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文化遗产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历史学类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文化遗产专业是国非遗学科的发轫,既是非遗保护国际潮流影响的结果,也是中国非遗保护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从非遗概念的产生历程到保护具体内容的变化,从中国加入缔约国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经验,都为中国非遗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间文艺;1950年,成立了中国民间文艺研...

文化遗产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历史学类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专业发展

编辑

文化遗产专业是国非遗学科的发轫,既是非遗保护国际潮流影响的结果,也是中国非遗保护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从非遗概念的产生历程到保护具体内容的变化,从中国加入缔约国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经验,都为中国非遗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间文艺;1950年,成立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后改名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进行民间文学的收集、整理和研究;1958年,开展了大规模收集民歌运动;20世纪50年代还进行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调查工作。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中国民俗学会、中国故事学会、中国歌谣学会等学术机构相继恢复或成立,开始系统地收集、整理和研究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资源。

自1979年开始民族民间文艺调查,最终形成上百亿字的基础资料,出版298卷、400册、4.5亿字省卷本的“十大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涉及到艺术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学、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美学等学科的内容,为这些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的资料和基本的理论。

培养标准

编辑

培养目标

本专业通过文化遗产及相关课程的教育与实习,培养熟悉文化遗产核心理念、具备文化遗产系列基础知识、了解国际及国内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掌握基础研究理论与方法、具备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一技之长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学生要热爱文化遗产事业,掌握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了解文化遗产的调查、评估、保护、开发、管理、宣传等基本流程,熟练掌握专业外语,具备一定的自然科技、人文艺术修养和实际操作能力。本专业学生毕业后,既具备直接从事文化遗产相关事业的初步能力,同时又可进一步深造、进入更高阶段的人才培养渠道。

知识要求

掌握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对相关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亦有所了解;熟悉并掌握历史学的核心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国内外史学界的重要动态;能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观察和认识历史问题,具备一定的哲学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

课程体系

编辑

文化遗产的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化遗产保护技术、文化遗产学专业英语、文化遗产规划与管理、北京文化遗产概论、中国文化遗产概览、世界文化遗产概览等,选修课程主要包括古代金银器鉴赏、文化项目策划与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课程。

课程设置

课程类型

授课内容

专业必修课程

考古学导论、文化遗产学概论、北京史、博物馆学概论、文化遗产法规与政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国农耕文明与农业遗产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技术、文化遗产学专业英语、文化遗产规划与管理、北京文化遗产概论、中国文化遗产概览、世界文化遗产概览

选修课程

文化人类学、古代金银器鉴赏、文化项目策划与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城市发展史、网络专业课程(罗马建 筑遗产)、北京建筑文化概览、甲骨文通论、中国历史地理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专业技能训练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课程有历史文献检索、史学论文写作、田野调査与考古发掘报告撰写、博物馆陈列设计训练、公众历史策划等;师范类院校应开设教学案例设计与研析等课程;专业实训主要指专业考察(如文化遗址考察、博物馆研习)、社会调查(如口述历史)、大学生自主科研活动等实践教学环节。

毕业写作

毕业论文(设计)应以史料为基础,立论明晰,表达准确,文意通顺,逻辑严密,论证合理,力求达到一定学术水准;在理论和方法上,力求有所创新;鼓励使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开展研究;写作须符合学术规范,章节划分、图表注释、参考书目的格式等应符合各高校教务管理部门要求;为保证和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各专业应为本科生指定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加强毕业论文(设计)在选题、开题、撰写等各个环节的指导和检查,强化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并指导学生进行论文(设计)答辩。必要时,可聘请专业实务部门相关人员共同指导。

发展方向

编辑

深造方向

本专业毕业后可在研究生阶段选择中国史、文物与博物馆等专业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文博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遗产的调查、评估、保护、开发、管理等工作。

师资队伍

编辑

文化遗产专业的师资队伍,应根据专业的学科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授课时数等需要确定;各专业的专任教师一般不少于13人,另可根据专业需要在相关部门聘请一定数量的主讲教师,各专业生师比不高于18:1。本专业的专任教师专业结构需合理,且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或专业带头人和数量适宜的骨干教师;教师学科背景应涵盖专业类课程体系所含的知识领域,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不低于30%;55岁以下的中青年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总数的2/3,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提倡师德自律;并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开阔的学术视野,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能捕捉前沿性的学术问题并具有研究这些问题的能力;能结合学术前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教学条件

编辑

开设专业院校需具备基本的教学办公场所和设备,能满足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有较为丰富的历史学类图书、期刊、专题文献、音像资料、电子书和数据库等覆盖相关知识领域;应及时增加国内外最新专业图书资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和专业教学需求,建立1~2个专业实验室(如历史数据统计与分析实验室、历史文化创意实验室、科技考古实验室),并配置必要的仪器设备。

开设院校

编辑

地区

开设院校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

山西

长治学院

江西

景德镇陶瓷大学

河南

洛阳理工学院

参考资料

注释

编辑

展开[a]

此处参考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课程设置,其他院校请参见学校官网。

[b]

以上仅展示部分开设院校,不分先后顺序,数据来源:阳光高考、中国教育在线,数据截至时间为2023年5月9。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开设院校.阳光高考. [2023-05-09].

[2]文化遗产.中国教育在线. [2023-05-09].

[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学科定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2023-05-09].

[4]2020年文化遗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2023-05-09].

[5]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上.. 2022-01-14: 111-122.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645/

(10)
词条目录
  1. 专业发展
  2. 培养标准
  3. 培养目标
  4. 知识要求
  5. 课程体系
  6. 课程设置
  7. 实践教学
  8. 毕业写作
  9. 发展方向
  10. 深造方向
  11. 就业方向
  12. 师资队伍
  13. 教学条件
  14. 开设院校
  15. 注释
  16.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