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立本

长期建档 锁定
本词条由“suifeng” 建档。
阎立本(约公元601年-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原出身河南阎氏,出自鲜卑一族,祖籍云阳(今陕西淳化)。是唐朝时期政治家、宰相、工程学家、画家。 阎立本,出身贵胄,外祖父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父亲是殿内少监阎毗,母亲是清都公主。哥哥阎立德在唐太宗年间官至将作大匠,曾主持修建长安外廓和城楼。阎立本在父兄的培养教导下,成为工程学家和画家。隋朝时期,阎立本担任朝散大夫、将作少监等官职。唐武德初年...

阎立本简介

编辑

阎立本(约公元601年-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原出身河南阎氏,出自鲜卑一族,祖籍云阳(今陕西淳化)。是唐朝时期政治家、宰相、工程学家、画家。

阎立本,出身贵胄,外祖父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父亲是殿内少监阎毗,母亲是清都公主。哥哥阎立德在唐太宗年间官至将作大匠,曾主持修建长安外廓和城楼。阎立本在父兄的培养教导下,成为工程学家和画家。隋朝时期,阎立本担任朝散大夫、将作少监等官职。唐武德初年(公元618年),太原留守李渊发兵攻占长安,灭隋建唐,阎立本兄弟归顺秦王李世民,阎立本任职库直。武德九年(公元626年),阎立本受命绘制《秦府十八学士图》。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阎立本历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将作少监等职位。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6年),他参与“昭陵六骏”雕塑的制作,为其绘制草图。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阎立本领命为文成公主入藏一事画《步辇图》,整幅画作具有极强的写实性。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阎立本完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高宗显庆年间(公元656年-661年),阎立本代其兄为将作大匠,同年由将作大匠升任为工部尚书。总章元年(公元668年)他升任宰相(右丞相),获封博陵县男。同时,阎立本的画技也得到大众认可,曾画《醉道图》比肩《醉僧图》以平“僧道之争”。唐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49年-655年),阎立本担任河南道的黜陟使,遇上当时还是普通小吏的狄仁杰,阎立本对他非常赏识并推荐其任并州法曹,后来狄仁杰得到皇帝赏识,成为唐朝宰相。咸亨四年(公元673年),阎立本去世,享年70多岁,谥号文贞。

学者樊英峰认为阎立本作为初唐著名画家,在南北朝人物画的基础上将肖像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通过将对人物内在精神的体会与外貌特征的深入刻画有机结合起来,恰当地注入主观思想和感情到作品中,为后世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评论家张彦远评价阎立本为“丹青神化”的艺术家。

阎立本

阎立本生平

编辑

出身富贵

阎立本,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前后出生在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祖籍云阳(今陕西淳化),也有说祖籍榆林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本为鲜卑一族。阎立本家族世中原中的大族,其外祖父是北周武帝宇文邕,他的父亲是殿内少监阎毗,北周时担任驸,擅长绘画、工艺和建筑。母亲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女儿清都公主。哥哥阎立德在唐太宗年间官至将作大匠,曾主持修建长安外廓和城楼。阎立本在父兄的培养教导下,成为画家。

归顺秦王

隋朝时期,隋文帝和隋炀帝都非常欣赏阎立本的才华,阎立本在隋朝后期担任朝散大夫、将作少监等官职。唐武德初年(公元618年),太原留守李渊发兵攻占长安,灭隋建唐,阎立本兄弟归顺李渊的次子李世民,阎立德当任秦王府士曹参军,阎立本担任秦王府库直。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阎立本在秦王府担任曹参军,受命绘制《秦府十八学士图》,里面描绘了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等18位当朝学士的画像,被李世民称赞不已。然而可惜的是,这幅画没有流传下来。

奉旨作画

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阎立本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将作少监等职位。在此期间,即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大唐帝国的武功,让阎立本为征战四方的六匹战马绘制草图,再让工匠雕刻于石,立于昭陵,名为“昭陵六骏”。

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遣禄东赞来长安请婚,迎文成公主入藏。阎立本领命画《步辇图》,在《步辇图》中,阎立本真实记录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的历史事件,展现唐代外交与文化交流的场面。反映了汉藏人民之间亲切友好的交往。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让阎立本给唐朝开国24名臣画像,包括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尉迟敬德等人的肖像,即历史上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李世民认为此画画得很好,还对画像上的人物写了赞语。当时《封氏闻见记》记载此画价值万金。然而不幸的是凌烟阁在战乱中遭到破坏,二十四功臣图也没有保存下来。

政艺双馨

高宗显庆年间(公元656年-661年),阎立德去世,阎立本继任为将作大匠,同年由将作大匠升任为工部尚书。他的绘画技艺也得到大众认可。当时南梁画家张僧繇画了一幅《醉僧图》形态栩栩如生,道士们常常用这个画来羞辱僧人,僧众们感到羞辱,于是他们凑了几十万钱,请阎立本画了一幅《醉道图》给以还击,最终两幅图都被流传下来。

阎立本不仅很有绘画才艺,政治上也很有建树。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阎立本被擢升为右相,封博陵县男。两年后,阎立本迁中书令。阎立本擅长画道释人物以及鞍马、台阁等,被称为“丹青神化,冠绝古今”。当时唐朝国力正盛,对周边地区进行扩张和统治,也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部落吐谷浑进行了管辖。九月初一,唐朝发布诏书宣布将吐谷浑部落迁徙至凉州南山。有人担心吐蕃会趁此机会侵扰吐谷浑,导致无法自保。建议先派兵击败吐蕃,再确保吐谷浑安全迁徙。但是阎立本认为国家刚刚经历饥荒,不适合兴兵出战,最终吐谷浑没有迁徙,避免战争动乱。

咸亨元年(公元670年)阎立本任中书令。他擅长画道释人物以及鞍马、台阁等,被称为“丹青神化,冠绝古今”。此外,他还善书而专于文学,著有诗《巫山高》和文《僧道拜君亲仪》。阎立本的画迹有《魏徵进谏图》等42件,载入了《宣和画谱》。传世作品包括《步辇图》卷和《历代帝王图》卷。

慧眼识人

唐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49年-655年),阎立本担任河南道的黜陟使,主要工作是对官吏进行考核。当时狄仁杰还是普通小吏,面对阎立本却能沉着应对。阎立本对他非常赏识,评价他是“海曲明珠,东南遗宝”,并推荐他任并州都督府的法曹职位。后来狄仁杰得到武则天赏识,成为唐朝宰相。

咸亨四年(公元673年),阎立本去世,享年70多岁。死后被封谥号文贞。

个人作品

编辑

阎立本的画作题材十分广泛,除了当时流行的宗教画、人物、车马、山水和台阁,尤其擅长重大题材的历史人物画和风格画。他的绘画作品大部分都收录在《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宣和画谱》中,收录总数有六七十件。代表作品包括《步辇图》卷和《历代帝王图》卷。由于阎立本擅长工艺技艺,具有丰富的创意和巧思,他在篆隶书、绘画和建筑方面都表现出色。

除去作画,阎立本还擅长诗文,曾写诗一首《巫山高》,赋文一篇《僧道拜君亲仪》。

《步辇图》

阎立本步辇图

阎立本的《步辇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是一幅绢本设色的长卷画作品。该图描绘了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与吐蕃首领松赞干布联姻的历史事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这幅长卷中,唐太宗端坐于由宫女抬着的“步辇”上,右侧画有九名宫女拥太宗并步辇,其中三名分别执扇、伞相随,人物姿态丰富,错落有致;而左侧则描绘了引见之职官、使者禄东赞及一执笏译员三人依次而立,神情庄重。整幅画面没有过多的背景描绘,而是注重塑造人物仪态、气质与神情,以细劲的用笔刻画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章法洗练,用色沉着和谐且浓重鲜艳,展现出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步辇图》通过对人物身份、关系以及记录历史事件的独到表述,展现出极高的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这幅作品不仅展示了当时政治、外交等方面的重要历史事件,同时也呈现了阎立本精湛的绘画技艺和对人物形象的深刻描绘。

《历代帝王图》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局部)

《历代帝王图》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采用绚丽的设色,纵向长达51.3厘米,横向宽达531厘米。从现存的《历代帝王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代人物画受到规定程式的影响。这幅画共绘有十三位帝王形象,加上他们的侍从,总共有四十六个人物形象。每位帝王都有相关的赞词,有的甚至记述了他们在位年代以及对佛道的态度。与汉代的“应瑞”传说或唐代的人物场景描绘不同,这幅画按照一定的衣冠礼仪形式,通过衣饰、坐立姿态、面部表情、五官和侍从的姿态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每位帝王在史书中描述的性格和气质,使得整幅画既有统一的风格又有丰富的变化。例如,崇武的帝王处理成双手分持侍从,展现出一种威严的气势;而以文治和礼治著称的帝王,则多表现为垂手或独立操手,展现出仁和大度的气质。陈文帝被描绘成常人的坐像,身后却有两位宫女伴随,其中一人回首含笑,似乎在与画外同伴嬉戏。这些巧妙的安排和描绘突出了陈文帝的儒雅风流,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样,魏文帝曹丕的咄咄逼人、晋武帝司马炎的沉稳气度、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威武强悍、隋文帝杨坚的深谋远略等形象也都描绘得十分精彩。学者陈绶祥认为这幅画的精髓在于作者能够在规定的形式下,充分利用程式化的绘画手法表现出封建帝王的共同特征和仪容气质,同时通过对每个人的面相、眉目、神情和动态的不同处理,反映出他们的政治作为与境遇。

《昭陵六骏》草图

阎立本昭陵六骏(青雅、白蹄乌部分)

《昭陵六骏》是唐代陵前的石刻作品,原置于陕西礼泉昭陵玄武门内祭坛两侧的东西两庑上,共6件。刻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建立唐朝和统一全国所乘坐过的6匹骏马飒露紫、拳毛騧(guā)、白蹄乌、特勒骠(又称特勤骠)、青骓和什伐赤。石刻高175厘米、宽205厘米,其中阎立本绘制这个雕塑的草图。

创作特点

编辑

创作题材

阎立本在绘画方面以“工于写真”,他擅长历史题材的人物画。他通过绘画来表达对历史的理解和对历史人物的塑造,将历史与艺术完美结合。无论是描绘古代传说中的英雄故事,还是绘制当代重要人物的形象,阎立本都能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技艺展现出历史人物的形象与精神内涵。学者金维诺认为阎立本的《步辇图》和阎立德的《文成公主降蕃图》都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作品,它们展现了汉藏两族之间友好关系的发展,是目前现存关于西藏历史最早的两幅画作。

绘画风格

阎立本继承顾恺之、陆探微等前辈大师的传统画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他以流畅的线条勾勒人物的基本轮廓为主,注重线条的运用和构图的布局。他能够准确地使用线条的粗细、轻重等特点来表现人物形象,并赋予人物以立体感。相比前辈画家顾恺之的线条作品,阎立本的线条更加成熟和圆熟。他善于布局线条的位置,使其不仅仅是平面的描绘,更富有立体感,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生动跃然。

在施色方面,阎立本也采用了多种重色,并运用晕染技法,即溶化了张僧部的凹凸法。他能够较为充分地展现形象的立体感、空间感和真实感,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阎立本在重彩方面进行了创新和尝试,运用渲染方法表现衣褶的层次凹凸,增强了起伏感和衣服重叠的厚度感。阎立本最重要的作品包括《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等。他通过运用新的绘画技法,如渲染衣纹的方法,创造立体感和层次感,使得作品更加生动逼真。学者樊英峰认为这些作品展现了阎立本在绘画风格上的独特贡献,将中国人物画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艺术特色

阎立本注重烘托、渲染和对比的手法,通过细腻的绘画技巧和精准的表现力。这些艺术特色使得阎立本的作品不仅具备历史表达的功能,还展示他对人物形象和情感状态的敏锐观察和表现能力。在他的作品《步辇图》中,阎立本巧妙地利用不同角色的分工来烘托出唐太宗的尊贵地位。通过描绘宫女们各司其职,展示唐太宗威严且慈祥的形象。同时,他将唐太宗与禄东赞这一恭敬而不卑不亢的形象进行对比,体现了唐朝在唐蕃关系中的主动地位。此外,作品中的仕女、引导官和翻译者的存在,也反映了唐朝官僚机构的完备与有序。另外,在《历代帝王图》中,阎立本通过绘制帝王们的服饰、仪仗和侍从等宫廷元素,突出每位帝王独特的神态和面貌。学者樊英峰认为他巧妙地运用面部表情来展示帝王们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传递出个体之间的差异和个性的迥异。

人物影响

编辑

艺术影响

阎立本作为初唐著名画家,在南北朝人物画的基础上将肖像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通过将对人物内在精神的体会与外貌特征的深入刻画有机结合起来,恰当地注入主观思想和感情到作品中,为后世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将历代程式化的描绘提高到了与写实描绘完美结合的境界,通过更深入细致的描绘,将魏晋时期“传神”的要求贯彻到绘画中,为人物画注入了更为真实和生动的表现方式。其次,他摈弃了前代借景或借物叙事、抒情的方法,而尤为注重突出人物本身的喜怒哀乐及其心理活动,给观者以深思,从而为人物画注入了更丰富的情感和内在表达。他的作品注重对比,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烘托气氛,突出绘画的主题,形成了适合人物画的表现程式,这些基本手法对后世中国人物画的处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人物画家们所继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范本和启示。

另外阎立本在用线上相比前代前进了一大步。和前代画家顾恺之相比,既有“春蚕吐丝”“坚劲绵密,循环超忽”,阎立本的用线的轻重、粗细、坚柔,已经达到圆熟的境地。他能通过线条的运用和施色的技法,准确表现出不同人物的特征和情感,使得作品更加圆润、具有生命力。同时,他采用多种重色和晕染技法,摒弃了过去传统的平涂、淡彩方法,使作品呈现出更加立体感、空间感和真实感。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阎立本的作品达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成为中国人物画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政治影响

阎立本不仅很有绘画才艺,政治上也很有建树。他在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升任宰相(右丞相),赐封博陵县男。当时为了确保吐谷浑部落的安全迁徙,有人提出了先派兵击败吐蕃的建议。但是阎立本认为国家刚刚经历饥荒,不适合兴兵出战,最终吐谷浑免于迁徙,避免战争动乱。

总体来说,在艺术上,阎立本在绘画上有很高造诣,绘画水平超过了南北朝和隋朝的水平。在政治上,阎立本提出休兵养民,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国家战乱。

人物评价

编辑

唐代评论家张彦远评论阎立本具备多项才能,既擅长应对政务,又精通书画艺术。朝廷中称他为“丹青神化”的艺术家。被誉为“六法兼备”。

唐中书舍人裴孝源评价阎立本虽然师从张僧繇,但是青出于蓝,无论是画人物还是画车马台阁都惟妙惟肖。

唐画家李嗣真评价阎立本是自陆机、谢灵运,杨子华死后描绘人物形象方面尽得细微之处的画家。

唐代僧人彦悰(或彦琮)评价阎立本创作的形象姿态各异,充满奇妙之处,成为天下艺术家学习的楷模。

人物争议

编辑

对于阎立本的身世背景存在一些争议。根据《旧唐书》《新唐书》中对阎立本的记载,阎立本被称为雍州万年(今陕西西)人,然而,根据《阎庄墓志》和近年出土的阎氏家族成员墓志的内容显示,阎立本自称为河南人。《阎庄墓志》中还描述了阎庄在河南县(洛阳)宣风坊拥有宅第的情况。

人物轶事

编辑

三顾名画

一日,阎立本去荆州地方(今湖北省)观赏南梁大画家张僧繇的壁画。他看过之后略显失望,评价对方不过是空有名声罢了。第二天他又来赏画,这次他看的非常仔细,渐渐领略到画的精髓,评价是张僧繇是画画的好手。第三天他再次来赏画,这次他仔细观摩,赞不绝口,一连看了十多天都舍不得离去。

师从多人

阎立本在学习绘画十分认真,他先后拜了五任师傅,师从展子虔、郑法士、杨契丹、父亲阎毗、张僧繇等,吸收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和技法。他通过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将前人的绘画精髓吸收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在荆州看张僧繇画的故事,体现了他对于艺术遗产的认真对待和深刻理解。

羞于作画

唐太宗有次与侍臣学士一起在春苑的池塘中泛舟,池中有一只鸟随着波浪浮游。唐太宗非常喜欢,令阎立本亲自绘制。当时传话的人直呼画师阎立本来了,没有人称其官位主爵郎中。阎立本为了画画只能弯腰俯身于池边,这让他感觉非常羞愧。后来阎立本官至右丞相,依然有人说他只是画技出众,没有和左丞相征战沙场的军功。阎立本在此后告诫自己的儿子要好好读书,不要太精于画画这种次要的技艺。

出家为僧

武则天上位之后,对跟随李渊、李世民的关陇集团进行打击。阎立本作为其中一员政治上又无很多作为,最终被贬江西玉山。在玉山城南的武安山东北坡定居后,他专心读书作画。但是阎立本的儿子却经常惹祸。阎立本只有一个儿子,因此对他倍加宠爱。他的儿子行为放荡,经常欺凌百姓,引起全城百姓的不满。阎立本多方规劝也没有改变,最终下定决心处决儿子。在一年端午节前,阎立本制造了一只底部可以抽动的船让儿子乘坐去看龙舟赛,当船行至水中,船底被抽空,其子最终溺水而死。儿子死后,阎立本万念俱灰,后看破红尘出家为僧。

丹青神话

在唐太宗统治时期,阎立本与哥哥阎立德并称,经常帮唐太宗画像。一次,南山出现一只凶猛的野兽伤害人民,太宗派遣勇士前去捕捉,但未能成功。来自虢地的王元凤挺身而出,一箭射死了这只凶兽,赢得了太宗的赞赏和喜爱。太宗要求阎立本将王元凤射杀野兽的英勇场面绘制下来,阎立本画得惟妙惟肖,他的画技得到了全场人的称赞。

后世纪念

编辑

阎立本墓

阎立本的墓位于江西省玉山县冰溪河南武安山东北坡。墓地坐西南朝西北,背靠武安山,左靠黄谷山。墓前有高两米宽一米石碑,圆弧顶。中间刻有“大唐相国本寺檀越立本间公之墓”字样,左刻“大清乾隆十五年冬月吉日住普宁寺沙门心田同本寺大众重立石”字样。整个墓地长约30米,宽约20米,占地面积近700平方米。围墙因年代久远毁损,于1984年由文物部门重新修建。1987年,阎立本墓被列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普宁寺

晚年的阎立本在儿子死后将所有家产和宅田都捐给寺院,自己则出家为僧。这个寺庙就是现在的普宁寺,也叫水南寺。

内容由suifeng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00/

(695)
词条目录
  1. 阎立本简介
  2. 阎立本生平
  3. 出身富贵
  4. 归顺秦王
  5. 奉旨作画
  6. 政艺双馨
  7. 慧眼识人
  8. 个人作品
  9. 《步辇图》
  10. 《历代帝王图》
  11. 《昭陵六骏》草图
  12. 创作特点
  13. 创作题材
  14. 绘画风格
  15. 艺术特色
  16. 人物影响
  17. 艺术影响
  18. 政治影响
  19. 人物评价
  20. 人物争议
  21. 人物轶事
  22. 三顾名画
  23. 师从多人
  24. 羞于作画
  25. 出家为僧
  26. 丹青神话
  27. 后世纪念
  28. 阎立本墓
  29. 普宁寺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