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麻雀(学名:Passermontanus),又名家雀,是麻雀属的一种鸟类。麻雀在植物性食物中有一定比例的杂草种子,对消灭田间杂草有一定作用;繁殖期主要以昆虫及其幼虫育雏,其中大部分是农林害虫,对保护农、林业也有一定的意义。白俄罗斯、比利时、柬埔寨、爱沙尼亚和中国台湾的邮票上都曾使用过麻雀的形象插图。但是,麻雀全年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而又多为谷物,在秋季谷物黄熟时期对农业收成有较大的影响。同时,麻...

麻雀(学名:Passer montanus),又名家雀,是麻雀属的一种鸟类。麻雀在植物性食物中有一定比例的杂草种子,对消灭田间杂草有一定作用;繁殖期主要以昆虫及其幼虫育雏,其中大部分是农林害虫,对保护农、林业也有一定的意义。白俄罗斯、比利时、柬埔寨、爱沙尼亚和中国台湾的邮票上都曾使用过麻雀的形象插图。但是,麻雀全年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而又多为谷物,在秋季谷物黄熟时期对农业收成有较大的影响。同时,麻雀在果区还危害果实(如葡萄、梨、桃等)和栽培植物的嫩叶,尤其是莴苣、豆类等;还利用建筑物的屋檐、隙洞处筑巢,对旧式建筑物也有影响。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中国境内发起的“除四害”爱国卫生运动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被列进四害。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境内的麻雀被大量捕杀,直到1960年,麻雀被移出四害名单。

命名与分类

编辑

麻雀最初由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在其1758年的《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中描述为“Fringilla montana”,后被列入到由法国动物学家,马蒂兰·雅克·布李松(Mathurin Jacques Brisson)于1760年提出的麻雀属(Passer)中。

麻雀的亚种分化一直存在争议,麻雀过去被分出27个亚种,1954年,德曼特耶夫和格莱德科夫(Dement'ev & Gladkov)把麻雀分为6个亚种,1959年瓦拉瑞尔(Vaurie)将其分为8个亚种,1991年分类学家霍华德和摩尔(Howard&Moore)将其分为10个亚种,截至1998年,《中国动物志 鸟纲 雀形目》认为这27亚种中,有6个亚种分布于中国。201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旭日干在《内蒙古动物志》中参考了野生动物专家赵正阶、鸟类生态学家郑光美的研究,将麻雀分为9个亚种。本文采取旭日干院士的观点。

形态特征

编辑

麻雀体重15~20克,体长124~145毫米,翅长61~76毫米,尾长46~66毫米。

麻雀的额、头顶、枕、后颈均呈栗褐色。领环白色。眼先、眼下缘、须和喉中部均为黑色。颊和颈侧白色。耳羽后具黑色斑块。上体棕褐色,背部及两肩具黑色纵纹。翅上有两道显著的近白色横斑纹。胸和腹淡灰近白色,微沾沙褐色。两胁与尾下覆羽淡棕褐色。腰和尾上覆羽褐色。尾暗褐色,羽缘较浅淡。虹膜暗红褐色。嘴黑色,下嘴基部黄。脚和趾等均污黄褐色,爪黑褐色。

麻雀

雌鸟似雄鸟,但色彩较淡或暗,额和颊羽具暗色先端,嘴基带黄色。幼鸟羽色较成鸟苍淡。头顶中部砂褐,两侧和颈肝褐色较浓;背部黑纹比成鸟少;翅上的横斑不显;眼先、颏和喉暗灰或灰黑;颊与喉侧均灰白,耳羽后部的黑斑比成鸟浅淡;胸灰沾棕;腹污白;两胁和尾下覆羽渲染灰棕色。

分布栖息

编辑

地理分布

麻雀分布广泛,分布于欧洲、中东、中亚和东亚、喜马拉雅山脉及东南亚,在中国全境分布。

麻雀共有9个亚种分布如下:

学名

中文名

分布

P.m.transcaucasicus (Buturlin,1906)

·

分布于小亚细亚、高加索地区、伊朗西北部和北部

P.m. dybowskii(Domaniewski, 1915)

·

分布于蒙古国西北部、中亚和阿尔泰西部

P.m.tibetanus(Stuart Baker,1925)

青藏亚种

分布于印度锡金、尼泊尔、不丹等喜马拉雅山区北部地区。中国境内分布于西藏东部和南部,青海西南部和四川西部

P.m.hepaticus(Ripley,1948)

藏南亚种

分布于缅甸西北部和印度阿萨姆东北部。中国境内分布于西藏东南部

P.m.malaccensis(Dubois,1887)

云南亚种

分布于不丹、尼泊尔、印度锡金、泰国、马来西亚、缅甸、中南半岛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与爪吐。中国境内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和海南

P.m.saturatus(Stejneger,1885)

普通亚种

分布于萨哈林岛、韩国和日本。中国境内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北京、天津、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往南一直到广东、广西、福建、台湾、香港等地

P.m.montanus(Linnaeus,1758)

指名亚种

分布于英伦三岛,经里海、阿尔泰、蒙古国,一直往东到乌苏里江流域及朝鲜半岛中部。中国境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东部和辽宁东南部

P.m.kansuensis(Stresemann,1932)

甘肃亚种

中国境内分布于甘肃西北部和青海北部和东部

P.m.dilutus(Richmond,1895)

新疆亚种

分布于伊朗、蒙古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和印度西北部。中国境内分布于新疆及青海东北部

栖息环境

麻雀栖息环境很广,主要栖息在人类居住环境,一般在房舍及其周围地区,尤其喜栖息于树梢、房檐、农田等处。在其分布区的西部,主要栖息在有灌木树篱的耕地、果园、花园和农家庭院,在疏林地不常见;在东部则较多出现在建筑物密集的地区,也出现在空旷的干旱地区。在捷克,麻雀一般栖息在花园生境中。

不同亚种的分布海拔高度不同,例如新疆亚种(P.m.dilutus)从海拔130米至1500米间都有分布,并见于2500米的小尤尔都司草原。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分布高度为2800米以下地区,它们多生活在农作区附近,很少在荒漠、半荒漠地区见到。分布较高的是西藏亚种(P.m.tibetanus),可达4500米左右。

生活习性

编辑

节律行为

麻雀一般为留鸟,在当地繁殖,觅食地和栖息地较为固定。在中国西北地区季节气候变化剧烈,秋末冬初可见到麻雀有垂直迁移的现象。在吉林,严冬时节,高山区的麻雀会迁至平原或山麓越冬。麻雀两翅短小,一般飞行距离不远,飞行速度小于8~10米/秒,高度一般在10~20米,且一般不连续飞行,飞4分钟左右便会停下休息。

麻雀

正在飞行的麻雀

在中国成都,麻雀夏秋季归巢比冬春季推迟约1小时,与不同季节日落时间相对应。光照对麻雀集群具有很大影响,在雨雪天气,天空能见度降低,麻雀傍晚集群与归巢时间有所提前。但当人为投放食物时,麻雀的这种生物节律行为会不同程度地被打破。

觅食行为

麻雀是杂食性鸟类,主要以谷粒、草籽、种子、果实等植物性食物为食。在繁殖季节,以昆虫或昆虫幼虫育雏。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学者分析河北、南京、长沙等地的麻雀胃容物,其中植物性食物占比较大(以农作物为主),取食频次较高。雏鸟的食物主要是昆虫,其中害虫占比较大。麻雀找食时很机警,如地上撒有粮食,它总是先向四周巡视后,觉得安全,或见有几只在啄食时,更多的鸟才敢飞去。遇惊扰会成群飞走。

社群行为

麻雀常年都是集群活动,但根据繁殖情况呈现季节性变化。春季繁殖期间,雌雄主要成对活动,幼鸟则先随亲鸟一起活动,待亲鸟进行第二次繁殖时,幼鸟则结群活动。秋后,成鸟与当年生的幼鸟合群,数量可达数百至上千只。冬季结小群觅食,活动范围缩小,到春初逐渐分散为更小的群,并开始自相配对。

麻雀

集群生活的麻雀

鸣叫特点

麻雀的叫声较为嘈杂,声音似“zek-zek-chi,chi,zek,zek”。

在城市嘈杂的噪声环境中,麻雀应对噪声的调节方式之一是提高鸣叫的最低频率。

防御行为

麻雀在遇到危险时会立刻飞走,还有的会发出警告声,大多数会在逃生飞行后不动地停立一会儿。

麻雀

集群觅食的麻雀

生长繁殖

编辑

求偶交配

麻雀每年繁殖的次数因气候的不同呈现差别。中国境内河北省一带记载最多繁殖3次,广州为4次,吉林记载为2次(或3次),青藏高原仅1~2次。麻雀的繁殖期依各地方的自然条件的差异而有不同,据在中国河北、青海的观察,通常在4月份开始配对。求偶时雄鸟会变得活跃,发出低而柔弱的叫声,同时抬头举尾,还引起群内其他雄鸟参加;有时正在叫声激烈时突然安静下来,飞走几只或全飞走。其交配多选择在树上、房顶或猪圈中,在交配前先空中追逐,相互扭缠在一起,之后停落;交配过程中会有第3只麻雀参与竞争配偶或交配。

筑巢产卵

雌雄麻雀共同参与筑巢,营巢地点多为人为景观环境,如房舍、城市建筑物,也有土墙洞穴及树洞、废弃烟筒内等。其还会选择隐蔽性较好的又要有较充足光照的巢址,光照有利于羽毛的正常发育。有的麻雀会利用废弃的喜鹊巢。选择易于获取的枯草、树叶、鸡毛、猪毛和塑料袋、塑料条等作为巢材。在隐蔽物下(如洞穴)营巢的,巢的形状通常为杯状或碗状;在树枝间营巢的会设置巢盖。

营巢结束后便开始产卵,产卵时间通常为清晨,日产一枚,有时隔天产卵。产卵期亲鸟不入巢过夜。窝卵数4~6枚,通常5枚。卵呈椭圆形,卵壳上缀有斑点,斑点有褐色、深褐色和黑褐色等,斑点在卵的钝端分布较密。卵平均重2~2.1克,平均大小为19.3毫米×14.2毫米。孵化期为10~14天。雏鸟留巢期为10~15天。

哺育生长

产卵后雌雄共同轮流孵卵。初生雏鸟身上无羽,皮肤红带黄色,未睁眼,体重轻于卵重;4~5日龄开始睁眼,羽鞘生出;约13日龄体表发育定形,有的雏鸟开始离巢,有的相隔一天出飞,离巢当晚就不再入巢过夜。

物种保护

编辑

物种现状

麻雀全球种群数量约1.91亿~3.06亿只(2015年)。

致危因素

农药的使用、人为网捕和掏鸟窝等现象一直存在,对麻雀种群数量造成一定影响。在欧洲,由于农业上杀虫剂和除草剂使用的增加,和谷物的秋季播种,导致了麻雀的食物减少,使得种群数量逐步减少。

保护级别

1996年,麻雀被列入《英国国家保护物种红色名录》(U.K. Red List of Species of National Conservation Concern)。

2000年,麻雀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016年,麻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定为无危(LC)物种。

2021年,麻雀被列入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

主要价值

编辑

麻雀的食物中包括杂草种子和农林害虫,对消灭田间杂草和对保护农、林业也有一定意义。

由于麻雀在城市和郊区均有分布,成为研究环境变化对鸟类影响的良好材料。

物种危害

编辑

在秋季谷物成熟时,麻雀集群啄食,并在谷物上跳跃、踩踏,会把谷粒弄落,影响收成。在晒种、打场期间的危害也较大,尤其是一些麦类作物收获脱粒期长的地区。在粮食堆积处,麻雀不仅拣食谷粒,而且在粮堆上遗撒粪便,传播粮储害虫,致使粮食霉变、生虫。在澳大利亚,它会破坏许多谷类和水果作物,并用其粪便破坏谷类作物、动物饲料和储存的谷物。检疫规则禁止将此物种运输到西澳大利亚。

麻雀在林区危害幼树和幼苗,在果区危害果实(如葡萄、梨、桃等)和栽培植物的嫩叶(莴苣、豆类等)。它们利用建筑物的屋檐、隙洞处筑巢,对建筑物也有所损坏。

种间关系

编辑

麻雀的天敌有红隼(Falco tinnunculus)、白尾鹞(Circus cyaneus)等。喜鹊、蜥蜴、蛇会袭击麻雀的巢穴,老鼠、猫、黄鼠狼等偶尔也会偷袭巢穴。

麻雀身体里面会携带很多病菌,易散播传染病。在日本,沙门氏菌感染会导致麻雀的大量死亡。麻雀在中国被发现携带有对鸡具高毒性的H5N1毒株。

膝螨属(Knemidocoptes)的螨虫会感染麻雀种群,导致其腿部和脚趾出现病变。青原丽蝇(Protocalliphora azurea)幼虫对麻雀雏鸟的寄生易导致雏鸟死亡。

其他知识

编辑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中国境内发起的“除四害”爱国卫生运动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被列进四害。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境内的麻雀被大量捕杀,直到1960年,麻雀被移出四害名单。

白俄罗斯、比利时、柬埔寨、爱沙尼亚和中国台湾的邮票上都曾使用过麻雀的形象插图。

注释

编辑

展开[a]

2016年10月1日数据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麻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物种名录. [2023-06-16].

[2]麻雀.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 [2023-06-16].

[3]麻雀.中国动物主题库. [2023-06-15].

[4]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编著. 青海经济动物志[M]. 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9: 443-444.

[5]解生彬,王立波,沈华等. 树麻雀(Passer montanus)巢特征与巢址选择的初步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 No.513(21): 234-237. [2023-06-15]. DOI:10.13881/j.cnki.hljxmsy.2016.2140.

[6]Eurasian Tree Sparrow stamps - mainly images - gallery format.birdtheme. [2023-06-16].

[7]熊卫民.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消灭麻雀运动[J]. 社会科学论坛, 2012, (08): 179-195. [2023-06-15].

[8]旭日干主编. 内蒙古动物志 第4卷 鸟纲 雀形目[M]. 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15: 452-454.

[9]关萍. 辽河干流地区鸟类多样性及常见鸟类图谱[M]. 2017: 142.

[10]Lind J. Escape flight in moulting tree sparrows (Passer montanus)[J]. Functional Ecology, 2001: 29-35. [2023-06-16].

[11]雀泛风起.仪征日报. [2023-11-09].

[12]Species Fringilla montana - Hierarchy - The Taxonomicon.taxonomicon. [2023-06-16].

[13]Brisson M J. Ornithologie ou méthode contenant la division des oiseaux en ordres, sections, genres, especes & leurs variétés... par M. Brisson[M]. chez Cl.-Jean-Baptiste Bauche, 1760: 36. [2023-06-16].

[14]Passer montanusEB/OL.itis. [2023-06-15].

[15]Šálek M, Riegert J, Grill S. House Sparrows Passer domesticus and Tree Sparrows Passer montanus: fine-scale distribution, population densities, and habitat selection in a Central European city[J]. Acta Ornithologica, 2015, 50(2): 221-232. [2023-06-16].

[16]郝亚南,易国栋. 麻雀冬季傍晚集群行为的初步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23(06): 2177-2180. [2023-06-16]. DOI:10.16213/j.cnki.scjas.2010.06.013.

[17]王艳雯,王佳宇,苗浩宇等. 城市噪声使树麻雀鸣唱的最低频率升高[J]. 动物学杂志, 2020, 55(04): 440-448. [2023-06-15]. DOI:10.13859/j.cjz.202004004.

[18]原宝东. 麻雀繁殖参数和孵卵节律初步研究[J]. 野生动物学报, 2017, 38(03): 410-413. [2023-06-15]. DOI:10.19711/j.cnki.issn2310-1490.2017.03.010.

[19]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 [2023-06-15].

[20]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 中国政府网, 2021[2023-06-15].

[21]Massam, Marion. "Sparrows" (PDF). Farmnote No. 117/99. Agriculture Western Australia.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12 August 2008.wa. [2023-06-16].

[22]Veiga, J. P.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eproductive adaptations in house and tree sparrows”. The Auk, 1990, 107(1): 45-49. [2023-06-16].

[23]Une, Yumi; Sanbe, Asuka; Suzuki, Satoru; Niwa, Takeshi; Kawakami, Kazuto; Kurosawa, Reiko; Izumiya, Hidemasa; Watanabe, Haruo; Kato, Yukio.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type Typhimurium Infection Causing Mortality in Eurasian Tree Sparrows (Passer montanus) in Hokkaido” . Japan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08, 61(2): 166–167. [2023-06-16].

[24]Kou, Z.; Lei, F. M.; Yu, J.; Fan, Z. J.; Yin, Z. H.; Jia, C. X.; Xiong, K. J.; Sun, Y. H.; Zhang, X. W.; Wu, X. M.; Gao, X. B.; Li, T. X. "New genotype of Avian Influenza H5N1 Viruses isolated from Tree Sparrows in China". Journal of Virology, 2005, 79(24): 15460–15466.. [2023-06-16].

[25]Mainka, S. A.; Melville D. S.; Galsworthy A.; Black, S. R. "Knemidocoptes sp. on wild passerines at the Mai Po nature reserve, Hong Kong". Journal of Wildlife Diseases, 1994, 30(2): 254–256. [2023-06-16].

[26]Puchala, Peter. "Detrimental effects of larval blow flies (Protocalliphora azurea) on nestlings and breeding success of Tree Sparrows (Passer montanus)". Canadian Journal of Zoology, 2004, 82(8): 1285–1290.. [2023-06-16].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27日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6130/

(27)
词条目录
  1. 命名与分类
  2. 形态特征
  3. 分布栖息
  4. 地理分布
  5. 栖息环境
  6. 生活习性
  7. 节律行为
  8. 觅食行为
  9. 社群行为
  10. 鸣叫特点
  11. 防御行为
  12. 生长繁殖
  13. 求偶交配
  14. 筑巢产卵
  15. 哺育生长
  16. 物种保护
  17. 物种现状
  18. 致危因素
  19. 保护级别
  20. 主要价值
  21. 物种危害
  22. 种间关系
  23. 其他知识
  24. 注释
  25.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