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巴蜗牛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灰巴蜗牛(学名:Bradybaenaravida),俗名蜒蚰螺、水牛,是中国特有的柄眼目软体动物,属于巴蜗牛科巴蜗牛属。它们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和西北等地区,寄主包括黄麻、红麻、苎麻、棉花、豆类、玉米、大麦、小麦、蔬菜和瓜类等。灰巴蜗牛会咬断麻苗,造成缺苗断垄,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其学名为Bradybaenaravida,旧属巴蜗牛科,现属坚齿螺科。贝壳中等大小,壳质...

灰巴蜗牛(学名:Bradybaena ravida),俗名蜒蚰螺、水牛,是中国特有的柄眼目软体动物,属于巴蜗牛科巴蜗牛属。它们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和西北等地区,寄主包括黄麻、红麻、苎麻、棉花、豆类、玉米、大麦、小麦、蔬菜和瓜类等。灰巴蜗牛会咬断麻苗,造成缺苗断垄,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其学名为Bradybaena ravida,旧属巴蜗牛科,现属坚齿螺科。

形态特征

编辑

贝壳中等大小,壳质稍厚,坚固,呈圆球形。壳高19mm、宽21mm,有5.5—6个螺层,顶部几个螺层增长缓慢、略膨胀,体螺层急骤增长、膨大。壳面黄褐色或琥珀色,并具有细致而稠密的生长线和螺纹。壳顶尖。缝合线深。壳口呈椭圆形,口缘完整,略外折,锋利,易碎。轴缘在脐孔处外折,略遮盖脐孔。脐孔狭小,呈缝隙状。个体大小、颜色变异较大。卵圆球形,白色。

发生规律

编辑

是中国常见的为害农作物的陆生软体动物之一。各地均有发生。上海、浙江年生1代,11月下旬以成贝和幼贝在田埂土缝、残株落叶、宅前屋后的物体下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开始活动,该蜗牛白天潜伏,傍晚或清晨取食,遇有阴雨天多整天栖息在植株上。4月下旬到5月上中旬成贝开始交配,后不久把卵成堆产在植株根茎部的湿土中,初产的卵表面具粘液,干燥后把卵粒粘在一起成块状,初孵幼贝多群集在一起取食,长大后分散为害,喜栖息在植株茂密低洼潮湿处。温暖多雨天气及田间潮湿地块受害重;遇有高温干燥条件,蜗牛常把壳口封住,潜伏在潮湿的土缝中或茎叶下,待条件适宜时,如下雨或灌溉后,于傍晚或早晨外出取食。11月中下旬又开始越冬。

防治方法

编辑

(1)清晨或阴雨天人工捕捉,集中杀灭。(2)用茶子饼粉3kg撒施或用茶子饼粉1—1.5kg加水100kg,浸泡24小时后,取其滤液喷雾,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3)每667m2用8%灭蜗灵颗粒剂1.5—2kg,碾碎后拌细土或饼屑5—7kg,于天气温暖,土表干燥的傍晚撤在受害株附近根部的行间,2—3天后接触药剂的蜗牛分泌大量粘液而死亡,防治适期以蜗牛产卵前为适,田间有小蜗牛时再防1次效果更好。

分布生境

编辑

全国各地。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四川、云南、贵州、新疆等地,生活环境为陆地,常见于农田、庭院、公园、寺庙、林边。

亚种

编辑

灰巴蜗牛具有几个亚种,包括:

- 中华灰巴蜗牛(学名:Bradybaena ravida sieboldiana),Pfeiffer于1850年命名,俗名天牛、蜒蚰螺。分布于俄罗斯、日本朝鲜、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等地,生活环境为陆地,多见于农田边、丘陵坡地潮湿的树干上、草丛中、住宅牲畜圈附近的杂草丛中、乱石堆里以及石块下。

- 浅灰巴蜗牛(学名:Bradybaena ravida ravidella),Moellendorff于1899年命名,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甘肃、四川、西藏等地,生活环境为陆地,主要栖息于山区丘陵坡地潮湿的灌木草丛中、落叶石块下,在住宅以及农田附近的草丛中也常见到。

- 细纹灰巴蜗牛(学名:Bradybaena ravida redfieldi),Pfeiffer于1852年命名,俗名蜒蚰螺、水牛。分布于上海、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长江流域一带等地,生活环境为陆地,主要栖息于平原、山区、丘陵、农田、公园住宅附近的杂草丛以及石块下。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6615/

(5)
词条目录
  1. 形态特征
  2. 发生规律
  3. 防治方法
  4. 分布生境
  5. 亚种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