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Kuwayama)是柑橘类新梢期主要害虫,也是柑橘黄龙病的传播媒介。成虫多在寄主嫩梢产卵,孵化出若虫后吸取嫩梢汁液,直至成虫羽化。受害的寄主嫩梢可出现凋萎、新梢畸变等。木虱还会分泌的白色蜜露并粘附于枝叶上,能引起煤烟病的发生。更为糟糕的是,木虱在柑橘黄龙病病株上取食、产卵繁殖,可产生大量的带菌成虫,成虫可通过转移为害新植株而传播黄龙病。
简介
编辑柑橘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又名柑橘东方木虱。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在浙江、江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的部分柑橘产区有发生。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有分布。主要危害芸香科植物,柑橘属受害最重,黄皮、九里香和枸橼次之。
为害特点
编辑木虱为害芸香科植物。柑橘木虱为害脐橙的嫩枝、嫩叶,成虫常在嫩芽和叶背上取食,若虫则群集于嫩芽和嫩叶上吸食。受害后的嫩梢、嫩芽干枯萎缩,新叶变得扭曲畸形。此外,若虫常排出白色絮状分泌物,覆盖在虫体活动处。木虱还可诱发煤烟病,导致树势衰弱和产量、果实品质下降。木虱又是黄龙病的重要传媒昆虫,对柑橘生产的为害极大。
发生规律
编辑浙江南部一年发生6~7代,以成虫在叶背越冬;台湾福建、广东、四川一年发生8~14代,世代重叠,全年可见各虫态翌年3~4月开始活动危害,并在新梢嫩芽上产卵繁殖,以后各次抽梢均可受害。在福州地区,每年可出现3次高峰;第一次在3月中旬至4月,第二次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第三次在7月底至9月,以秋梢期危害最重,秋芽常枯死。在广西地区,6~8月份数量最多,危害最严重。在浙江,于3月下旬开始在春梢上产卵危害,4月上、中旬为产卵高峰期;5月下旬、6月下旬及7月下旬为产卵高峰期于夏梢上;7月下旬至9月,为成虫全年发生的最高峰;10月中旬为成虫发生的第二高峰期。
形态特征
编辑成虫体长约3毫米,体灰青色且有灰褐色斑纹,被有白粉。头顶突出如剪刀状,复眼暗红色,单眼3个,橘红色。触角l0节,末端2节黑色。前翅半透明,边缘有不规则黑褐色斑纹或斑点散布,后翅无色透明。足腿节粗壮,跗节2节,具2爪。腹部背面灰黑色,腹面浅绿色。雌虫孕卵期腹部橘红色,腹末端尖,产卵鞘坚韧,产卵时将柑橘芽或嫩叶刺破,将卵柄插入。卵似芒果形,橘黄色,上尖下钝圆有卵柄,长0.3毫米。若虫刚孵化时体扁平,黄白色,2龄后背部逐渐隆起,体黄色,有翅芽露出。3龄带有褐色斑纹。5龄若虫土黄色或带灰绿色,翅芽粗,向前突出,中后胸背面、腹部前有黑色斑状块,头顶平,触角2节。复眼浅红色,体长1.59毫米。
相关图片
生物学特性
编辑一年中的代数与柑橘抽发新梢次数有关,每代历期长短与气温相关。在周年有嫩梢的情况下,一年可发生11~14代。田间世代重叠。成虫产卵在露芽后的芽叶缝隙处,没有嫩芽不产卵。初孵的若虫吸取嫩芽汁液并在其上发育成长,直至5龄。成虫停息时尾部翘起,与停息面成45度角。在没有嫩芽时,停息在老叶的正面或背面。在8℃以下时,成虫静止不动,14℃时可飞能跳,18℃时开始产卵繁殖。木虱多分布在衰弱树上,这些树一般先发新芽,提供了食料和产卵场所。在一年中,秋梢受害最重,其次是夏梢,尤其是5月的早夏梢,被害后不可避免会爆发黄龙病。而春梢主要遭受越冬代的为害。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常有一次迟秋梢,木虱会发生一次高峰。42℃下存活俩小时。
防治方法
编辑(1)做好冬季清园。冬季气温低,越冬的木虱成虫活动能力差,可通过喷药杀灭,能有效减少春季的虫口。(2)在一个果园内种植的品种要求一致,便于落实统一的管理措施。(3)加强肥水管理,使柑树长势壮旺,每次新梢发梢整齐,利于统一时间喷药防治木虱。(4)柑橘果园土壤多为酸性,基肥施用碱性肥料叶必绿,从根本上改良土壤,提供全面营养元素,发梢整齐。(5)第一次喷药时间应在露芽期进行。(6)选用农药防治。以前常规使用各类有机磷农药如:40%水胺硫磷乳油800倍液、50%乐果乳油8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2 000~3 000倍液等,但由于这些高剧毒农药已被国家禁用,而且实际使用中因木虱的蜡质表层及木虱本身快速提高的抗药性而几乎没有任何效果,因此当今都采用物理窒息原理的纳米矿物油200-350倍喷杀。
地理分布
编辑主要分布区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省、自治区,浙江、江西、湖南、云南、贵州和四川的部分柑橘产区也有分布。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84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