛西斯二世仅在位45天,便被其兄弟塞古迪安刺杀,随后塞古迪安称王。公元前423年,阿尔塔薛西斯一世的另一个儿子欧克胡斯也在巴比伦称王,号位大流士二世(Darius II)。大流士二世击败并杀死了塞古迪安,稳固了自己的王位。
小居鲁士叛乱
大流士二世在位期间,波斯帝国各地接二连三爆发叛乱或起义,国力不断衰弱。公元前404年,大流士二世病死,其子阿尔塔薛西斯二世(Artaxerxes II)即位。大流士二世的另一个儿子小居鲁士(Cyrus Ⅲ)一直统领军队,此时试图争夺波斯王位,公元前401年,小居鲁士发动叛乱,一路攻到巴比伦附近,与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的军队展开战斗,小居鲁士在战斗中被杀,叛乱也被平定。
埃及独立与再征服
公元前405年,埃及王室后裔再次在三角洲地带发动了起义,起义者控制了下埃及,建立了第28王朝,新王朝成功地解放了埃及,并与希腊结盟,支持波斯帝国内部的叛乱和起义。公元前390年和公元前386年,埃及两次击退波斯人的进攻。阿尔塔薛西斯二世决定集中力量解决埃及问题,公元前374年,波斯帝国出动二十多万大军进攻埃及,但由于尼罗河水上涨,波斯只能撤军。
公元前358年,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病死。其子奥卡胡斯即位,号为阿尔塔薛西斯三世(Artaxerxes III)。阿尔塔薛西斯三世即位后,立即派出军队进攻埃及,但被埃及击败。这次战败导致帝国各地都发生了叛乱,但阿尔塔薛西斯三世又组织了一支军队,御驾亲征埃及,最终于公元前342年重新征服埃及。
帝国灭亡
公元前338年,阿尔塔薛西斯三世被宫廷宦官巴戈阿斯刺杀。巴戈阿斯杀死了阿塔薛西斯三世的大多数儿子,立最小的儿子即位,不久后又将新王杀死。由于王室已没有人可继承王位,巴戈阿斯便找了一个叫科多曼纽斯的王室旁支后裔为王,号称大流士三世(Darius III)。巴戈阿斯又想杀死大流士三世另立新王,大流士三世抢先下手,迫使巴戈阿斯自杀。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领军队远征波斯,马其顿军队势如破竹,大流士三世只能亲自率领军队迎战。双方在伊苏斯交战,波斯军队大败,大流士三世向东逃亡。亚历山大随后占领小亚细亚、叙利亚、腓尼基、埃及等地。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进攻两河流域,大流士三世在东部行省再次集结了一支大军,准备与亚历山大决战。双方在高加米拉交战,波斯军队再次大败,大流士三世逃亡。公元前330年,大流士三世逃往伊朗高原,被部下杀死。亚历山大随后占领了波斯帝国的其余领土,波斯帝国灭亡。
疆域
编辑公元前6世纪末,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波斯帝国的疆域达到极盛,地跨三大洲,东起印度河,西达爱琴海地区,北自亚美尼亚南至埃塞俄比亚,总面积为550万km。
大流士一世时期,波斯帝国的首都为四个: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意为波斯城,王都,是波斯国王接见外国使臣和隆重庆典之地)、埃克巴坦那(即哈马丹夏都,波斯国王避暑之地)、巴比伦(Babylon,冬都)和苏撒(Susa,春都)。
人口
编辑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波斯人分为10个部落,其中6个是农业部落,包括帕撒尔伽达伊人、玛拉普伊欧伊人、玛斯庇欧伊人、潘提亚莱欧伊人、戴鲁希埃欧伊人和盖尔玛尼欧伊人。另外还有4个是游牧部落,包括达欧伊人、玛尔多伊人、多罗庇科伊人和撒伽尔提欧伊人。这些部落在早期的伊朗高原上建立了居住和生活的社区。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波斯帝国人口达到1700万。
内政
编辑中央行政
大流士一世在中央设立由国王直接领导的最高行政机构——王室办公厅,负责处理各项行政事务及沟通中央和地方的联系。从理论上说,波斯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实际上国王的权力要受贵族集团的限制。如与大流士一起参与政变的六位贵族就享有种种特权,可以参与讨论国家大事,充当国王顾问,获得大量封地和免税特权,可以不受宫廷礼仪约束,随时拜见国王等。
大流士的细节,带有希腊语标签(ΔΡΕιΟΣ,右上角),上面写着他的名字
地方行政
帝国建立初期,面对被征服地区的居民,居鲁士二世实行一种比较宽松的民族自治政策。
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波斯帝国实行了行省制度,帝国划分为20多个行省。行省首脑由国王任命,负责行政事务,另有国王任命的军事长官掌握行省军权,监察员负责监视行省的军政长官。行省制度与赋税制度密切相关,其目的是为了征税,并可能与征发劳役和兵役有关。通过划分行省,波斯帝国能够有效管理和征收各地的税收,以维持帝国的财政和军事需求。行省制度还确定了行省领导者总督的权力范围。这些行省的变动通常是由于政治、经济或军事的需要而进行的。波斯帝国根据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对行省进行调整和重新组织,以适应帝国的治理和管理要求。
描绘科斯罗一世的盘子
税收
在大流士一世统治之前,波斯人很可能已经开始对被征服地区实施赋税制度,但这一制度可能并不十分完备。然而,到了大流士时期,他制定了不同省份的税收标准,这涉及到人们需要缴纳货币税和实物税。征税的责任由萨特拉庇(总督)、诺马尔赫(古代埃及的地方行政长官)、市长和农村长老承担,而位于强国边境的行省则由部落领袖承担。值得注意的是,波斯人本身是免纳税的,除了波斯人以外,还有埃西欧匹亚人等一些特定群体,他们只需要在特定时期献纳一些礼物即可免除纳税义务。
法律
公元520年,大流士一世根据汉穆拉比法典编撰了属于波斯的法典,称为大流士法。这个法典体现了大流士对法官公正和廉洁的重视。对于受贿的法官,大流士制定了严厉的刑罚,包括剥皮的刑罚。
交通
波斯帝国大规模修筑了道路网络。一条道路被称为“御道”,它从位于爱琴海东岸的以弗所出发,经过萨底斯和巴比伦,直至帝国都城苏萨。另一条重要的道路则从巴比伦经过巴克托里亚,通往印度河流域的城市。在道路的沿途,除了确保补给和组织防卫,还建立了驿站制度。例如,在全长超过二千四百公里的“御道”上,每隔二十五公里就设立一个驿站,以便提供骑手和马匹进行轮换。这样的驿站网络为帝国内的快速交通提供了便利。在专供驿传者使用的御道上各个地点都设有国王的驿站和设施齐备的旅舍。此外,在道路上还设置了许多关卡和要塞,所有经过的行人都要接受检查和询问。一旦有可疑情况,管理关卡的官兵会扣留相关人员。
度量衡
大流士一世改革中实施了度量衡制度的统一。在苏撒、波斯波利斯和埃及南境的考古遗址中,发现了波斯时期使用的度量衡实物和相关文书。在苏撒,人们发现了一根由黑石灰石制成的尺,长约18寸,上面还刻有大流士的王号。此外,还发现了大小不一的青铜和石制权衡。其中,一件青铜制的狮子形权衡重达460磅,铭文标注为7塔兰特。在波斯波利斯,发现了一个金字塔形的权衡,重量为22磅,铭文标明为120卡尔沙。此外,在埃及的埃列方丁纳地区的纸草文书中记载,当地的犹太雇佣军是按照国王的权衡来偿还债务的。大流士晚年时,“国王的量”已经取代了私人的度量衡。
军事
编辑军队
波斯王国有近卫军和地方军。大流士一世时期组建了一支精锐的近卫军,包括一千名矛手、平名骑兵和一万名被称为“不死队”的步兵。这只队伍的编制始终保持着一万人,即使在战斗中有伤亡,也会立即得到新的步兵补充。此外,还征集了大量来自被征服地区的军队,它们分散驻扎在各个郡。在紧急情况下,国王可以立即调动其他郡的军队来增援。帝国各地的军队归属于五个军区,每个军区的司令官由大流士一世直接委任和调遣。这些军区负责管理和指挥相应地区的军队。
阿契美尼德国王与重装步兵、海豹和海豹持有者战斗,西梅里安博斯普鲁斯海峡
兵种
波斯帝国的军队由多个兵种组成,包括步兵、骑兵、海军、工兵、骆驼兵、战车兵和勤杂人员。步兵是波斯军队中最常见的兵种,主要由弓箭手和枪兵组成。步兵在军队中人数众多,起着重要的作用。除了波斯人本身,其他民族如印度人、米底人和利比亚人也为波斯军队提供骑兵部队。随着波斯帝国的扩张,他们从小亚细亚的希腊人那里获得了海军。这使得波斯军队能够在海上进行战斗和控制海域。工兵主要在战争时期承担修筑道路、架桥等工程任务,平时的活动相对较少。骆驼兵是波斯军队中特殊的兵种,他们骑乘骆驼进行移动和作战,适应沙漠地区的作战需求。战车兵在波斯军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在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期,波斯军队的战车兵对亚历山大的军队构成了巨大威胁。此外,还有勤杂人员负责军队后勤和日常事务。
对外关系
编辑与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广大疆域接壤的民族按其社会特点划分主要是西部的希腊工商业奴隶制城邦和南面、北面及东部的游牧部落集团。这种格局也构成了整个帝国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与希腊城邦的交往以战争为主,与游牧集团的交往以和平交往为主。
希波战争拉开了波斯帝国与希腊城邦战争交往的序幕,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则是这场交往的大结局。事实上,希波战争是东方和西方两大文明初次广泛接触后的深层次交往,它意味着到底哪一种文明在交往中要占优势,其结果是促进了两大文明交往的扩大。
希波战争之后,波斯帝国与希腊城邦仍不时产生摩擦,但总体上没有发生大的冲突。公元前487年,斯巴达派代表安太尔西达在苏萨与波斯签订了波斯国王强加给希腊城邦的《国王的和约》,规定:小亚细亚诸希腊城邦及塞浦路斯岛归波斯;其他希腊城邦则享有自主权。波斯终于在第3次入侵希腊失败90余年后,重新获得了对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的控制。此后半个世纪,波斯和希腊城邦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冲突,直到马其顿崛起、亚历山大东侵,情况才发生了根本变化。
波斯和希腊也有广泛的文化交往,祆教关于智慧和几个世界的观点对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及米利都学派有重要影响。祆教祭司“麻葛”在希腊人眼里是精通学问的智者。波斯对希腊人来说就是繁荣和富足的代名词,希罗多德总是带头用很深的感情来描述波斯人。希腊文化对波斯的影响更加明显,希波战争中,波斯把大量的希腊战俘、居民迁往帝国各处,使这些人成为希腊文化的传播者。波斯帝国后期,希腊文化对波斯文化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波斯帝国出现了所谓“前希腊化文化”。
波斯帝国对外交往的另一翼是与游牧集团的交往,在波斯帝国的南、北和东北面分别是阿拉伯游牧部落,斯基泰游牧部落和中亚北部的马萨革泰部落及萨迦部落。阿拉伯部落游牧于阿拉伯半岛,地处巴比伦尼亚行省、河外行省(幼发拉底河以西)和埃及行省交汇处,对保障通往埃及的道路很重要。冈比西斯征服埃及时,通过与西奈半岛的阿拉伯人谈判,使其为波斯军队穿越沙漠提供帮助。从大流士时代起,阿拉伯部落与帝国基本上保持着一种互利关系:他们帮助波斯人发现穿越沙漠的安全通道,组织获利甚丰的在阿拉伯南端和波斯人控制的巴勒斯坦港口(如加沙)之间的商队贸易;作为回报,阿拉伯人不必纳税,但要定期向国王呈献表示恭顺的礼物,和其他游牧部落相比,阿拉伯人给帝国带来的麻烦很少。而对于其他几个部落,波斯帝国则多采用征服手段,与各个部落都有过战争经历。
经济
编辑奴隶制经济
在波斯帝国广阔的领土内,社会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不平衡主要是由战争征服所引发的。战争交往直接促成了奴隶主阶级的队伍壮大和奴隶制大庄园的迅速增加。作为战争的直接后果,大量战俘被迫成为庄园内的奴隶劳工。在这些庄园中,存在着大量的农田和手工业作坊,主要依靠被称为“格尔达”的战俘奴隶进行劳作。这些战俘奴隶在庄园中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为奴隶主阶级创造财富。这种奴隶制度的存在导致了社会经济的极端不平等。奴隶主阶级通过剥削战俘奴隶的劳动来积累财富和权力,而战俘奴隶则被剥夺了自由和权益,沦为社会最底层的阶层。
农业
大流士改革促进了经济的纵向发展和横向交往。农业是社会生存的基础。波斯帝国的主要农业区集中在西部,尤其是小亚细亚那些古老的农业地区。从生产技术和工具来看,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帝国境内已普遍使用铁器,石制工具在一些地区依然存在,但已退居次要地位。从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来看,大庄园制的出现是一个新现象。这种集体性规模经营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奴隶本身社会地位较好的状况有利于维持奴隶劳动生产的积极性。当时,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小块农田采取精耕细作的方式,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两河流域的椰枣种植则是大规模经营。而伊朗中部和东部,以及中亚的草原地带,仍然以游牧和畜牧业为主。波斯帝国的农业都属灌溉农业,一般来说,收成比较稳定。
埃及大流士一世雕像上有大流士时代隶属于阿契美尼德帝国的24个国家
手工业
波斯帝国的手工业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巴比伦、埃及、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因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而闻名。许多城市以其手工业产品闻名于世,如巴比伦、乌鲁克、尼善尔、萨第斯等地。叙利亚、腓尼基,以及地中海沿岸的希腊城邦,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手工业生产集中地。埃及手工业技术世代相传,而且工种专业固定化,手工业水平特别高超。在帝国统一的环境中,手工业产品和技术得到空前发展,最具典型性的是波斯国王苏萨宫廷的修筑。据大流士苏萨宫廷铭文记载,苏萨的宫殿建筑是帝国各族人民集体力量和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了波斯帝国高超的手工业发展水平。
货币
公元前517年,大流士一世颁布法令,统一了波斯帝国的货币制度。根据规定,波斯帝国的货币分为三种:金币称为“大流克”,只有国王有权铸造金币。金币主要用于赏赐和作为贵重商品,而不是真正用于流通的货币。另一种货币是银币,称为“舍克勒”。每20个舍克勒相当于1个金币大流克。银币和铜币的铸造权下放给行省总督以及希腊和腓尼基的各城市进行制造。银币主要在小亚细亚地区流通,并用于支付雇佣军的军费。巴比伦、埃及和波斯大多采用银锭作为货币形式。
文化
编辑语言
自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开始,古代波斯帝国国王的铭文几乎都采用了多种语言的形式,包括埃兰语、阿卡德语、波斯语、阿拉美亚文和埃及语等。这些铭文有的双语、有的三语,甚至还有一些达到了四种语言。其中,埃兰语、阿卡德语和波斯语是使用最广泛的文字,因为它们是波斯帝国境内最主要的语言。
莎草纸上阿拉姆语贝希斯敦铭文的副本。阿拉姆语是帝国的通用语言
宗教
祆教是波斯帝国时期波斯人信仰的宗教。它是由伊朗古代先知琐罗亚斯德创立的宗教,又被称为琐罗亚斯德教。这个宗教也因其主要的宗教仪式特征而被称为“拜火教”。祆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地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神教之一。它强调对光明和真理的崇拜,认为存在着善恶对立的二元宇宙观。祆教的核心教义包括崇拜阿胡拉·马兹达,即创造者神,以及追求良善、正义和道德生活。祆教的主要仪式是通过拜火来表达对神圣的崇敬。火象征着光明和纯洁,被视为与神灵相联系的神圣之物。祆教徒在火庙中进行仪式和祈祷,尊敬火焰并寻求神的保佑。阿胡拉·马兹达创造世间万物的同时,还创造了沃胡·玛纳、阿沙·瓦希什塔、赫沙特拉·瓦伊里亚、阿梅雷塔特、豪尔瓦塔特、斯朋塔·阿尔迈提六位从善神。其中,沃胡·玛纳、阿沙·瓦希什塔与阿胡拉·马兹达一起被称为“至高三联神”。阿胡拉·马兹达同时还是火的化身,所有的天界之水均为阿胡拉·马兹达的妻子。
文学
《阿维斯塔》是波斯波斯帝国时期的占统治地位的宗教锁罗亚斯德教(祆教)的古经。《阿维斯塔》不仅是锁罗亚斯德教的经书,而且还可以视为波斯古代诗文总集,在历史和文学上都是珍贵的文献。据称在波斯帝国时期,只书写了两部《阿维斯塔》,以金汁写在12000张牛皮上。在亚历山大攻入波斯时,一部被付之一炬,一部被亚历山大带回希腊。
医学
波斯的医学史分为两大期,第一期包括在波斯《阿维斯塔》经文化中;第二期属于阿拉伯和穆罕默德文化。古文献《阿维斯塔》中记有古波斯帝国时期的医药文化,人们奉阿利曼为医神,崇尚洁净卫生,认为麻风病人不洁,故实行严格的隔离,使麻风病人远离健康居民。《阿维斯塔》规定,身体与心灵的洁净是同等重要的。治疗身体上的疾病时非常注重精神疗法和心理调理。
对外文化交流
波斯在对外交往中广泛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交流并包容吸收其文化。波斯吸收了美索不达米亚人的服饰风格和埃及的铠甲制造技术。波斯人积极融合了埃兰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化的元素,埃兰人在波斯政务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波斯人还接纳了兄妹通婚制度。在征服美索不达米亚王国后,波斯人吸收了其文化成就,包括使用羊皮纸和笔进行书写、勤俭持家、勇敢作战的道德观念,以及美索不达米亚的宗教和法律等。在大流士统治时期,波斯帝国不断扩张,其扩张推动了境内和境外民族之间的文明交流。在波斯帝国境内,楔形文字、希伯来文字、古波斯楔形文字和阿拉米文字等被广泛使用,地方政府使用当地语言起草文件。波斯帝国的统治者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尊重并保护境内各种宗教信仰,维持了宗教文化的多样性和地方稳定。
艺术
编辑建筑
波斯帝国建筑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之一:大量使用巨大的石块作为建筑材料,使建筑显得宏伟壮观。建筑的骨架由石柱构成,屋顶和横梁则使用木材。壁面采用石块或干坯砌建。为了连接石块,使用了一种称为“细腰”的技术。在波斯波利斯时期的建筑中,石柱表面的沟槽比希腊建筑更为密集。柱顶流行着一种由两个动物背合式组合构成的形式,用于承托横梁。波斯帝王注重通过建筑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因此在装饰处理方面格外重视。这使得波斯波利斯的建筑充满了奇妙之感。例如,基坛和阶梯采用不规则的石块砌筑,细高的石圆柱支撑着木质的轻梁。门窗的设计使用了不规则的石块浮雕组合。所有这些复杂而繁琐的技法似乎忽视了建筑结构本身的合理性,而更多地用于展示帝国权威。
波斯波利亚遗址
雕刻
波斯帝国的雕刻艺术在表现权威方面具有象征和纪念性的特点。其中,描绘帝王击溃猛兽的图像是波斯雕刻中常见的主题。在古代西亚,帝王战胜邪恶、保护臣民、祈祷丰收被视为神圣的责任。因此,帝王与猛兽搏斗的场景长期以来一直是波斯艺术中重要的表现内容。波斯的雕刻作品中出现了朝贡者、贵族和卫兵等各类人物,场面宏大,人物塑造严格侧重于个体的独立表现,成为波斯艺术的鲜明特征。人物形象上塑造能准确地再现了他们的面容、服饰、头饰和武器。动物的描绘基于出色的写实技巧,创造出了虚构的动物形象,即通过拼凑写实动物的不同部分,创造出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奇幻生物,用以表达波斯人独特的观念。
狮子和斗牛的标志性浮雕,波斯波利斯的阿帕达纳
社会
编辑饮食
波斯人的日常生活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受祆教的清规戒律影响很大,二是生活讲究奢华排场。这似乎是两个极端,而波斯人却把两者统一起来。帝国的强大、富足和波斯人的优越地位更助长了这种倾向。
波斯人的主食有大麦、小麦和谷物。大麦和小麦一般是磨成粉用来烤饼或面包,谷物用来煮粥。动物性主食有牛肉、羊肉。饮料主要有果酒、啤酒、豪麻酒(祭神后饮用)和酸奶等。果品有无花果和椰枣等。波斯贵族生活豪华,经常宴饮美酒。而一般波斯人的饮食比较简单,据说他们一天只吃一餐,喝的是清水。
婚恋
古代波斯的婚姻制度初期存在对偶婚的状态,即每个人都会娶一个妻子,但妻子可以与其他男性发生性关系。此外,受到埃兰人的影响,古代波斯社会内部存在兄妹通婚的现象。古代波斯的王室为了保持家族的纯正血统、巩固王位继承权,兄妹间的内婚制度受到欢迎。
帝王世系
编辑姓名 | 在位时间 |
居鲁士二世(Cyrus II) | 公元前550—前529年 |
冈比西斯二世(Cambyses II) | 公元前529一前522年 |
大流士一世(Darius I) | 公元前522一前486年 |
薛西斯一世(Xerxes I) | 公元前486—前466年 |
阿尔塔薛西斯一世(Artaxerxes I ) | 公元前466—前424年 |
薛西斯二世(Xerxes II) | 为王45天 |
塞古迪安(Sogdianus) | 为王六七个月 |
大流士二世(Darius II) | 公元前423—前404年 |
阿尔塔薛西斯二世(Artaxerxes II) | 公元前404一前358年 |
阿尔塔薛西斯三世(Artaxerxes III) | 公元前358一前338年 |
阿尔塔薛西斯四世(Artaxerxes IV) | 公元前338一前336年 |
大流士三世(Darius III) | 公元前336—前330年 |
表中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周启迪、沃淑萍著. 波斯帝国史[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4-7: 1.
[2]〔伊朗〕阿卜杜·侯赛因·扎林库伯著. 波斯帝国史[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7: 446-448.
[3]郭丹彤. 阿契美尼德王朝对波斯帝国的治理[J]. 历史研究, 2022, (06): 76-94+218.
[4]周启迪, 沃淑萍著. 波斯帝国史[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4: 17-20.
[5]周启迪、沃淑萍著. 波斯帝国史[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4-7: 17.
[6]于卫青. 波斯帝国[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1-10: 141.
[7]于卫青. 波斯帝国[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1-10: 168-196.
[8](英)霍兰著. 波斯战火:第一个世界帝国及其西征[M]. 北京: 新星出版社, 2009-12: 8-18.
[9]亓佩成著. 古代西亚文明[M].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16.01: 413.
[10]周启迪、沃淑萍著. 波斯帝国史[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4-7: 4.
[11]Turchin P, Adams J M, Hall T D. East-west orientation of historical empires and modern states[J]. Journal of world-systems research, 2006: 219-229.
[12]周启迪, 沃淑萍著. 波斯帝国史[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4: 20-41.
[13]于卫青. 波斯帝国[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1: 116-149.
[14]周启迪, 沃淑萍著. 波斯帝国史[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4: 205-218.
[15]于卫青. 波斯帝国[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1: 324-325.
[16]于卫青. 波斯帝国[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1: 378-379.
[17]〔伊朗〕阿卜杜·侯赛因·扎林库伯著. 波斯帝国史[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7: 128-175.
[18]郭丹彤. 阿契美尼德王朝对波斯帝国的治理[J]. 历史研究, 2022-12-25
[19]周启迪、沃淑萍著. 波斯帝国史[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4-7: 195-197.
[20]徐晓旭. 波斯人的希腊祖先:
跨越族群边界的名祖神话[J]. 历史研究, 2019-04-25
[21]周启迪, 沃淑萍著. 波斯帝国史[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4: 48-55.
[22]于卫青. 波斯帝国[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1: 97-104.
[23]于卫青. 波斯帝国[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1: 336-353.
[24]于卫青. 波斯帝国[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1: 353-372.
[25]于卫青. 波斯帝国[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1: 373-378.
[26]于卫青. 波斯帝国[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1: 134.
[27]彭树智主编;王新中,冀开运著. 中东国家通史 伊朗卷[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2-04: 1-438. 7-100-03360-8.
[28]晏绍祥. 波斯帝国的“专制”与“集权”[J]. 古代文明, 2014, 8(03): 7-26+112.
[29]周启迪、沃淑萍著. 波斯帝国史[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4-7: 97.
[30]周启迪. 试论波斯帝国的行省与总督[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 (03): 74-80.
[31]周启迪、沃淑萍著. 波斯帝国史[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4-7: 106-114.
[32][美]奥姆斯特德著. 波斯帝国史[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17-1: 122-133.
[33]周启迪、沃淑萍著. 波斯帝国史[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4-7: 83.
[34]李毅铭. 试析波斯帝国御道系统的路径[J]. 历史地理研究, 2022
[35]于卫青. 波斯帝国[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1-10: 141-142.
[36]于卫青. 波斯帝国[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1-10: 157-180.
[37]牛建军. 地跨三大洲的波斯帝国[M].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4-1: 2-24.
[38]张鸿年著. 波斯文学史[M]. 北京: 昆仑出版社, 2003-09: 1-454.
[39]李志庸主编. 中西比较医学史[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07: 25-26.
[40]于卫青. 论波斯帝国的交往性特征[J]. 人文杂志, 2001
[41]罗世平、齐东方著. 波斯和伊斯兰美术[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32.
[42]罗世平、齐东方著. 波斯和伊斯兰美术[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43-44.
[43]于卫青. 波斯帝国[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1-10: 26、74.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9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