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令海峡(英文:Bering Strait,俄语:Беринговпролив),连接太平洋和北冰洋的海上通道,位于亚洲最东点的杰日涅夫角(Cape Dezhnev)和美洲最西点的威尔士王子角(Cape Prince of Wales)之间。海峡略呈三角形,西为西伯利亚(Siberia)东北部,东为阿拉斯加(Alaska),南为阿留申群岛(Aleutian Islands),北与北冰洋相接。白令海峡长60千米,宽约35-86千米,海峡最窄处为35千米,面积2304000平方千米,水深约30-50米。俄罗斯管控白令海峡东部,美国管控白令海峡西部,中部属于国际海域。
发现历程及命名
编辑白令海峡,名称源于丹麦探险家维他斯·白令,但首次发现白令海峡的是俄罗斯探险家谢缅·杰日涅夫(Semyon Dezhnev)。1648年,杰日涅夫沿着科累马河(Kolyma River),经亚洲东端和北美洲西端间的海峡,进入阿拉德湾(Anadyr),证实了亚美大陆的分界,并发现了白令海峡,但他的发现未送到莫斯科,没有得到广泛承认。为纪念他的发现,如今的“亚洲极点”被称为杰日涅夫角。
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彼得大帝为探察新的大陆,在临终前下令组织一支探险队,由丹麦航海家白令率领进行考察。1728年白令沿堪察加半岛(Kamchatka peninsula)海岸向北挺进,来到亚洲大陆最东端,穿过白令海峡,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穿过北极圈的人。1733年,白令再次率领船队考察,他们从圣彼得堡出发,翻过乌拉尔山(Ural Mountains),横穿整个西伯利亚,在此过程中白令发现了美洲大陆和属于阿留申群岛的部分岛屿。1735年白令绘出了海峡西岸的半岛图,这是第一幅白令海峡实测地图。1741年,白令本人不幸逝世了。他的船队继续探察,终于发现了一个连通太平洋和北冰洋的海峡。为纪念白令的发现,将海峡命名为白令海峡。
白令海峡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也有记载,西汉刘安在《淮南子·时则训》中记载:“北方之极,自九泽穷夏晦之极,北至令正之谷。有冻寒积冰、雪雹霜霞、漂润群水之野。”其中的“令正之谷”即今白令海峡。
位置境域
编辑白令海峡位于亚洲大陆东北端的杰日涅夫角和北美大陆西北端的威尔士王子角之间,于65°40'N168°58'37"W上。其西为西伯利亚东北部,东为阿拉斯加,南为阿留申群岛,北与北冰洋相接。
白令海峡呈南北走向,长60千米,宽约35-86千米,水深30-50米,面积2304000平方千米。它是两大洋(太平洋和北冰洋)、两个海(白令海和楚科奇海)、两个洲(亚洲和北美洲)、两个国家(俄罗斯和美国)、两个半岛(阿拉斯加半岛和楚科奇半岛)的分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也通过海峡水道的正中央。
作为“海上走廊”“黄金水道”的白令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咽喉要道,是北冰洋在北太平洋方向的唯一出入口,决定了其在国际航行中发挥着重要功能,白令海峡通航量正逐步提升。白令海峡现由美国、俄罗斯两国共管,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贸易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成因
编辑白令海峡早期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神秘的。它的首次发现可能发生在中新世晚期,并与阿拉斯加和楚科奇发展的中新世晚期新构造阶段有关。由于构造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海峡多次处于开合状态,也曾长时间处于陆桥状态。在晚第三纪的前期,该地区气候温和,白令陆桥(Beringia)接连着亚美两洲。其后,由于构造运动,陆桥下沉消失,海水淹没部分地段,形成了白令海峡。
10万年前冰河时代,由于海平面的升降导致白令海峡开合,约有3-6次的出没。约2万年前的更新世寒冷的最盛时期,海峡地区自东向西分别分布着平原和山地等地貌,山地冰川沿着冰川谷地下降至海峡底部,底部最低处分布着巨大河谷。在这个时期海平面位于高程约-90到-100米处,并产生了白令大陆,以2000千米的地峡分隔了北冰洋和太平洋。
约11.5千年前的晚更新世最末期,海峡开始接近现代的活动,这个时期,海平面位于高程大致为-20至-15米处,而海峡沿岸的轮廓则逐渐接近现代。大约在距今1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时,冰期时大量的海水变成冰州,海平面下降。而在间冰期时,固体的冰川又融化成海水,海平面逐渐上升。在冰期中,海平面下降曾达100-160米,沉没于海平面下的白令陆桥又露出在水面之上。约7-5千年前的全新世最盛期,海峡的最大深度和宽度接近现代的数值。从3-2千年前,白令海峡海域状态开始接近现代。
地理特征
编辑气候
白令海峡地处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气候严寒,范围内主要包括苔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两种气候类型。北部全年平均气温-10℃,冬季为-35℃~-45℃,常年暴风雪。南部全年平均气温4摄氏度,夏季雨多雾重,冬季多雪,年降水量达I000毫米。由于风急浪高,多雾和有浮冰。白令海峡的冬天可长达9个月,除了短暂的夏季,其他时候海面都挤满了碎裂的浮冰群。
白令海峡东岸的北部为极地气候,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位于北纬40°至60-65°之间的内陆。冬季在大陆冷高压控制下,最冷月的平均温度,北部接近零下40°C,南部为0°C以下。最热月的平均温度,北部接近20°C,南部为26-27°C。
白令海峡西岸为亚洲大陆东北端为极地苔原气候,此地在北半球濒临北冰洋的大陆岸,这一带全年受极地大陆气团与北极气团的支配。年平均温度低于0°C,最热月平均温度虽高于0°C,但仍低于10°C。冬季漫长,白昼短,极端最低温度可达零下40-45°C,年降水量一般都不到350毫米。
地质
地质构造
白令海峡宽35-86千米,深30-50米,海峡近南北向中央剥蚀隆起,其中包括代奥米德群岛和费鲁埃岩礁(Fairway Rock航道岩)隆起,环绕着这个隆起的陆架低地,在海峡的中部变窄,向南和向北变宽。海峡是由楚科奇和育空地块的刚性构造块体沉降而形成的近南北走向的狭窄构造地堑,海峡地区外形为棱角状。晚更新世白令海沉积物以冰筱碎屑沉积为主,随着地质运动,海峡的轴部分布着具有剥蚀地形和完全缺失松散沉积物的隆起表面。构成沿海土地的岩石以地质剖面和成因完整性不同的元古代和显生宙地层为代表。中部地块的形成与元古代褶皱带的形成有关,这些褶皱带融合了北极东部的太古代地块,从而形成了具有典型大陆地壳的卡累利阿构造。而后一些地区的初级大陆地壳被中生代改造,发育完成后形成了次级大陆地壳。育空地块的分离发生在中生代和新生代的边界处。从南面来看,该地块受到火山成因带的鄂霍次克-楚科奇分支的限制,淹没在白令海陆架的沉积物之下;从北面来看,该地块受到布鲁克斯海岭的中生代和位于楚科奇地区内的中生代板块的限制。白令海峡地区位于前寒武纪-古生代褶皱基础上,处于构造上相对被动的大陆架陆架区域。
地层
白令海峡中部位于地堑状海槽区域,块状位错复杂,是深断层的形态表现。这种结构形式的轮廓可能是在中生代末期确定的,但现代轮廓是在最近构造运动最活跃的最后阶段获得的。直到近代,海峡地区才成为分隔邻近区域的缝合带,这些区域在地貌和地质特征上存在差异,例如具体的地貌结构、近期火山活动的表现形式等。位于造山作用区中间型发育,海峡地区新构造阶段的特点是中部地块卡累利阿峰的重建构造作用,主要表现为副纬向和副副向断层错动,并伴有断层及其引起的构造形态,表明该地区地壳的伸展状况。北美岩石圈板块中部的限制和大陆基底的刚性决定了构造运动垂直方向的主导作用,当构造运动分化时,具有绝对沉降和相对沉降的主导趋势。对中生代褶皱结构形式与中部地块之间关系的分析结果间接表明了海槽起源更古老的可能性。中部地块对褶皱的反应主要是破裂扰动,这有助于形成高地和大槽。这些海槽之一可能出现在白令海峡地区。
白令海峡大部分海底出露基岩,质多为坚硬的岩石或沙砾,细小的沉积物较少,在阿拉斯加岸边有狭窄的沙洲条带。在海峡的楚科奇岸边,以粗粒砂-砾-卵石沉积层为主,而在阿拉斯加沿岸区和中部沉积层则为砂,在诺尔顿湾分布着泥质沉积层,海峡向北主要发育了砂质沉积层。在大陆架上发现了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早期的水下阶地碎片。在海峡的轴向部分,有一个凸起的表面,主要是剥蚀地形,几乎完全没有松散的沉积物。同时底部的很大一部分出现了基岩,并且在阿拉斯加海岸只能追踪到一条狭窄的沙嘴。在南部靠近海峡的楚科奇海岸,粗粒砂砾石卵石沉积物占主导地位,而阿拉斯加海岸附近和中部则是沙子。在中部与育空冲积层相关的普通粉砂矿床。海峡以北主要发育砂质矿床。
矿产资源
白令海峡以北的北极大陆架和以西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储备量非常丰富,海底有金属金和锡,但尚未开发。据俄罗斯自然资源和生态部估计,仅俄罗斯所属的白令海峡以北北冰洋大陆架就蕴藏约1000亿吨油气资源,其中可开采原油近860亿吨。按目前开采水平测算,可每年持续出产近10亿吨原油,极具开发潜力。
地形地貌
白令海峡,曾经在亚洲东北部和北美西北部之间周期性地以各种形态存在的一系列地貌中的任何一个,这些地貌与全球范围内的冰川作用和随后的海平面下降有关。地形地貌以代奥米德群岛和费鲁埃岩礁的小岩石岛屿为代表。白令海峡的外部部分由邻近陆地斜坡的水下延续代表。从楚科奇半岛一侧开始,斜坡的宽度从杰日涅夫角的几千米到白令海和楚科奇海水域的几米不等。其陡度相应地从2°到30°变化,底面趋向于同一方向上的剖分、不完全和完全平整。在东南部,斜坡与东北走向的平底堆积低地相关,轮廓不规则,西侧平坦,东侧陡峭。向北,洼地的走向发生变化并接近水下洼地;它有所缩小,并通过阿拉斯加东南端附近的一座桥梁,与较小的北部低地联系在一起,其特点是轮廓复杂和剥蚀程度大。海峡的中心部分是几个古老的山谷状洼地的交汇处。
陆地
白令海峡的大陆架以楚科奇半岛和阿拉斯加半岛的高侵蚀剥蚀丘陵和低山为特征,反映育空中部地块在其东楚科奇半岛和西育空地区。白令海峡地形被高达18-22m的弧形冰川地貌(主要位于楚科奇岸边的峡口港湾和海峡河口部之前),和位于阿拉斯加岸边并与育空河冲积物流有关的近南北向延伸的波状堆积地貌所复杂化,但仅限于阿拉斯加海域。在西伯利亚海岸线一侧的地形较崎岖,有峭壁和鲜明的地标;靠近阿拉斯加的海岸线则为地势低的海岸平原、湖泊、起伏不平的低矮丘陵。代奥米德群岛最高点海拔513米,东部有一个小低地,有不完全平整的累积剥蚀地形,通过不牢固的桥梁将其与北部和东南部低地隔开。
海底
海峡底部的地形特征是高度略有不同,不超过几十米,但仍然相当复杂,这是由于其地下形态保存完好。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侵蚀剥蚀、构造剥蚀和冰川起源的形式。白令海峡海底主要的地形构成元素是:楚科奇和阿拉斯加的水下斜坡,宽度为2-40千米。白令海峡最东北部区域以阿拉斯加半岛邻近陆地斜坡的水下部分为代表,其表面平滑地转变为略倾斜的水下平原,是科伯克海槽的延续,继承了阿拉斯加的中生代构造图。楚科奇海陆架的中心部分是大型累积低地。在白令海峡内是最大的低地,它的长度超过100千米,宽度超过50千米。其特点是不完全平整的堆积剥蚀地貌,有古代水力网的痕迹,切口达30米。东部低地形成分支,为古河谷洼地。这些低地构成了一个相当大的水下剥蚀山,向南逐渐变细,具有解剖地形,其最大长度和宽度分别约为80和50千米。位于北部的代奥米德群岛和东部分支的费鲁埃岩礁的便起源于该山。西部和东部邻近低地最深处的区域向该海拔方向倾斜。南面,有一个近水平的、弱解剖的水下平原,其平均深度接近50米。在西部和东部,在与邻近陆地接壤的区域,平原的地形较为复杂通过冰川和水下波浪积累的形式。
水文
海流
白令海峡十分狭窄,只有30千米宽,却有三支海流并行进入北冰洋,分别是白令海深海盆支流,白令海陆架支流,北太平洋阿拉斯加沿岸支流,它们来自太平洋汇聚后流向北冰洋。这3支海流的强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呈现此消彼长的互动。各支海流强度的消长决定了进入北冰洋海水成分的差别,对北冰洋也将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存在0.65米的海面高度差,驱动太平洋的海水穿越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形成白令海峡贯通流。进入白令海峡的平均流量为800000立方米/秒,夏季要比冬季大一倍。
温度
白令海峡的平均表层水温北部为1摄氏度,南部为5摄氏度。夏季经过白令海,穿过白令海峡,一直到楚科奇海的南部海域,海表面温度一直为0摄氏度以上。大约在73°N以北,海表面温度开始转为0摄氏度以下,由于海冰的存在,表层温度一直持续在-1.5摄氏度左右。综合看来,白令海峡的温度呈现由南向北大致递减的趋势。
盐度
伴随温度、水团变化,白令海峡近海域盐度也呈现由南向北递减趋势。海峡以南是白令海陆架区,该区域盐度变化较小,基本都维持在31‰( S>31)以上。海水表层含盐量为31‰~33‰,深层为34.8‰。海峡以北是楚科奇海东部海区,水团通过白令海峡后继续沿岸向北运动,海水呈高温低盐的分布特征,东侧近岸海域最高温可达10 ℃,盐度低至 30.0。
随着纬度升高,白令海峡于69°00'N 附近,海峡北侧高温低盐信号消失,断面层化现象逐渐明显。随着水团继续向北运动,温度逐渐降低,盐度逐渐升高。至71°00'N 附近,西部海域表层温度低至-2 ℃,盐度可达32.0。
水团
白令海峡北部与楚科奇海相连,南部连接白令海。海峡东侧的水温比西侧高,西侧常出现冷水现象。主要有三个陆架水团流经海峡:阿拉德水团、白令海水团和阿拉斯加水团。三股水团之间差异主要在于盐度。其中7月份仅白令海水团和阿拉斯加水团流经该区域,而9月份三股水团同时向北运输。
白令海水团
由于白令海的海平面高度高于楚科奇海,所以白令海水可通过白令海峡进入楚科奇海,形成白令海水团。一年中,约2.2万平方千米的水流通过白令海峡进入楚科奇海,其东支最大流速为150cm/s。水团含有超过1亿吨的悬浮物,比河流径流供应的悬浮物高出30倍。
阿拉德尔水团
白令海峡西侧是阿拉德尔水团,它是来自阿拉德湾的高盐水体,经此输送进入楚科奇海,由于与海冰融化水或河水的混合水团表层盐度低于阿拉德水的特征盐度。阿拉德尔水团盐度为(32.8-33.2%)。
阿拉斯加水团
白令海峡东侧的水团是阿拉斯加水团,该水团由阿拉斯加半岛南岸向楚科奇海流动。阿拉斯加水体特征是高温、低盐,盐度为(31.0-31.9%)。
潮汐
白令海峡的潮流特征为半日潮,涨潮向北,落潮向南,潮差0.6-1.8米,流速为1-2节,最大达8节。10月至次年6月为结冰期,7月开始融化。圣劳伦斯岛位于白令海峡入口处,影响当地的大气环流模式,缓和北风和南风,并在以北 150 公里处产生明显的背风效应。该岛还反射长波,使该地区的潮汐复杂化,导致上升流和边缘波。
生物
植物
白令海峡共有植物163种,其中以浮游植物为主,与白令海峡相邻的白令海和楚科奇海共有38属121种浮游植物。硅藻门是主体类别, 不但种类较多, 而且丰度高, 可在浮游植物细胞总密度里占 99. 4%(白令海) 至 99.96% ( 楚科奇海) 。其主要常见种( 出现率大于 50%) 和优势种组成随海区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楚科奇海主要有格鲁菱形藻( Nitzschia grunow ii = Fragilar - ia oceanica) 、诺登海链藻( Thalassiosira nordenskioldi) 、聚生角毛藻( Chaetocer os socialis) 、冕孢角毛藻( Ch. subsecundus) 、扁面角毛藻( Ch. comp ressus) 、叉尖角毛藻( Ch.furcel- latus) 等; 白令海主要有西氏细齿状藻( Denticula seminae) 、柔弱菱形藻( Nitzschia deli- catissima) 、成列菱形藻( N.seriata) 、长海毛藻(Thalassiothrix longissima) 、佛恩海毛藻 (T.frauenf elldii) 和笔尖根管藻( Rhiz osolenia stylif ormis) 等。
动物
白令海峡地区鱼类有315种,重要的有鲑、鲱、鳕、鲽和大比目鱼等。海兽有海豹、海獭、海象、海狮等。据第四次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结果可知,白令海与楚科奇海两个海域鱼类生物14科41种;主要优势种类为粗壮拟庸鲽(Hippoglossoides robustus)、白令海北鳕(Boreogadus saida)、短角床杜父鱼(Myoxocephalus scorpius)、斑鳍北鳚(Lumpenus fabricii)、粗糙钩杜父鱼(Artediellus scaber);从适温性来看冷水性种类最多有35种冷温性种类6种;从栖息地生态类型来看底层鱼类、近底层鱼类和中上层鱼类分别为35、5和1种。
微生物
白令海北部海区的底层和表层海水中蕴含丰富的细菌,细菌的丰度范围为9-32,均匀度范围 0.5018-0.8578,多样性指数范围1.4535-2.9355。该海域海水中细菌生物多样性水平总体较高,且底层海水的细菌多样性指数及丰度明显高于表层水体。
相关海域
编辑白令海
白令海是太平洋沿岸最北的边缘海,介于66°31′N,51°22′E之间,海面积 230.4 万平方千米 ,平均水深为 1598米,海区呈三角形。北以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南隔阿留申群岛与太平洋相连,位于太平洋最北端的水域。它将亚洲大陆(西伯利亚东北部)与北美洲大陆(阿拉斯加)分隔开。白令海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东北部的陆架区(水深<200米):西南部的白令海盆(又名阿留申海盆)深水区(水深>200米),面积约占白令海的 1/2。
楚科奇海
白令海峡北部正对着的是楚科奇海,它是一个介于楚科奇半岛、弗兰格尔岛 (Wrangel Island)、阿拉斯加半岛之间的陆表海,陆架宽达数百千米,是环北冰洋浅水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向南通过白令海峡与太平洋相通,向西通过德朗海峡 (Long Strait)与东西伯利亚海(East Siberia Sea)相通,在东北部巴罗角附近与波弗特海(Beaufort Sea)相接,北面为加拿大海盆和楚科奇边缘地带(Chukchi Borderland)。 楚科奇海总面积约58.2万平方千米 ,平均水深为86米,最大深度180米,大部分海区水深小于50米。
北冰洋
北冰洋又称北极海,是世界上最小最浅以及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位于地球的最北端,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有狭窄的白令海峡与太平洋相通;通过格陵兰海和许多海峡与大西洋相连,是世界大洋中最小的一个,面积仅为14750000平方千米,不到太平洋的10%。它的深度为1097米,最深为5527米。
主要岛屿
编辑代奥米德群岛
代奥米德群岛(英文:Diomede Islands 俄文:Острова Диомида)又音译为迪奥米德群岛、狄奥梅德群岛,俄罗斯称为“格沃兹杰夫群岛(英文:Gvozdev 俄文:острова Гвоздева)”,该岛处于白令海峡中部,65°47′N 169°01′W上。由大、小代奥米德岛和费鲁埃岩礁(Fairway Rock航道岩)组成。西部的大代奥米德岛又名拉特马诺夫岛(Ratmanov),面积约10平方千米,最高点海拔513米,属俄罗斯最东端,无定居居民,但建有气象站。小代奥米德岛又名克津什帖尔纳岛(Krusenstern),位于大代奥米德岛以东7.5千米处,面积5.5平方千米。1970年有居民84人,同费鲁埃岩礁一起属美国,为亚洲和北美洲的洲界,也是俄、美两国分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1728年丹麦探险家白令率领的探险队到此。
圣劳伦斯岛
圣劳伦斯岛(St. Lawrence Island)是白令海最大的岛屿,地处亚洲和美洲大陆之间,离俄罗斯的楚科奇半岛六十二千米,离阿斯加的西华德半岛(Seward Peninsula)约一百八十九里。圣劳伦斯岛是一个火山岛,海岸和峭壁由坚硬的岩石垒成,山坡上是风化了的火山熔岩和火山,山冈之间是大片的冻土沼泽,之间有一些沼泽和池塘。一年中有八个月岛上覆盖着冰雪。六月份冰雪融化,各种苔原植物繁盛起来,主要有浆果植物、苔地衣和各类小草。至今岛上大约有四百位居民居住在村落里,他们都来自西伯利亚,讲字皮克语,是西伯利亚爱斯基摩土语。他们主要以北极的海生哺乳类:鲸,海象和海豹等为食物。岛上居民世代以捕杀海兽为生。
楚科奇半岛
楚科奇半岛,位于俄罗斯东北部,北靠楚科奇海,南临白令海阿纳德尔湾,东隔白令海峡与阿拉斯加相望。海岸线曲折,海湾较多。地势起伏较大,大部属楚科奇山的东部,最高点海拔1158米。北部和沿海分布着狭长的平原。东北端的杰日涅夫角是俄罗斯和亚欧大陆的最东点,位于西经169°40'。1648年,杰日涅夫下科累马河,经亚洲东端和北美洲西端间的海峡,进入阿那德尔湾,证实了亚美大陆的分界时所发现,后来为纪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个角。矿产有锡、钨、金等。属苔原带。
主要港口
编辑诺姆港
诺姆港位于阿拉斯加最西北,被誉为西北太平洋东海岸的一颗明珠,是通向白令海峡的最近的港口,是进入美国阿拉斯加州的海空门户和要塞,也是早期北极探险队和现今北极考察船和商务航运及捕鱼船队的理想停泊港和补给基地。20世纪初到现在,由于航运和捕鱼业的兴盛,诺姆港从小渔村发展成拥有1万多人的港口城市。
普罗维登尼亚港
普罗维登尼亚港(Provideniya Bay)位于楚科奇半岛南端,位于科姆索莫尔(Komsomolskaya)湾,为俄罗斯船只提供了合适的深水港,靠近冬季冰原的南部边界。在航行补给和军事上具有重要意义。由普罗维登尼亚港向南穿越白令海,经过1130海里航程后,可抵达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重要基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驻守在这里的俄罗斯舰船定期北上,巡航到普罗维登尼亚港。
战略地位
编辑海峡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仅是交通要道、航运枢纽,而且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人们常把它称为“海上走廊”“黄金水道”。
白令海峡连接楚科奇海和白令海,是北冰洋与太平洋之间的重要通道。作为北极航道的重要出入口,白令海峡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着军用设备和人员在该地区的进出权,极具军事战略价值。鉴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白令海峡更有“北方的马六甲”之称。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白令海峡就展现出了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出于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利益的需要,美、英等国曾多次穿越白令海峡,通过北极航线将大批急需的战争装备及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进前苏联,以支援正在那里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二战结束后,由于白令海峡的独特地理位置——中分属美、俄两国的两岛屿之间最近距离仅3千米,使得这一地区成为美苏两个大国之间对峙的前沿阵地。双方的军事摩擦时有上演,但一直都保持着相对克制。
同时,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极地快速变化特别是海冰的加速融化使得北极资源的价值和开发前景日益突出,极大地刺激了环北极各国对其资源的争夺和开发利用,白令海峡的战略地位迅速提高,必然将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竞争的重要舞台。
人类活动
编辑民族文化
在19世纪早期,白令海峡两岸生活着源于三个主要的语言群体,即因纽皮亚特人(Inupiat)、尤皮克人(Eskimo)和楚科奇人等土著民族。几千年来,他们一直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按照海冰的移动、海洋和陆地动物的迁徙节奏来安排生息,他们知晓季节环境的变换和动物数量的变动,与自然的关系是谋求共存,他们对自然资源的获取仅供满足其自身生存的基本需要。在捕猎鲸鱼和海象时,他们的行为充满了仪式感,显示出对其他生命体的尊重;海象和鲸鱼的每一个部分对于他们都有用途,他们不会浪费动物的任何一个部位。
文明进程
白令海峡原住民由于远离大陆,过着原始海洋捕猎生活。随着航海家的到来原本的生活结构和生活方式被打破,美国和俄罗斯行业捕鲸船陆续开到这里。19世纪初美国人试图将白令海峡上的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利润。本地居民由于落后的经济、饥荒、患病,也为了获得物和先进机器制造的工具加入了外来捕鲸行列。
在现代性的冲击下,白令原住民落后的生活显得十分弱势。原住民开始依赖外来者带来的如汽船、枪支、面粉等工业制品,渴望贸易交换。受到利益的驱使,他们也参与到商业捕捞中来,资本主义的市场机制在这片没有农业和工业的地区运作起来,交换和利润成为白令人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用自己土地和海洋中的象牙、鲸须和毛皮去换取枪、斧头、刀、针等工业制品,原有的生活秩序遭到破坏。外来者剥夺了本地人的自治权,破坏了本地人的文化传统。
几个世纪以来,弓头鲸海象等大型海洋动物给白令原住民带来了稳定的生活,但人们在急于进行商业捕鲸,却忽视了一直以来人们对海洋动物的依赖。原住民和外来者对自然资源不同的利用方式源于他们所持有的不同的生态观念——对于外来者来说,鲸鱼和海象只是可在市场交换的商品,而对原住民来说,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基础,是他们生命与信仰的一部分。总体来说,白令海峡原住民的生态文明被破坏,经济体系也被改变。
科考研究
白令海峡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是科考队进入北极圈的必经之路,而其自身也具备充分的研究价值。自1999年以来,我国已经开展了7次北极科学考察。在这7次北极科考的基础上,2017年完成第八次考察,这次以“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为平台,在白令海、楚科奇海、北欧海、西北航道和北极高纬度海区等重点海域,开展北极航道综合调查、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水文、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海洋微塑料和海洋垃圾等污染物调查等考察工作。
资源开发
白令海峡蕴含丰富的能源资源、自然资源、海洋资源、森林资源等,海峡以北的北极大陆架和以西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资源都得到俄罗斯的高度重视。俄罗斯逐年增加在该区域的人力和物理投入,并积极实施引进俄国外战略投资者和合作伙伴战略。
交通概况
白令海峡在距今二万年前就成为亚洲远古先民通往美洲的通道,当时乳齿象和其他现已灭绝的动物仍然存在。如今被白令海峡分隔开的亚洲和北美洲在当时通过次大陆相连,地质学家称之为白令陆桥,它是亚洲与美洲的古人类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以中外学者论定的,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的东北亚大陆与北美洲之间,跨越“白令海峡”的人文交通、文化传播和交流路线,无疑是远古时代东北亚古代交通史上重要人文活动的滥觞。
2018年2月国际海事组织导航、通信、搜索和救援小组委员会(NCSR)第五次会议批准了俄美提议,根据审议结果为白令海和白令海峡船舶制定建议航线俄罗斯和美国航海领域专家的联合声明。预计通过白令海峡前往俄罗斯北极港口以及通过北方航道过境的船舶数量将大幅增加。这是由于俄罗斯北极地区整体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与北极地区自然资源出口相关的一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例如港口天然气液化终端一期工程萨贝塔。俄罗斯和美国提出的方案涉及在白令海峡及其俄美双方引道上建立6条宽度为4海里的推荐双向交通路线,以及6个区域。在白令海峡,航线平行穿过俄罗斯和美国部分,这将使航海者能够根据天气和冰情选择最方便的通过该海峡的航线。轨道位于距离海岸最远的地方,轨道全长的深度足以满足大容量船只的通过。预计该航线将推荐给400总吨以上的船舶。
近年随着北极冰川加快融化,北极航道开通及利用问题的不断升温, 白令海峡作为北极航道的重要出入口, 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在各海峡使用国参与到白令海峡的治理前, 首先应当明确白令海峡的法律地位, 从而使各国更好的利用北极航道。
环境问题和保护
编辑环境污染
随着人类生活发展,大量塑料垃圾被排海。日本研究团队在2020至2021年间在白令海峡等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团采集了白令海峡近海域海水中的塑料。每立方千米海水中平均约有70万件微塑料。团队根据来自太平洋一侧的海水平均流量,推测一年约有180亿件流入了北冰洋。大部分流入的塑料可能沉积在海底、海冰上和北冰洋其他区域。
核污染
2019年3月,白令海峡首次发现福岛核事故污染物。2011年发生核泄漏事故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污染物已漂移至位于白令海峡的一个美国阿拉斯加州偏远岛屿附近。这是迄今发现的福岛核泄漏污染物在海水中漂移的“最北端”。但是白令海峡放射性铯137水平仍很低,暂时不会威胁到人类健康。
生态破坏
随着航运量的增加和人类活动的扩张,白令海峡面临着来自海上交通、渔业和能源开发等方面的环境挑战,包括但不限于过度内陆捕猎、海洋捕捞、矿产开发、林木滥伐以及城镇化开发,以及意外发生的火灾,让当地的气候系统陷入紊乱。这样的冲击显然不止于一个地区,叠加全球温带、热带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城市化、工业化影响,将使得全球气候变得更加难以预期,灾难性天气增加,而气候变化也可能导致海冰的减少和生物多样性的改变。
环境保护
从90年代初开始,各国先后参加了一系列公海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公约,参加保护渔业资源的国际合作。1993~1995年,中国参与了联合国《关于养护和管理跨界和高度洄游鱼类种群协定》的制定工作,先后与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就开发和保护白令海渔业资源问题进行谈判,并签署了《中白令海峡鳕资源养护和管理公约》。为了保护公海渔业资源,中国参与了保护金枪鱼、鲸类,以及濒危物种的国际活动,并参加了《促进公海上渔船遵守国际养护和管理措施的协定》的制定工作。
著名景点
编辑白令海底峡谷
白令海底峡谷(Bering Canyon)全长400千米,位于白令海中,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峡谷。峡谷首位于阿留申群岛中段乌姆纳克岛以北的陆架边缘,其上半段由许多支谷汇合而成,向西南延伸,随着深度增大而逐渐折向西北,然后在其下游72.4千米的一段又突然转为向北延伸,直到位于3578米深度处陆隆上的谷口。峡谷横剖面不对称,在北段,西侧谷壁坡度为13°,东侧谷壁坡度仅为2°~3°,最大起伏至少为886米。峡谷的容积估算为4 293.25立方千米,远超过大多数峡谷的容积(一般不到312.62立方千米)。
相关文化
编辑艺术
美洲北极地区因纽特人一般会用海象牙和骨头这两种耐用的材质来雕刻小件造型作品。从审美的观点来看,最重要的艺术作品属于“古白令海文化”,该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某种扁平的雕刻,其外形类似一个大飞蛾或蝴蝶,因为它伸开的翅膀装饰着切割圆和同心圆团。
文学作品
西汉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时则训》中记载:“北方之极,自九泽穷夏晦之极,北至令正之谷。有冻寒积冰、雪雹霜霞、漂润群水之野。”此“北方之极”指今东北亚之北部极边。而“令正之谷”系《尚书大传》中的“丁令北至积雪之野”的“漂润群水之野”,即今白令海峡。高诱注《淮南子》:“丁令,北海胡地。”此“北海”或指今呼伦湖或今勒拿河上游的贝加尔湖。故汉代苏武被流放至“丁灵”牧羊。《汉书·李广苏建传》中的“丁令”,又称“丁零”,即指从呼伦贝尔或贝加尔湖东北至白令海峡的部族。《淮南子·坠形训》在记载“丁令”之谷的同时,又记载“令正(丁令)之谷”为“北方有不释之冰...幽晦不明,天之所闭也”形象地记述了远离中原的中国北方“丁令”部族当时所居的东北亚大陆极边的自然地貌与气候。“北方之极”“不释之冰”,即指东北亚极边的白令海峡地区。
《浮动的海岸》是首部关于白令海峡——从俄罗斯到加拿大的北极陆地和海域——的综合性著作。自19世纪以来,人类在白令陆桥这片极北之地开启了一场极具现代意识形态的试验。作者通过讲述白令陆桥动物和矿产资源的历史,揭示了一百五十多年来人类如何将这一偏远地区的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增长与国家力量的过程。
注释
编辑展开[a]
塑料垃圾在劣化破损后,会形成一个五毫米以下的“微塑料”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美)郑全安(Quanan Zheng)著. .卫星合成孔径雷达探测亚中尺度海洋动力过程[M]. .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18: 192-196. (2)
[2]Bering Strait.mapy. [2023-11-25].
[3]НОВЕЙШАЯ ИСТОРИЯ БЕРИНГОВА ПРОЛИВА.evgengusev. [2023-11-25].
[4]溥奎主编.. 世界文明史 上[M]. . 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7: 26.
[5]张碧波,庄鸿雁著. . 中国文化考古学[M]. .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12: 275-278.. (5)
[6]张启明编. . 新地理知识一本通[M].. 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2010: 64..
[7]唐寰澄编著. .世界著名海峡交通工程[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3: 445-446. (2)
[8]刘惠荣.. 国际法视角下的中国北极航线战略研究,. [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9: 87-94. (2)
[9]Bering Sea ports.ports. [2023-11-25].
[10]Arctic Ports.arctis-search. [2023-11-25].
[11]Берингов пролив.bigenc. [2023-11-25].
[12]闻君,倪亮主编. . 世界地理1000问 双色地图版[M]. .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 303-307. (3)
[13](美)布莱恩·费根著;黄中宪译. . 气候改变世界[M].卷1.. 成都:天地出版社, 2019:: 102-110. (3)
[14](日)藤原昌高作;刘昊,倪俊华译. . 寿司食材图鉴[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21:: 42-45..
[15]白令海峡:“北方的马六甲”.中国军网 国防部网. [2023-11-06].
[16]北京大学国情研究所主编. 《世界文明百科全书》[M]. 1992: 23.
[17]《探索自然丛书》编委会编. 《乘危历险》[M]. 2012.03: 全.
[18]刘兴诗. 《刘兴诗爷爷讲述世界科学现代、地理交通技术发明》[M]. 2017: 22-24.
[19]梁二平著. 《谁在地球的另一边从古代海图看世界》[M]. 2017: 374-378.
[20]王绵厚, 朴文英著. 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6: 002-007.
[21]陈德维主编.. 对外经济贸易实用大辞典[M]. .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0:: 688-691..
[22]张启明编. 新地理知识一本通[M]. 乌鲁木齐: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2010: 64.
[23]马兰主编. 《地理常识一本全耀世典藏版》[M]. 2015: 234-235.
[24]盖广生总主编. 《美丽海洋》[M]. 2016: 110.
[25]Свитоц A A, 白令海峡的最新历史[J]. 朱佛宏, 1995: 49-52.
[26]曾晓梅. 白令海峡海面升降曾经影响全球冰期气候型[J]. 气象科技, 2010: 252.
[27]王绵厚,朴文英著.. 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M]. .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6: 002-007..
[28]顾钧禧主编, 《大气科学辞典》编委会编. 《大气科学辞典》[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4: 660.
[29]张碧波. 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白令海峡[J]. 求是学刊, 1999, (01�): 109-111.
[30]毛汉英著. 《北冰洋》[M].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0: 2.
[31]Свитоц A A, 白令海峡的最新历史[J]. 朱佛宏, 1995: 49-52.
[32]方辉主编. 聚落与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M].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03: 372-387.
[33]韩雪文. 白令海峡对中俄“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意义探析[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5-56.
[34]МОРФОСТРУКТУРА БЕРИНГОВА ПРОЛИВА.evgengusev. [2023-11-26].
[35]Beringia.britannica. [2023-11-26].
[36]陈毅, 白令海峡南北两翼海盆晚第四纪沉积对比研究及其古海洋学意义[D]. 青岛: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2012
[37]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等编. 世界地名词典 修订版[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6: 607.
[38]北极问题研究编写组编. 北极问题研究[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1: 147-151. (2)
[39]魏泽勋主编. 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报告[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9: 25-30. (2)
[40]王颖杰、刘娜等. 2012年夏季白令海峡附近海域温盐分布特征分析[J]. 海洋科学进展, 2017, 35(01).
[41]陈敏,李艳平等. 白令海峡水团来源的镭同位素示踪[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1, 33(02).
[42]里弼东, 楼锡淳, 凌勇编著. 海峡[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2008.03: 31-32.
[43]白克敏主编. 航海辞典[M]. 北京: 知识出版社, 1989: 235.
[44]杨清良, 林更铭, 林茂等. 楚科奇海和白令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与分布[J]. 极地研究, 2002, (02): 113-125.
[45]万方, 许望, 林海主编, 方放, 李际东, 陈宝光等编. 青少年自然百科探秘 6 植物世界[M].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8: 92-97.
[46]方辉主编. 聚落与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M].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03: 372-387.
[47]陈永俊, 林龙山, 廖运志, 等. 白令海和楚科奇海鱼类种类组成及其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J]. 海洋学报, 2013
[48]邹扬. 白令海北部浮游细菌及表层沉积物细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D]. 厦门大学, 2009, (12): 1-108.
[49]国家海洋局极地专项办公室. 北极海域海洋生物和生态考察[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6: 4-7. (4)
[50]陈淳. 圣劳伦斯岛——白令海峡探古[J]. 化石, 1984, (03): 14-15.
[51]白山杉著. 北极惨白的太阳[M]. 成都: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0.08: 12.
[52]丛淑媛, 胡欣编著. 太平洋纵横谈[M]. 1990: 173-174.
[53]颜其德著. 足迹[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10: 265-271.
[54]澎湃新闻. 我读|《浮动的海岸》:冰雪之域的悲戚挽歌.今日头条. 2022-05-20[2023-11-06].
[55]澎湃新闻. 遥远的白令海峡,19世纪的捕鲸人如何生活?.今日头条. 2022-06-26[2023-11-06].
[56]我国即将开展第八次北极科考 “雪龙”号将首次试航西北航道-广西新闻网.广西新闻网. [2023-11-06].
[57](澳)莱昂哈德·亚当作, 李修建总主编, 李修建, 庄振富, 向芳译. 原始艺术 艺术人类学经典译丛[M].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22: 170-177. (2)
[58](美)约翰·马克·法拉格, (美)玛丽·乔·布尔, (美)丹尼尔·切特罗姆, (美)苏珊·阿米蒂奇著, 王晨, 李书军, 丁维等译. 美国人的历史 1[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1: 5-9.
[59]В ИМО сделан первый шаг в направлении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признанных мер по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ю судоходства в Беринговом проливе.mintrans. [2023-11-26].
[60]白佳玉, 孙妍, 张侠. 白令海峡治理的合作机制研究[J]. 极地研究, 2017, 29(02).
[61]李健. 日本研究机构推测:一年有180亿件微塑料流入北冰洋_广州日报大洋网.大洋网新闻. [2023-11-06].
[62]白令海峡首次发现福岛核事故污染物.国际在线新闻. [2023-10-14].
[63]执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养护和管理跨界鱼类种群和高度洄游鱼类种群的规定的协定.海南政府. [2023-10-14].
[64]Forbidden.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3-10-14].
[65]《促进公海渔船遵守国际养护和管理措施的协定》.中国大百科全书. [2023-10-14].
[66]白令海底峡谷.中国大百科全书. [2023-11-05].
[67]《浮动的海岸》.豆瓣读书. 2022-05-20[2023-11-05].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