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西葫芦(学名:CucurbitapepoL.)又名西葫、熊瓜、白瓜、小瓜、菜瓜、荨瓜、熏瓜、角瓜,是葫芦科(Cucurbitaceae)、南瓜属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 最早记录于瑞典植物学家卡尔·林奈(LinnaeusCarl)在1753年发表的专著《植物种志》中。 在1882年英国植物历史学家第康道尔(Dikangdaoer)的《农艺植物考源》一书中就考证了Pumpkin(现指南瓜)的起源,由于当...

西葫芦(学名:Cucurbita pepo L.)又名西葫、熊瓜、白瓜、小瓜、菜瓜、荨瓜、熏瓜、角瓜,是葫芦科(Cucurbitaceae)、南瓜属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

研究历史

编辑

词源由来

最早记录于瑞典植物学家卡尔·林奈(Linnaeus Carl)在1753年发表的专著《植物种志》中。

在1882年英国植物历史学家第康道尔(Dikangdaoer)的《农艺植物考源》一书中就考证了Pumpkin(现指南瓜)的起源,由于当时考证水平所限,第康道尔很有可能将部分南瓜品种与西葫芦相混淆,在Pumpkin后给出的学名却是Cucurbita pepo Linn.(西葫芦)。

物种起源

西葫芦(C.pepo)与南瓜(C.moschata)同为南瓜属作物,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考古发掘与现代基因科学证明二者起源于同一大陆,证实了西葫芦的起源与南瓜的起源是密不可分的。

西葫芦原产自北美洲南部。最早的西葫芦种子在墨西哥东北部塔毛利帕斯州(Tamaulipas)的洞窟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存在时间约为公元前7000年;西葫芦等南瓜属作物引入美国西南部的时间是在大约公元700年,但它可能在史前就沿着海湾传播到了美国东南地区。

物种分布

编辑

世界分布

西葫芦在世界各国普遍栽培。

西葫芦

西葫芦世界分布图

中国分布

中国自16世纪从欧洲引入西葫芦,19世纪起大面积栽种,现各地均有栽培。

西葫芦

西葫芦中国分布图

形态特征

编辑

根茎

有一个攀爬茎或双茎,中空且易折断,缓慢生长的西葫芦品种蔓的长度通常在50厘米以下,半蔓生的蔓长80厘米,属攀缘类植物,但一般匍匐性生长。

西葫芦

西葫芦的根茎

西葫芦

西葫芦的根茎

叶柄粗壮,被短刚毛,长6~9厘米,叶片质硬,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先端锐尖,边缘有不规则的锐齿,基部心形,弯缺半圆形,深0.5~1厘米,宽3~4厘米,上面深绿色,下面颜色较浅,叶脉在背面稍凸起,两面均有糙毛。卷须稍粗壮,具柔毛,分多歧。

西葫芦

西葫芦的叶子

西葫芦

西葫芦的叶

雌雄同株。雄花单生;花梗粗壮,有棱角,长3~6厘米,被黄褐色短刚毛;花萼筒有明显5角,花萼裂片线状披针形;花冠黄色,常向基部渐狭呈钟状,长5厘米,径3厘米,分裂至近中部,裂片直立或稍扩展,顶端锐尖;雄蕊3,花丝长15毫米,花药靠合,长10毫米。雌花单生,子房卵形,1室。

西葫芦

西葫芦的花

西葫芦

西葫芦的花

果实及种子

果梗粗壮,有明显的棱沟,果蒂变粗或稍扩大,但不成喇叭状。果实形状因品种而异;种子多数,卵形,白色,长约20毫米,边缘拱起而钝。

西葫芦

西葫芦的种子

西葫芦

西葫芦的果实

生长习性

编辑

西葫芦最适生长温度为日温18~25℃,夜温12~15℃,适宜生长于湿润肥沃的偏酸性土壤。

繁殖方式

编辑

种子繁殖

西葫芦是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温但不耐高温,以春露地及春拱棚栽培为主。

北方地区8月上旬~11月中下旬播种,10月中下旬至翌年3月中下旬收获。

西葫芦为雌雄同株异花作物,在冬春季节栽培时昆虫授粉较少,容易引起“化瓜”现象。西葫芦种子繁殖的人工授粉能有效提高坐果率,而授粉时间应该在开花当天的上午,若超过时间授粉则会导致坐果率下降。

嫁接繁殖

嫁接是冬春在西葫芦丰产栽培上采用的重要措施,通过嫁接,使西葫芦抗低温、耐弱光和抗病能力显著提高,根部吸收能力进一步增强,延长了生产供应期,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西葫芦的嫁接主要采用靠接和插接两种方法,生产实践证明,插接效果明显优于靠接。西葫芦嫁接一般选用产量较高、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如:阳太、京莹西葫芦、玉女西葫芦、早青一代等;砧木一般选用黑子南瓜。经过一系列准备操作即可开始嫁接,当插穗与砧木嫁接完成后需要用嫁接夹固定插口。在植株的生长过程中要注意保温保湿,嫁接完成第3天之后只要幼苗不萎蔫即可全天见光,嫁接后第10天在切口下方切断接穗根,以后适时去掉嫁接夹。

栽培管理

栽培环境

西葫芦喜温,日温低于14℃,地上生长发育停止,地下生理活动缓慢,夜温低于8℃或日温高于30℃对其生长不利,易植株矮小且受病虫害。

西葫芦属于短日照作物,有比较严格的光照要求。在开花期,低夜温、短光照可以增加雌花数量,开花的时间也会提前。光照充足时,花芽发育完全,果实生长速度快,而且果实外观良好。进入结果期后需较强光照,雌花授粉后若遇弱光,易引起化瓜、畸形瓜。

西葫芦需水量大,叶片多蒸腾作用旺盛,加之移栽时主根易受到破坏,所以栽培时需要较高的土壤湿度。生长环境中空气湿度过高或过低都容易导致病虫害的产生。

西葫芦对土壤适应性强,最适宜生长于pH5.5~6.8的土壤,在不同时期对肥料的需求不同,农业生产中要保证、磷、钾肥的供应,以保证结实高产。

阶段管理

1.发芽期。从种子发芽到第一片真叶出现的时期为发芽期,约4~5天,在该时期需保证其生长发育所需水分和光照。

2.幼苗期。从第一片真叶出现到4~5片真叶展开为幼苗期,约30天。此时期西葫芦幼苗同时进行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生长速度快,需注意调节适宜温度和湿度,避免发生徒长或老化。

3.初花期。从第一株雌花出现、开放,到第一条瓜坐住为初花期,约40~120天。这一时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花芽继续形成,花和叶数量不断增加,叶面积不断增大。

4.结果期。从第一个瓜坐住到全部果实采收完毕为结果期。在保证西葫芦品质的条件下适当延长结果期有利于提高效益。

功用价值

编辑

营养价值

西葫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钙含量丰富,一般瓜类的钙含量为每千克200毫克,而试验中西葫芦的钙含量为每千克217~374毫克;多个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3%,相较于其他瓜类糖含量较低。有机酸含量处于0.09%~0.8%之间,不同品种间差距较大;西葫芦中维生素C含量,相比于一般瓜类每千克100毫克较高。

观赏价值

观赏南瓜为西葫芦中的微型品种,瓜色鲜艳,果型趣巧、精致、形状奇特,可观性强。既能在露地、温室种植,又可用花盆栽培。多个不同形状颜色的成熟果实搭配作为装饰品或礼品,观赏价值高。观赏南瓜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园中吸引游客的亮点之一。

分类研究

编辑

美国生物学家Decker D.S.等欧美国家的研究者们根据同工酶变化和果实的形态学特征,将西葫芦分为3个亚种,它们是

  • Cucurbita pepo subsp. pepo(栽培品种)

  • Cucurbita pepo subsp. texana(栽培品种,在美国有野生型)

  • Cucurbita pepo subsp. fraterna(在墨西哥北部有野生型)

以色列植物学家N.Katzir等人用ISSR和SSR技术分析西葫芦种内亚种间的亲缘关系,再一次证明了上述分类方法。

以色列植物学家Paris等还根据果实形状、大小、颜色,外果皮硬度、瘤状突起多少和有无,种子形状以及生长习性等性状将西葫芦栽培种分为可食用类群和装饰观赏用类群。可食用类群包括AcornStraightneck、Scallop、PumpkinCocozelleVegetable MarrowZucchini Group等西葫芦类型。装饰观赏类群包括大部分的卵形、梨形、搅瓜及外果皮有瘤状突起的西葫芦类型。

根据中国学者的分类,西葫芦中还有珠瓜(C. pepo var.ovifera(L.)Alef.)和金瓜(C.pepo var.medullosa Alef.)两个变种。金瓜又名金丝瓜、搅瓜、茭瓜,是上海崇明岛著名的传统特色蔬菜,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因其成熟瓜的皮呈金黄色而得名。

物种对比

编辑

西湖芦与南瓜(Cucurbita moschata)和笋瓜(Cucurbita maxima)属于同科同属植物,三者的形态特征都不相同。西葫芦和南瓜都是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而笋瓜则是一年生粗壮蔓生藤本植物。其次,西葫芦的茎有棱沟、南瓜的茎常生根,但笋瓜的茎较粗壮。西葫芦的叶柄较南瓜和笋瓜来说较短,只有6~9厘米,而南瓜与笋瓜的叶柄分别有8~19厘米、15~20厘米。且西葫芦的叶片呈三角形,但南瓜与笋瓜分别是卵圆形以及圆肾形。三种植物的果实较为相似,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颜色,西葫芦的种子为白色,而南瓜的种子为灰白色。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舒迎澜. 主要瓜类蔬菜栽培简史[J]. 中国农史, 1998, (03): 6. [2022-10-15].

[2]刘宜生. 西葫芦史话[J]. 中国瓜菜, 2008, (01): 49-50. [2022-10-15].

[3]西葫芦的营养功效[J]. 吉林蔬菜, 2013, (Z1): 19. [2022-10-15].

[4]李新峥,周俊国. 观赏南瓜的观赏特性及其生产的发展[J]. 浙江农业科学, 2006, (01): 91-93. [2022-10-15].

[5]西葫芦EB/OL.国际植物名称索引. [2022-10-15].

[6]Antoine Nicolas Duchesne. Encyclopédie méthodique:Botanique[M]. Paris, 1786: 149.

[7]李昕升. 南瓜的起源中心与早期利用[J]. 大众考古, 2016, (03): 34-38. [2022-10-15].

[8]Thomas W. Whitaker,Hugh C. Cutler and Richard S. MacNeish. Cucurbit Materials from Three Caves Near Ocampo, Tamaulipas[J]. American Antiquity, 1957, 22(04): 352-358. [2022-10-15].

[9]西葫芦EB/OL.植物科学数据中心. [2022-10-15].

[10]崔艳艳. 西葫芦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种子科技, 2020, (24): 57-58. [2022-10-15].

[11]雷逢进,朱建中,卫爱兰. 西葫芦海南加代繁殖主要技术措施[J]. 蔬菜, 2001, (09): 18-19. [2022-10-15].

[12]刘艳红,李炳华,陈军,卢振宇,刘超,王敬民,李敬华. 秋季西葫芦优良品种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10, (08): 192+198. [2022-10-15].

[13]陈华勤. 西葫芦栽培技术[J]. 吉林农业, 2015, (18): 106. [2022-10-15].

[14]史升. 日光温室冬春茬西葫芦嫁接栽培技术要点[J]. 农业科技信息, 2013, (03): 31-32. [2022-10-15].

[15]胡占菊,付廷凤,李会群. 温室西葫芦嫁接技术[J]. 长江蔬菜, 2002, (03): 21. [2022-10-15].

[16]王德元. 西葫芦嫁接栽培实用技术[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 (11): 21+51. [2022-10-15].

[17]魏家亮,李金霞,刘艳. 西葫芦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发育生长各个时期的特点与注意问题[J].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20, (01): 242. [2022-10-15].

[18]李文君,吕思龙,黄倩,韩莹琰. 6个西葫芦新品种的营养品质评价试验[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1, 36(01): 79-82. [2022-10-15].

[19]魏荣彬. 奇特的观赏南瓜高产种植新技术[J]. 吉林蔬菜, 2011, (06): 56-57. [2022-10-15].

[20]H.S. Paris, V. Portnoy, N. Mozes-Daube, G. Tzuri, N. Katzir, N. Yonash. AFLP, ISSR AND SSR POLYMORPHISMS ARE IN ACCORDANCE WITH BOTANICAL AND CULTIVATED PLANT TAXONOMIES OF THE HIGHLY POLYMORPHIC CUCURBITA PEPO[J].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Congres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axonomy of Cultivated Plants, 2004[2022-10-15].

[21]H. Nerson, Harry S. Paris, Effi P. Paris. FRUIT SHAPE, SIZE AND SEED YIELD IN CUCURBITA PEPO[J]. Eucarpia Meeting on Cucurbit Genetics and Breeding, 2000[2022-10-15].

[22]陈海荣,陈泉生,杨华,朱忠南. 特色蔬菜资源崇明金瓜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J]. 中国园艺文摘, 2010, (01): 45-47. [2022-10-15].

[23]南瓜EB/OL.植物科学数据中心. [2022-10-15].

[24]笋瓜EB/OL.植物科学数据中心. [2022-10-15].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4月2日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7246/

(18)
词条目录
  1. 研究历史
  2. 词源由来
  3. 物种起源
  4. 物种分布
  5. 世界分布
  6. 中国分布
  7. 形态特征
  8. 根茎
  9. 果实及种子
  10. 生长习性
  11. 繁殖方式
  12. 种子繁殖
  13. 嫁接繁殖
  14. 栽培管理
  15. 栽培环境
  16. 阶段管理
  17. 功用价值
  18. 营养价值
  19. 观赏价值
  20. 分类研究
  21. 物种对比
  22.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