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白鲸(学名:Delphinapterusleucas)属于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鲸偶蹄目、齿鲸亚目、一角鲸科、白鲸属,是一种体形粗壮的中型齿鲸。白鲸成体的长度3.5米-5.5米,成体体重700-1600千克。白鲸的英文名是BelugaWhale,Beluga这个词来自俄语,意思是白色。 白鲸成体的长度大约3.5-5.5米,成体体重大约在700-1600千克,雄性比雌性大25%左右。它们的体形粗壮圆润...

白鲸(学名:Delphinapterus leucas)属于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鲸偶蹄目、齿鲸亚目、一角鲸科、白鲸属,是一种体形粗壮的中型齿鲸。白鲸成体的长度3.5米-5.5米,成体体重700-1600千克。白鲸的英文名是Beluga Whale,Beluga这个词来自俄语,意思是白色。

形态特征

编辑

外形

白鲸成体的长度大约3.5-5.5米,成体体重大约在700-1600千克,雄性雌性大25%左右。它们的体形粗壮圆润,一些个体肚子上和后颈上有明显的脂肪皱褶,脂肪层厚度可达15厘米,脂肪层同时具有防寒和储备能量的作用。

白鲸

白鲸

白鲸后颈部的脂肪褶皱

白鲸身体强壮,头小,额隆突出。它们的鳍肢又宽又短,几乎是方形的,末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向上弯。为了适应在海冰下活动,白鲸没有背鳍,仅在背部中央有一个低矮的中脊,中脊很硬,能够顶开8厘米厚的冰层。尾鳍中间有明显的缺口,尾鳍末端也有弯曲上翘的现象。

白鲸

结构

白鲸的喙短,尖端上翘,这让它的表情看起来总是在微笑。但与同样唇线上扬的海豚不同,白鲸的面部肌肉非常丰富,嘴唇也更厚,具有很强的活动性,因此它的面部表情也更丰富。它们口中最多有40颗牙齿,牙齿尖锐呈锥形,往往磨损程度很高。牙齿中有类似年轮的结构,可以通过牙齿来判断白鲸的年龄。白鲸的额隆非常突出,质地很软,充满了柔软的脂肪。额隆主要的作用是聚焦声波,有利于白鲸的交流和回声定位。不同于海豚,白鲸能够大幅度改变其额隆的形状,额隆在其发声的时候有时还会颤动。白鲸的回声定位能力很强,能够应对背景噪音很多且声波散射现象严重的环境,这是对浮冰区复杂环境的适应。

和一角鲸类似,白鲸的七块颈椎均未愈合。因此相比其他鲸类,白鲸的脖子非常灵活,可以做出转头、点头、摇头等动作。

白鲸

白鲸做转头运动

皮肤

白鲸的皮肤很有特点,在海洋哺乳动物中,它们是唯一一种通体白色的。白鲸幼崽在刚出生的时候体色呈深灰色,一个月后会变成蓝灰色,然后随着年龄增长表皮颜色会逐渐变淡,7-9岁时白鲸的皮肤呈纯白色。

白鲸

水族馆中的白鲸母子

白鲸的表皮在冬季期间会变厚变黄,在迁徙过程中它们颜色暗淡的旧皮褪掉然后长出新皮。它们的尾部后沿、脊背、鳍肢边缘会有淡棕色

白鲸每年都会季节性蜕皮,表皮在一年中的三个时间段都有可能更换:春季从越冬地回徙,夏季在避暑地附近,以及秋季返回越冬地。在这三个时间段中表皮有更换的白鲸比例平均为13.8-16.6%,它们的表皮再生周期约为70-75天。

白鲸

正在潜水中的白鲸尾鳍

物种学史

编辑

命名

最早在1776年为白鲸命名的是彼得·派拉斯(Peter Simon Pallas)。

白鲸英文名“Beluga”来自俄语中的“白色”一词,它的学名Delphinapterus leucas源于希腊语,意思是没有背鳍的白色海豚。

白鲸

白鲸的成体和幼体

分类

一角鲸科只有白鲸和一角鲸这两个现存成员。

在2017年进行的对白鲸和其他齿鲸的基因对比表明,和白鲸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的是独角鲸(Monodon monoceros),两者的基因相似度达到了94.1%。

白鲸

迁徙中的白鲸

分布栖息

编辑

分布范围

白鲸主要分布于北极及亚北极海域,即加拿大东北部至格陵兰岛西部、斯瓦尔巴德群岛以及俄罗斯北极地区,加拿大西部、阿拉斯加至白令海地区,鄂霍茨克海以及圣劳伦斯湾地区。其整体分布纬度较一角鲸略低。

一些白鲸游荡个体曾经到过日本、美国新泽西州和华盛顿州、冰岛、法罗群岛、爱尔兰、苏格兰、法国、荷兰和丹麦。

白鲸

图中黄色区域为白鲸分布区域

栖息环境

白鲸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栖息地,往往会在各种很多不同的水域出没,包括河口、大陆架、大陆坡、深海盆地等不同水域。它们也可以适应开放水域、少冰水域和冰封水域,其分布区冰面覆盖率可超过90%。在夏天,在河口1-3米的浅水里或者上千米的深水中都能找到它们。它们甚至可以逆流而上出现在河流中距出海口1100公里的位置。白鲸喜欢在冰盖较薄或者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的水域过冬,它们非常适应在0摄氏度的水中生活。

白鲸

河口附近的白鲸

生活习性

编辑

社群行为

白鲸是社会性很强的动物,它们通常以群为单位活动,一群的数量从2头到20余头不等,平均为10头。这些群又可以分为雌性、新生幼崽和大龄未成年鲸组成的育儿群,各种年龄段的成年雄性组成的单身群以及雌雄搭配的混合群。群成员的构成并不稳定,加群以及退群的行为时有发生,但这几种群也经常会联合行动。7-8月,夏季的繁殖季,通常会有多个小群聚集在一起,形成更大的群体,在它们喜欢的繁殖地:河口、浅滩以及海湾等地,最多时可形成数千头的大群。

白鲸群成员之间联系密切,无论是合作捕食还是共同潜水,经常可以发现它们在交流和互动。白鲸的叫声复杂多变,面部表情非常丰富,其社会行为极为复杂,个体之间的互动行为也非常多样。

白鲸

靠近观鲸船的白鲸群

白鲸也是最喜欢玩耍的鲸类之一,它们会互相追逐嬉戏,甚至还会亲吻和彼此模仿。白鲸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经常可以观察到它们在水里玩水草和各种植物,也有研究表明白鲸这么做这种动主要目的是为了去除死皮。

白鲸有时也会和一角鲸混群,且有与一角鲸杂交的纪录。它们对人类也很感兴趣,经常会追逐船只,观察人类的行动,但这也很容易给它们带来危险。

白鲸

白鲸追逐船只

白鲸

潜水中的白鲸

潜水

白鲸的潜水能力较强,经常会潜至300-600米深,最高潜水记录超过1000米,最长潜水时间为25分钟。阿拉斯加的研究显示当地白鲸的潜水时间一般为1-9分钟,较少超过18分钟,这一数据和一角鲸相当。虽然白鲸的游速并不快,只有2.5-6千米/小时,但它们的潜水速度比一角鲸要快很多,可以达到1.5米/秒,所以白鲸在深海可以比一角鲸呆更长的时间。

白鲸平均每小时潜水6-7次,每天至少一次潜入超过200米的深水区域。在平时,它们在浅水(0-20米)中度过的时间占一天的20%左右,在冬季它们倾向于呆在更深的水中。

在较为狭窄的海峡中,白鲸的潜水行为受风力影响较大,风力小时它们的潜水深度一般为10-100米,风力大时它们的潜水深度一般为200米以上。原因是强风破坏了洋流,导致白鲸的猎物北极鳕去往更深的水域。

觅食习性

白鲸的食性很广。在加拿大东北部到格陵兰西部地区,它们的食性和当地的一角鲸类似,主要吃北鳕(Boreogadus saida)、北极鳕(Arctogadus glacialis)和舌鲽(Reinhardtius hippoglossoides)。在阿拉斯加外海,白鲸的主要猎物包括远东宽突鳕(Eleginus gracilis)、北鳕、美洲胡瓜鱼(Osmerus mordax)、大马哈鱼、虾等,具体比例因地区而异。除了鱼类之外,白鲸还会吃大量无脊椎动物,如虾、蟹、等足类、蛤、鱿鱼、章鱼、海螺、多毛纲蠕虫和其他各类深海底栖动物。白鲸主要在冬季觅食,它们的脂肪在冬末春初最厚,夏季最薄。这是因为白鲸在迁徙期间一般不会捕猎,而正常情况下白鲸每天要吃掉相当于体重3%的食物。

食物对于白鲸的营养状况非常重要,对151头各种状态的白鲸的血液进行检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理论。夏季的白鲸血液中红细胞数、甘油三酯含量要比秋季的白鲸要差一半以上。

白鲸虽然嘴里有牙齿,但主要依靠吸食而非啃咬的方法来捕捉猎物。有时白鲸会组成5-7头的狩猎群体,依靠团体合作来把鱼群集中在一起,以便于更有效率地进食。

天敌与避敌策略

白鲸的主要天敌是虎鲸和北极熊

虎鲸对成年及幼年白鲸均构成威胁。由于游速较慢,白鲸很难在开阔水域逃脱虎鲸的追逐。因此,白鲸在面对虎鲸的威胁时,主要通过选择栖息地和改变行为来对虎鲸进行规避。在虎鲸数量较多的夏季,白鲸往往会选择在食物充沛且虎鲸出没较少的的近岸水域及河口活动;而在冬季,由于虎鲸高大的背鳍会影响其在冰区活动,海冰也能为白鲸提供一定的保护。

北极熊也是白鲸的天敌。尤其在冬季,北极熊会捕食由于海面封冻而被困的白鲸,在呼吸孔附近对白鲸进行伏击。

白鲸

水中的白鲸

交流与回声定位

白鲸的听力非常好,它们颅中的内耳很敏感,用于感觉振动的绒毛非常丰富,它们可以听到范围在1.2-120kHZ的声音。

与大多数齿鲸一样,白鲸利用声音导航和捕食。它们可以通过改变额隆的形状来反射和聚焦声波。白鲸的回声定位系统很好地适应了北极冰冷的海水。它们具有发射和接收水面信号的能力,以及在高水平的环境噪声中探测目标的能力。这使得它们能够在厚重的浮冰下游动,轻松找到无冰的水域,甚至能在冰下找到残留的空气。

白鲸的捕猎行动从定向移动开始,它们会先缓慢移动,用被动声音定位来搜索猎物,然后用在短时间突然加速发出高频脉冲声音来定位和捕获猎物。

白鲸拥有海洋哺乳动物中最多样化的叫声,长期以来被人们称为“海金丝雀”。它们的叫声可细分为50余种呼类型,目前已被识别的有呻吟声、哨声、嗡嗡声、颤音和咆哮等等。白鲸能够发出独特的叫声,并能在一定距离内彼此进行单独对话。

迁徙活动

一些白鲸每年会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进行大规模迁徙,也有一部分白鲸全年生活在同一地区。白鲸在7-8月生活在无冰的夏季栖息地,它们有时会靠近河口,还会逆流而上,主要是因为这里食物充足且没有虎鲸涉足,温暖的半咸水有利于幼鲸成长,同时河口附近相对较低的盐度还有助于它们换皮。。到冬天,部分地区的白鲸会移动到较深的水域,有些种群甚至会迁徙数千公里,而另一些地方的白鲸则基本不迁徙。冬季白鲸迁徙与否主要和日照量以及海冰的厚度有关。

库克湾、坎伯伦湾、斯瓦尔巴群岛和圣劳伦斯河口等地的白鲸种群迁徙性不强,每年的迁徙距离仅为数百公里,基本只会在冬季近岸水域海冰形成后迁往外海。而其他地方的白鲸每年则会迁徙上千公里。

白鲸

一头举起尾鳍的幼年白鲸

迁徙时,雄性和雌性白鲸及幼鲸通常会分开行动,活动及觅食也均不在一起。雄性经常会结成6-20头的群体,成年雌性和幼鲸以及未成年雌性则会结成“育儿群”一起行动,但除了母子之外,其他白鲸之间的联系都不太紧密。

繁殖

编辑

雌性在4到7岁时开始产仔,雄性要6-7岁才能性成熟,成年白鲸每年2-6月在海湾或河口交配。妊娠期为12-14.5个月,新生幼鲸平均长度1.6米,幼鲸哺乳期约20个月,雌鲸平均每三年左右繁殖一次。白鲸的乳汁含有较高的热量,可以提供给幼鲸足够的营养。这一漫长的哺乳期使幼鲸有时间学习各种生存所需的技能。

雌鲸对幼鲸关怀备至,在幼鲸刚出生时会把它们托举出水面帮助它们换气,在幼鲸进行各种活动时会陪在它们身边,在哺乳期完成后依旧会和幼鲸呆在一起。而雄鲸一般不照顾幼鲸。如果幼鲸不幸夭折,雌鲸会长时间地停留在尸体附近,试图让它恢复呼吸。

白鲸

白鲸母子

白鲸和一角鲸这两个物种在550万年前开始分化,在1993年发现一个头盖骨标本同时具有白鲸和一角鲸特征,这说明这两个物种杂交是可以产生后代的。该标本来自格陵兰岛迪斯科湾,比一般的一角鲸头骨要大,而且牙齿特征介乎于白鲸和一角鲸之间。

物种保护

编辑

种群现状

白鲸共有21个较大的种群,截止2017年白鲸的总数约为19.5万头,成熟个体占比为68%,即约为13.6万头。据1992-2017年历次统计,各种群数量如下:

在鄂霍茨克海约有9560头。

在阿拉斯加和西加拿大地区有五个种群,共约57800余头。

在库克湾的白鲸是一个孤立种群,数量只有340头,而且还在以每年1.3%的速度不断减少。

在东加拿大和格陵兰地区主要有三个分布地区:高北极-巴芬湾、坎伯兰湾和哈德逊湾。巴芬湾约有9000余头,但数量比2000年下降了一半以上。坎伯兰湾地区的种群是定居于此的,数量约有1100余头。哈德逊湾地区共有约83800余头,最大的一个种群位于西哈德逊湾,数量有54400余头,其中成年鲸的数量超过37000头。

2015年的研究指出,圣劳伦斯湾在20世纪60年代~21世纪初约有1000头白鲸,数量一直保持稳定,至2012年种群数量减少到889头。

白海地区2011年做过统计,约有5500余头。

致危因素

白鲸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捕猎、人类活动、污染、气候变化及天敌。

由于白鲸在河口的迁徙非常有规律,而且它们并不怕人,所以它们很容易被大量捕杀,在加拿大、格陵兰、俄罗斯和阿拉斯加,捕猎白鲸是一种传统。

但实际上白鲸的肉很少有人吃,主要被做成了动物饲料和狗粮,白鲸的骨骼和牙齿则变成了不太畅销的工艺品。

在18-19世纪,白鲸由于它们的鲸油和皮革被大批捕猎。截止20世纪初,加拿大共捕猎了7万余头,俄罗斯捕猎了5万余头,美国和欧洲人的捕猎数量也均有数万头。1920前后,由于喜欢吃鲑鱼、鳕鱼和比目鱼等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种,白鲸作为渔业害兽又被大量捕杀。但后来研究发现它们吃掉的鱼数量和人类的捕获量相比纯属九牛一毛。

白鲸

成群的白鲸

在白鲸的肝脏肾脏等器官以及脂肪中已经发现了铅汞等重金属,而多氯联苯在它们的大脑、肝脏和肌肉内的含量也达到了危害白鲸身体健康的程度,尤其是吃鱼更多的雄性状况更为糟糕。石油泄露造成的多环芳烃污染,使白鲸患癌症尤其是肠癌的概率显著提高。

2017-2018年,研究者在对白鲸的消化道及其内容物的检验中,发现了大量的微塑料颗粒,平均每头颗粒数量在30枚以上。

气候变暖导致海冰消融虎鲸北上,这可能会增加白鲸被虎鲸捕食的几率。同时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海冰快速变化,白鲸有时候会被冰所困,更容易被北极熊捕食。

白鲸

正在吃鲸的北极熊

保护级别

白鲸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ver3.1:2017——无危(LC),但一些较为封闭的种群状态并不乐观。

保护措施

在197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宣布在美国沿海水域迫害和捕杀所有海洋哺乳动物为非法。该法案已被多次修订,以允许土著人进行自给自足的狩猎,临时捕获有限数量的个体用于研究、教育和公共展示,并将渔业作业期间意外捕获的行为合法化。该法案还规定,美国领海中的所有鲸类都受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下属的国家海洋渔业局(National Marine Fishery Service)管辖。加拿大地区也确定了对白鲸的保护措施,并禁止了白鲸进行动物表演。白鲸同时也受到1986年起生效的《国际商业捕鲸禁令》的保护。

物种利用

编辑

圈养展示

1861年被捕获的活体白鲸首次在美国用于展示,由于温和的性格,可爱的外表,白鲸成了水族馆的宠儿。

白鲸

打招呼的白鲸

在圈养的条件下,白鲸显示出了惊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曾有一头白鲸被放入一群瓶鼻海豚中和它们一起生活。开始的时候这个外表古怪的家伙造成了海豚们的恐慌。但数月之后,白鲸成功地融入了海豚的团体,并且学会了它们的语言和行为方式。白鲸甚至从驯养员那里学会了一些人类的语言。

白鲸还具有很强的辩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训练中可以从很多物体中挑选出不同的物体,并且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示它们。

驯养员可以在它们池子附近播放舞厅里用的音乐,只要声音不过于吵闹,就不会对它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观鲸活动

在加拿大哈德逊湾丘吉尔河口的丘吉尔镇,每年的5月底-9月底,游客可以在这里看到大批迁徙到这里的白鲸。观鲸活动会给白鲸带来干扰,白鲸对有动力的大船较为敏感,而对无动力的小船例如独木舟则反应不明显。幼年的白鲸甚至会主动凑近游客和他们互动。加拿大相关法律规定,船只不可主动接近白鲸100米范围内以免影响白鲸的正常生活。1861年被捕获的活体白鲸首次在美国用于展示,由于温和的性格,可爱的外表,白鲸成了水族馆的宠儿。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O’Corry-Crowe, Gregory M. Encyclopedia of Marine Mammals [J]. Beluga Whale, 2018: 93-96.

[2]Lowry, L., Reeves, R. & Laidre, K. Delphinapterus leucas[E ].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7, 2017. e.T6335A50352346.

[3]Beluga Whale[EB/OL]. NOAA Fisheries, 2023-02-26[2023-02-26].

[4]Heide-Jørgensen M P, Teilmann J. Growth, reproduction, age structure and feeding habits of white whales (Delphinapterus leucas) in West Greenland waters[J]. Meddelelser om Grønland, 1994, 39: 195-212.

[5]Thomas Jefferson, Marc Webber, Robert Pitman. Marine Mammals of the World . 2nd Edition. 2015: 176-179.

[6]Thomas Jefferson, Marc Webber, Robert Pitman. Marine Mammals of the World . 2nd Edition. 2015: 176-179.

[7]Watson M, Young A H. XI. The Anatomy of the Northern Beluga (Beluga catodon, Gray; Delphinapterus leucas, Pall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other Whales[J].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 1880, 29(1): 393-435.

[8]Aubin D J S, Smith T G, Geraci J R. Seasonal epidermal molt in beluga whales, Delphinapterus leucas[J]. Canadian Journal of Zoology, 1990, 68(2): 359-367.

[9]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 a taxonomic and geographic reference[M]. JHU press, 2005: 735.

[10]Westbury M V, Petersen B, Garde E, et al. Narwhal genome reveals long-term low genetic diversity despite current large abundance size[J]. Science, 2019, 15: 592-599.

[11]Kim J H, Lee Y R, Koh J R, et al.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beluga whale Delphinapterus leucas (Cetacea: Monodontidae)[J]. Conservation Genetics Resources, 2017, 9(3): 435-438.

[12]V. V. Krasnova,A. D. Chernetsky,A. I. Zheludkova,V. M. Bel’kovich. Parental behavior of the beluga whale (Delphinapterus leucas) in natural environment[J]. Biology Bulletin, 2014: 349-356.

[13]O’Corry-Crowe G, Suydam R, Quakenbush L, et al. Group structure and kinship in beluga whale societies[J]. Scientific reports, 2020, 10(1): 1-21.

[14]Stafford, K.M., Citta, J.J., Okkonen, S.R., Suydam, R.S. Wind-dependent beluga whale dive behavior in Barrow Canyon, Alaska[J]. Deep Sea Research Part I: Oceanographic Research Papers, 2016: 57-65.

[15]Heide-Jørgensen M P, Richard P R, Rosing-Asvid A. Dive Patterns of Belugas (Delphinapterus lencas) in Waters near Eastern Devon Island[J]. Arctic, 1998: 17-26.

[16]Quakenbush L T, Suydam R S, Bryan A L, et al. Diet of beluga whales (Delphinapterus leucas) in Alaska from stomach contents, March–November[J]. Mar Fish Rev, 2015, 77(1): 70-84.

[17]Marcoux M, McMeans B C, Fisk A T, et al. Composition and temporal variation in the diet of beluga whales, derived from stable isotopes[J]. 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 2012, 471: 283-291.

[18]St. Aubin D J, Deguise S, Richard P R, et al. Hematology and plasma chemistry as indicators of health and ecological status in beluga whales, Delphinapterus leucas[J]. Arctic, 2001: 317-331.

[19]Shelden KE, Rugh DJ, Mahoney BA, Dahlheim ME. "Killer whale predation on belugas in Cook Inlet, Alaska: Implications for a depleted population" (PDF). Mar. Mammal Sci, 2003, 19(3): 529–544.

[20]Higdon J W. Greenland’s Winter Whales: The Beluga, the Narwhal and the Bowhead Whale, by Mads Peter Heide-Jørgensen and Kristin Laidre[J]. Arctic, 2007, 60(3): 315-316.

[21]Girdlestone, Cassandra D.; Piscitelli-Doshkov, Marina A.; Ostertag, Sonja K.; Morell, Maria; Shadwick, Robert E. Description of Cochlear Morphology and Hair Cell Variation in the Beluga Whale[J]. Arctic Science, 2017

[22]Greg O'Corry-Crowe,Andrew R. Mahoney,Robert Suydam,Lori Quakenbush,Alex Whiting,Lloyd Lowry,Lois Harwood.Genetic profiling links changing sea-ice to shifting beluga whale migration patterns[J]. Biology Letters, 2016: 57-89.

[23]Lomac-Macnair K S, Smultea M A, Cotter M P, et al. Socio-sexual and probable mating behavior of Cook Inlet beluga whales, Delphinapterus leucas, observed from an aircraft[J]. Marine Fisheries Review, 2016, 77(2): 32-39.

[24]Heide-Jorgensen, M.P., and Reeves, R.R. Description of an anomalous monodontid skull from west Greenland: a possible hybrid?. Marine Mammal Science , 1993, 9: 258-268.

[25]Muto M M, Helker V T, Delean B J, et al. Alaska marine mammal stock assessments[J]. -, 2021

[26]Harwood L A, Norton P, Day B, et al. The harvest of beluga whales in Canada's Western Arctic: Hunter-based monitoring of the siz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catch[J]. Arctic, 2002: 10-20.

[27]De Guise S, Martineau D, Béland P, et al. Possible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s on St. Lawrence beluga whales (Delphinapterus leucas)[J].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1995, 103(suppl 4): 73-77.

[28]Guise S D, Lagace A, Béland P.Tumors in St. Lawrence beluga whales (Delphinapterus leucas)[J]. Veterinary Pathology, 1994, 31(4): 444-449.

[29]Moore R C, Loseto L, Noel M, et al. Microplastics in beluga whales (Delphinapterus leucas) from the Eastern Beaufort Sea[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20, 150: 110723.

[30]Feldman A C. Staging the Ocean: The Emergence of the Aquarium in Victorian England[J]. -, 2022

[31]Panova, Elena M., Agafonov, Alexandr V. .A beluga whale socialized with bottlenose dolphins imitates their whistles[J]. Animal Cognition, 2017

[32]Beluga whale mimics human speech[J]. New Scientist, 2012: 14.

[33]Murayama, Tsukasa, Suzuki, Ryota, Kondo, Yurika, Koshikawa, Mana, Katsumata, Hiroshi, Arai, Kazutoshi. Spontaneous establishing of cross-modal stimulus equivalence in a beluga whale[J].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9914.

[34]Scheifele, Peter M., Clark, John Greer, Sonstrom, Kristine, Kim, Huikwan, Potty, Gopu, Miller, James H., Gaglione, Eric. Ballroom Music Spillover into a Beluga Whale Aquarium Exhibit[J]. Advances in Acoustics and Vibration, 2012: 1-7.

[35]Malcolm C D, Penner H C. Behavior of Belugas in the presence of whale-watching vessels in Churchill, Manitoba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local Beluga-watching activities[J]. Polar tourism: human, environmental and governance dimensions, 2011: 54-79.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4月9日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504/

(42)
词条目录
  1. 形态特征
  2. 外形
  3. 结构
  4. 皮肤
  5. 物种学史
  6. 命名
  7. 分类
  8. 分布栖息
  9. 分布范围
  10. 栖息环境
  11. 生活习性
  12. 社群行为
  13. 潜水
  14. 觅食习性
  15. 天敌与避敌策略
  16. 交流与回声定位
  17. 迁徙活动
  18. 繁殖
  19. 物种保护
  20. 种群现状
  21. 致危因素
  22. 保护级别
  23. 保护措施
  24. 物种利用
  25. 圈养展示
  26. 观鲸活动
  27.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