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香树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枫香树(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又名路路通,是蕈树科(Altingiaceae)枫香树属落叶乔木。主要产于中国秦岭及淮河以南各省区,亦见于越南北部、老挝和朝鲜南部地区。枫香树为强阳性树种,适宜生长在温暖潮湿的气候区,抗水湿、干旱、有较强的抗风性能,喜深厚湿润的酸性或中性土壤。 枫香树所属的蕈树科起源古老,有着丰富的化石记录,包括叶、花、果、花粉和木材化石等,其中以花粉化...

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又名路路通,是蕈树科(Altingiaceae)枫香树属落叶乔木。主要产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南各省区,亦见于越南北部、老挝朝鲜南部地区。枫香树为强阳性树种,适宜生长在温暖潮湿的气候区,抗水湿、干旱、有较强的抗风性能,喜深厚湿润的酸性或中性土壤。

演化历史

编辑

枫香树所属的蕈树科起源古老,有着丰富的化石记录,包括叶、花、果、花粉和木材化石等,其中以花粉化石最为丰富。学者依据大量化石证据,推断蕈树科起源于北美,先后沿白令陆桥和北大西洋陆桥扩散至东亚和欧洲,中新世曾广布于北半球,随着全球气候变冷,分布区不断缩小,更新世后逐渐形成现在的洲际间断分布格局。枫香树在第三纪已普遍存在,经过第四纪冰期而在中国北方消失,但在中国南方却保留下来而繁衍至今,是第三纪的孑遗植物。在新近纪东亚地区地层里,枫香树属花粉化石对东亚季风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指示作用。中国西南地区是枫香树遗传多样性分布热点中心,最先引起枫香树遗传分化的是第三纪的地质和气候事件。枫香树存在“盛冰期扩张,间冰期收缩”的现象,目前其分布范围已达到最大。平均日较差和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是影响枫香树分布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影响其向北扩张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形态特征

编辑

枝干

枫香树落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最大可达1米,树皮灰褐色,方块状剥落;小枝干后灰色,被柔毛,略有皮孔;芽体卵形,长约1厘米,略被微毛,鳞状苞片敷有树脂,干后棕黑色,有光泽。

枫香树

枫香树树干

叶薄革质,掌状3裂,中央裂片较长,先端尾状渐尖,两侧裂片平展;基部心形;背面有短柔毛,或变秃净、仅在脉腋间有毛;掌状脉3-5条,在两面均显著,网脉明显可见;边缘有锯齿,齿尖有腺状突起;叶柄长达11厘米,常有短柔毛;托叶线形,游离,或略与叶柄连生,长1-1.4厘米,红褐色,被毛,早落。

枫香树

枫香树的叶

花单性同株。雄性短穗状花序常多个排成总状,雄蕊多数,花丝不等长,花药比花丝略短。雌性头状花序有花24-43朵,花序柄长3-6厘米,偶有皮孔,无腺体;萼齿4-7个,针形,长4-8毫米,子房下半部藏在头状花序轴内,上半部游离,有柔毛,花柱长6-10毫米,先端常卷曲。

枫香树

枫香树雄花

果实与种子

头状果序圆球形,木质,直径3-4厘米;蒴果下半部藏于花序轴内,有宿存花柱及针刺状萼齿。种子多数,褐色,多角形或有窄翅。

枫香树

枫香树果实

物种分布

编辑

在世界范围内见于越南北部,老挝及朝鲜南部;在中国产于秦岭及淮河以南各省,北起河南、山东,东至台湾,西至四川、云南及西藏,南至广东。

枫香树

枫香树的世界分布图

枫香树

枫香树的中国分布图

生长习性

编辑

枫香树多生于平地,村落附近,及低山的次生林。其为强阳性树种,适宜生长在温暖潮湿的气候区,抗水湿、干旱、火烧,有较强的抗风性能,在深厚湿润的酸性或中性土壤中生存。根系通常较深,主根较大,侧根不发达。幼时生长速度缓慢,随着时间的积累,生长速度逐步加快,有很强的萌芽性,善于天然更新,是次生林的优势树种。

繁殖方式

编辑

自然繁殖

枫香系风媒传粉的异系交配体系。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利用种子育苗是枫香树繁殖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种子园、优良种源或优良林分中选择干形通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采种。待果实转为淡黄色未开裂或稍开裂时采集。播种前消毒后用水清洗,再用热水浸种。撒播,播种后覆土,以不见种为宜,苗床覆盖方式以谷皮加塑料小拱棚的发芽率最高。种芽破土后,在阴天或傍晚揭去覆盖物。育苗基质为黄心土和过磷酸钙,均匀混合放置后装袋。幼苗长至3~5厘米时可上袋。移苗前一天容器需淋透水,移苗时用黄泥浆浆根,移植后浇透水,保持基质湿润。施肥可用复合肥水液淋施。在光照较强地方用遮阳网遮荫。

扦插繁殖

以健壮苗木为采穗母株,选择生长旺盛、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半木质化枝条,剪成长度合适的插穗,切口剪成斜面。春插穗条保留1~2个健壮隐芽;夏插穗条保留2~3片叶,剪去一半。在2月中旬~6月中旬扦插为宜。用消毒后的黄心土为基质,扦插时用萘乙酸或生根粉液浸泡穗条基部。处理后将插穗直插于基质中。插后淋透水,保持土壤湿润。搭棚盖薄膜和遮阳网作遮阳处理,穗条腋芽萌动后可逐渐揭去薄膜和遮阳网。生根后可减少浇水次数,并用百菌清定期喷雾防治病虫害。

组织培养

选取无病虫害且经过测定的优树母株萌芽条或嫁接苗的当年生嫩枝作为外植体材料。在无菌环境下,将消毒好的外植体切成带腋芽的茎段,接种在初代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出芽,出芽后将幼芽切割后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中,后从增殖培养基切取合适的芽在生根培养基中培养。当生根瓶苗生长良好时,在遮光大棚内进行后续培养及炼苗。炼苗后移植出瓶,移植时将瓶苗和培养基一起倒出,放入水中清洗,注意不要损伤幼根。将泥炭土和珍珠岩按比例均匀混合作基质,填入穴盘。定植前消毒,将芽苗移植到穴盘上,保持根系舒展。待小苗长出新叶后,宜用复合肥、尿素、磷酸二氢钾的水溶液施肥。移苗当天需喷防病药剂。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播种应选择地势平坦、灌溉良好、土壤松软的砂壤土地。在秋末冬初对地面进行翻整,待到翌年春季,浅耕土地,使土壤变得更加松软。然后拉线作畦,同时除去石块和杂草等。

移栽

移栽枫香时应注意保护根部,带土球一起挖出,并且使用草绳对土球进行捆扎。移栽前不能对树枝进行大范围或大幅度修剪,顺应原生方向,严格按照移栽程序进行,避免树苗死亡。

水肥管理

枫香树移栽后立即进行灌溉,若降水较多或天气干旱,及时做好排灌工作。生长初期及快速生长期,树苗需要吸收多种营养物质,应注意及时除草与松土,施用复合肥。尤其在快速生长期,需补充氮元素,每隔7~10天喷洒尿素溶液,同时辅以过磷酸钙。

病虫害防治

枫香树常见病害有漆斑病、黑斑病和白粉病等。漆斑病为真菌性病害,湿度大或连续阴雨天气多发;避免过度浇水、增加株间通风透光和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可有效防止传染。黑斑病主要为害叶片,雨水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防治方法为新叶展开时喷化学药剂。白粉病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可使用新型杀菌剂防治。

枫香树食叶害虫较为普遍,刺吸式害虫偶有发生,蛀干害虫以白蚁为主。防治鼓励采用以营林措施为主的综合治理办法,针对尺蛾、毒蛾、刺蛾、蚕蛾等的低龄幼虫,可在林间施放白僵菌或绿僵菌粉剂、水剂或纯孢子油剂。对于暴发性和繁殖速度快的害虫,在其发生时的幼虫期选用药剂防治。虫口密度较低或是发生不严重时,提倡挑治,只防治害虫发生中心。名木古树可采用无人机防治。

功用价值

编辑

观赏价值

枫香树高干直,树冠宽阔,深秋叶色红艳,美丽壮观,是优良的园林观赏树种,为中国南方著名的秋色树种。中国许多城镇用枫香作为行道树及庭院观赏树栽培。

工业价值

枫香木材纹理通直细致,易加工,色泽鲜艳、抗压耐腐,是建筑业的上好用材。其板材无特殊气味,耐腐防虫,是茶叶、茯苓及食品等的理想包装材料。经水沤、窖干、蒸煮后亦是制造胶合板的上乘材料,与马尾松搭配胶合的板材,具有不翘、不裂、不曲三大优点。它还是制作实木地板、车旋木(象棋、算盘珠、木珠)和小五金(画笔杆、刷柄、螺刀柄等)的用材,也是重要的段木(将原木砍或锯成短段用于人工栽培食用菌)资源。

药用价值

枫香树脂可活血止痛,解毒生肌,凉血止血。用于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吐血,衄血,外伤出血。根可解毒消肿;祛风止痛。主痈疽疔疮;风湿痹痛;牙痛;湿热泄泻;痢疾;小儿消化不良。树皮可除湿止泻;祛风止痒。主泄泻;痢疾;大风癞疮;痒疹。树叶有行气止痛;解毒;止血的功效。主治胃脘疼痛;伤署腹痛;痢疾;泄泻;痈肿疮疡;湿疹;叶血;咳血;创伤出血;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

枫香树

枫香树脂

生态价值

枫香树落叶量大,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的酶活性,具有生长快、防火性强的特点,是增加林地肥力的理想混交树种。同时枫香树林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具有抑制空气微生物生长、净化空气的作用。

其他价值

枫香树叶黑色素是一种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等生物活性,是营养及食用价值均很高的天然色素,常被中国云南和贵州等地少数民族用作食物着色的色素原料,制作特色食品“五彩饭”。枫香叶砍碎后撒于田中,对青泥苔的杀灭效果良好。

相关研究

编辑

种子特性研究

通过测定枫香果实的含水量来预测种子的成熟期较为可靠;种子粗脂肪的含量可作为测定枫香果实和种子成熟的精确指标;后熟处理可明显提高种子成熟度,增强种子活力;含水量和温度是影响种子寿命的2个主要因子。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是枫香种子响应铅、镉和酸胁迫的主要策略,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枫香种子适应镉胁迫、过氧化物酶在枫香种子适应铅和酸胁迫过程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化学成分研究

枫香树的叶、叶的醇提取物、果实、树皮及枫香脂挥发油中活性成分丰富,其叶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是极具开发价值的一味中药。

生态特性研究

枫香树不同单株叶面积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叶面积与叶宽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枫香树幼苗株高、地径和叶片形状因子与纬度、年均温、1月均温和无霜期呈极显著相关;株高还与经度和海拔呈极显著相关;枫香树幼苗生长性状可以作为其种源地理区划和种质选择的依据。根淹和冠淹胁迫下枫香树均生长旺盛,高生长和生物量积累都显著高于常规水分条件,枫香树幼苗具有较强的耐根淹和冠淹抗性。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枫香树 Liquidambar formosana.枫香树. [2023-01-03].

[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3

[3]枫香树.sp2000. [2023-01-04].

[4]缪建华,曾建雄,骆必刚,等. 枫香树特征特性与主要播种繁殖技术探究[J]. 南方农业, 2018, 12(6): 30-31.

[5]王发国,叶华谷,叶育石. 枫香的育苗栽培技术及其开发[J]. 经济林研究, 2003, 21(4): 51-53.

[6]王建雄. 速生树种枫香开发利用及育苗造林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4): 203-204.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M]. 第三册.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745. (4)

[8]赖阳均. 蕈树科的起源与演化[D].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8

[9]赖阳均,王伟铭. 蕈树科花粉形态和历史植物地理学研究[C].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十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7: 28.

[10]王发国,叶华谷,叶育石. 枫香的育苗栽培技术及其开发[J]. 经济林研究, 2003, 21(4): 51-53.

[11]伟. 阿丁枫科的自然杂交、亲缘地理学与物种形成模式. 广东: 中山大学, 2009

[12]冯清霞. 枫香树生态特性及育苗技术[J]. 花卉, 2016, (2): 111-112.

[13]陈凤毛,高捍东,施季森. 枫香种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种子, 2001, (1): 33-34.

[14]刘就,刘和平,陈考科,等. 枫香种子性状研究进展. 福建林业科技, 2007, 34(2): 190-192,201.

[15]国家林业局. 枫香培育技术规程[LY/T ]. 2015: 2459-2015.

[16]江先桂. 枫香播种育苗技术[J]. 福建林业科技, 2012, 39(3): 123-125.

[17]枫香组培育苗技术规程[DB44/T]. 2023-01-04: 1914-2016.

[18]孟杰. 安徽潜山枫香栽培技术[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 25(3): 88-89.

[19]李超飞,刘磊,刘怀宇. 枫香的病虫害调查及综合防治技术. 现代园艺, 2012, (10): 155.

[20]潘爱芳. 福建枫香害虫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J]. 武夷科学, 2018, 34(1): 100-109.

[21]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215. (2)

[22]马玲,张静,赵亚红,等. 枫香树林挥发物和空气负离子季节变化及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 浙江林业科技, 2021, 41(2): 8-16.

[23]弘子姗,王君毅,刘俊佑,等. 枫香黑色素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对糯米的染色特性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1, 36(6): 1028-1036.

[24]方玉梅,张萍,王毅红,等. 黔产枫香树叶黑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54(13): 3230-3233.

[25]刘志林,倪士峰,刘惠,等. 枫香成分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J]. 西北药学杂志, 2009, 24(6): 513-515.

[26]陈顺钰,韩航,薛凌云,等. Pb、Cd和酸胁迫对枫香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 37(4): 647-655.

[27]周燕霞. 枫香树叶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 养生保健指南, 2021, (10): 286.

[28]周文武,潘捷,杨彤,等. 滇产枫香树叶化学成分研究[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31(4): 381-384.

[29]王亚. HPLC法同时测定枫香树叶中3种黄酮类成分[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2, 53(1): 96-99.

[30]黄启宝,张永翠.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 2022, 28(6): 63-66.

[31]何庆海,方茹,李文鑫,等. 不同种源枫香树幼苗生长性状的地理变异[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9, 28(2): 88-95.

[32]方贵荣,陈友吾,朱玲琴,等. 淹水胁迫对枫香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 浙江林业科技, 2019, 39(3): 45-50.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27日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1943/

(19)
词条目录
  1. 演化历史
  2. 形态特征
  3. 枝干
  4. 果实与种子
  5. 物种分布
  6. 生长习性
  7. 繁殖方式
  8. 自然繁殖
  9. 人工繁殖
  10. 播种繁殖
  11. 扦插繁殖
  12. 组织培养
  13. 栽培技术
  14. 选地与整地
  15. 移栽
  16. 水肥管理
  17. 病虫害防治
  18. 功用价值
  19. 观赏价值
  20. 工业价值
  21. 药用价值
  22. 生态价值
  23. 其他价值
  24. 相关研究
  25. 种子特性研究
  26. 化学成分研究
  27. 生态特性研究
  28.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