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曲(Dance music)是乐曲体裁之一。它是以人们的日常生活、自然景物等为主要描写对象,抒发人们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舞曲是短小精悍、节奏明快的音乐,善于描绘轻松、愉悦、活泼的画面。
发展历程
编辑在原始社会,舞蹈、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物质条件和艺术水平有限,音乐多为基础的歌唱或打击乐。古希腊率先将舞蹈发展为独立艺术,但在中世纪早期,由于教会的反对,舞蹈发展受阻。约公元1300年,音乐理论家若阿内斯·德格罗谢奥首次记载了斯丹蒂佩斯(吟唱诗人所唱的舞蹈歌)和杜克梯亚(只奏不唱的舞蹈乐曲)。13世纪后期,舞曲旋律也出现在男高音声部。15世纪,欧洲宫廷的热爱促使西方舞蹈音乐进入首个繁荣期。16世纪,成对舞曲出现,包括前舞和后舞的两首不同速度的舞曲。同时,阿勒芒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等舞曲体裁受到重视。17世纪中叶,由4首舞曲组成的“古典组曲”基于前后舞的对比原则形成。法国民间的舞曲在宫廷得到艺术加工,其中小步舞曲最为重要。18世纪,小步舞曲流行,苏格兰舞曲和连德勒舞曲在维也纳受到重视。19世纪,圆舞曲从连德勒舞曲演变而来,成为社交舞曲的主导。30-50年代,马祖卡、波尔卡、加洛普、波洛奈兹等舞曲广为流传。民族乐派兴起后,多种民族舞曲体裁受到作曲家发掘和重视,如西班牙的塞吉迪亚、霍塔、凡丹戈等。20世纪后,拉丁美洲和美国的不少民族舞曲和社交舞曲在世界许多国家风行,如探戈、伦巴、桑巴、康加、狐步舞曲、一步舞曲、查尔斯顿等。2000年代,电子舞曲开始流行。其特点在于速度快、节奏强烈和充满动感,具有强烈的节奏和舞蹈活动量,音乐基调热情奔放,能充分释放舞者内心的激情,深受年轻人喜爱。自新世纪以来,电子舞曲的发展迅速,其风格已远超过去简单的DISCO和HIP-POP曲风,融合了迷幻电子、拉丁、雷鬼、饶舌舞曲、FUNK等多种音乐风格,形成了多样化且复杂的混合曲风。
艺术特点
编辑舞曲是短小精悍、节奏明快的音乐,善于描绘轻松、愉悦、活泼的画面。它以2、3拍子为主,节拍分明,速度固定,旋律流畅。曲式结构简单,段落性显著,并常有特定的节奏型和周期性反复。舞曲情感丰富,有时还包含历史背景和作曲家的深刻寓意。圆舞曲是优美的舞曲,节奏为3/4中慢板,每分钟28-30小节。每小节三拍,每拍一步,第一拍为重拍。舞步有三步一起伏循环,也有特例。膝、躁、足底、跟掌趾动作,结合升降、倾斜、摆荡,使舞步起伏连绵,舞姿华丽典雅。其他交谊舞曲还有探戈、伦巴、桑巴、康加、狐步舞曲、一步舞曲、查尔斯顿等。
舞曲分类
编辑舞曲有多种分类方法,但通常主要分为古典舞曲、民族舞曲和社交舞曲三大类。古典舞曲起源于16至17世纪,以小步舞曲为代表。民族舞曲则各具民族和地区特色,如桑巴舞曲。社交舞曲则适用于各种交谊舞会,例如圆舞曲和探戈舞曲。·
西方古典舞曲
阿勒芒德
“阿勒芒德舞曲”起源于德国,原本是朴实的二拍子舞曲,后被改编为独立的器乐作品。与“库朗特舞曲”、“萨拉班德舞曲”和“吉格舞曲”一起,构成古组曲形式的四首主要乐曲。
加沃特
“加沃特舞曲”源自法国民间,后成为宫廷贵族的流行舞蹈。虽然18世纪后半叶不盛行,但其音乐作为纯粹的器乐作品仍被演奏。此舞曲以轻快的拍子为特点,通常是小快板的节奏,由短促的顿音构成,性格活泼。
吉格
吉格舞曲是英国乡村流行的活泼舞曲,常采用复三拍子。
马祖卡
马祖卡舞是速度飞快的波兰民族舞蹈,其特点在于多变的、灵活的节奏。马祖卡起源于波兰贵族沙龙中的伴舞音乐,是一种节奏稳健、结束时有固定节奏的三拍子舞曲。19世纪后,该音乐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象征,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它结构严谨,和声特征显著,力度强大。肖邦对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和提升。
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起源于法国土风舞,于17世纪进入宫廷,逐渐成为贵族社会的宠儿。其三拍子、中速的特点,使其能够描绘出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优美。19世纪初,小步舞曲成为交响曲的第三乐章,后被谐谑曲所替代。弹奏时需注意重拍,并遵循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巴赫的跳音应断奏,并注意分句划分。乐曲开始为两个2小节、一个4小节的短长曲式结构,声部需均衡,第四、八、十二小节左手有节奏填充,需做渐弱处理。第二部分从降B大调转至g小调,指法需准确。
狐步舞曲
狐步舞曲源于北美的黑人舞,后成为城市交谊舞,分快速和慢速两种。舞曲为二拍子,节奏强烈,常用切分音。近代作曲家拉威尔、斯特拉文斯基曾采用这种舞曲体裁作曲。
波尔卡
波尔卡舞曲起源于捷克民间,在19世纪传遍欧洲。它以二拍子为节奏,快速、跳跃,充满生气和热情,带有幽默和情趣。著名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创作了许多波尔卡舞曲和相关乐曲。
华尔兹
华尔兹舞曲,又称圆舞曲,起源于德国,特点是快速三拍子,节奏鲜明。它在18世纪流行于维也纳宫廷和城市社交舞会,19世纪风靡全欧。圆舞曲的旋律流畅、悠扬起伏,重音在第一拍上。伴奏一小节一个和弦,用四个音符作“强、弱、弱”进行。著名圆舞曲包括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和《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
中国民族舞曲
民族舞曲是许多能歌善舞的民族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中国的舞狮舞龙,其伴奏通常是打击乐。古代有《霓裳羽衣曲》,民间有《采茶舞》等。其他地区如朝鲜的《圆鼓舞》《扇舞》,蒙古族的《筷子舞》《盅子舞》,维吾尔族的《赛乃姆》,藏族的《锅庄》等也是其代表。
拉丁舞曲
探戈
探戈是拉丁美洲的舞蹈,神秘而奔放,以行走和转动为主,动作刚劲有力,左顾右盼,极富戏剧魅力。舞者展现出骑士般的傲慢和警惕。
恰恰
恰恰舞曲是20世纪50年代的拉美舞蹈音乐,其基本节奏型是右手弹奏断奏和弦,左手弹奏连奏的低音。
桑巴
桑巴是巴西民间最受欢迎的舞蹈,也是该国的标志性舞蹈。自16世纪初,欧洲和非洲文化与当地印第安文化结合,产生了独特的巴西文化,这在音乐和舞蹈中尤为明显。桑巴最初在非洲裔巴西人中流行,作为劳动后的娱乐,他们即兴跳舞唱歌以放松。这被称为摩尔人的桑巴,是桑巴的原型。
伦巴
伦巴舞曲十九世纪初起源于古巴,后流行于欧美。舞曲为二拍子,节奏性强,音乐快速活泼。
现代流行舞曲
迪斯科
迪斯科是20世纪70年代初的流行舞曲,与摇滚相比,其音乐较为简单,具有强烈的节拍和动感。它以4/4拍为主,每拍都十分突出,速度大约为每分钟120拍。迪斯科曲目结构短小,歌词简洁,且多段落重复。实际上,通过调整速度并突出每拍,任何曲子都可以转化为迪斯科舞曲。
嘻哈
嘻哈音乐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B.P.M在90-110拍之间。它的前身是Rap和RNB,特点是饶舌、复杂的节奏和丰富的音效。它节奏鲜明但不过于激烈,音响效果悦耳,因此自80年代以来一直深受年轻人喜爱。
浩室(House)
浩室音乐内容丰富,节奏快速强劲,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并由一位著名的浩室乐手推广,成为大众化的制作手段。在英国,来自4AD的前卫电子乐团M/A/R/R/S以浩室曲风的《Pump Up The Volume》成为热门歌曲并长时间占据排行榜首位。至今,浩室仍是主流舞曲的重要部分,其4/4拍的特性为后续舞曲的发展提供了稳固的基础和丰富的创新空间。
铁克诺(Techno)
铁克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底特律,是一种机械噪音或重复性音乐,呈现出硬朗和机械化的特点。它也是迪斯科的一个分支。在日本的福井县照恩寺,寺院住持为了吸引年轻人了解佛教,将铁克诺音乐融入祭祀活动,利用声光效果让佛教意象得以传播。尽管老一辈可能觉得新奇甚至荒诞,这种新潮音乐祭典成功吸引了年轻的铁克诺乐迷,甚至吸引了一批原本无宗教信仰的年轻人从世界各地前来参与。
Trance
Trance 是一种电子音乐流派,起源于英国的新世纪音乐和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德国 techno 和hardcore音乐界。Trance 音乐的特点是速度介于135–150bpm之间,重复的旋律乐句和音乐形式,在整个曲目中明显营造张力和元素,通常以 1 到 2 个“peak”或“drop”达到高潮。尽管 trance 是一种独立的音乐流派,但它广泛地融合了其他音乐风格的影响,如铁克诺、浩室、流行、弛放、古典音乐、科技浩室、环境音乐和电影音乐等。
代表人物
编辑西方古典舞曲
老约翰·施特劳斯是奥地利人,与约瑟夫·兰纳一同开创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石。他创作了152首圆舞曲,其中最著名的为《拉德茨基进行曲》。其子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成就更为卓越,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他创作了400多首圆舞曲,其中《蓝色的多瑙河》与《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广为流传,《蓝色的多瑙河》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此外,他还创作了16部轻歌剧,其代表作是《蝙幅》。小约翰的两个弟弟,约瑟夫与爱德华,也是著名的圆舞曲作曲家,他们整个家族因此被称为“施特劳斯家族”。
中国民族舞曲
《瑶族舞曲》是20世纪50年代作曲家刘铁山和茅沉的作品。茅沉,来自北京,其音乐喜好受其父亲影响。他的父亲作为一位小提琴手,使他在幼年就接触并学习音乐。茅沉的天赋和努力,使他成为音乐领域的高材生。刘铁山,河北饶阳人,1937年开始从事革命文艺工作,1945年赴延安鲁艺音乐系进修,曾任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等职。《瑶族舞曲》原为《瑶族长鼓舞歌》,后被茅沉改编为民族管弦乐。该曲为单乐章体结构,包括引子、A段行板、B段中板、A段再现行板和快板,生动展现了瑶族人民的欢庆场景。此曲影响深远,广受欢迎,并衍生出混声合唱和摇滚等多种版本。
拉丁美洲
弗朗西斯科·塔雷加(1852-1909),被誉为“近代吉他之父”,是西班牙的钢琴家、作曲家及吉他演奏家。毕业于音乐学院的他在音乐方面展现了出色的才华,但他的重心主要在吉他上。他的作品融合了浪漫乐派的深度和卓越的器乐技巧,创作了大量系统的练习曲和经典名曲,如《大霍塔舞曲》《阿尔汉布拉宫的回忆》和《阿拉伯风格绮想曲》,为吉他的复兴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还改编了许多古典音乐名曲,进一步丰富了吉他的曲目。他的传世作品共有218首,其中原创78首、编曲110首、二重奏20首、西班牙喜歌剧10首。
现代流行舞曲
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1933年5月3日—2006年12月25日),出生于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的巴恩韦尔,美国黑人歌手,被誉为美国灵魂乐的教父(Godfather of Soul),说唱、嘻哈和迪斯科等音乐类型的奠基人。蠢朋克乐队(Daft Punk),1993年组建于法国巴黎,法国电子音乐制作乐队,由托马斯·本高特和盖-马努尔·德霍曼-克里斯托组成。
代表作品
编辑中国民族舞曲
《瑶族舞曲》
《瑶族舞曲》由刘铁山、茅沉创作,诞生于1951年春,灵感来自粤北连南县的瑶族歌舞。该曲采用单乐章复三段体结构:引子+A+B+A+尾声。作品民族风格鲜明,生活气息浓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优秀管弦乐作品之一,为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管弦乐作出了有益探索。它曾在许多国家上演,受到广泛欢迎,并被改编为多种体裁的乐曲。
匈牙利舞曲
《匈牙利舞曲第五首》
勃拉姆斯痴迷于民间音乐,尤其注重德国、奥地利和捷克,特别是匈牙利音乐的独特魅力。他仔细研究匈牙利风格和节奏,编写了21首匈牙利舞曲,这些舞曲展示了匈牙利舞蹈的节奏特点和调式风格,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匈牙利民族的忧郁和欢乐。这些作品通俗易懂,深受喜爱。《匈牙利舞曲第五首》是勃拉姆斯的管弦乐曲,采用复三部曲式,主题旋律充满激情和自由,展现出匈牙利吉卜赛音乐的粗犷和活泼。这首曲子为人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吉卜赛人生活画面,第一部分是单二部结构,主题旋律热烈奔放。
华尔兹舞曲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蓝色多瑙河》原本是一首合唱曲,由小约翰·施特劳斯在工作室创作完成。1866年,维也纳因普奥战争战败而陷入沉闷情绪,施特劳斯作为宫廷舞会指挥,受委托为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创作一首“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合唱曲。这首曲子全称为“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取自诗人卡尔·贝克的诗篇。这首乐曲以其矿中的金子般的美丽和闪闪发光的真情,抚慰人们心中的阴影和创伤,展现出香甜的鲜花和夜莺的歌喉,犹如在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11867年2月9日,《蓝色多瑙河》在维也纳首演时并未受到热烈欢迎。但同年7月,小约翰·施特劳斯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指挥了不带合唱的管弦乐版本,受到热烈欢迎,并获得了巨大成功。之后,这首圆舞曲风靡全球各大城市,至今仍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它已成为保留曲目。小约翰·施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创作了约170首圆舞曲,其中还有《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维也纳糖果》、《艺术家的生涯》、《皇帝》、《春之声》、《欢乐的人生》、《南国玫瑰》等著名作品。他继承并发展了父亲与兰纳创立的维也纳圆舞曲风格。维也纳圆舞曲又被称为“圆舞曲的锁链”或“圆舞组曲”。其特点是:由3到5个小圆舞曲加上序奏和结尾组成,演奏时各个小圆舞曲之间不中断,每个小圆舞曲本身有两个主题构成二部曲式或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价值与影响
编辑舞曲音乐在文艺复兴时期已成为重要的器乐体裁,但键盘音乐受其影响是在16世纪以后。17世纪,与舞曲相关的曲式和体裁在法国键盘音乐中占据主导地位,他们的键盘曲集中以及著名的“拜恩手稿”中,舞曲开始呈现出标准化的趋势。民间舞曲对歌曲的影响显著,其活跃的节拍和质朴的旋律,使得歌曲充满活力。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85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