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羊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岩羊(学名:Pseudoisnayaur)是牛科岩羊属动物,别名有蓝羊、崖羊、石羊、野羊、盘羊、青羊。岩羊为中等体型,其大小介于山羊和绵羊之间,形似绵羊。其体长在115-165厘米之间,尾长10-20厘米,肩高75-90厘米,雄性体重在50-75千克之间,雌性体重在20~50千克之间。该物种头型狭长,颌下无须,上、下唇及耳内均为白色;它们拥有健壮的身体,强壮的肩膀,宽阔的胸部和粗壮的腿;它们的皮毛...

岩羊(学名:Pseudois nayaur )是牛科岩羊属动物,别名有蓝羊、崖羊、石羊、野羊、盘羊、青羊。岩羊为中等体型,其大小介于山羊和绵羊之间,形似绵羊。其体长在115-165厘米之间,尾长10-20厘米,肩高75-90厘米,雄性体重在50-75千克之间,雌性体重在20~50千克之间。该物种头型狭长,颌下无须,上、下唇及耳内均为白色;它们拥有健壮的身体,强壮的肩膀,宽阔的胸部和粗壮的腿;它们的皮毛从灰褐色到板岩蓝色不等,其体背为灰褐色,腹部和四肢内侧为白色,前后肢的前面有黑色的条纹,蹄侧具有一个圆形白斑。

亚种争议

编辑

岩羊亚种分类的问题上存在争议,部分科学家认为岩羊是单型种;而据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评估该物种依靠地理分布格局命名两个亚种:西藏岩羊(Pseudois nayaur nagaur)和四川岩羊(Pseudois nayaur szechuanensis);此外,通过系统进化树发现贺兰山岩羊有可能已经进化为岩羊西藏、四川两亚种之外的一个新的亚种;而矮岩羊在系统发育树上并不能直接聚为一个单系群,因此不宜将其划为一个独立的种或者亚种,应作为四川亚种中一个形态变异的特殊种群来对待。本词条依主流观点展开,即岩羊种群只划分为两个亚种,二者在分布地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如下表:

中文名

学名

分布地区

西藏岩羊

Pseudois nayaur nagaur

分布于尼泊尔、锡金、克什米尔、中国西藏

四川岩羊

Pseudois nayaur szechuanensis

分布于中国的云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内蒙等省区

形态特征

编辑

岩羊为中等体型,其大小介于山羊和绵羊之间,形似绵羊。其体长在115-165厘米之间,尾长10-20厘米,肩高75-90厘米,雄性体重在50-75千克之间,雌性体重在20~50千克之间。

岩羊头型狭长,颌下无须,上、下唇及耳内均为白色;它们拥有健壮的身体,强壮的肩膀,宽阔的胸部和粗壮的腿;它们的皮毛从灰褐色到板岩蓝色不等,因此也俗称蓝羊,由于其体色接近岩石的颜色,所以它们在裸露的岩石处静止时很难被发现,其体背为灰褐色,腹部和四肢内侧为白色,前后肢的前面有黑色的条纹,蹄侧具有一个圆形白斑。

雌雄岩羊在形态上有些许差异。首先,雌雄岩羊均有角,但是雄性岩羊的角粗大,向外分歧且角间距很宽,两角呈V形,向后外侧弯曲;而雌性岩羊角细短,角基偏向上渐细尖。其次,雌雄岩羊在分离其上背部处有一个条纹,雄性呈黑色,而雌性呈白色。此外,雄性较雌性头较大。

岩羊

雌性岩羊

未成年的岩羊毛色较成年岩羊的毛色更浅,其毛色会随年龄增长而渐深。

岩羊

分布栖息

编辑

分布范围

岩羊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分布范围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向四周扩散,西部界线位于巴基斯坦昆泽拉巴国家公园以及中国塔什库尔干保护区东部,北部界线位于祁连山,南部界线为拉雅山脉,东部边界则位于内蒙古狼山东部边缘。具体来看,岩羊主要沿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分布于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缅甸、克什米尔和中国;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昆仑山和狼山,包括新疆、西藏、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四川和云南等地。

岩羊

岩羊世界分布

岩羊

岩羊中国分布

栖息环境

岩羊几乎完全生活在陡峭的多山地带且它们有各种各样的栖息地。它们通常栖息在海拔高度为2500-5500米的高山上的开阔草坡处;它们可以生活在其他野生物种不适合生存的栖息地,且能容忍十分极端的环境,例如灼热的沙漠环境和寒冷的斜坡处。

岩羊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其栖息地稍有不同,如1997年11-12月期间,四川巴塘地区观察到的岩羊活动在2600-3200米之间的金沙江干旱河谷灌丛中;而1996年4-5月在宁夏贺兰山地区观察到的岩羊生活在1500-3000米左右的沟底;在甘肃东大山地区观察到的则主要分布在2200-3660米的沟壑地带;而在喜马拉雅山分布的岩羊主要在海拔为4400-5000米活动。

水、食物和隐蔽级是影响岩羊栖息地选择的三大要素。岩羊多选择靠近水源的区域活动,以便饮水。冬季岩羊主要依靠采食积雪补充水分,此时水源距离不再成为其生境选择限制因子。岩羊喜欢选择以灰榆为优势乔木的山地疏林草原带,回避山地针叶林带。隐蔽条件是影响野生动物栖息地选择的另一个决定因素。为减少被捕杀的风险,岩羊倾向于选择高隐蔽级的区域活动。

生活习性

编辑

活动特点

岩羊因其喜欢攀登岩峰,又名崖羊或石羊,能迅速在裸岩上或者90°的岩石上奔跑;它们在悬崖峭壁只要有一脚之棱,便能攀登上去。而且它们有非常卓越的跳跃能力,其能原地一跃至少1.5米以上。若从高处向下更能纵身一跃10多米而不致摔伤。其大角在跳跃时可能起着保护的作用。碰上岩石时角先接触,起到缓冲作用,使身体不致摔伤。

岩羊

喜欢攀登岩峰的岩羊

觅食行为

岩羊是食草动物,它们以草、高山草本植物和地衣为食。其在饮食上表现出很大的季节性变化,在夏季它们多觅食高山草,禾本科植物占其日粮的10.5% 至92%;而在冬季,它们会选择雪被薄的地方啃食干草和枝叶,禾本科植物也是其日粮的主要来源,并辅以灌木和牧草;且随着海拔上升,高原的牧草数量可能会有所不同,岩羊主要活动区的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也会相应升高,纬度越高,它们食用草的百分比就会越低,而灌木等百分比会越高。岩羊有发达的嗅觉、味觉和视觉识别食物,不食用有毛或有油脂的植物,也不食用有粪便污染的植物。

岩羊

岩羊正在群体摄食

特殊食性

“羊性好盐,常以盐啖为妙”“春不啖盐夏不好,伏天不啖不食草。”岩羊啖盐,它们在野外啃食含盐多的泥土以补充盐分。这是由于牧草中所含的钠太少,仅占日粮的0.05%-0.15%,这远远不能满足岩羊的需要。岩羊的饮水行为与牧草品质和气候条件有关,季节的变化对饮水量有相当大的影响,冬季它们主要以啃积雪补充水分。

节律行为

岩羊属于昼行性动物,日活动模式呈单峰型,活动主要集中在午间时段,它们通常在这时段寻找食物以及休息地点,生理因素可能是影响其活动节律的主要原因。此外,在岩羊一天的活动中,它们上午喜欢在阳坡活动,下午则不甚明显或稍偏重于阴坡。

社群行为

岩羊是群居动物,其群体数量在5-400个不等。它们社群的规模大小取决于季节、种群规模、栖息地条件、狩猎压力和干扰等因素。随着单个成员和群体的加入和分离,其社群组成经常发生变化。夏季它们通常会结成十至数十只的群,冬季则结成数百只的大群,社群由1只或数只体格健壮的雄性岩羊率领。岩羊的主要集群类型为混合群或雌幼群,夏季主要为雌幼群,冬季主要为混合群。

攻击防御

岩羊之间的攻击行为包括挺举、弓步、摇头、跳跃等,雌性岩羊之间有时还会出现撕咬等攻击行为。其生性机警,稍有风吹草动它们便会快速逃窜。它们的主要天敌是雪豹、豺、狼,以及秃鹫金雕等大型猛禽。岩羊常会停留在悬崖附近活动,作为“头羊”的雄性岩羊立于高处突出的岩石上瞭望,当敌害开始接近时,“头羊”便会发出一种长而急的“哨音”。随即羊群停止觅食,卧着的也立即站起,昂首翘望。“头羊”撒腿先迅速奔向高山裸岩地带,群羊尾随其后逃遁,且由于毛色与岩石极其相近,故它们不易被发现。

岩羊

“头羊”正立于高处突出的岩石上瞭望

生长繁殖

编辑

发情阶段

岩羊性成熟期为1.5年,成年的岩羊通常在12月到翌年1月发情交配。雌性岩羊发情时,一般不抗拒雄性岩羊接近或爬胯,或者主动靠近雄羊接受爬胯或交配。雌性岩羊在发情初期性欲表现不太明显,但随着发情的程度其性欲逐渐显著,排卵后性欲又会逐渐减弱,无性欲的雌性岩羊会抗拒雄羊接近或爬胯。雄性岩羊会同时占有8-16只雌性岩羊,并有争夺雌性岩羊的现象,通常表现为彼此驱赶或者以角互相冲撞,但与其它动物相比,它们的争雌相斗现象并不算激烈。岩羊交配期主要集中在12月中旬到翌年1月中旬。

妊娠阶段

岩羊的妊娠期为6个月左右,它们通常会在6-7月产仔。它们通常会选择背风、向阳、温暖、坡度较大的南坡裸岩、灌丛、郁闭度不大的乔木林等便于隐蔽和逃避天敌的环境进行繁殖。它们通常产下1仔,但少数时候也有2个仔。

岩羊

岩羊选择隐蔽的环境进行繁殖

哺育生长

岩羊幼仔通常在出生后半个小时即可站立,并在其母羊的配合下初次吸乳,幼仔会通过对母羊前腿之间的嗅闻来寻找乳头,并很快就会吸乳成功。岩羊幼仔会随着母羊进行活动,10天之后它们就能跟着社群登高履险。岩羊的哺乳期为3个月。岩羊平均寿命在15岁左右。

岩羊

成年岩羊正在看护幼羊

物种保护

编辑

物种现状

截至2014年,世界上野生岩羊的数量为4.7-41.4万只;

岩羊不同分布区种群数量差异较大,截止2008年,中国种群数量最多,达到4万只以上,其中贺兰山种群数量为2万只以上,青海省分布4千余只。

尼泊尔种群数量排名第二,截止1998年,尼泊尔种群数量为1747-2561只。

致危因素

人类的狩猎行为、偷猎行为而造成岩羊的数量下降,例如在中国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能时常发现偷猎者留下的痕迹,包括子弹壳、头骨、皮张等。

栖息地的退化与丧失,例如在尼泊尔由于过度放牧导致岩羊的栖息地退化,巴基斯坦的放牧行为也会导致栖息地的丧失,中国由于经济规模化和人口规模化导致岩羊的栖息地受到威胁。

家畜的竞争,例如在中国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允许进山放牧的羊数量以及常年居住山中放牧的家羊数量在逐年上升,而这批数量庞大的家畜不仅占据了岩羊的生活空间,而且也使岩羊等野生动物的食物受到严重的竞争。

保护级别

2014年,岩羊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评估等级为无危(LC)。

2021年,岩羊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2023年,岩羊的巴基斯坦种群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III中。

保护措施

在中国和尼泊尔(可能还有巴基斯坦),有四到五个指定地区作为岩羊的狩猎活动,保证人类的狩猎活动对岩羊的种群数量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且在中国实施没收游牧民所有枪支的政策,防止当地牧民偷猎岩羊。

建立自然保护区,例如中国长唐自然保护区、不丹的吉格梅多吉国家公园、印度的萨布楚科尔野生动物保护区、尼泊尔的安纳布尔纳峰保护区等。

主要价值

编辑

岩羊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岩羊作为食物链的一个环节,是雪豹的主要食物来源,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有着非常重要的生态意义。

相关文化

编辑

关于岩羊的文化有很多,例如画有岩羊的岩画,如曼德拉山岩画,它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孟根布拉格苏木西南约14千米处,方圆约18平方千米。1986年该地被发现现存岩画4200余幅,其年代自旧石器时代至清。岩画内容以动物为主,有山羊、黄羊、盘羊、岩羊、绵羊、羚羊等,还有马、鹿、骆驼以及狩猎、帐幕等现实生活的图像,反映了古代游牧民的生活。也有一些以岩羊为意象创作的诗歌,如作为蒙古国诗人的别·雅沃胡朗1970年发表的名为《岩羊停歇的山峰》的诗歌。

岩羊

曼德拉山岩画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 [2023-07-13].

[2]Pseudois nayaur.Animal Diversity Web. [2023-07-02].

[3]姚启远. 圈养条件下岩羊的饲养[J/OL]. 野生动物, 2013, 34(4): 190-191. [2023-07-02].

[4]刘建泉, 倪自银, 王多尧等. 东大山保护区岩羊对繁殖地的选择及其对气候变化的适应[J/OL]. 甘肃科技, 2009, 25(15): 42-45. [2023-07-02].

[5] Report: Pseudois nayaur.ITIS. [2023-07-02].

[6]岩羊.《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 [2023-07-02].

[7]岩羊
Pseudois nayaur Hodgson.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 [2023-07-02].

[8]陈晨, 张楚婕, 汪沐阳, 等. 岩羊生态生物学研究进展[J/OL]. 四川动物, 2021, 40(5): 592-600. [2023-07-13].

[9]李艳香. 中国岩羊(Pseudois nayaur)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研究[D/OL]. 黑龙江, 2014[2023-07-02].

[10]Blue Sheep.iucnredlist. [2023-07-02].

[11]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 [2023-07-02].

[12]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 [2023-07-02].

[13]梁军, 胡天华. 贺兰山野生有蹄类动物的经济价值及种群动态变化[J/OL].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2, 33(1): 17-18. [2023-07-02].

[14]谭帅, 邹方东. 岩羊亚种分化和矮岩羊多系起源的分子证据[C/OL]. //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2: 25-25. [2023-07-13].

[15]谭帅, 邹丹丹, 彭确昆, 等. 岩羊的亲缘地理和亚种分化和矮岩羊的分类地位[C/OL]. 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1: 76-76. [2023-07-13].

[16]姜莹莹, 马忠其, 滕丽微等. 中国岩羊(Pseudois nayaur)种群和生态学研究进展[J/OL]. 经济动物学报, 2017, 21(3): 181-183. [2023-07-02].

[17]壬小明, 刘志霄, 徐宏发, 等. 贺兰山岩羊种群生态及保护[J/OL]. 生物多样性, 1998, 6(1): 1-5. [2023-07-13].

[18]赵朋波, 邱开阳, 谢应忠等. 海拔梯度对贺兰山岩羊主要活动区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J/OL]. 草业学报, 2022, 31(6): 79-90. [2023-07-02].

[19]任青峰, 李香兰, 张惠玲等. 岩羊行为的初步研究[J/OL]. 宁夏农学院学报, 1991[2023-07-02].

[20]孙佳欣, 李佳琦, 万雅琼等. 四川9种有蹄类动物夏秋季活动节律研究[J/OL].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8, 34(11): 1003-1009. [2023-07-02].

[21]谢建冲, 孟德怀, 李宗智, 等.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岩羊(Pseudois nayaur)种群数量及结构[J/OL]. 生态学报, 2022, 42(10): 4189-4196. [2023-07-02].

[22]朵天庆, 史国民.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河口林区岩羊种群资源现状与管理[J/OL]. 林业实用技术, 2014, (7): 44-46. [2023-07-02].

[23]曼德拉山岩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2023-07-02].

[24]别·雅沃胡朗.《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2023-07-02].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4月9日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7424/

(21)
词条目录
  1. 亚种争议
  2. 形态特征
  3. 分布栖息
  4. 分布范围
  5. 栖息环境
  6. 生活习性
  7. 活动特点
  8. 觅食行为
  9. 特殊食性
  10. 节律行为
  11. 社群行为
  12. 攻击防御
  13. 生长繁殖
  14. 发情阶段
  15. 妊娠阶段
  16. 哺育生长
  17. 物种保护
  18. 物种现状
  19. 致危因素
  20. 保护级别
  21. 保护措施
  22. 主要价值
  23. 相关文化
  24.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