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咸阳市,简称“咸”,别称渭城。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地级市,地处陕西省的中部,是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全市总面积10196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年末,咸阳市常住人口416.90万人。市政府位于咸阳市渭阳中路6号。 古代将水之北和山之南均称为“阳”,而“咸”字意为“皆”、“都是”等。咸阳地址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也有人根据《史记》和秦都咸阳出上的陶文,以为商秧在此置“咸亨”、“...

咸阳市,简称“咸”,别称渭城。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地级市,地处陕西省的中部,是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全市总面积10196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年末,咸阳市常住人口416.90万人。市政府位于咸阳市渭阳中路6号。

名称

编辑

古代将水之北和山之南均称为“阳”,而“咸”字意为“皆”、“都是”等。咸阳地址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也有人根据《史记》和秦都咸阳出上的陶文,以为商秧在此置 “咸亨”、“阳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两名合一,即为咸阳。

历史沿革

编辑

先秦时期

夏朝时期,市境西部为有斄氏封地,东南部为有扈氏管辖地,北部为畎夷等原始氏族部落。后到商朝时期,发展到斄、豳、程、犬方等方国。市区在市境东南部,西周为丰、镐二京近郊,东周时封于秦。

秦汉三国时期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秦王政改王号为皇帝,自称始皇帝,定都咸阳。设郡县时,咸阳周围因属京畿要地,由内史直接管辖,史称内史郡。其辖县在今市境内有8县。还有属于北地郡的鹑觚县。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中车府令赵高,因在沙丘私改始皇遗诏,立胡亥为秦二世皇帝,恐大臣及诸公子不服,劝二世严法而苛刑,杀大臣蒙毅等。公子20人,僇死咸阳市。二年,李斯被赵高以谋反罪“腰斩咸阳市”。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项羽率兵40万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焚烧咸阳宫殿,“火三月不灭。”

汉太初元年(前104年),改长安以东为京兆尹(京,大;兆,多。取高大众多之意),渭城以西为右扶风(取扶助风化之意),长陵以北为左冯翊(即凭依、屏翳,取凭借依仗其辅卫京师之意),谓之“三辅”。境内有右扶风的9县,左冯翊的6县。

东汉初,右扶风治城迁至槐里,左冯翊治城迁至高陵,领县有所调整。撤渭城入长安,撤云陵入云阳、好畤2县,撤谷口、好畤入池阳县,撤斄县入武功。至此境内有右扶风及所辖的7县,左冯翊的3县,京兆尹的长陵县,安定郡的鹑觚县。

三国时期,咸阳的版图分布在扶风、冯翊、新平诸郡内。

两晋南北朝时期

西晋时期,咸阳境内有始平郡、新平郡、安定郡、扶风郡及诸郡所辖数县。东晋南北朝时期,境内先后经历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北魏、西魏、北周等朝代更替,郡县废置繁杂。

隋唐五代时期

开皇三年(583年),废除郡制。同时撤华池入三原县、撤石安入泾阳县。四年更白土为新平县,撤永寿入新平县。九年(589)置州、县两级地方政区。十八年(598)改宁夷为醴泉县。分漠西置上宜县,改漠西为好畤县。

隋仁寿四年(604年)八月,隋文帝杨坚死。十月,杨坚与皇后独孤氏同坟异穴合葬泰陵(今杨陵区五泉乡)。

隋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州为郡。撤好畤入上宜县。至隋末,境内有京兆郡的7县,北地郡的2县,安定郡的鹑觚县东北部。

武德元年(618年),分泾阳、始平置咸阳县,二年(619年)分醴泉置好畤县,分新平置永寿县。贞观二年(628年)分新平、保定、鹑觚置宜禄县。文明元年(684年),分好畤、醴泉、始平、武功、永寿在唐高宗乾陵处置奉天县。至唐末,境内有京兆府的9县,邠州及所辖的4县。

唐神龙元年(705年)二月,中宗李显即位,复国号唐。十一月,武则天死于洛阳上阳宫,次年五月与唐高宗合葬乾陵(今乾县城北)。

唐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次年四月,在咸阳与朔方节度使唐弘夫激战中失败,退出长安。五天后复入长安,杀唐弘夫。五月,在兴平打败邠宁节度使朱玫军。七月,又败唐军于武功、槐里。中和三年(883年)四月,在渭桥被东北面行营都统李克用战败,撤离长安。

公元895年,李茂贞割据凤翔,在奉天县置乾州,领奉天一县。在华原县置耀州。后唐同光元年(923),三原、云阳划归耀州。五代末,境内有京兆府的6县,耀州的2县,乾州及所辖奉天县,邠州及所辖4县。

宋金时期

宋淳化四年(993年),分云阳北部在梨园镇置淳化县,以淳化年号命名。熙宁五年(1072年)撤销乾州,以奉天属京兆府。政和七年(1117),在奉天县置醴州,奉天还属醴州。北宋末,境内有京兆府的3县,耀州的2县,邠州及所辖4县,醴州及所辖5县。

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将娄室率兵攻占邠州、淳化、三原,醴州等地。次年,境内皆为金人占领。

金代,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邠州改属庆原路。天德三年(1151),改醴州为乾州。

金大定十年(1170年),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今秦都区大魏村人)病逝。他生前著有《重阳全真集》《教化集》《立教十五论》等,被尊为道教全真派祖师。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为避金显宗允恭的音讳,改武功为武亭县。至金末,境内有京兆府的咸阳、兴平、泾阳、云阳4县,耀州的三原县,乾州及所辖4县,邠州及所辖5县。

元明清时期

元至元元年(1264),改武亭为武功县。五年(1268年),撤好畤入奉天县,又撤奉天入醴泉县。七年(1270年),撤宜禄入新平县,撤三水入淳化县。元末,境内有奉元路的咸阳、兴平、泾阳3县,耀州的三原县, 乾州及所辖醴泉、武功、永寿3县,邠州及所辖新平、 淳化2县。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分淳化置三水县。万历十一年(1583年),在邠州宜禄镇置长武县。明末,境内有西安府的咸阳、 兴平、泾阳、三原、醴泉5县,乾州及所辖武功、永寿2县,邠州及所辖淳化、三水、长武3县。

崇祯八年(1635年)八月,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克咸阳。十六年(1643年)十月,破潼关西进,在渭南歼灭孙传庭所率明军,占领西安,境内各县复为起义军占领。

清代仍置西安府。雍正三年(1725年),乾州、邠州改省直隶州。至清末,境内有西安府的咸阳、兴平、泾阳、三原、醴泉5县,乾州及所辖武功、永寿2县,邠州及所辖淳化、三水、长武3县。

中华民国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省下的地方政区,改为道、县两级。1933年撤销道制,只存省、县两级。1935年~1940年,陕西省先后在县以上设10个行政督察区。境内置有第十、第七两个督察区和第二、第九两个督察区的辖地。第十行政督察区,公署设咸阳县中山街(今市区中山街),辖10县。第七行政督察区,公署设邠县县城,辖5县。栒邑、淳化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武功属第九行政督察区。

1935年冬,中央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成立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分原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陕甘边苏区栒邑县马栏镇设关中特区,辖新正、永红、赤水、淳耀四县。新正县址在栒邑县后掌乡杨坡头村,永红县址在今旬邑底庙镇郭村,赤水县址在今淳化县十里塬镇马家山,淳耀县址在今耀州区照金镇庙湾。

1937年,关中特区改属陕甘宁边区。1937年9月,撤永红入新正县。赤水县址迁于栒邑县马庄桥,淳耀县址迁于淳化县南村乡安社村。

1940年,关中特区改为关中分区。迁淳耀县址于淳化县秦河乡桃渠原。1941年,赤水县址又迁回马家山。至1946年,关中分区辖位于甘肃境内的新宁县和位于栒邑、淳化、耀县境内的新正、赤水、淳耀3县。

1948年6月至1949年9月,关中各县相继解放。与此同时撤销关中分区,在市境设置三原、咸阳、邠县三个分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12月,在咸阳县城区和郊区置县级咸阳市,隶属咸阳区。1953年,将其改为省直属市。1958年9月,撤除咸阳县将其并入咸阳市。1961年10月将合并的乾县、彬县、兴平、周至4县统一归咸阳地区管辖。

1966年8月,咸阳市改属于西安市。1971年10月,复隶属于咸阳地区。1984年,咸阳撤地设市。

1986年从秦都区分设出渭城区。1993年兴平撤县设县级兴平市。1997年杨陵区隶属关系脱离咸阳市。2017年15个街镇托管移交至西咸新区。2018年彬县撤县设县级彬州市。

自然地理

编辑

地理位置

咸阳市地处陕西省关中盆地的中部,位于东经107°39'~109°11',北纬34°12'~35°34'之间。东与铜川市、渭南市为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同甘肃省庆阳市、平凉市毗连,南接西安市,南北长149.4千米,东西宽139.7千米,总面积10196平方千米。

咸阳市

咸阳市地图

气候

咸阳四季分明,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热干湿分明,气候温和。境内年平均降水量为537毫米~650毫米,一年四季中夏季雨量最多,达到196~273毫米,冬季降雨量,各地雨量介于15.5~21.0毫米之间。境内年平均温度9.0℃~13.2℃,7月份是咸阳市一年中的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26.5℃之间,一月平均气温最低,在-2~-5℃之间。境内年光照时数平均为2017.2小时~2346.9小时,6月到8月的日照时数占全年的32%左右。北部无霜期为172天~205天;南部无霜期为212天~223天。境内年平均相对湿度介于65~69%之间。境内年平均风速介于1.0~3.0米/秒之间,黄土高原区的风速稍大,一般都在2米/秒以上。

地质

地层

咸阳市境内所见到的地层寒武纪开始,其中缺失志留纪、泥盆纪和石炭纪早期的沉积。就地层分区而言,陕甘宁盆地分区以发育中、新生代陆相地层为特征,其南缘主要为早古生代海相地层;汾渭分区则以新生代地层广泛发育为特征。

地质构造

咸阳市境内地质构造按三级单元分,北部归陕北台凹和陕甘宁坳缘褶断束,南部归渭河断凹。南、北的分界线在梁山—九嵕山—嵯峨山—线的北山南缘断裂带。它们之间的沉积建造与地层系统不同,地史演化、构造活动也有明显差异。

地形地貌

咸阳市地处陕西省关中盆地的中部,黄土高原、平原居主导地位。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高差明显,界限清晰,南部为渭河、泾河平原,约占总面积1/5;中部台塬区,约占总面积1/5;北部高原丘陵区,约占总面积3/5。境内山脉集中分布在中北部,子午岭余脉的马栏山、石门山,中部嵯峨山、笔架山、九嵕山,北仲山和五峰山自南而北依次排列。东北部的石门山峰海拔1855米,为全市最高点。全市最低处在东南部的三原县大程镇清河出境地,海拔366米。

水文水利

水文

咸阳市的河流均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全市共有大小河流及沟道540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158条,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26条,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8条。河网密度0.86千米/平方千米。渭河干流自西向东流经本市南部,大部河段是咸阳市和西安市的界河。

  • 渭河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渭河干流在杨陵区李家台乡永安村南入本市,至秦都区正阳乡张旗寨村出境,过境流长91.5千米,市内流域面积(不包括泾河)为3612.5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35%。渭河咸阳站多年平均径流量54.73亿立方米,实测最大洪峰流量722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3.4立方米/秒。

  • 泾河

泾河为渭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干流由西北向东南斜贯本市,经长武、彬县、永寿、淳化、礼泉、泾阳6县,于泾阳县高庄乡桃园村出境,流入高陵县,境内流长272.3千米,流域面积6705.4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65%。泾河在市内的测流控制站张家山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19.11亿立方米。

水利

截至2021年,咸阳市共有各类水利工程19325处,其中:跨区域输水干线工程1处;水库72座,总库容51410.83万立方米;塘坝25个,窖池3389个;水电站11座,水闸67座,泵站工程837座,机电井规模以上18337眼。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13.9亿万立方米,灌区有效灌溉面积380.64万亩,累计修筑河道堤防209.35千米。

土壤

咸阳市境内土壤有12个土类、33个亚类、72个土属。12个土类包括黑垆土、蝼土、褐土、黄绵土、红粘土、水稻土、新积土、灌淤土、潮土、盐土、沼泽土、石质土,以前10种为主。黑垆土是境内渭北黄土高原的主要地带性土壤,面积2292798亩,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15.28%,分布于长武、彬县、旬邑、淳化、永寿及乾县、礼泉北部的黄土高原和丘陵地带。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咸阳市耕地290976.40公顷;园地178619.29公顷;林地322606.96公顷;草地61080.71公顷;湿地3505.41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115424.8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7685.10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2163.83公顷。

矿物资源

咸阳境内已探明矿产资源24种,已开发利用10种,主要有煤炭、地热、石灰岩石英砂岩、陶土、油页岩及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等。咸阳市北部以煤、煤层气、石油、油页岩、天然气为主;中部以石灰岩为主;南部以地热资源为主;砖瓦用粘土遍布全区,非金属矿产丰富,金属矿产很少。煤炭资源集中在彬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永寿县的部分地区。已探明储量为101亿吨,预测为150亿吨左右。石灰石是咸阳市仅次于煤炭的主要矿产。主要分布在中部的乾县、永寿县、礼泉县、泾阳县、三原县境内的北部山地一带,东西延长75千米,储量估计有3000亿立方米。

咸阳市现有各类矿山企业116个。按照审批发证权限划分,省级29个、市级57个、县级30个;按照矿种划分,煤炭25个、水泥用灰岩4个、建筑石料用灰岩8个、制灰用灰岩1个、地热51个、矿泉水3个、水泥配料用黄土1个、砖瓦用粘土21个、其它矿山2个。

水资源

咸阳市境内水资源主要由河川径流和地下水所组成。咸阳市水资源总量7.4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2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6.47亿立方米,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间重复计算量为3.3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64.6立方米。全市用水总量为8.63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83,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

咸阳市

咸阳渭河

林木资源

截至2022年,咸阳市林业用地494.85万亩,其中森林面积361.95万亩,林木覆盖率38.81%,活立木蓄积量约为1452万立方米,森林资源碳储量约为6948万吨。全市共完成各类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439.34万亩。全市新建和改造以核桃、花椒、榛子、红枣等为主的特色杂果经济林40万亩,杂果经济林面积累计达到165万亩。以林下中药材、林下食用菌、林下特色养殖为主的林下经济产业规模达10多万亩。全市培育发展涉林企业185家。

药材资源

咸阳市药用植物分布广、种类多,共有107科、484种,其中豆科、菊科、禾本科最多。主要有黄芪、生地、板兰、北沙参、沙棘等。以上多为野生,其中黄芪、生地、北沙参已可大量人工种植,另有杜仲、怀牛膝、白芷、白术、白芍、丹参等也已人工种植成功。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634/

(20)
词条目录
  1. 名称
  2. 历史沿革
  3. 先秦时期
  4. 秦汉三国时期
  5. 两晋南北朝时期
  6. 隋唐五代时期
  7. 宋金时期
  8. 元明清时期
  9. 中华民国时期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
  11. 自然地理
  12. 地理位置
  13. 气候
  14. 地质
  15. 地层
  16. 地质构造
  17. 地形地貌
  18. 水文水利
  19. 水文
  20. 水利
  21. 土壤
  22. 自然资源
  23. 土地资源
  24. 矿物资源
  25. 水资源
  26. 林木资源
  27. 药材资源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