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音提琴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低音提琴(DoubleBass,又称BassViol,Contrabass,UprightBass等,有时也会简称Bass),擦奏弦鸣乐器,木材介质,又称倍大提琴,是提琴家族中体积最大、发音最低的乐器。低音提琴是经过数个世纪逐渐演变而来,通常被认为是起源于15世纪欧洲的弦乐器家族的现代后裔。 DoubleBass最早被称为BassViol(来自于维奥尔提琴家族),又称BassViol,Contra...

低音提琴(Double Bass,又称Bass Viol,Contrabass,Upright Bass等,有时也会简称Bass),擦奏弦鸣乐器,木材介质,又称倍大提琴,是提琴家族中体积最大、发音最低的乐器。低音提琴是经过数个世纪逐渐演变而来,通常被认为是起源于15世纪欧洲的弦乐器家族的现代后裔。

命名

编辑

Double Bass最早被称为Bass Viol(来自于维奥尔提琴家族),又称Bass Viol,Contrabass,Upright Bass等,指1728年,最大、最深的提琴家族中的弦乐器。double 意为公元1300年,"两倍的或两倍的大小",也指"重复的,发生两次的",还指"额外的重量、厚度、大小或强度;有两层的",源自古法语 doble(10世纪)"双倍的,两倍的;两面的,欺骗的",源自拉丁语 duplus "两倍的,两倍的",源自 duo "两个"(源自PIE根 *dwo- "两个")+ -plus "更多"。从14世纪初开始,指"具有双重性质或关系",也指"由两个一起组成的;成对的"。从14世纪中叶开始,指"具有欺骗性质"。英语中最早记录的用法是公元1200年,在double-feast "重要的教堂节日"中。bass 意为"低音乐曲的最低部分",约1500年,来自 bass(形容词)或意大利语中的同源名词。“拥有低音嗓音的歌手”的意思来自于1590年代。"低音提琴"的意思来自于1702年;"倍低音"的意思来自于1927年。

历史流变

编辑

低音提琴的前身是古维奥尔提琴家族,古维奥尔琴最早出现在15世纪,在18世纪的欧洲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古维奥尔提琴家族乐器的特征就是乐器的指板品。还有一种乐器不仅具备上面的特征,而且还出现了处于垂直状态的独立支柱,这就是——古维奥尔大提琴(Viola dagamba),但古维奥尔大提琴当时指的是次中音维奥尔提琴,这种乐器在当时曾是古维奥尔提琴家族的重要角色,而他在独奏表演技术方面也是最尖端的,特别是它具备有六根琴弦,但有的时候也增补第七根琴弦,即低音组的A2。

低音提琴

维奥尔琴家族

后来,随着古大提琴演奏技术的发展和对音域进一步扩宽的需求,在16世纪的古提琴家族中出现了倍低音古维奥尔大提琴(Grande bass viol)。倍低音古维奥尔大提琴这一乐器的出现,不仅记载着当时演奏者和制作者方面的劳动成就,而且它同其他乐器一样都具有非常精确的结构和比例,它和次中音古维奥尔大提琴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它的琴身要比次中音古维奥尔大提琴超出18厘米到20厘米,并且配有六根琴弦和六、七个弦品枕,这几个弦品枕嵌在琴颈周围和指板的上面,倍低音古维奥尔大提琴的定弦要比次中音古维奥尔大提琴低。

低音提琴

古大提琴

倍低音古维奥尔大提琴出现之后,很快就参与到室内乐领域,在奇玛的《A大调奏鸣曲》和他以后所写的奏鸣曲及组曲作品中,经常把这一乐器运用在其中。在巴洛克音乐时代,很多的作曲家也同样把倍低音古维奥尔大提琴运用到三重奏鸣曲中。在16世纪末,低音音乐声部获得了独立﹑悦耳又富于表达力的效果,并且渐渐地在室内乐音乐中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有的作曲家为了在低音声部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它的音色和表现力,形成了古低音提琴。16世纪的古低音提琴配备有五根琴弦,六根琴弦也有,但比较罕见,在17世纪初,五根弦的古低音提琴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普及。

低音提琴

古低音提琴

在17世纪开始,就已经为这一庞大的乐器设计出了结构简单的齿轮装置,后来在大约17世纪中叶,由于出现了另一种重要的发明:为了不再制作出过分粗的琴弦,而在琴弦上面缠绕上铜制的金属丝,这种金属丝琴弦的出现,使得古低音提琴的演奏变得轻松得多了。德国柏林乐器制作家C·L·巴赫曼,为了使低音提琴琴弦固定结构简易化,在1778年把木制的小齿轮弦轴固定上,传动装置是在传动的螺旋杆上。在18世纪意大利提琴制作家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完成了古典大提琴样式的制作,而后随着音乐创作水平的进步,这一乐器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于日趋成熟的作曲家们要求加强低音声部的需要,这种加强低音声部效果的要求,当时只能由古低音提琴来实现。随着作曲技术的日益提高,高音乐器制作技术的完善,同时又拥有了高质量的琴弦,以及对于强力度乐器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的应用,这样,需要大音量的十六尺弓弦乐器成为不可避免的要求,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只能是制做——低音提琴,它和其他提琴家族乐器一样,其中也包括大提琴,仅有四根琴弦。

低音提琴

安东尼·史特拉基瓦利

现代低音提琴的样式是在18世纪中叶出现的。低音提琴是从大提琴家族中分离出来而成的,低音提琴同其他一些特殊的提琴乐器一样,同样保持着传统的特征,例如:具有扁平的后部反响板,并且上部微斜,还有缓倾斜的“肩”,徐缓而圆头的角等等,这些都是纯正提琴的全部特点,按照结构规格,低音提琴的基本结构特征定弦与特殊的大提琴一样,但优点是它的琴身比特殊的大提琴琴身长出6—15cm,同时在颈部和指板结构中也加入了很重要的修改。由于此时已有了钢,提琴家族乐器由此而采用了钢制的琴弦,低音提琴的琴弦配备由六根转变成三根琴弦或四根琴弦,弦品也消失了,发音孔改为“F”形状,更接近于其他提琴的样式,低音提琴的一系列变化,准确地说是由提琴家族乐器制作技术完全解决所起到的作用。18世纪后半期,低音提琴始在乐团中演奏最低音的部分,最初用于乐曲是在葛路克的作品中。在小型乐团方面,低音提琴扮演着加强低音声部的角色。在1832年,巴黎音乐学院开始了四弦低音提琴教学,随后发展到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和莫斯科音乐学院。在英国和西班牙音乐学院,四弦低音提琴是19世纪70年代末期才开始教学。但由于低音提琴的特殊性,使得它在乐团中未被重视。一直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贝多芬结识了一位杰出的低音提琴演奏家德拉格奈提(Domenico Dragonetti),德拉格奈提扩展了低音提琴的独奏性能,因此在贝多芬的交响曲里配置了许多低音提琴的部分,尤其是在第九交响曲中。之后陆续又有不少作曲家如:勒、瓦格那、斯特劳斯、拉威尔、斯特拉文斯基等,在他们的交响作品中都相当重视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

Dragonetti

自从1930年大型乐队演奏的摇摆乐开始流行之后,低音提琴正式被纳入为固定的编制之中。这个时期的低音提琴通常居于次要的角色,固定地弹奏着节奏化的根音,很少有独奏的机会。而从这时期的录音之中,也很难听到低音提琴的声音,唯一的例外,就是Duke Ellington大乐队的贝斯手Jimmy Blanton,他那独特的拨弦技巧以及纯熟的左手移把位技术,使得低音提琴发出精彩的声音。而从20世纪初期,爵士乐发展至今,除了1930年左右的大乐队全盛时期之外,小编制的爵士乐队(Combo:通常为四至七人左右),已经被公认为最适合演奏爵士乐,它的组合足可应付多种爵士乐的类型。藉由节奏组(Rhythm section:也就是Piano、Bass、 Drums)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节奏组和即兴独奏者之间的互动,而造就了如此多元化的音乐。20世纪低音提琴独奏技术突飞猛进,产生了库瑟维兹基(Serge Koussevitzky)这样的大师,并有了一批优秀的协奏曲、奏鸣曲等文献。如格利埃尔Gliere《低音提琴四首小品》或保罗·兴德米特《低音提琴奏鸣曲》。除此以外,出现一批独奏低音提琴大师,如美国的盖瑞·卡尔(Gary Karr)、德国的沃尔夫冈·居特勒(Wolfgang Guettler)、奥地利的史特莱歇(L. Streicher)等。在二十世纪后,现代音乐迅速的崛起,使爵士乐成为了音乐领域中的焦点,并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爵士乐在现代音乐舞台中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而低音提琴便是爵士乐中不可或取的一大重要音乐元素。在爵士乐中,低音提琴最突出的特征便是其节泰的律动性与低音声部的音乐张力,使其在爵士乐中发挥着和声的功效,而且还将爵士乐旋律鲜明的特征淋漓精致的表现出来。

基本构造

编辑

低音提琴总长度为190厘米,共鸣箱为116厘米,琴身主要由共鸣箱(面板、背板、侧板)、指板、琴头、琴颈、音柱、低音梁等部件构成,共鸣箱的面板与背板是乐器最主要的振动面,在琴马两侧的面板上各开有一个十形音孔,这里是声音的出口处,指板是粘在琴颈上的马木板。其横断面微呈拱形,使张在上面的琴弦排列不在同一平面上,以便演奏时不至碰到邻近的弦。主柱装在共鸣箱内,支持面板与传播面板的振动,使面板的振动在背板上起反射振动的作用。低音梁是紧贴在面板下面略呈弓形的小木条,支持马子左脚对面板的压力。

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结构图

另外,还有弦枕、琴弦、弦轴、系弦板、马子等,作为弓弦乐器,琴弓也是至为重要的,它是由弓杆、马毛、马尾库和松紧螺丝等部件构成。其次,低音提琴所使用的琴弓当代形制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法国式”,中国统称为“法国弓”“小弓”“窄弓”主要使用于英国、法国和美国,形状与大提琴的琴弓一样,其弓杆较短、较粗,采用大提琴的握弓方法,但是把母指放在马尾箱上面。另一种持弓法为“德国式”,中国统称为“德国弓”“大弓”和“宽弓”,在德国、奥地利使用较多,其马尾箱宽大,因此在持弓时手掌向里(握拳式),在演奏使用申这种持弓方法比前一种持弓方法的力度要大,声音更为宏亮些。演奏时用以磨擦琴弦,使之发声,弓杆要求富有弹性弓毛采用马尾制作。低音提琴所使用的弓子最初是短的,长度约40公分,后来意大利逐步发展到67公分这个标准尺寸,现在世界各国均大体采用这种尺寸。弓的重量大体在130克到140克左右。

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琴弓

音乐特点

编辑

音色音域

其音色极其低沉柔和,高音部分音质纤弱动人。拨弦奏法可发出隆隆声,像是大自然的声音,用于描述雷声或波涛声往往恰到好处,此外还能奏出极美妙的泛音。由于琴体大,弦粗,音域低,难于演奏富有辉煌表现力的抒情或炫技段落。慢奏时效果最佳,不宜快奏。贝多芬就常用它在交响乐队中演奏重要的旋律。如他在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开始时,用倍低音提琴演奏的宣叙调,有力地回绝了前三个乐章的主题动机。还有圣·桑在他的《动物狂欢节》中,用倍低音提琴生动地塑造出笨重、庄严的大象形象。低音提琴四根弦的具体音高E1、A1、D、G,低音使用机械控制最低能到C1;最低音为其最粗一根弦的(在有变调器的情况下,全部展开其变调装置后的)空弦音。因此,应该是Subkontra H(德奥五弦琴),或者是Kontra C(英美乐队琴),或者是Kontra E(普通四弦乐队琴)。其最高音的音域难于估量,因为在独奏作品中,适当使用泛音可以大幅扩展低音提琴的高音音域。在乐队中,其最高音一般为小字组g(主要见于古典至浪漫派交响作品),但也可用至小字一组的g1(多见于现代风格交响作品)。为了避免在低音谱表上过多地加线,其音响比实际记谱低1个八度。有时加入第5根弦,定音为C,或在乐器的颈部加入一个机械装置,加长E弦,使其可以演奏下面的C音。

低音提琴

音域图

定弦

低音提琴定弦方法复杂。目前通用的是四弦四度定弦:从高到低 G,D,A,E,这样的定弦中,低音提琴能演奏的最低音为Kontra E。为了求得最低音与大提琴的八度关系,欧美的交响乐队都力争至少将低音提琴的最低音扩展至Kontra C。具体而言,有两种方法可以做到,一种是流行于德奥等地的方法为增加第五弦。第五弦早期为C弦,这样第五弦与第四弦构成大三度,在指法上颇有不便,但C弦发音较易,张力上的要求在早期技术水准上容易达到。随着技术发展,德奥等地使用的第五弦一般为B弦,与第四弦构成纯四度,指法便利。弦的张力问题通过制琴技术发展也已解决。另一种是流行于其他国家的方法是,为第四弦增加变调器,使在常规上发空弦E音的第四弦,经过变调后发C音。除此以外,早期的低音提琴尚有3弦五度定弦法(一度流行与意大利等地的独奏低音提琴家)、3弦4度定弦法等等,今已淘汰。今日有少数低音提琴家主张4弦5度定弦(ADGC)。由于这种定弦要求演奏者的手足够大,且对传统的低音提琴指法、把位体系有彻底改动,因此尚未流行开。

演奏技巧

编辑

姿势

坐立式

演奏者在靠近琴凳的前沿正中,含胸自然地放松坐好,然后将琴尾柱从身体偏左一点的正前方着地。将此支点放好后,两只双腿自然地放开,应注意要比肩略宽一些,接着轻轻地将琴靠向自己,将琴肩右侧靠在演奏者右腿的大腿内侧与小腹右侧处,把琴面调整到一个合适的角度,与站立式一样,琴的高度应该和演奏者的眉毛在一个水平线之上。将琴的尾柱调整到一个合适的长度。

低音提琴

坐立式

站立式

首先将两腿子然分开与肩同宽,左脚稍前与右脚,左腿自然弯曲,身体重心放在两腿之间,然后将琴垂直立于演奏者左前方度,此时琴体距离身高大约厘米左右。通常来说,上方一把位的应该与演奏者的眉毛在同一水平线上。调整好琴的高度后,即可将琴靠在演奏者左腿的胯骨部位,或者是演奏者的小腹的左半部分,而靠在演奏者本身部分应该是琴身背板右肩与侧板的连接处。这亦是爵士乐中常用的姿势。

低音提琴

站立式

演奏

拉奏

低音提琴

拉奏

拉奏是利用弓毛进行琴弦的摩擦并发出声音,是最基本的演奏方式。对于拉奏来说,不同弓的使用以及拉弓的方法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声音。拉奏下的低音提琴,声音优美动听不干枯,具有很好的穿透力。但是在进行演奏的时候,演奏者也需要根据具体音乐作品自身的特点以及情感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弓进行演奏,有效的利用低音提琴进行该乐曲的展现,形成不同的声音效果。

低音提琴

拔奏

拔奏

拨奏是利用手指进行琴弦的拨动,从而产生声音,这种方式下的琴弦声音是清脆并且留声较长的,可以产生更大的共鸣。但是在遇到高音的时候,拨弦的音色较弱,并且有一些单薄。拨弦广泛的运用在交响乐的演奏中,在乐队的使用中不仅仅是进行节奏基础的稳定,也可以使得音响更加丰满。并且在爵士乐中,低音提琴也会大量的使用拨弦。

击奏

击奏是在演奏的过程中,利用手指或者弓把进行琴板的敲击所产生的声音。这种方式下的声音是短促并且有一些嘶哑的,但是会特别的具有节奏性。

握弓

低音提琴分为德式和法式两种持弓方法。德式弓的握弓方法是手掌、手指从下往上对弓子施力;相反的,法式弓则是手掌、手指从上往下对弓子施力。由于两种握弓法对弓子施力的方向不同,且德式弓大多要长于法式弓。从演奏者身高、臂长等因素考虑,使用德式弓更适合大部分中国学生。

低音提琴

德式弓的握弓方法

此外,在使用低音提琴进行作品演奏的时候,演奏者自身的运弓速度以及力度的不同,也会使得低音提琴产生不一样的音色。当演奏者运弓的力度较小的时候,低音提琴的音色是柔和的;当运弓力度较大的时候,低音提琴会产生低沉的声音,还有一种强烈摩擦后产生的刺耳声音,这两种力度所产生的低音提琴的声音都是不同的。在日常的演奏中,运弓的速度越快,低音提琴自身发出的声音就会越刺耳,速度较快的时候还会使得声音模糊,影响低音提琴的音色。

低音提琴

法式弓的握弓方法

演奏风格

编辑

古典主义时期

古典社会主义时代的音乐作品中该曲结构以及和声都要复杂得多。旋律上追求唯美高雅的气氛,音乐风格以纤细匀称,结构简单明朗,以主调性为主。卡尔冯迪特斯朵夫的《D大调低声提琴协奏曲》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位首低声提琴协奏曲。卡尔冯迪特斯朵夫(Carl Dittersyon Dittersdorf)出生在电地利(现玛利亚希尔夫地区)。18世纪的奥地利小提琴演奏家谱曲家。他常常同海顿、莫扎特以及他的弟子巴蒂斯特万赫尔合作,演出和弦四重奏。迪特斯朵夫、海顿弹奏提琴声,莫扎特弹奏毛萼堇菜,万赫尔弹奏大提琴。这首交响曲是由卡尔冯迪特斯朵夫,为当时的著名低音小提琴家斯佩格尔所作曲的。

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它主要出现于19世纪初期,它承袭了古典主义时代维埃纳乐派的基础,并在此上面做出了新的探索和革新。这一时期,作曲家们在音乐上更注重于描绘自然,喜爱大自然,也迷恋于过去,特别是在中世纪的历史故事。在歌曲上表达音乐家本人情感的作品居多。亚历山大德罗维奇的《f小调低音提琴协奏曲》体现出了浪漫主义钢琴风格后期的音乐风格特点,这首乐曲既气势恢宏又细腻舒展,富于歌唱性。和音也较古典主义风格更为复杂。并带有强烈的俄罗斯风。

近现代

在流行乐中大部分时候低音提琴的使用都是在爵士乐中,在爵士乐中,钢琴、架子鼓和低音提琴是爵士乐中重要的三件乐器,低音提琴则是配合着鼓点,弹奏或拨奏分解和弦,有时也会有即兴演奏。爵士乐在现代音乐舞台中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而低音提琴便是爵士乐中不可或取的一大重要音乐元素。在爵士乐中,低音提琴最突出的特征便是其节奏的律动性与低音声部的音乐张力,使其在爵士乐中发挥着和声的功效,而且还将爵士乐旋律鲜明的特征淋漓精致的表现出来。近现代音乐作品也是追求自己表达的新感情时代,音乐作品更加人性化、感情化、民族性、而近现代音乐作品的创造和发挥也是更加多样化的。这一时期和声也有巨大的蓬勃发展,产生了无调性、多调性歌曲,音乐创作思想的无序的理性化和民族文化多样性也是这时代音乐作品创作生产独树一帜的特征。在近现代音乐时期半音和声也得到巨大的蓬勃发展,不得不说这来源于瓦格纳的歌剧改革思潮和影响。进而器乐作品中也产生了调性模糊、无调性、无终旋律、多调性等特征的乐曲,音乐创作思想的民族多元多样化的也是其突出特征。例如:阿道夫米夏克的《第二低声提琴奏鸣曲》是这一时期的原创名作。该曲作家阿道夫米夏克(AdolfMisek)是捷克著名低声提琴手。

代表人物

编辑

经典作品

编辑

价值与影响

编辑

艺术

低音提琴最早出现于十六世纪的西方,通常又被称为倍大提琴,是弓弦乐器的一种,属于擦奏弦鸣乐器,在提琴家庭组合之中因其外形体积块头最大且发音最低,往往在公开演奏时能够吸引观众眼球。在超过五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凭借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和演奏家们的研究传承,低音提琴逐渐在提琴家庭组合之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逐渐从台上的阴影区走向了舞台的中央区。有两个“最”:一是其体积块头最大,通常低音提琴的长度在1.8米至2.2米之间,其中琴弓长度大约在0.68米至0.7米之间。因为其体形较大,所以对于演奏者演奏操作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其独特的音色能够给乐队合奏带来较为浑厚饱满的音效,使其成为乐队合奏中的重要乐器。二是其发音最低,也正是其低沉浑厚的音色给演奏曲目增加了更多的剧情感。低音提琴因其自身的音色特征,使得诸如悲壮、豪迈、幽静、庄严、深厚、悲伤、静谧、深邃[suì]等情感都能够通过低音提琴有力的表达出来,让欣赏者在音乐欣赏中找到情感的共鸣。

社会

低音提琴起初是专门为了交响乐队而发明出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不单单是为乐队服务了,还能演奏独奏或来自其他乐器改变的独奏曲。它由一开始只能常常拉奏五把位音域,到现在可以演奏七把位以上的音域,甚至还可以演奏很多炫技性质的乐曲,说明低音提琴的技术在逐渐发展成熟。所以作曲家在创作交响乐作品的时候,多增加一些低音提琴的演奏音域,能让低音提琴更好的衔接其他乐器,为乐曲增加一些色彩。新中国成立后,在中苏的多次文化交流活动中,以苏联大剧院交响乐队首席低音提琴、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基诺维奇为首的苏联低音提琴专家的讲座与演出也对中国低音提琴的教学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改革开放后,诸多国外大师的到来为中国的低音提琴界带来了新的视野,大量乐谱与文献的引进使中国的低音提琴教学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从彼时起,低音提琴的教育事业便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同时也向着职业化、规范化和体系化逐渐迈出了脚步。目前,中国专业音乐院校全都开设了低音提琴专业,常年为国家输送人才,一些优秀学子更是屡次在国际上斩获奖项,为国家取得荣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当代低音提琴的教育事业可以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传承与发展

编辑

当代发展

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发展低音提琴这个专业,交响乐、重奏、独奏、音乐创 作、教学、乐器制作等各方面都已遥遥领先于中国。北美洲、欧洲等许多国家为了发展这个专 业做了大量工作,开办了许多所低音提琴学校、夏令营学习班,并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国际比赛,在举办比赛期间同时开办研究生班,聘请国际知名演奏家、教授任教。还通过多种专题讲 座介绍演奏家、作曲家以及作品、乐曲的演奏发展史。各国出版社出版了各类的低音提琴书 籍、乐谱唱片等资料。

进入中国

低音提琴的出现至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转型成为独奏乐器登上历史舞台也已经有300多年的时间,而低音提琴进入中国的历史只有短短几十年。中国低音提琴专业起步时间较晚,理论优化度较低,低音提琴优秀学者往往需出国留学进行提升,学习低音提琴演奏技巧,参加各项讲座。因此,应充分关注此不足之处,对低音提琴的演奏技巧理论进行精细化的研究提升,为中国高雅艺术带来更加优化的技术探索,不断壮大优秀的低音提琴演奏者队伍,为人们带来极致的音乐享受但取得的进步却是飞跃式的,从一开始照搬西方的演奏技法,到现在慢慢吸收经验为我所用,创作出了一首首适合低音提琴演奏突出低音提琴特色的中国作品,慢慢发展到了在重大国际赛事上出现了中国作品,越来越多的学校与中国的院校合作办学,并聘请中国的低音提琴教授到国外教授低音提琴中国作品的演奏。取得这些成绩都离不开前辈们对于各种不同演奏风格、技法、流派之间的比较学习。学习它们优秀的地方,并总结出一套适合于中国演奏实践的切实可行的演奏方法。在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下,实现使低音提琴中国风格被世界所认可,真正作为一种风格登上世界舞台这个梦想。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85364/

(29)
词条目录
  1. 命名
  2. 历史流变
  3. 基本构造
  4. 音乐特点
  5. 音色音域
  6. 定弦
  7. 演奏技巧
  8. 姿势
  9. 坐立式
  10. 站立式
  11. 演奏
  12. 拉奏
  13. 拔奏
  14. 击奏
  15. 握弓
  16. 演奏风格
  17. 古典主义时期
  18. 浪漫主义时期
  19. 近现代
  20. 代表人物
  21. 经典作品
  22. 价值与影响
  23. 艺术
  24. 社会
  25. 传承与发展
  26. 当代发展
  27. 进入中国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