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载湉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tián](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又称光绪帝,是宣宗道光帝的孙子,穆宗同治帝的堂弟。父亲醇亲王奕譞[xuān],是宣宗的第七个儿子,生母叶赫那拉氏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71年8月14日),载湉出生于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父亲为道光帝第七子醇亲王奕𫍽[yìxuān],因此载湉和同治帝是堂兄弟。母亲是嫡福晋叶赫那拉·婉贞,即慈禧太后的...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tián](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又称光绪帝,是宣宗道光帝的孙子,穆宗同治帝的堂弟。父亲醇亲王奕譞[xuān],是宣宗的第七个儿子,生母叶赫那拉氏为慈禧皇太后亲妹。

人物生平

编辑

幼年即位

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71年8月14日),载湉出生于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父亲为道光帝第七子醇亲王奕𫍽[yì xuān],因此载湉和同治帝是堂兄弟。母亲是嫡福晋叶赫那拉·婉贞,即慈禧太后的亲妹,因此载湉也是慈禧太后的亲外甥。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驾崩。由于同治帝无子,于是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召惇亲王奕誴[yì cóng]、恭亲王奕訢[yì xīn]、醇亲王奕譞,孚郡王奕譓[yì huì]、惠郡王奕详,贝勒载澂[chéng],镇国公奕谟[mó],暨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弘德殿、南书房诸臣等定议。按照常规,应从同治帝的下一辈中,也就是“溥[pǔ]”字辈中选择立,然而慈禧太后为了能够垂帘听政,她选择了醇亲王奕譞的次子,也就是自己的外甥载湉。最终,传懿旨,将载湉继为文宗咸丰帝之子,次年嗣承皇位,年号光绪。

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遵两宫太后懿旨,于光绪元年(1875年)正月二十日,光绪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即位大礼,告祭天地、太庙、社稷。继位后,到乾清宫向同治帝御容(画像)行礼,又到钟粹宫向慈安太后行礼,再到长春宫向慈禧太后行礼,复到储秀宫向孝哲毅皇后(同治皇后)行礼。这时载湉才五岁,实际年龄只有三周岁半。

光绪二年(1876年)四月,载湉开始在毓庆宫[yù qìng gōng]读书,载湉的师傅是翁同龢[wēng tóng hé],生父醇亲王奕譞负责料理他的学习事物。慈禧希望载湉多学习“家规家法”,醇亲王则希望翁同龢能引导载湉“留心世务”,而载湉的师傅翁同龢则希望将载湉培养成汉光武、清高宗那样的“中兴圣主”。

光绪三年(1877年)四月,刘锦棠等攻克新疆多地。同年年末,南疆收复,清军收复新疆之战取胜,匪首伯克胡里、白彦虎逃入俄罗斯。光绪四年(1878年),光绪帝论功封左宗棠为二等侯,封刘锦棠为二等男。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慈安太后逝于钟粹宫,上谥为孝贞皇后,慈禧太后独揽大权。

光绪九年(1883年)五月,法军进攻越南河内的纸桥,挑起中法战争。次年,法国侵略军在越南大举进攻,清军连连退败。慈禧罢免了恭亲王奕及军机处的其他几位大臣。光绪十一年(1885年)二月,中法战争结束。六月,中法双方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即《越南条款》或《中法新约》,又称《李巴条约》。九月,改台湾府为行省,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抚。设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命醇亲王奕譞总理,节制调遣沿海水师等。

亲政

光绪十二年(1886年)六月初六日,慈禧颁发关于“归政”的懿旨,但是懿旨中写道:“于明年正月举行亲政典礼。”懿旨颁发次日,醇亲王奕譞请求“从缓”归政,随后慈禧的其他心腹礼亲王世铎[duó]、大臣伯颜诺谟祜[hù]也都纷纷上表恳求慈禧从缓归政。于是,慈禧于八月初五表示,在皇帝亲政后,她会继续“训政”数年。

光绪十三年(1887年)正月,载湉正式亲政,慈禧推举幕后进行“训政”。光绪十四年(1888年)正月十七,慈禧下懿旨为皇帝举办大婚典礼。慈禧为载湉选的皇后正是慈禧亲兄弟副都统桂祥的女儿,也是载湉的表姐。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清廷为载湉举办大婚典礼。二月初三,载湉亲政,宣布“亲政”诏书,诏书中特别提及,遇到重大事宜,仍然要请太后训政。当天,载湉还当着翁同龢的面向慈禧保证,亲政之后不改变从前的章程。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光绪二十年(1894年)正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当局请清政府出兵镇压,而日本则借口保护侨民,增兵朝鲜。清政府与日本交涉,认为朝鲜“内乱”已经结束,双方可以撤兵。日本则企图借此机会控制朝鲜当局,并污蔑清政府撤兵是有意生事。

光绪及翁同龢等人是主张正面迎战的。五月二十二日,光绪帝发出上谕,力主做好准备,迎战日本。但李鸿章对光绪的诏令置若罔闻。等到五月二十八日,光绪再次发出诏令,他认为两国战争已是箭在弦上,不可避免的,要求李鸿章准备粮草,不要耽误战事。而李鸿章等依然抱有幻想,认为可以和议,不必经历战争。光绪帝期间几次发诏令,直至六月十六日,光绪帝下诏斥责李鸿章后,李鸿章才拿出了作战方案,但实际上这个方案依然不是正面迎战的方案。

六月二十一日,日本控制了朝鲜政权。六月二十三日,日本海军掳走护航舰“操江号”,击沉了“高升号”,战争已然打响。七月初一,光绪帝正式下诏向日宣战。然而,清军先后经历了牙山战役失利,平壤之战战败,鸭绿江江防之战失利,日本乘势发起辽东战役,连陷九连、凤凰诸城。大连、旅顺相继失守。复据威海卫、刘公岛。在威海卫战役中日军夺中国兵舰,中国海军覆丧殆尽。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月二十三日,李鸿章代表清廷与日本签订了《关条约》。光绪是不同意签约的,朝廷内外的爱国人士也都极力反对。然而,在慈禧及其他后党派的压力下,光绪帝最终流着眼泪在条约上盖上了印。

百日维新时期

甲午战争的失败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光绪帝意识到朝中大臣不可信任,于是光绪决心改变。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科举考试举行,康有为考中了进士,光绪帝立即授予其工部主事的职务。在此之前康有为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1300名举子,上书都察院要求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之后,他又三次上书光绪帝,提出了变法的步骤和措施:富国、养民、教民、练兵。光绪帝看了康有为的上书后,大受启发,命令再抄录副本4件,1件呈送慈禧太后,1件留存军机待日后发交各省督抚讨论,1件存放乾清宫南窗小箧[qiè],1件存勤政殿以备随时“览观”。随后,康有为和梁启超建立了“强学会”,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鼓吹变法。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清廷与德国签订了《胶澳阻截条约》;俄国出兵占据了大连和旅顺;法国索租广州湾;英国强租威海卫等等。面对着国家的兴亡,爱国主义志士忧愤,戊戌变法也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正月,康有为上书,光绪看后决定召见康有为,但是顽固派大臣们极力阻止,最后总署大臣李鸿章、翁同龢等在总理衙门召见了康有为。随后,康有为再次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强调中国变法“要借鉴日本的维新变法”。至此,光绪坚定了维新变法的决心。随后,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朝中顽固派大臣纷纷上书攻击保国会,光绪回应:“会能保国,难道不好吗?”

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百日维新。四月二十九日,光绪下诏废除八股取士制。五月,光绪帝下诏设立京师大学堂;陆军改练洋操;自下科始,乡、会、岁科各试,改试策论;诏八旗两翼诸营,均以其半改习洋枪。六月,诏改定科举新章。七月,裁詹事府、通政司、大理、光禄、太仆、鸿胪[lú]诸寺,归并其事于内阁,礼、兵、刑部兼理之。以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四军卿架空原有的军机大臣,为掌握军事诏袁世凯来京。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光绪帝几乎天天发布新的诏令,而这些新政严重威胁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一直在幕后暗中操纵,等待时机重新掌控局面。直到光绪帝罢免了李鸿章等,并任命任命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四人为军机章京,这才真正触及了顽固派的底线,迫使他们拼命反抗。慈禧也决定于九月带光绪帝去天津阅兵。维新派知道,慈禧可能要借此机会罢除光绪,光绪自己也感到事态危急,开始做准备应对。七月二十九日,他召见杨锐并给了他一道密诏,大意是他知道自己皇位恐不保,希望康有为等人到时候能拯救他。八月初一,他又召见袁世凯并破格重赏侍郎候补,并告诉袁世凯可以摆脱荣禄控制,直接对自己负责。另一方面,康有为、谭嗣同等为救光绪帝,决定让袁世凯杀荣禄、包围颐和园、逼慈禧交出政权。结果,袁世凯将计划告诉了荣禄,荣禄则立刻上报慈禧。

八月初六,慈禧太后回宫并宣布重新训政,并以光绪帝的名义下令缉捕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戊戌政变发生。康有为在政变发生的前一天逃离北京,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六君子”于八月十三日被杀于北京菜市口。慈禧太后在八月初八日举行临朝训政礼后,囚光绪帝于中南海瀛[yíng]台涵元殿。至此,维持了一百零三天的维新运动就此以失败告终。

囚禁时期

维新运动结束后,光绪帝被囚于中南海瀛台,但是如何处置光绪帝,对慈禧来说是非常棘手的。最后,慈禧采纳了荣禄的建议,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腊月二十四日,以光绪名义发布诏书,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jùn]为大阿哥。然而慈禧的这一做法遭到了外国人的干涉,使得慈禧认为外国人干涉了她的家务,这加深了他们和慈禧的矛盾。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兴起,他们提出了“扶清灭洋”的统一口号。慈禧利用义和团来打击外国势力。她下诏维护义和团,将义和团招引进京,支持义和团向洋人开战。同年五月初一,各帝国主义驻华公使召开会议,决定以帮助清廷镇压义和团为由发动大规模侵略。联军在大沽口登陆,侵入天津。义和团英勇抗敌,进攻租界。双方形式严峻。自五月二十日至五月二十三日,慈禧太后连续在4天之内召集4次御前会议讨论和战问题。光绪帝参加了会议,他不赞成对外宣战,载漪、载濂等大臣则一再申明要靠义和团的“神术”去“报雪仇耻”,最终,五月二十三日晚,清廷还是向八国联军宣战。联军于八月十四日攻破北京,载湉于八月十五日在慈禧太后的带领下逃往西安,《辛丑条约》签订后,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返回北京。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十月二十日,溥儁被撤去大阿哥称号。尽管光绪帝的皇位保住了,但他的境遇没有改变。他回宫之后,仍被囚禁于瀛台,形同废帝。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于瀛台(早慈禧一日驾崩),年38岁。谥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庙号德宗。葬河北易县清西陵之崇陵。

为政举措

编辑

政治

亲政前

光绪帝四岁即位,早年间一直是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这个期间,在左宗棠的领导下,清军于光绪四年(1878年)收复除伊犁之外新疆全境。随后在光绪七年(1881年),中俄通过谈判,又收回伊犁。中法战争后,于光绪九年(1883年)九月,载湉下诏改台湾府为行省,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抚。光绪十三年(1887年)正月,光绪帝才正式亲政,但慈禧太后一直在幕后“训政”。

整饬腐败

光绪帝上台后意气风发,他先从吏治问题入手,整治朝政。光绪十八年(1892年),山西巡抚阿克达春进京,光绪帝召见他询问山西的官场、税收、百姓生活等。阿克达春对这些情况根本不了解,敷衍对答,光绪大怒,将其罢免。但是,罢免一个巡抚并不能解决清廷根深蒂固的腐败问题。

以奕劻[yì kuāng]、李鸿章、李莲英等为首的“后党”派一直在公共买卖官爵,光绪对此事是极为不满和反对的,他罢除了一批庸劣官员,此外还任命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官员。光绪十八年(1892年),他提拔珍妃的哥哥志锐为礼部侍郎;光绪二十年(1894年),大考翰詹官员,他拔擢[zhuó]文廷式为一等第一名,升翰林院侍读学士;同年,他调山东学政汪鸣銮为吏部右侍郎兼刑部侍郎。

戊戌变法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百日维新。在维新运动期间,光绪帝下达了多条诏令,主要围绕着,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

政治方面主要有:广开言路,提倡官民上书言事;准许自由开设报馆、学会;撤除无事可办的衙门,裁减冗员;废除满人寄生特权,准许自谋生计。经济方面:提倡实业,设立农工商总局和矿务铁路总局,兴办农会(由绅富之有田业者试办)和商会,鼓励商办铁路、矿务,奖励实业方面的各种发明;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决算,节省开支。属于军事方面的主要有:裁减绿营,淘汰冗兵,改变武举考试制度,精练陆军;筹办兵工厂;添设海军,培养海军人才。属于文教方面的主要有:开办京师大学堂,并要全国各地设立兼学中学、西学的学校;废除八股,改试策论;选派留学生到日本;设立译书局,编译书籍,奖励著作等等。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七月,光绪下诏裁詹事府、通政司、大理、光禄、太仆、鸿胪诸寺,归并其事于内阁,礼、兵、刑部兼理之。以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四军卿架空原有的军机大臣,为掌握军事诏袁世凯来京。但这些举措都严重损坏了顽固派的利益,加速了双方矛盾的激化。

维新运动通过学会、学校、报刊,把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卷入政治运动之中,使他们在思想上资产阶级化,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做了准备。

军事

中法战争

光绪九年(1883年)五月,法军进攻越南河内的纸桥,挑起中法战争。次年,法国侵略军在越南大举进攻,清军连连退败。慈禧罢免了恭亲王奕及军机处的其他几位大臣。同年,法军再侵犯台湾淡水、基隆,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率领守军扼守淡水,击退敌军侵略。第二年初,法军在水路进攻浙江镇海,在陆路进攻镇南关,清军获得“镇南关大捷”。光绪十一年(1885年)二月,中法战争结束。六月,中法双方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即《越南条款》或《中法新约》,又称《李巴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光绪帝主张备战、正面迎战,但是朝内后党派大加阻挠。最终于七月初一,光绪帝正式下诏向日宣战。清军先后经历了牙山战役失利,平壤之战战败,鸭绿江江防之战失利,日本乘势发起辽东战役,连陷九连、凤凰诸城。大连、旅顺相继失守。复据威海卫、刘公岛。在威海卫战役中日军夺中国兵舰,中国海军覆丧殆尽。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月二十三日,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内容为: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光绪是不同意签约的,然而,在慈禧及其他后党派的压力下,光绪帝最终流着眼泪在条约上盖上了印。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自五月二十日至五月二十三日,慈禧太后连续在4天之内召集4次御前会议讨论和战问题。光绪帝参加了会议,他认为敌我力量悬殊,不赞成对外宣战。但慈禧最后还是向八国联军宣战。联军于八月十四日攻破北京,载湉于八月十五日在慈禧太后的带领下逃往西安。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与十一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人物评价

编辑

光绪帝亲政以后是满怀抱负的,《清史稿》中说其“抱大有为之志”。在甲午战争中,他极力主战,反对妥协。战败后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锐意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然而,变法直接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利益,于是,后党发动戊戌政变,导致变法失败。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随后,又经历了八国联军之役,“国运亦因此而倾矣”,清朝也在光绪帝死后四年灭亡。

维新派人物容闳[róng hóng]曾经说:“中国政恰上当危急存亡之秋,正值维新思潮澎湃而来,侵入北京。光绪帝受此奇异势力之激动,遂奋起提倡维新之事业。”没有光绪帝的支持,这场改革也不可能实施。梁启超曾说:“然敝邦之能立与否,全系乎改革不改革;敝邦之能改革与否,又全系乎于皇上有权无权。”这也是后来,光绪帝被慈禧架空后,改革派一直坚持保皇的原因。孙中山也曾用“非常之宠”,“百日维新,言听计从”,来表达光绪帝对康梁二人是有知遇之恩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王也扬曾撰文《值得纪念的光绪皇帝》,文中他评价光绪帝:“光绪皇帝是值得我们纪念的。他有两点突出的事迹为历代帝王所不及。其一,他充当了把古代中国和平改造成为现代中国的尝试——戊戌变法的领导人,甚至可以说他就是一个维新党人。其二,在变法中,他为了国家而不惜自己的权位,说明他是一位真正无私的爱国者。”

历史学教授喻大华也对光绪给予了正面的肯定:“光绪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是戊戌变法的发动者……光绪皇帝打开了中国百年变革大潮的闸门,虽然失败了,但是闸门给打开了,他迈开了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第一步,这一步迈出去了光绪就倒下去了,但是今后中国的统治者只能按照这一条路走下去,伟大就伟大在这。尤其让我们感慨的是光绪是以失败者的身份完成这个伟业。”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光绪帝支持维新派其本质是为了借助维新派同慈禧斗争。近代史专家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由于他企图实行一定程度的‘变法’,由于维新派衷心地拥戴他,而且面临着同慈禧太后争权的斗争,他仍会把维新派因为同志,企图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实现眼前的目的。”

史学家阎崇年评价:“光绪帝作为以为帝王来说,是一出政治悲剧。有的人政治生活是悲剧,家庭生活是喜剧。光绪帝的可悲在于,在家庭和事业两场戏剧中,都扮演着悲剧的主角。”

亲属成员

编辑

生父

爱新觉罗·奕譞(1840—1891年)

光绪初年军机处的实际控制者,被誉为“太上军机”,爵封“醇亲王”

生母

叶赫那拉·婉贞(1841—1896年)

奕譞的嫡福晋,慈禧太后的胞妹

养母

孝贞显皇后(1837—1881年)

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世称东太后

孝钦显皇后(1835—1908年)

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世称西太后。载湉的姨母兼伯母

皇后

孝定景皇后(1868—1913年)

叶赫那拉氏,名静芬,满洲镶黄旗人,亦称隆裕太后、光绪皇后。为载湉的表姐和皇后,慈禧太后之弟都统桂祥的女儿。谥号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

嫔妃

温靖皇贵妃(1874年-1924年)

瑾妃,他他拉氏,长叙之女。宣统即位后称为皇考瑾贵妃,清逊国后被尊为端康皇贵妃,为四大太妃之一。谥温靖皇贵妃

恪顺皇贵妃(1876年-1900年)

珍妃,他他拉氏,长叙之女,瑾妃之妹。因其家人多支持维新,在八国联军进京时被慈禧太后逼迫投井而死,清逊国后将其祔[fù]葬光绪帝的崇陵,追赠为恪顺皇贵妃

相关争议

编辑

死因

光绪之死,为世纪谜案。最终于2008年,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研究专项课题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光绪遗体的头发、遗骨和衣服中检测到大量砒霜,证实其被毒死。

元凶

学术界围绕光绪死因问题,一直存在两种截然对立观点:一派倾向光绪帝系中毒死亡,即被人谋害;另一派认为光绪帝系正常病逝。经过2008年的检测后,现在已经可以确定光绪确实是被毒死的,但是谁是元凶尚未有定论。学术界主要怀疑对象为:慈禧、袁世凯和李莲英。

慈禧说

光绪死后第二天,慈禧太后也去世了。清朝宫廷所藏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脉案和《起居注》‚以及鹿传霖、许宝蘅[xǔ bǎo héng]和恽毓鼎等人的宫中入值日记则显示,慈禧太后在十月十日大寿前后身体就出现严重不适,不时征召御医诊病,脉案上出现 “小水发赤”“消渴” 等记载。而光绪皇帝虽然长期体弱,患有各种慢性病,但至少在他病逝前的十多天,光绪皇帝的身体状况要好于慈禧太后,正常参与了一些朝政活动,并曾数日未用药。根据宫中 《起居注》记载,光绪皇帝于十月初六日于宫中接见达赖喇嘛;初九至十一连续三天参加了慈禧太后的祝寿活动。清朝官方公开上谕在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病情上采取两种迥然不同态度,对前者的病情大肆渲染,惟恐天下不知,对后者的病情则多加隐瞒,甚至说谎。尽管光绪皇帝当时是一个毫无实权的体弱多病的傀儡皇帝,但一旦年过七旬的慈禧太后率先撒手人寰,光绪皇帝重新当政,那么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官僚必将面临灭顶之灾。

袁世凯说

美国国务院远东处在当时写给罗斯福总统有关光绪之死的分析报告中,认为光绪皇帝存在被后党官僚如袁世凯等人谋害的可能性。1909年,日本记者佐藤铁治郎在书中谈到袁世凯与光绪帝的关系时,他明确指出如慈禧太后先光绪帝而死,袁世凯必会有更加严重的后果。

末代皇帝溥仪则怀疑光绪为袁世凯谋害,他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写道: “我还听见一个叫李长安的老太监说起光绪之死的疑案。照他说,光绪在死的前一天还是好好的,只是因为用了一剂药就坏了。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是袁世凯使人送来的。”

李莲英说

曾在宫中生活多年、陪侍慈禧太后的德龄认为光绪皇帝系在慈禧的默许下,被大太监李莲英谋害,她在《瀛台泣血记》一书中写道:“万恶的李莲英眼看太后的寿命已经不久,自己的靠山快要发生问题了,便暗自着急起来。经过几度的筹思,他的毒计便决定了……那时只有一个人是可以救他的,那就是太后,可惜太后到底不曾出来干涉。于是她就在无形中帮助李莲英达到了目的。”

人物作品

编辑

光绪帝《清德宗御制诗文》,有约600首诗,现收录于故宫博物院编《故宫珍本丛刊》(海南出版社,2000)。

人物轶事

编辑

学习英语

光绪十七年(1891年)冬,光绪帝开始学习英语,由京师同文馆的总教习丁韪良[dīng wěi liáng]的两位学生张德彝与沈铎担任光绪帝的英语老师。他们二人隔天轮流给光绪帝上课,上课时间为半个小时。光绪帝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表现出色,但他的口语却不尽人意。光绪帝在宫中学习英文后,在宫里掀起了一股学习英语的热潮。王爷和大臣们一窝蜂地到处寻觅英文教科书与教员。光绪二十年十一月初十(1894年12月6日),慈禧太后传令将“满功课及洋字均撤”,但此后光绪帝仍坚持对英语的学习。据德龄所说,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前后,光绪皇帝的英文水平已经很不错,虽然发音不标准,但能够阅读一般学校英文读本中的短篇故事,而且能够默写得很好。此外,他的英文字也写得很漂亮。

陵墓遗址

编辑

崇陵

崇陵是位于清西陵的金龙峪。宣统元年(1909年)始建,1915年竣工。崇陵地宫内安葬着光绪皇帝和孝定景皇后(隆裕皇后)。

崇陵陵制是参照惠陵设计建造的,其隆恩殿的木结构均为名贵的梴[chān]楠木,质地坚硬,被誉为“铜梁铁柱”。殿内四根明柱沥粉贴金,底部饰海水江涯图案,柱身饰金龙一条盘绕而上,富丽堂皇。地宫内凿有14个水眼与龙须沟相通,每座宫殿基部有5尺宽的散水,这些设施增强了崇陵的排水功能。地宫为四门九券、无梁无柱的石结构建筑,墓道全长63.19m。四道石门上分别雕刻八大菩萨立像。金券内的宝床正中停放着光绪皇帝的梓宫,隆裕皇后的梓宫居左。由于经费困难,崇陵工程中没有植树项目。崇陵建成后,清廷遗老梁鼎芬激励皇室后裔捐资,为崇陵栽植松、柏、枫、杨等树40,601棵。三座门内栽有18棵云杉分列左右,象征十八罗汉为光绪守陵。隆恩门内两侧、宝顶周围植有白皮松。这些树木已成为清代陵寝古树名木中的珍品。  

1938年秋,崇陵地宫被不明身份的军队盗掘,至今,地宫内仍保留有当年盗墓的痕迹。 1980年6月,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将地宫清理整修,向国内外游客开放,它是迄今为止清西陵唯一一座对外开放的地下宫殿。

史籍记载

编辑

赵尔巽[zhào ěr xùn]等撰. 《清史稿1》卷23《本纪第二十三·德宗一》

赵尔巽等撰. 《清史稿1》卷24《本纪第二十四·德宗二》

影视形象

编辑

时间

形式

名称

演员

-

1948年

电影

《清宫秘史》

舒适

1952年

电影

《光绪皇夜祭珍妃》

梁无相

1964年

电影

《西太后与珍妃》

雷震

1975年

电影

《倾国倾城》

狄龙

1976年

电影

《瀛台泣血》

狄龙

1982年

电影

《清宫怨》

耿守春

1984年

电影

《谭嗣同》

王志华

1987年

电影

《两宫皇太后》

李栋

1987年

电影

《末代皇帝》

王涛

1989年

电影

《夜盗珍妃墓》

杨立新

1991年

电影

《大太监李莲英》

田少军

2012年

电影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郭家铭

1975年

电视剧

《清宫残梦》

张之珏

1990年

电视剧

《末代儿女情》

陈立华

1992年

电视剧

《满清十三皇朝之危城争霸》

汤镇业

1991年

电视剧

《赛金花》

秦风

1992年

电视剧

《北洋水师》

胡亚捷

1993年

电视剧

《戏说慈禧》

杨庆煌

1995年

电视剧

《慈禧西行》

楚童

1998年

电视剧

《戊戌风云》

冯远征

1998年

电视剧

《甲午陆战》

黄海波

1998年

电视剧

《欢喜游龙》

黄海波

1998年

电视剧

《日落紫禁城》

邱心志

2000年

电视剧

《长缨在手》

洪武

2002年

电视剧

《大清药王》

郝爱民

2003年

电视剧

《神医喜来乐》

武洪武

2003年

电视剧

《十三格格》

孙一理

2003年

电视剧

《走向共和》

李光洁

2005年

电视剧

《厨子当官》

谢震伟

2005年

电视剧

《一生为奴》

金博

2006年

电视剧

《龙非龙凤非凤》

张默

2006年

电视剧

《汇通天下》

蒲茗蓝

2006年

电视剧

《德龄公主》

黄河

2007年

电视剧

《乱世豪门》

张颂文

2007年

电视剧

《大武生》

花昆

2007年

电视剧

《绣娘兰馨》

保剑锋

2007年

电视剧

《庚子风云》

王坤

2008年

电视剧

《台湾1895》

刘宇桥

2010年

电视剧

《苍穹之昴》

张博

2010年

电视剧

《欢喜婆婆俏媳妇》

黄海冰

2011年

电视剧

《枪炮侯》

许凝

2013年

电视剧

《十三格格新传》

张粟

2013年

电视剧

《神医喜来乐传奇》

大刚

2014年

电视剧

《末代皇帝传奇》

郑国霖

2016年

电视剧

《末代御医》

敖嘉年

2017年

电视剧

《那年花开月正圆》

周瑞

2017年

电视剧

《东方有大海》

李浩轩

注释

编辑

展开[a]

道光帝第五子

[b]

道光帝第六子

[c]

道光帝第九子

[d]

惠端亲王绵愉第五子

[e]

恭忠亲王奕訢长子

[f]

惠端亲王绵愉第六子

[g]

“今光绪与西太后先后宾天,袁世凯已属大幸。设西太后先光绪帝而死,袁之不测风云,恐尚不止于此。此固专制政体下之大臣,应有之危险也。”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赵尔巽等撰. 《清史稿1-529》卷23《本纪第二十三·德宗一》. 许凯等标点.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第561-600页.

[2]光绪皇帝(1875—1908年).故宫博物院. [2023-03-28].

[3]赵尔巽等撰. 《清史稿1-529》卷24《本纪第二十四·德宗二》. 许凯等标点.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第600-637也.

[4]钟里满,耿左车,李军,邢宏伟,王珂,张永保,邹淑芸,夏普,李义国,张新威,张大明,宋朝锦,潘冠民. 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成果: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 清史研究, 2008, (04): 1-12.

[5]崔志海.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之死与美国政府的反应——兼论光绪死因. 清史研究, 2009, 75(3): 128-136.

[6](清)翁同龢著;翁万戈编. 《翁同龢日记》. 翁以钧校订. 中华书局, 2012-01: 第1053-1131页.

[7]叶林生著. 《光绪皇帝》. 合肥: 黄山书社, 1985-12: 第5-12页.

[8]阎崇年. 《清朝皇帝列传》. 紫禁城出版社, 2007-04-01: 394.

[9]叶林生著. 《光绪皇帝》. 合肥: 黄山书社, 1985-12: 第20-21页.

[10]胡绳.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9-06: 第220页、第223-226页、第226-238页、第272-279页、第298-299页、第320-322页、第330页、第334-335页. (2)

[11]叶林生著. 《光绪皇帝》. 合肥: 黄山书社, 1985-12: 第36页、第41页.

[12]叶林生著. 《光绪皇帝》. 合肥: 黄山书社, 1985-12: 第44-46页.

[13]叶林生著. 《光绪皇帝》. 合肥: 黄山书社, 1985-12: 第48-50页.

[14]胡绳.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9-06: 第226-238页.

[15]叶林生著. 《光绪皇帝》. 合肥: 黄山书社, 1985-12: 第58-64页、第82-89页. (9)

[16]郭铁桩,杨惠萍,江远主编. 中日甲午战争全史 第2卷 战争篇 上..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 第426-437页、第578-615页.

[17]胡绳.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9-06: 第226-238页. (9)

[18]叶林生著. 《光绪皇帝》. 合肥: 黄山书社, 1985-12: 第83-88页.

[19] 康有为撰. 《康有为全集 第2集》. 姜义华,张荣华编校.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09: 第132页.

[20]叶林生著. 《光绪皇帝》. 合肥: 黄山书社, 1985-12: 第103-158页.

[21]中国史学会. 《戊戌变法》第2册.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57: 第18页、第485页.

[22]叶林生著. 《光绪皇帝》. 合肥: 黄山书社, 1985-12: 第174-191页.

[23]廖一中主编. 义和团大辞典.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第27页、第40页、第214-216页.

[24]叶林生著. 《光绪皇帝》. 合肥: 黄山书社, 1985-12: 第53-58页.

[25]胡绳.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9-06: 第291页.

[26]胡绳.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9-06: 第298-299页.

[27]胡绳.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9-06: 第220页、第223-226页. (8)

[28]胡绳.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19-06: 第319-321页、第330页、第343-344页..

[29]叶林生著. 《光绪皇帝》. 合肥: 黄山书社, 1985-12: 第206-208页. (4)

[30]丁文江,赵丰田编著. 《梁启超年谱长编》.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 第159、161页.

[31] 孙中山著. 《敬告同乡书》,《孙中山全集》第1卷.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08: 第231页.

[32]王也扬. 值得纪念的光绪皇帝.中华文史网. [2023-03-31].

[33]喻大华. 《囚徒天子光绪皇帝》. 商务印书馆出版, 2011: 第225-238页.

[34]阎崇年. 《清朝皇帝列传》.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2007-04-01: 第414页.

[35]赵尔巽等撰. 《清史稿1-529》卷221《列传八》. 许凯等标点.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第7287-7290页.

[36]赵尔巽等撰. 《清史稿1-529》卷214《列传第一·后妃》. 许凯等标点.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第7167-7171页、第7172页.

[37]清光绪帝砒霜中毒类型及日期考. 清史研究, 2008, (4): 15.

[38](日)佐藤铁治郎著. 一个日本记者笔下的袁世凯. 孔祥吉、(日)村田雄二郎整理
.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5: 第182—183页.

[39]爱新觉罗·溥仪. 《我的前半生》. 中华书局, 1977: 第21页.

[40]德龄著. 《瀛台泣血记》. 秦瘦鸥译述.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0: 第357—358页.

[41]郑欣森. 《清代康、雍、乾三帝与诗歌评议》.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20, (10): 233. [2023-03-28].

[42]邹振环. 光绪皇帝的英语学习与进入清末宫廷的英语读本. 清史研究, 2009, 75(03): :107-115.

[43]崇陵.故宫博物院. [2023-03-28].

[44]清宫秘史 清宮秘史 (1948).豆瓣电影. [2023-03-28].

[45]光绪皇夜祭珍妃 (1952).豆瓣电影. [2023-03-28].

[46]西太后与珍妃 西太后與珍妃 (1964).豆瓣电影. [2023-03-28].

[47]倾国倾城 傾國傾城 (1975).豆瓣电影. [2023-03-28].

[48]瀛台泣血 (1976).豆瓣电影. [2023-03-28].

[49]清宫怨 (1982).豆瓣电影. [2023-03-28].

[50]谭嗣同 (1984).豆瓣电影. [2023-03-28].

[51]两宫皇太后 (1987).豆瓣电影. [2023-03-28].

[52]末代皇帝 The Last Emperor (1987).豆瓣电影. [2023-03-28].

[53]夜盗珍妃墓 (1989).豆瓣电影. [2023-03-28].

[54]大太监李莲英 (1991).豆瓣电影. [2023-03-28].

[55]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2012).豆瓣电影. [2023-03-28].

[56]清宫残梦 (1975).豆瓣电影. [2023-03-28].

[57]末代儿女情 末代兒女情 (1990).豆瓣电影. [2023-03-28].

[58]皇城争霸 皇城爭霸 (1992).豆瓣电影. [2023-03-28].

[59]赛金花 賽金花 (1991).豆瓣电影. [2023-03-28].

[60]北洋水师 (1992).豆瓣电影. [2023-03-28].

[61]戏说慈禧 戲說慈禧 (1993).豆瓣电影. [2023-03-28].

[62]慈禧西行 (1995).豆瓣电影. [2023-03-28].

[63]戊戌风云 (1998).豆瓣电影. [2023-03-28].

[64]甲午陆战 (1998).豆瓣电影. [2023-03-28].

[65]欢喜游龙 歡喜游龍 (1998).豆瓣电影. [2023-03-28].

[66]日落紫禁城 (1998).豆瓣电影. [2023-03-28].

[67]长缨在手 (2000).豆瓣电影. [2023-03-28].

[68]大清药王 (2002).豆瓣电影. [2023-03-28].

[69]神医喜来乐 (2003).豆瓣电影. [2023-03-28].

[70]十三格格 (2003).豆瓣电影. [2023-03-28].

[71]走向共和 (2003).豆瓣电影. [2023-03-28].

[72]厨子当官 (2005).豆瓣电影. [2023-03-28].

[73]一生为奴 (2005).豆瓣电影. [2023-03-28].

[74]龙非龙凤非凤 (2006).豆瓣电影. [2023-03-28].

[75]汇通天下 匯通天下 (2006).豆瓣电影. [2023-03-28].

[76]德龄公主 (2006).豆瓣电影. [2023-03-28].

[77]乱世豪门 亂世豪門 (2007).豆瓣电影. [2023-03-28].

[78]大武生 (2007).豆瓣电影. [2023-03-28].

[79]绣娘兰馨 (2007).豆瓣电影. [2023-03-28].

[80]庚子风云 (2007).豆瓣电影. [2023-03-28].

[81]台湾·一八九五 (2008).豆瓣电影. [2023-03-28].

[82]苍穹之昴 (2010).豆瓣电影. [2023-03-28].

[83]欢喜婆婆俏媳妇 (2010).豆瓣电影. [2023-03-28].

[84]枪炮侯 (2011).豆瓣电影. [2023-03-28].

[85]十三格格新传 (2013).豆瓣电影. [2023-03-28].

[86]神医喜来乐传奇 (2013).豆瓣电影. [2023-03-28].

[87]末代皇帝传奇 (2014).豆瓣电影. [2023-03-28].

[88]末代御医 末代御醫 (2016).豆瓣电影. [2023-03-28].

[89]那年花开月正圆 (2017).豆瓣电影. [2023-03-28].

[90]东方有大海 (2017).豆瓣电影. [2023-03-28].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7818/

(50)
词条目录
  1. 人物生平
  2. 幼年即位
  3. 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4. 亲政
  5.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6. 百日维新时期
  7. 囚禁时期
  8. 为政举措
  9. 政治
  10. 亲政前
  11. 整饬腐败
  12. 戊戌变法
  13. 军事
  14. 中法战争
  15. 甲午中日战争
  16.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 人物评价
  18. 亲属成员
  19. 相关争议
  20. 死因
  21. 元凶
  22. 慈禧说
  23. 袁世凯说
  24. 李莲英说
  25. 人物作品
  26. 人物轶事
  27. 学习英语
  28. 陵墓遗址
  29. 崇陵
  30. 史籍记载
  31. 影视形象
  32. 注释
  33.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