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葛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蝙蝠葛(拉丁学名:MenispermumdauricumDC.)是为防己科蝙蝠葛属植物,草质、落叶藤本,根状茎褐色,垂直生,茎自位于近顶部的侧芽生出,一年生茎纤细,有条纹,无毛。叶纸质或近膜质,长和宽均约3-12厘米;叶柄长3-10厘米或稍长,有条纹。圆锥花序单生或有时双生,有细长的总梗,有花数朵至20余朵,花密集成稍疏散。核果紫黑色;果核宽约10毫米,高约8毫米,基部弯缺深约3毫米。花期6-7月...

蝙蝠葛(拉丁学名:Menispermum dauricumDC.)是为防己科蝙蝠葛属植物,草质、落叶藤本,根状茎褐色,垂直生,茎自位于近顶部的侧芽生出,一年生茎纤细,有条纹,无毛。叶纸质或近膜质,长和宽均约3-12厘米;叶柄长3-10厘米或稍长,有条纹。圆锥花序单生或有时双生,有细长的总梗,有花数朵至20余朵,花密集成稍疏散。核果紫黑色;果核宽约10毫米,高约8毫米,基部弯缺深约3毫米。花期6-7月,果期8-9月。

形态特征

编辑

根褐色,垂直生,生有多数须根。

茎自位于根近顶部的侧芽生出,一年生茎纤细,有条纹,无毛。

蝙蝠葛

干燥藤茎,圆柱形,直径2~10毫米。表面黄棕色至黑棕色,有明显纵沟,节上有叶痕、侧枝痕或芽痕;质坚硬,折断面纤维性,皮部易剥落,木部导管呈孔洞状,中央有白色髓。有时基部稍带有圆柱状的根茎,直径12~24毫米,表面灰棕色或棕色,粗糙,具纵纹及支根痕;质坚硬,断面粉性,类白色,木质部导管孔洞明显。气无,味淡。以干燥、青棕色、枝条均匀、粗如小指者为佳。

茎缠绕性,小枝带绿色,有细纵条纹。

茎呈细长圆柱形,弯曲,有分枝,长可达50厘米,直径0.3~0.8厘米。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多有弯曲的细根,并可见突起的根痕及纵皱纹,外皮易剥落。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纤维性,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气微,味苦。

叶纸质或近膜质,轮廓通常为心状扁圆形,长和宽均约3-12厘米,边缘有3-9角或3-9裂,很少近全缘,基部心形至近截平,两面无毛,下面有白粉;掌状脉9-12条,其中向基部伸展的3-5条很纤细,均在背面凸起;叶柄长3-10厘米或稍长,有条纹。

花单性,雌雄异株

蝙蝠葛

蝙蝠葛的花

,圆锥花序单生或有时双生,有细长的总梗,有花数朵至20余朵,花密集成稍疏散,花梗纤细,长5-10毫米;

雄花:花序总梗长约3厘米,花梗长约5毫米,花黄绿色;萼片4-8,膜质,绿黄色,倒披针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1.4-3.5毫米,自外至内渐大;花瓣6-8或多至9-12片,肉质,凹成兜状,有短爪,长1.5-2.5毫米;雄蕊通常12,有时稍多或较少,长1.5-3毫米;

雌花:雌花心皮3,花柱短,柱头2裂。

退化雄蕊6-12,长约1毫米,雌蕊群具长约0.5-1毫米的柄。花期6-7月。

果实

果实核果状,近球形,直径8–10毫米,成熟时紫色。

蝙蝠葛

蝙蝠葛的果实

核果紫黑色;果核宽约10毫米,高约8毫米,基部弯缺深约3毫米。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编辑

耐寒,多生于海拔200至1500山地林缘、灌丛沟谷或缠绕岩石上。

繁殖方式

编辑

蝙蝠葛用种子和根茎均可繁殖。

种子繁殖:一般于秋季采集种子晾晒后,秋季未上冻前条播或穴播,穴播每穴4-8粒,覆土2-3厘米,镇压保墒,山区无水浇条件的,应适当覆盖树叶、碎草或秸秆,以便保墒。

根茎繁殖:在春天幼芽萌动前把根茎挖出,剪成10厘米的段,沟栽或穴栽,覆土5-6厘米,随后镇压。、有水浇条件的,栽后浇水;无水浇条件的地块,应适当覆盖树叶、碎草或秸秆,以便保墒,促进出苗。

栽培技术

编辑

选地

选地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地块选好后,秋季要深耕耙平,然后作畦。作畦前要用50%的辛硫磷300倍液喷洒畦面进行防虫处理,畦面宽100厘米,畦高25厘米,畦沟宽30厘米,畦长10-50米。

播种

播种期:秋播建园播种期在9月20日至10月15日,春播建园播种期在5月10-20日。

施肥播种:畦播采用顺畦播种方式,顺畦面播种两行,间距40厘米,播前开5-6厘米深的沟,沟内施底肥,每亩(667平方,下同)施多元复合肥10-15千克,沟内覆土2厘米,然后播种,每平方米播种2-2.3克,亩播种量1500克,播后覆土厚2-3厘米,镇压保墒。

田间管理

蝙蝠葛苗期耐干旱能力较差,在展3片真叶前要保持土壤湿润;在苗高6-8厘米时进行定苗。定苗过晚,易在根茎处折断,重新发芽。

蝙蝠葛苗期要及时除草,第1年要除草3次。由于地上部生长量小,除草不及时会影响幼苗生长,到第2年、第3年生可以适当减少除草次数。

第1年不用插架条,蝙蝠葛地上部生长量较小,主蔓直立生长,不倒伏。第2年春季插架条,架条可以选择榛材、柳条和暴丁香等。高度为1.5-2米,粗度在1.5厘米左右,一般可利用两年。架条密度为每亩2000根左右。

采收

1年生、2年生生产田总碱含量低,不能进行采收。3年生以上生产园可以采收,采收时间在秋季进行,也可在春季采收,春季采收在萌芽前进行。采收后不能立刻进行提取加工,必须干燥后进行加工。

病虫防治

编辑

蝙蝠葛主要有两种病害发生,一是褐斑病;二是斑枯病,两种病害可同时发生。

  • 褐斑病

危害症状: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为多角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3毫米,中央呈灰褐色,边缘呈黄色或黄褐色;病害严重时叶片呈紫褐色枯死。

防治方法:可选用50%可湿性代森锰锌600倍液或50%可湿性扑海因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10-15天喷1次药。

  • 斑枯病

危害症状:斑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部病斑呈多角形,暗褐色,后期病斑两面生黑色小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发病严重时,病斑可汇合成片,导致叶片枯死脱落。

防治方法:发病期可用70%可湿性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可湿性代森锰锌600倍液喷雾防治。

植物形态

编辑

缠绕木质藤本,长达13米;根状茎圆柱形,细长,皮棕褐色,常层状脱落。小枝淡绿色,有细条纹。叶盾状着生,圆肾形或卵圆形,长、宽约7—10厘米,基部近心形或截形,边缘3—7浅裂或近全缘,背面谈绿白色;叶柄长6—12厘米。圆锥花序腋生;花序梗长2—3厘米;花黄绿色;雄花尊片6或8,倒卵形,2轮,花瓣’6—8,卵圆形,肉质,

稍内卷,较尊片小,雄蕊12或更多,花药球形。核果近圆形,直径8—10毫米,熟时黑紫色。花期;月,果期9月。

蝙蝠葛

产江苏各地,生长在山坡丛林中或攀援于岩石上;我国东北、华北和华东均产。根和茎入药,有祛风、利尿、清热和镇痛的功效;含山豆根碱、青藤碱,汉防已碱等多种生物碱。

分布

编辑

兴安北部和南部、科尔沁、燕山北部、阴山。我国东北、华北、华东;朝鲜日本蒙古、俄罗斯。

产地产量

编辑

产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哲里木盟、赤峰市、乌兰察布盟。产量较少。

药材鉴别

编辑

性状根茎呈细长圆柱形,弯曲,有分枝,长可达50厘米,直径0.3~0.8厘米。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多有弯曲的细根,并可见突起的根痕及纵皱纹,外皮易剥落。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纤维性,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白色髓。有时基部稍带有圆柱状的根茎,直径12~24毫米,表面灰棕色或棕色,粗糙,具纵纹及支根痕;质坚硬,断面粉性,类白色,木质部导管孔洞明显。气微,味苦。以干燥、青棕色、枝条均匀、粗如小指者为佳。

鉴别

取本品粉末约5克,加氨试液5毫升,拌匀,放置20分钟,加氯仿50毫升,振摇,放置1小时,过滤,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l0%盐酸溶液5毫升,振摇提取。分取酸液,置两支试管中,一管加碘化铋钾试液,发生橙红色沉淀;另一管加碘试液,发生棕色沉淀。

主要价值

编辑

观赏特性

园林用途:观叶观花,垂直绿化观花类。

药用价值

药理作用:根和茎含山豆根碱、汉防已碱等多种生物碱,有剧毒,供药用。

入药部分:蝙蝠葛的干燥根茎。

采集加工:春、秋季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泥土,晒干。

鉴别:取本品粉末约5克,加氨试液5毫升,拌匀,放置20分钟,加氯仿50毫升,振摇,放置1小时,过滤,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l0%盐酸溶液5毫升,振摇提取。分取酸液,置两支试管中,一管加碘化铋钾试液,发生橙红色沉淀;另一管加碘试液,发生棕色沉淀。

主要成分

蝙蝠葛碱:

一种季铵化合物,有良好的肌肉松弛作用(兔垂头试验),其作用性质与箭毒同。对犬、猫、兔也有降压作用,并能阻断猫颈上神经节的冲动传导,故与六烃季铵(C6)相同。对离体兔肠可使张力升高,阿托品可阻断之。

山豆根碱:

在麻醉动物身上有降压作用,脉搏波增大,呼吸有短暂之兴奋。其降压作用原理为中枢性的,同时对血管也有直接扩张作用(0.000001~0.00001浓度可扩张离体兔耳血管)。此外,对神经节的阻断(5~10毫克/公斤可阻断猫颈上神经节的冲动传导)无疑也是引起降压的一个原因。在临床上,对轻症高血压患者有效,使肾小球滤过功能好转,但对严重患者无效。它能抑制兔离体小肠的收缩及降低在位肠的张力,有解痉作用。还可降低血胆甾醇。毒性很小,治疗宽度较大,猫静脉注射最小致死量为35毫克/公斤,给药后,动物(特别是小鼠与蛙)表现全身兴奋,而后有较长期之抑制。

蝙蝠葛

性味

《四川中药志》:味苦辛,性寒,无毒。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苦,寒。

功能:降血压、解热、镇痛

主治

牙龈肿痛、咳嗽、急性咽喉炎、慢性扁桃腺炎、肺炎、支气管炎。

扁桃体炎,咽喉炎,风湿痹痛、麻木,水肿,脚气,痢疾肠炎,胃痛腹胀。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或水煎加酒熏洗。

内服:煎汤,0.5~3钱

使用注意

中药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附方:治腰疼:蝙蝠藤二两(老人用三两),酒煎服二剂。(《澹寮试效方》)

临床应用

治疗扁桃体炎和咽喉炎:取蝙蝠葛根、鬼针草各2.5斤,磨粉过筛,制成浸膏片,每片0.5克。每次2~4片,日服3次。治疗扁桃体炎16例,咽喉炎4例,除2例因高烧加用退热药外,均未用其它药物。治程2~5天平均3.15天,皆愈。此外,用蝙蝠葛根各种制剂(针、片、煎剂)治疗慢性气管炎,亦有一定疗效。

附方

编辑

①治痢疾,肠炎:蝙蝠葛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或用蝙蝠葛根五钱,徐长卿三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四肢麻木:蝙蝠葛根五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绦虫病:蝙蝠葛干根一至三钱。水煎服。(《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胃痛腹胀:蝙蝠葛根或茎藤二至三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6490/

(13)
词条目录
  1. 形态特征
  2. 果实
  3. 生长环境
  4. 繁殖方式
  5. 栽培技术
  6. 病虫防治
  7. 植物形态
  8. 分布
  9. 产地产量
  10. 药材鉴别
  11. 鉴别
  12. 主要价值
  13. 观赏特性
  14. 药用价值
  15. 附方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