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可支配收入(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是指个人或家庭在扣除所得税和社会保险费用后,可以用于消费或储蓄的收入。通常用居民可支配收入除以常住人口数后得到的平均数来表示。一般而言,可支配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同时,在计算可支配收入的时候,往往需要扣除各类税费。
基本概念
编辑定义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在扣除所得税和社会保险费用后,可以用于消费或储蓄的收入。通常用居民可支配收入除以常住人口数后得到的平均数来表示。
可支配收入,就是居民能够自由支配的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这是参照国际上通用的可支配收入概念制定的,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计算公式
国际上,美国是按照收入法计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即居民可支配收入等于国民总收入中扣除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机构部门的收入后得到的私人部门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常住人口数
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或家庭总收入-交纳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家庭总收入包括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如利息红利房租收入等)、转移性收入(如养老金、离退休金、社会救济收入等)。
居民收入构成
- | 城镇居民(总收入) |
1.工资性收入 | 主要包括家庭成员所从事主要职业的工资和各类津补贴,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他兼职和偶尔劳动得到的劳动收入 |
2.经营净(纯)收入 | 主要包括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如开小店、摆小摊、家庭作坊私营企业)所获得的净收入 |
3.财产性收入 | 主要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股票盈利、财产增值收益、投资收入等 |
4.转移性收入 | 主要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养老金或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等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费等 |
影响因素
编辑就业水平
就业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双方达成的就业协议数量,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状况。就业水平是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就业水平的提高会增加居民的收入来源,从而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就业水平越高,就意味着更多的人参与到劳动市场中,从而获得工资性收入。同时,就业水平的提高也会带动经济增长,增加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等其他收入来源,进一步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
另一方面,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也会反过来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就意味着居民的消费能力和需求越强,从而刺激生产和投资的增加,扩大就业岗位的需求。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也会改善居民的教育、健康和社会保障等条件,提高居民的人力资本和就业质量,增加高收入工作岗位的供给。
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地说,经济发展越快,居民的工资收入和资产收入的增长也越快;反之,则较慢,甚至有可能下降。经济增长通过系统传导促进居民收入的增长。经济增长不仅为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通过带动就业、提高劳动者报酬等影响初次分配,通过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大转移支付等影响再分配,从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税收体制
税收体制也是影响国家、企业、居民可支配收人形成的重要因素,税收是国家集中和分配一部分国民收人的工具。国家征收的税款,会直接影响个人可支配的收入。税率越高,居民到手的税后收入就越少,那么最后个人可支配的收入也会越少。
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对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多方面的影响。由于快速人口增长,会导致土地压力加剧、生产成本上升、家庭支出增加、基础设施供应紧张,同时导致就业问题恶化。此外,人口增长减缓资本形成速度,可能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这些都会使得人均可支配收入受到影响。
通货膨胀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人们的实际收入减少,消费水平下降,而消费水平的下降又限制着下一阶段生产的发展。公众的实际可支配收人减少,其储蓄能力也被削弱。而且,通货膨胀使本金贬值,可支配收入的实际购买力也会受到影响。
利率变动
利率是影响消费者消费和储蓄的一个重要价格因素,它影响了消费者的时间偏好和消费替代效应。当利率上升时,消费者的储蓄收益增加,消费者会倾向于减少当前的消费而增加未来的消费,这样会降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平。同时,利率上升也会增加消费者的借贷成本,抑制消费者的借贷消费,这样也会降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相反,当利率下降时,消费者的储蓄收益减少,消费者会倾向于增加当前的消费而减少未来的消费,这样会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平。同时,利率下降也会降低消费者的借贷成本,刺激消费者的借贷消费,这样也会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物价变动
物价变动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力和实际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物价上涨时,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消费者会倾向于减少消费支出,这样会降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平。同时,物价上涨也会导致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下降,消费者会倾向于增加储蓄以维持未来的消费水平,这样也会降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相反,当物价下降时,消费者的购买力上升,消费者会倾向于增加消费支出,这样会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平。同时,物价下降也会导致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上升,消费者会倾向于减少储蓄以享受当前的消费水平,这样也会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微观因素
教育及技能水平
教育和技能是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技能水平越高,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也越高。例如,2021年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的月起薪算数平均值分别为14823元、10113元、5825元、3910元。可见,教育与收入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此外,教育和技能也可以促进创新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从而提高可支配收入。
职业与行业
不同的职业和行业往往有不同的收入水平,这与行业的发展前景、竞争程度、劳动强度、风险性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高技术、高附加值、高需求的行业和职业,收入水平也较高。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数量、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亲属关系等特征,它影响着家庭的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一般来说,家庭成员越多,家庭收入水平越高,但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越低,因为需要分摊更多的家庭开支。
创业与投资
创业与投资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增加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同时也可以带动就业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创业与投资需要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比如,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提供金融服务、鼓励创新等。
主要作用
编辑提供政策制定依据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用来衡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购买力,为制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提供重要参考。衡量收入翻番、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是否同步等目标的实现程度。
反映收入分配状况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为计算一些反映收入分配状况的指标提供数据基础, 为制定收入分配相关政策,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提供数据支撑。如计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等数据都需要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基础上进行衍生计算。
衡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购买力
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了居民即期的消费能力,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时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了解居民的经济状况和福利水平,为制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反映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效益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也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表明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效益提高,居民的收入分配状况改善,经济的内生动力增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也会促进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投资意愿,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局限性
编辑未考虑财富分配
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是一个平均数,它忽略了收入在不同居民之间的分配状况。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收入差距很大,那么人均可支配收入就不能准确地反映大多数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即使一个国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但如果财富分配不均,那么大部分人仍可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因此,人均可支配收入无法反映社会中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贫富差距。
未考虑地区差异
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的地域差异。不同的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经济结构、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居民的收入水平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例如,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1年为35128元人民币,但是按照省份划分,上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8027元人民币,而贵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3996元人民币。
未考虑价格水平
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价水平。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货币汇率、供求关系、政策干预等因素的影响,其物价水平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例如,生活成本高的地区,人们可能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来购买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因此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实际上可能较低。因此,人均可支配收入无法全面反映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生活水平差异。
未考虑非货币因素
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非货币因素。非货币因素包括居民的健康状况、教育水平、社会保障、环境质量、文化娱乐等方面,它们也会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未考虑时间因素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静态指标,它只提供了特定时间段内的平均收入水平。然而,经济状况是动态变化的,人们的收入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因此,人均可支配收入无法反映收入的波动性和经济的长期可持续性。
改善措施
编辑大力发展经济
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才能够让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比如,可以通过壮大实体经济来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同时,要坚持科技创新发展,提高创新水平。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国家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有效途径。
促进就业
就业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提高就业质量可以增加高收入工作岗位,从而提高工资性收入。例如可以通过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将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作为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根据就业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宏观政策取向,增加财政、金融、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支持就业的力度。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为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提供便利,为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培训和开业指导等服务
改革税收制度
税款的征收会直接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税收减少会直接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改革税收制度可以优化税负结构,降低对中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增加他们的实际收入和消费能力。例如,个人所得税改革实施了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制度,可以提高起征点,增加专项附加扣除等途径,使更多工薪者享受到减税红利。
增加教育和技能培训
教育和技能培训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基础和保障,它可以提高居民的人力资本,增加居民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同时也可以促进创新创业,增加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教育和技能培训需要有政府的投入和支持,比如,增加教育经费,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覆盖,建立终身学习制度,提供多元化的教育和培训机会,鼓励社会参与等。
改善劳动市场条件
劳动市场条件是影响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它反映了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劳动者的流动性和灵活性等。改善劳动市场条件需要有政府的监管和引导,比如,制定和执行劳动法规,减少不正当竞争,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就业公平,提高就业效率,鼓励劳动者的跨地区、跨行业、跨职业的流动等。
加大社会福利支持
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个途径是加大社会福利支持,包括提供医疗保险、失业救济、社会援助等。社会福利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个体和家庭面临的经济压力,提高其可支配收入水平。例如,健全的医疗保险系统可以减轻个体因医疗支出而面临的负担,失业救济则为失业人员提供了一定时期的经济支持,社会援助可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家庭。这些福利措施不仅有助于提高家庭实际收入,还有助于社会公平和减轻社会不平等。
鼓励创新创业
创业创新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增加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同时也可以带动就业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创业创新需要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比如,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提供金融服务,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培育新兴产业,支持中小企业等。
相关概念
编辑职工人均工资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劳动工资统计中的职工人均工资是统计工作中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统计指标,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调查的范围不同、统计口径不同。
(1)调查的范围不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调查统计的范围是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收入,包括家庭成员中的职工与非职工的收入;劳动工资统计中的职工人均工资调查统计的范围是城市在职职工的工资性收入,不包括其他社会成员的收入。
(2)反映的内容不同。可支配收入是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中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即用家庭中得到的全部现金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减去记帐补贴及家庭从事副业生产支出的费用。职工人均工资是反映在一定时期内职工工作单位以货币形式或实物形式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即包括计时工资、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计件工资(包括超额工资)、各种工资性的奖金和津贴、加班加点工资、附加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但不包括职工从工作单位得到的福利费(如洗理费等)、生活困难补助费、上下班交通费、自行车补助费、独生子女费、保健用品费、文娱费、差旅费及会议补助费、误餐补助费等。
人均收入中位数
人均收入中位数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调查户的人均收入。2022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1370元,增长4.7%,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5.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5123元,增长3.7%,中位数是平均数的9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7734元,增长4.9%,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8.1%。
截至2023年末,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303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增加可比性,国际上一般采用人均购买力平价美元 (PPP) 来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例如,2007 年中等人类发展经济体组别达到 3963 美元,高人类发展组别 12569 美元,非常高人类发展经济体组别37272 美元,OECD 国家 32647 美元,中国 5383 美元,仅为 OECD 国家的 1/6。
人均国民收入
人均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每人占有的国民收入。人均国民收人水平是衡量一国的经济实力和人民富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人均国民收人增长与国民收入总量增长成正比,与人口总量增长成反比。如果人口增长速度慢,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快,则人均国民收人就会较快增长:如果人口与国民收入以同一速度增长,人均国民收人的增长则呈现静止状态。由于各国经济与人口发展状况不同,人均国民收人水平也有较大差距。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江苏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编. 江苏统计年鉴 2020[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0.08: 139.
[2]Friend I.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ers' expenditures, savings, and disposable income[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46, 28(4): 208-215.
[3]什么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国家统计局. [2023-10-18].
[4]牵动人心的收入和支出.湖北省统计局. [2023-10-21].
[5]Dagenais M G. Measuring personal savings, consumption, and disposable income in Canada[J].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2: 681-707.
[6]魏杰主编. 经济学 上[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09: 550.
[7]郑迪元等:新常态下实现收入经济同步及倍增目标机制分析.周口市统计局. [2023-10-21].
[8]蒋学模主编.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7.06: 589.
[9]张建华主编. 发展经济学[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9.08: 115.
[10]杨蕾. 金融学 第3版[M]. 合肥: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20.11: 242.
[11]谢启南, 黎兴文主编, 顺德市人口普查办公室,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信息管理系编. 跨世纪的顺德人口[M].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3.05: 186.
[12]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求是. [2023-10-21].
[13]How to Increase Your Disposable Income.Investopedia. [2023-10-21].
[14]多措并举实现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中国政府网. [2023-10-21].
[15]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中国政府网. [2023-10-21].
[16]“十四五”期间中国将进一步完善现代税收制度.中国政府网. [2023-10-21].
[17]国民经济持续恢复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解读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政府网. [2023-11-03].
[18]Capelli C, Vaggi G. A better indicator of standards of living: The Gross National Disposable Income[J]. Università Di Pavia, 2013
[19]31省居民收入排行:北京首超7万元,8省人均收入超全国.澎湃新闻. [2023-11-03].
[20]中国政府网站内搜索.中国政府网. [2023-11-03].
[21]Capelli C, Vaggi G. A better indicator of standards of living: The Gross National Disposable Income[J]. Università Di Pavia, 2013
[22]Friend I.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ers' expenditures, savings, and disposable income[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46, 28(4): 208-215.
[23]2023年国民经济回升向好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国家统计局. [2024-01-17].
[24]Friend I.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ers' expenditures, savings, and disposable income[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46, 28(4): 208-215.
[25]Datta G, Meerman J. Household income or household income per capita in welfare comparisons[J].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1980, 26(4): 401-418.
[26]Kleiman E. Age composition, size of household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per capita income[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1966, 15(1): 37-58.
[27]Per+capita+income.美国调查局. [2023-11-05].
[28]什么是居民可支配收入?.苏州市统计局. [2023-10-18].
[29]刘伟, 蔡志洲. 我国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化及展望[J]. 经济纵横, 2014, (01): 23-29. DOI:10.16528/j.cnki.22-1054/f.2014.01.015.
[30]Friend I.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ers' expenditures, savings, and disposable income[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46, 28(4): 208-215.
[31]Gilboy E W. Income-expenditure relations[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40, 22(3): 115-121.
[32]2023未来消费者报告之信心篇.新浪财经. [2023-11-05].
[33]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对经济预期相对乐观.人民网. [2023-11-05].
[34]教育如何影响收入?最权威答案来了!刚刚,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澎湃新闻. [2023-11-05].
[35]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9629元 增长9.6%.东南网. [2023-11-05].
[36]热搜第一!2021年各学历起薪平均值出炉.腾讯网. [2023-11-05].
[37]2022年就业蓝皮书发布,大学毕业生平均月收入揭晓.中国教育在线. [2023-11-05].
[38]Sena D, Nagwani N K. Application of time series based prediction model to forecast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C]. /2015 IEEE International Advance Computing Conference (IACC). IEEE, 2015: 454-457.
[39]2023年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国家统计局. [2023-11-05].
[40]如何实现居民收入基本同步经济增长.人民网. [2023-10-21].
[41]劳有所得 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 增加高收入专业性岗位供给.腾讯网. [2023-11-05].
[42]解读“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有技能 好就业.中国政府网. [2023-11-05].
[43]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中国政府网. [2023-11-05].
[44]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让劳动就业更具幸福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2023-11-05].
[45]“十四五”我国将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中国政府网. [2023-11-05].
[46]习近平: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网. [2023-11-05].
[47]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新华网. [2023-11-05].
[48]完善分配制度,增进民生福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2023-11-05].
[49]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为“十四五”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新活力.中国网. [2023-11-05].
[5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国政府网. [2023-11-05].
[51]“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税费优惠政策指引.中国政府网. [2023-11-05].
[52]居民可支配收入,你了解吗?.廊坊市人民政府. [2023-10-21].
[53]2022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65237元.国家统计局. [2023-10-21].
[54]2022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国家统计局. [2023-10-21].
[55]2022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中国政府网. [2023-10-21].
[56]本社编. 中国教育竞争力报告 2010[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1.02: 182.
[57]于建玮主编. 经济发展辞典[M]. 成都: 四川辞书出版社, 1989.05: 163.
[58]杨魁孚主编. 人口知识简明手册[M]. 北京: 中国人口出版社, 2000.07: 110.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4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