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铜镜,又称青铜镜,是古代日用品。在中国古代既用于鉴容,也用于辟邪等场合,因流传四千多年以上,在物质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是古代劳动人民锻造数量最多的铜器之一。 铜镜的名称大多以主题纹饰命名,如叶脉纹镜、山字镜、禽兽纹镜、羽状地纹镜、瑞兽葡萄镜、狩猎镜、四神十二生肖镜、四叶佛像鸾风镜等,镜背没有纹饰的称素镜,对于一些特种工艺的铜镜,往往在纹饰前加上工艺名称。如金银平脱鸾凤镜、贴金贴银鸾兽镜、螺钿人物镜...

铜镜,又称青铜镜,是古代日用品。在中国古代既用于鉴容,也用于辟邪等场合,因流传四千多年以上,在物质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是古代劳动人民锻造数量最多的铜器之一。

历史沿革

编辑

铜镜的命名

铜镜的名称大多以主题纹饰命名,如叶脉纹镜、山字镜、禽兽纹镜、羽状地纹镜、瑞兽葡萄镜、狩猎镜、四神十二生肖镜、四叶佛像鸾风镜等,镜背没有纹饰的称素镜,对于一些特种工艺的铜镜,往往在纹饰前加上工艺名称。如金银平脱鸾凤镜、贴金贴银鸾兽镜、螺钿人物镜等。如再冠以朝代名,就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概念。如唐金银平脱鸾风镜,即表明是唐代所铸,工艺为金银平脱,鸾风为主饰。唐以后中国铜镜形制突破圆形、方形的传统,出现菱花形、葵花形、菱形、亚字形等多种形式、有柄镜也逐渐增多。在名称上有时习惯地加上形状,如亚字形花草镜,有柄八卦镜等。宋以后纪地名铭镜较普遍。根据铸镜字号命名的铜镜屡见不鲜,如湖州镜、建康镜、成都镜、苏州镜。

铜镜的起源

世界铜镜的起源

在西亚的土耳其,距今9000至8000年的恰塔尔休于遗址中,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10面黑曜石制成的祭祀太阳神的镜子。在伊朗的锡亚尔克,距今约6000年前,人们模仿恰塔尔休于的黑曜石镜,创造了铜镜,最初的铜镜是由平滑的铜片制成,经过精细的打磨与抛光,虽然简单,却已有了一定的反射能力。它逐渐取代了黑曜石镜,成为了祭祀太阳的神圣象征。这些铜镜通常由祭司和酋长掌握,成为他们宗教权力的象征。随着祭祀太阳的宗教需求,铜镜传播到了西亚两河流域南部、埃及、希腊、罗马以及欧洲和中亚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铜镜的制作工艺逐渐改进,古埃及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铜镜制作和使用中心。因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国家,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东西方贸易的重要枢纽。

埃及人凭借着他们对金属加工的精湛技艺,制造出了更为精细的铜镜。这些铜镜多数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或刻有精美的花纹,或绘有富丽的图案,既是照容的利器,也是装饰性的艺术品。早期阶段因铜镜制作和使用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资源,所以,铜镜是作为奢侈品和权力象征使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铜镜的制作技术逐渐发展,使其更加普及,并渗透到更广泛的社会阶层中,在宗教仪式、社交场合以及日常生活中更不可或缺。后来,由于玻璃生产方便,成像比铜镜清晰明亮,玻璃镜子就替代了铜镜。从此铜镜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沉睡在了历史长河中。

埃及11王朝出土的最早鎏金铜镜,距今已经4000多年。当时的木柄已经腐朽灭失,仅有镜面存在。这一时期埃及铜镜形状为椭圆形与诸神帽冠上的太阳相同,倒梨形太阳形状还不明显。此镜现藏英国英格兰西北大曼彻斯特市博物馆。是目前已知世界最早金银装饰铜镜。

铜镜

埃及11王朝出土的最早铜镜

中国铜镜的起源

早在上古时期,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清澈的水面能够照出人的影子,甚至能够反映出天空、树木、花鸟的颜色。这启发了聪明的先民们制作出了早期的镜子原型——瓦监。监是一种能够照出人和物形象的器具,是早期镜子的前身。《说文》中解释:“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随着青铜器的产生和使用,人们开始锻造出铜鉴。铜鉴的外形类似于瓶子,瓶口虽小但鉴身较高,不太方便用于照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逐渐将铜鉴扁平化,将花纹装饰转移到鉴身的背面,并将器足变为钮,从而使铜镜得以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中国铜镜最早出现于4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中国早期铜镜的地域分布较广,但总量较小。比较集中的区域主要是甘肃青海地区、新疆北路地区、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在中国北方内蒙古等地区也发现部分商周时期有着明显草原文化气息的早期铜镜,多将其称为“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铜镜是出土于甘肃广和齐家坪遗址的素镜与青海贵南尕马台遗址出土的七角星云纹,两面均属于齐家文化晚期的铜镜。中国铜镜经历了商、周、汉、唐、宋、元、明,直到清代中晚期以后,青铜镜才逐步为玻璃镜所取代,退出了人们的生活。

青铜镜被使用了近4,000年,它已经超越了日常生活中照面饰容的用途,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意识,譬如人们常说的「破镜重圆」、「明镜高悬」、「以史为鉴」(古书「鉴」与「镜」常互通)等等,都反映出铜镜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铜镜

齐家文化出土的七角星云纹镜

铜镜的发展

早期阶段(齐家文化与商周铜镜)

齐家文化是夏代至商代初期的一个文化类型,分布在青海、甘肃部分地区。1976年,青海贵南尕马台M25出土的七角星纹铜镜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商周时期,铜镜逐渐发展成为日常使用的照容工具,但数量较少。

商周时期的铜镜均为圆形,镜面平直或微凸,镜身较薄,镜钮有弓形、半环形、长方形多种。分为素镜、重环镜、鸟兽纹镜三类。这时以素镜为主,到西周中期出现了有纹饰的铜镜,到晚期镜背的纹饰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动物纹饰,打破了传统的风格。

素镜:指镜的背面没有纹饰。

重环纹镜:镜面微凸,背面有弓形钮,饰重环纹。

鸟兽纹镜:镜身平直,背面有两个平行弓形钮。在钮的上方用鹿纹,在下方有展开双翅的鸟纹。

流行阶段(春秋战国铜镜)

战国时期是中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社会局面动荡不安,礼崩乐坏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现象。从铸造业来看,大型的礼乐器物随着礼乐崩坏一并衰落,这使青铜铸造不再是王室特有的工艺,同时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铸铜工艺成本的下降实现铜镜量产,铸造业将目光更多落在了生活用品上,这也就使铜镜短期内得到普及。春秋铜镜的风格,既继承了西周铜镜的传统,仍以素镜为主,钮制没有定型,还是多元化的形式。但它打破了铜镜仅有圆形的格式,出现了方形镜。方形镜一般镜身薄,多有边沿。镜钮主要为弓形钮,钮顶部多饰有1至3道凸弦纹,所以又称“弦纹钮”。纹饰刻画纤细,并多有地纹。一改早期铜镜纹饰仅用阳线勾勒,构图简朴的手法,铸出了透雕繁缛的图纹。

此时期出现和流行的花纹主要有:素镜类:全素镜、弦纹素镜、宽弦纹素镜。

纯地纹镜类:羽状地文镜、云雷地纹镜。

花叶镜类:叶文镜、花瓣镜、花叶镜、金银错纹镜、彩绘镜、连弧纹镜。

山字镜类:三山镜、四山镜、五山镜、六山镜。

菱文镜类:折叠式菱纹镜、连贯式菱纹镜、蟠螭菱镜。

禽兽纹镜类:兽纹镜、凤鸟镜、蟠螭纹镜、四叶蟠螭镜。

从纹饰的表现形式上看,春秋铜镜已赶上了青铜器的发展步伐,纹饰内容更具时代特色。这给战国铜镜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洛阳在战国时期属于东周的京畿之地,是重要的铜镜制作中心。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洛阳金村出土的战国镶琉璃铜镜(图3),震惊了世界。此时的铜镜平直,镜体薄,厚度大都在0.1~0.3厘米。纹饰制作工艺为二重叠、三重叠平台浅浮雕,精致细密,一丝不苟。地纹作为基础纹饰开始大量使用,用来突出、反衬其上的浅雕龙、凤等动物主纹饰。地纹和主纹饰的配合使用(俗称二层花),是战国铜镜纹饰显著的时代特点。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2748/

(9)
词条目录
  1. 历史沿革
  2. 铜镜的命名
  3. 铜镜的起源
  4. 世界铜镜的起源
  5. 中国铜镜的起源
  6. 铜镜的发展
  7. 早期阶段(齐家文化与商周铜镜)
  8. 流行阶段(春秋战国铜镜)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