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县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镇雄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昭通市的下辖县,位于云贵川三省接合部、昭通市东北部,东邻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南连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赫章县,西毗彝良县,北抵威信县,东西横距99千米,南北纵距54千米,县域面积3696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镇雄县常住人口1349795人。 镇雄,取“镇守雄关”之意,曾被称“大雄古邦”,自前135年(西汉武帝建元六年)置南广县起,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镇雄...

镇雄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昭通市的下辖县,位于云贵川三省接合部、昭通市东北部,东邻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南连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赫章县,西毗彝良县,北抵威信县,东西横距99千米,南北纵距54千米,县域面积3696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镇雄县常住人口1349795人。

名称

编辑

镇雄,取“镇守雄关”之意,曾被称“大雄古邦”,自前135年(西汉武帝建元六年)置南广县起,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历史沿革

编辑

先秦时期

镇雄境内出土的原始人类犬齿和新石器时代石斧等文物表明,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夏、商属梁州、雍州区域;周时名“屈流大雄甸”。

西周与春秋交替之时,杜宇夫妇及族人入蜀,占据统治地位,传授农耕技术,乌蒙山成为蜀国“南疆”,有“园苑”之称,镇雄也在其列。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其领兵伐蜀,蜀灭。秦国取得了对巴、蜀地区的统治权,先后设置了巴郡、蜀郡和汉中郡。秦孝文王时,蜀郡郡守李冰在蜀地兴修水利,构筑城池,修建道路,当时的“僰道”(今四川宜宾地区)已达川滇交界。始皇帝二年(前220年),修“五尺道”,途经镇雄。

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称南广县,东至汾关山(今叙永分水岭),南至汉阳(今赫章),西至朱提(今昭通),北至焚道(今宜宾);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镇雄改置南昌县,属朱提郡。

蜀汉、西晋,南朝宋,齐时期,亦称南广,区域稍有扩大。

西晋建武元年(304年),废南广郡,属益州朱提郡南秦县;东晋至南朝梁属宁州朱提郡;北朝周属南宁州。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开皇三年(583年),改设协州,但后废除;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协州;天宝战争(754年)后,入南诏,改为芒部。

南唐(937年),白蛮段氏建立了大理国,仍以大理为政治中心,滇东北地区不属于大理国范围,是宋叙州羁縻之地,有乌蒙部(今昭通、鲁甸)、芒部(今镇雄)、乌撒部(今威宁)、閟畔部(今会泽、巧家)、科部(四川宁南)、易娘部(今彝良)、易溪部(今威信)、阿头部(贵州赫章);宋熙宁七年(1074年),置西南番部都大巡检司。

元朝时,镇雄彝族土司制作为官方制度形成,成为彝族最原始的土司制度;元至元十年(1273年)置芒部路军民总管府,属云南行省;下辖益良州、强州;元二十一年(1284年),芒部路属乌撒乌蒙军民宣抚司;元二十四年(1287年)改属乌撒乌蒙宣慰司管军万户府。

明清时期

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由于乌蒙、芒部等地的土司叛乱,朱元璋派遣征南将军傅友德率兵会剿,败乌蒙,克芒部,芒部土司归附明朝后,改芒部部为芒部府;洪武十六年(1383年)正月,改隶四川布政司;洪武十七年(1384年),升为芒部军民府,同年撤并强州、益良州;成化年间,芒部军民府徙治纳冲;正德十六年(1521年),置白水江簸酬长官司,属芒部军民府;嘉靖五年(1526年),援引“大雄”古名,改称镇雄军民府,升却佐寨置怀德长官司,升母响寨置威信长官司,升夷良寨置归化长官司,升却落角置安静长官司,均属镇雄军民府;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镇雄军民府改称镇雄府。

清初袭明制,称镇雄土府,属四川省;清雍正五年(1727年),实施改土归流,将镇雄府降为镇雄州,迁府都至今镇雄县城所在地,同年七月,州署绘制州城图定于乌峰山麓半垮山半平地之处;雍正六年(1728年)2月,将镇雄州降为散州,隶属于乌蒙府;雍正八年(1730年)7月,乌蒙府更名为昭通府,属迤东道(治曲靖府);雍正九年(1731年),由省派员督工修筑城墙,查勘后觉得原定的基址后逼高山,既不坚固,亦难守御,又经上报后,被批准往南迁移,用砖块筑城,三年后竣工,开四处城门;清雍正九年(1731年),始建县城;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五日,贵州苗民起义军攻破镇雄城,城墙被毁;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0月,镇雄县升为镇雄直隶州,属迤东道,彝良州同驻彝良,州判驻威信;清宣统三年(1910年),镇雄县升为直隶州。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镇雄州改州为县,分置彝良县,镇雄县属滇中道,设立威信行政委员(后改为设治局)。

民国六年(1917年),镇雄县析设威信行政区。

民国是十八年(1929年),镇雄县裁滇中道,镇雄县直属省。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镇雄县属云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驻昭通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后,镇雄县隶属昭通地区。

1950年,镇雄县解放后,属昭通专区。

1970年,昭通专区改为昭通地区,镇雄县属昭通地区。

2001年8月,昭通撤地设市,镇雄县属昭通市至今。

2020年11月,镇雄县已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批准退出贫困县。

2021年8月,入选云南省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自然地理

编辑

位置境域

镇雄县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昭通市东北部,东邻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南连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赫章县,西毗彝良县,北抵威信县。镇雄县介于东经104°17'~105°19'、北纬27°17'~27°50'之间,东西横距99千米,南北纵距54千米,县域面积3696平方千米。

镇雄县

气候

镇雄县大部分地区属暖温带季风山地气候,海拔1100米以下的横江水系河谷和赤水河水系河谷地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春迟、夏短、秋早、冬长。镇雄县多深山峡谷,山脉多是南北走向或西南东北向,冷空气易进难出,年平均气温13℃,最热月7月,最高平均气温为20.5℃,最冷月12月,最低平均气温为1.2℃;年日照时数1060.6小时。镇雄县冬半年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境内常是低温阴雨连绵,夏半年又处在西太平洋副高边沿,因而雨水充沛,年均降水量840.5毫米,主要集中在6、7、8月。镇雄县多为北西北风,风速较小,年平均风速为每秒2.1米;2~5月平均风相对较大,每秒在2.2~2.4米之间;6~8月平均风速最小,每秒在1.7~1.9米之间。

地质

加里东期构造发展期间,在原沉积海盆中形成了一系列东西向褶皱隆起和拗陷,造成了下古生界沉积的多旋回性。到中志留世末,镇雄及相邻地区全面上升为陆,形成了准平原化的地貌呈现。海西期构造发展期间,县境全部处于上升剥蚀阶段,使其除县北西隅有少量中下泥盆世沉积之外,其余地区缺乏整个泥盆纪沉积;海西期晚期,形成浅海盆地;早二叠世末,玄武岩呈岩被覆盖镇雄全境。印支期构造发展期间,全县早三叠世早期沉积岩相上的东西差异;早三叠世晚期时形成海浅相碳酸盐和少量砂泥质的应相组合;中三叠世时形成了含煤沼泽相砂页岩沉积。燕山期构造发展期间,中侏罗世以后,镇雄已全部上升为陆,形成了各系多字形,旋扭等构造体系的骨架。

镇雄县境内地层出露比较齐全,除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的石炭系、中生界的白系、新生界的第三系外,其余各界系地层均有出露,岩相变化大,生物群种类繁多;地质构造方面,镇雄地区属扬子准地台娄山弧形箱状褶皱及滇东北新华夏系、华夏系构造体系范畴,以华夏式多字形构造体系发育最广;东西向构造带片断分布于北纬27°207′~27°407′之间,其主体是由西走向东西或近于东西褶皱和与这些褶皱相平行的少量压扭性断裂组成;此外,还有少部分东西向构造体系和一些规模较小的旋扭构造,属雨河旋扭构造。

地形地貌

镇雄县位于云贵高原北部斜坡地带,乌蒙山北麓,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630~2400米,最高点在以萨嘎麻山,海拔2416米,最低点在罗坎桐坪大滩,海拔630米。按照地质构造和地质发育,镇雄县地貌可以分为构造侵蚀地貌、剥蚀低山、丘陵台地地貌、构造侵蚀与溶蚀相间地貌和岩溶地貌。

构造侵蚀地貌

镇雄县构造侵蚀地貌又可以分为中—高山峡谷地貌和构造侵蚀低山地貌。其中,中—高山峡谷地貌主要分布在牛场河、八匡河上游、白鸟河、雨洒河、母享河上游等地,水流侵蚀下,地形的切割深度和密度很大,相对高差500至1500米,分水岭狭窄,多呈锯齿状或鱼鳍状,少有覆盖物;构造侵蚀低山地貌分布于盐溪河上游分水岭一带,范围小,成因和形态特征与构造侵蚀中一高山峡谷地貌大体相同,但切割强度较弱,地形稍缓,相对高差小于500米。

剥蚀低山、丘陵台地地貌

低山、丘陵台地地貌分布在县城和芒部南部等地区,古老剥夷地形保存较好,目前仍在进行片流剥蚀作用的地区地形平缓,相对高差小于300米;芒部和县城地区丘陵台地的最低部位在南台区石场坝河谷地带,海拔1650米,台面波状起伏;台地西部分水岭,海拔2050~2200米,比较平缓;芒部坝西南是向东北倾斜的斜坡台地地形,山浑圆,谷浅缓,海拔1600~1800米。

构造侵蚀与溶蚀相间地貌

构造侵蚀与溶蚀相间地貌主要分布于罗坎一带,水流强烈侵蚀下切,高差1000~1500米,地形险峻,谷深狭,横断面呈“V”形,陡崖谷壁常见,崩塌严重,且在纵割面上,常形成急流瀑布。

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又可以分为溶蚀侵蚀峡谷地貌、岩溶化山地和溶蚀峰丛洼地地貌。其中,溶蚀侵蚀峡谷地貌主要分布于杉树河、盐溪河中游等地和拉埃河、罗甸河流域,以河水下切侵蚀为主,河谷深狭,下部往往有数百米的陡壁河谷,谷宽不过百米,深数百米,谷壁上崩塌崖、危石、泻流的瀑布、泉水和溶洞很多,断面星“V”形,相对高差300~600米,河谷一般下部陡,上部斜坡较缓;岩溶化山地分布于芒部、螳螂坝一带,是一背斜山地,山浑圆,谷宽缓,相对高差小于300米,最高部位是四江分水岭,海拔1900~1950米;溶蚀峰丛洼地地貌分布于花山坝、芒部区东部等处,因水流垂直渗滤,形成很多洼地、溶斗、落水洞、干谷、育谷形态、尖圆状峰丛元立,一般高差小于500米,多有地下伏流和暗河发育,流量达每秒5481升。

水文水利

水文

镇雄县境内有大小河流32条,均为山区河流,分属横江水系、赤水河水系、乌江水系。

横江水系

横江水系干流,由西向东折北流,有白水江、九股水、五德河、步步河等直流;横江主干在县境内全长105千米,宽50~120米,最深8米,河床陡险,河内多石,不能通船;五德河段,洪峰流量差异大;白水江段,洪峰流量422立方米/秒。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3005/

(14)
词条目录
  1. 名称
  2. 历史沿革
  3. 先秦时期
  4.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5. 隋唐至宋元时期
  6. 明清时期
  7. 中华民国时期
  8. 中华人民共和国
  9. 自然地理
  10. 位置境域
  11. 气候
  12. 地质
  13. 地形地貌
  14. 构造侵蚀地貌
  15. 剥蚀低山、丘陵台地地貌
  16. 构造侵蚀与溶蚀相间地貌
  17. 岩溶地貌
  18. 水文水利
  19. 水文
  20. 横江水系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