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纽约时报》(英文名:TheNewYorkTimes)原名是《纽约每日时报》,又被简称为“时报”,在1851年由亨利·贾维斯·雷蒙德和乔治·琼斯创办,是一份在美国纽约出版的日报。该报每天发布大约150篇新闻报道,报道内容广泛,涉及气候、艺术和调查性新闻等。19世纪,纽约的报纸上充斥着花边新闻和哗众取宠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的价值取向。《先驱报》的原编辑亨利·贾维斯·雷蒙德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纽约时报》(英文名:The New York Times)原名是《纽约每日时报》,又被简称为“时报”,在1851年由亨利·贾维斯·雷蒙德和乔治·琼斯创办,是一份在美国纽约出版的日报。该报每天发布大约150篇新闻报道,报道内容广泛,涉及气候、艺术和调查性新闻等。

历史沿革

编辑

纸媒时代

雷蒙德时期

19世纪,纽约的报纸上充斥着花边新闻和哗众取宠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的价值取向。《先驱报》的原编辑亨利·贾维斯·雷蒙德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和乔治·琼斯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出版一份较严肃的报纸,命名为《纽约每日时报》,改变花边新闻“统治”美国的现状。第一份报刊原定在1851年9月16日出版,结果由于时间匆忙,在两天后才出版了第一张报纸。在当时的纽约,已经有了12种报纸,雷蒙德决定凭借有深度的内容来打开读者市场。雷蒙德的报纸在出版后很快得到认同,出版后的第十天,时报发行扩大到1万份,1852年发行到了2万份。1859年9月14日《纽约每日时报》正式更名为《纽约时报》。1861年《纽约时报》对美国南北战争进行报道,并第一次在政府中设立了专门的新闻接收机构,与此同时,雷蒙德也逐渐开始成长为一个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这些都为《纽约时报》获得了大量的独家新闻。1865年《纽约时报》因对林肯遇刺进行了特别报道,并在时报的重要位置发表著名政府官员的新闻报道而引起了当时新闻界的争议。但随后,《纽约时报》因对一起腐败案进行了深入调查,进一步巩固了时报的地位。在1869年《纽约时报》迈向第一个历史发展高峰的时候,雷蒙德突然去世,合伙人乔治·琼斯担任《纽约时报》的发行人。

琼斯时期

《纽约时报》为了打入纽约德裔居民区,进一步贴合读者,在1870年出版了德语增刊。1882年9月4日,时报大楼引入电,并在4年后拥有了自己的第一部电话。1891年,乔治·琼斯去世。1893年因报纸涨价引发了发行下降,纽约报纸出现了大萧条,《纽约时报》的广告也急剧下挫,债务缠身。到1896年,《纽约时报》已经欠下了30万美元的债务,发行量跌到了9000份,时报面临破产。

奥克斯时期

在濒临破产之际,来自田纳西州的印刷学徒阿道夫·奥克斯举债7.5万美元收购了《纽约时报》,希望为纽约市民出版一份严肃、庄重、富有教养的报纸,他确定了时报的新闻报道原则:“力求真实,无畏无惧,不偏不倚,不分党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1897年,奥克斯根据纽约人喜欢看着报纸吃早饭的特点,提出了一个反对“黄色新闻”的响亮口号:“报纸不该弄脏人们早餐桌上的餐巾!1898年以来,奥克斯又进行了减价、增出“星期日杂志版”、取消“小说”栏目、增加“国际新闻”等一系列的改革,使《纽约时报》的发行量快速上升。1904年,《纽约时报》将时报大厦所在的广场正式更名为时代广场,还任命了范安达为时报总编辑。至此以后,《纽约时报》几乎没有遗漏过任何的国际大事。1912年,《纽约时报》报道了“泰坦尼克”号遇难事件,是全球第一家报道该事件的报刊。一战结束后,《纽约时报》又因为全文刊载了《凡尔赛条约》而轰动世界,还因“全面而准确地”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获得了普利策金质奖章。到20世纪20年代,《纽约时报》的发行量已经达到每天33万份,收入达1亿美元。

庞奇时期

1935年,奥克斯去世,其女婿阿瑟·海斯·苏兹伯格担任《纽约时报》的发行人兼社长,从那时起,《纽约时报》一直被苏兹伯格家族所掌管。二战时期,美国对新闻用纸进行限制,海斯决定砍掉报刊所有广告以换取足够版面刊登战时消息,这一决定使《纽约时报》在战后备受读者和广告商的青睐。1961年阿瑟·海斯·苏兹伯格突然中风,由其女婿崔佛士接掌发行人职位,阿瑟·海斯·苏兹伯格的独生子阿瑟·奥克斯·苏兹伯格(小名:庞奇)担任副董事长。两年后,崔佛士因调停纽约报业大罢工心力交瘁[cuì]后,心脏病突发致死。这个意外,使37岁的庞奇正式成为了《纽约时报》的发行人。1971年,《纽约时报》刊登了一份美国国防部关于越战的秘密报告,揭露了美国政府欺骗公众的事实。尼克松总统以危害国家安全为名要求《纽约时报》停止刊发七千多页的系列报告,庞奇冒着巨额罚款和入狱的风险坚持刊登全文,最终凭借《宪法第一修正案》化险为夷。庞奇与尼克松政府对簿公堂事件也成为了坚持新闻自由的典型案例。庞奇在掌舵时报的30年里,将《纽约时报》这样一份家族式报纸发展成为上市媒体集团,年收入从1亿美元增加到了17亿美元。同时解决了电视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日益紧张的劳资关系、罢工冲突、妇女权益等问题,还一改《纽约时报》古典严肃的风格,开创性地将版面分为明晰的四个单元。

进军网媒

从20世纪90年代起,《纽约时报》就和其他纸媒一样受到了网络时代的巨大冲击。小阿瑟·奥茨·苏兹伯格在1992年成为了《纽约时报》新一代掌门人后,就趁互联网技术刚刚兴起之时抢夺了先机,率先将报纸搬上了网络,并很快成立了独立核算的数字部门,负责网站业务。1996年,《纽约时报》网站上线,被称为“万维网上的纽约时报”。小阿瑟更支持多元化的经营,试图促成《纽约时报》平民化,使各种人群都能够接受,因此多次涉及”煽情新闻“,使得《纽约时报》一度失去了公众的信任,更造成了1999年《纽约时报》在普利策奖评选中15年来第一次全部落败。2000年,《纽约时报》网站凭借系列报道《种族如何在美国生活》获得第一个网络新闻奖,两年后,数字版《纽约时报》已经创造了1600万美元的利润,随后几年仍在稳步增长。但在2003年,《纽约时报》在报道美国介入伊拉克战争时,多次发生错误,引发了大规模的声讨。2005 年,《纽约时报》网站推出以“时报精选”为名的收费服务,以包月、包年形式对优质内容收费。不过,此举让《纽约时报》面临着流量减少和遭受知识界批评的压力,两年后,它取消了付费订阅模式。美国报业收入逐渐减少,《纽约时报》于2009年3月以2.2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位于曼哈顿的总部大楼的部分楼层。2008年,《纽约时报》在其City Room博客上发布著名演员希斯·莱杰离世的消息,网页访问量超过了178万人次,成为时报网页版历史上访问量最大的一次。2010年,小阿瑟表示未来《纽约时报》将停止出版印刷版报纸,而主推网络版报纸订阅业务。次年3月,《纽约时报》改善了付费订阅模式,设置“收费墙”再次尝试收费模式,并在2012年实现数字订阅收入首超广告收入。2012年8月14日,纽约时报公司任命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前总裁克·汤普森为《纽约时报》新的执行总裁。从2014年4月起,《纽约时报》正式踏上移动之路,先后推出NYT Opinion和NYT Now引起专栏粉丝和年轻用户的订阅热潮,创造新的商业模式。2014年8月左右,由《纽约时报》的副发行人亚瑟·格雷格·苏兹伯格牵头完成的《创新报告2014》调研报告,引发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时报的执行总编辑迪恩·巴奎特称将尽快落实报告中的一些建议。接着,格雷格跻[jī]身《纽约时报》管理层,帮助落实调研报告的建议。同年9月,《纽约时报》推出浓缩《纽约时报》美食内容的“NYT Cooking”,上线的首月就吸引了百万独立用户。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首席执行官马克·汤普森

《纽约时报》SIGGRAPH峰会的影响,在2015 年启动了VR内容制作项目,研发了VR内容发布平台——MVP,成为全球最早开设VR频道的媒体。2015年5月,《纽约时报》将NYT Now调整为免费客户端,并接连推出免费服务类客户端,同时还在港澳两地推出中文新闻杂志,每期24页,发行量5万份。次年,《纽约时报》涉足数字化音频界,并且设置了独立的音频业务部门,促进文字、音频等内容形态之间的良性转化。2016年11月1日,亚瑟·格雷格·苏兹伯格正式接任《纽约时报》执行出版人的职位。2017年,《纽约时报》首创清晨播客“The Daily”,主要谈论当天最重要的新闻,“The Daily”在2020年时已经拥有了1000万的月活听众。同年4月10日,《纽约时报》因报道了俄罗斯总统普京试图扩大俄在海外的影响力的相关报道而获得普利策国际报道奖。2018年3月26日,《纽约时报》在全球019年,《纽约时报》推出5G新闻实验室,研究如何利用5G为受众提供“更加动态的内容叙述格式”。2020年,《纽约时报》的数字订阅和广告营收为1.855亿美元,是《纽约时报》历史上数字业务收入首次超过纸媒业务收入。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总部

现状

编辑

报刊内容

国际《纽约时报》的国际部门在全球约有200个分社和30多名国际记者,是《纽约时报》最具传奇色彩和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国际记者报道外国政治以及国际战争,让全球读者了解海外的重要新闻。政治《纽约时报》的政治部门汇集了来自国家,商业和华盛顿特区分社等的记者和编辑,政治团队报道各个国家的政治事件以及思想言论,例如国家领导人选举,从现场选举结果到深入的候选人资料都会被《纽约时报》报道。气候《纽约时报》是仅有的拥有专门报道气候变化栏目的新闻机构之一。时报的气候团队分析气候变化的影响,通常是通过尖端的视觉新闻,来向读者展示气候变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从而使气候变化变得个人化。音频《纽约时报》的音频栏目报道范围广泛,而且全部是现场制作并报道,能够让读者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体验新闻。

数字化产品

(以上仅为《纽约时报》部分数字化产品)

代表性栏目

(以上仅为《纽约时报》部分代表性栏目)

内容生产策略

《纽约时报》将深度专业高质的新闻报道作为其存在与发展的根本,以“内容为王”为依据,在内容生产策略方面《纽约时报》从新闻选题来源、新闻价值定位、虚假新闻治理、新闻内容呈现等方面进行探索,以保障《纽约时报》在数字化背景下以内容原创、深度与专业为立身之本的发展战略。

报刊特点

编辑

版面设计

纸质版

《纽约时报》传统的版面风格高贵、严肃,但拘谨保守,版面上一片灰色,被称为“灰贵妇”(The Gray Lady)。1975年,当时的执行总编辑艾布·罗森索将《纽约时报》的版面分为A、B、C、D4个单元,针对不同的读者,设计出了多种专刊。在1997年时,《纽约时报》建成新的印刷厂,开始引进彩色新闻和广告。《纽约时报》每天版面为50~100版,版面按内容分叠,5叠到8叠不等。每天固定刊出5叠:A叠“要闻”,B叠“大都会新闻”,C叠“经济生活”,D叠“体育”,E叠“艺术”,其余是有固定受众群的专刊轮流出现。《纽约时报》版面为对开报,基本栏设置6栏。头版上端,时报名“THE NEW YORK TIMES”是老式的花体字,灰黑色,朴实素淡;字号不大。只占版面的十分之一高。左边报耳细框中以小字写着纽约时报的编辑方针: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所有适宜刊载的新闻)。《纽约时报》的版面以水平为主,文章四周很少加线框,通常在2~4栏,黑白版面占很大比重,通常只有头版和少数重要版面彩印。彩版也只有新闻照片是彩色的,其余还是黑白两色。时报的图片幅度非常大,通常为3栏宽(版面一半的高度),40~50行高。时报的头版以报道国内与国际的重大新闻为主,近些年也增加了一些软性新闻题材,头版的新闻条数通常为6~8条,另有2~3张图片新闻,在头版的下方还辟有导读栏。

网页版

《纽约时报》网站遵循更流畅、更快、更直观的要求,在网站中增加了个性化推荐功能,会基于读者的阅读兴趣推荐相关文章给读者。为了让读者的看法得到足够的关注,网站还扩充了评论部分,用户在阅读文章的同时可看到评论,了解其他人对该新闻的看法。为了便于分享,网站的分享按钮将跟随读者的阅读一直出现在页面的右上角。网站正文页任何一篇报道(无论长短)都将在单一页面呈现,读者可通过滚动条来完成阅读。相关新闻的推荐方式变成了通过页面左右两侧的翻页按钮直接阅读下一篇文章,也可以通过正文的顶部的相关阅读滚动栏,选择喜欢的文章进行阅读。更换栏目进行阅读的按钮在页面左上角的导航栏按钮,正文也开始提供更大尺寸的图片,还可通过点击文章配图使图片放大。网站还有突发新闻弹出框,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正文页顶部将会弹出内容,提醒读者阅读。

报刊风格

《纽约时报》以报道政府的重要文件和重要人物的言论为主,对发生在美国和全世界的大事均作报道,因而被称为“档案记录报” 。在新闻报道方面,《纽约时报》通常很少首先报道一个事件。假如《纽约时报》首先报道一个事件,那这个报道的可靠性是非常高的,因此往往被世界上其他报纸和新闻社直接作为新闻来源。《纽约时报》的社论一般被认为是比较开通的,不过实际上它的社论是由许多不同的作者撰写的,而他们的观点则从左到右各不相同。《纽约时报》的网络版不对母体负责,拥有独立的管理层和采编队伍,可以按照网络新闻自身的规律运营。

知名人物

编辑

《纽约时报》在全球约有200多名分社,1700多名记者和30多名国际记者。(以上表格统计了《纽约时报》的部分知名人物 参考资料来源)

报刊荣誉

编辑

(以下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7月7日)(以上数据为《纽约时报》百年来所获奖项的不完全统计 参考资料来源)

报刊评价

编辑

美国上任总统特朗普曾多次公开批评《纽约时报》,称其为“假新闻”,是一份失败的报纸。《纽约时报》在美国的影响可谓是巨大而深远,它是美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早晨在上班前,从地铁站花2美元买一份《纽约时报》已经成为许多美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新浪网 评)《纽约时报》从经营到内容生产,包括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应该说都是报业的楷模。(人民大学教授宋建武 评)《纽约时报》电子版的信息非常有序,要找某一方面的资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内容上比纸质版更丰富。(清华大学教授郭镇之 评)《纽约时报》作为在全球有影响力的传统大报,社论无疑代表报纸的灵魂。然而,如果细看该社论观点,只能暴露其言论的失实、失态、失信。(人民日报 评)

重要事件和争议

编辑

1865年,美国总统林肯遇刺,《纽约时报》对该事件进行了特别报道,并且在报纸的重要位置上发表了一位著名政府官员写的新闻报道,由于当时新闻界认为政府不应该是报纸的合作伙伴,《纽约时报》的这些行为引起了当时新闻界的争议。1978年8月4日,《纽约时报》的记者法尔勃(M. A. Farber)因拒绝交出涉嫌谋杀病人的医生的笔记,被新泽西州法院判处刑事藐视罪,拘留40天,时报也被裁决罚金28.6万美元。2003年5月11日,《纽约时报》在其头版位置刊登了长达7500字的文章,揭露旗下记者杰森·布莱尔在过去七个月里杜撰了36篇新闻报道,引起全球媒体哗然,《纽约时报》也因此名誉大降。之后,杰森·布莱尔被立刻解雇,其他一些重要人物如时任主编雷恩斯因此被迫离职。2005年7月6日,《纽约时报》的记者朱迪思·米勒因拒绝在法院对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身份泄露事件的调查中透露秘密消息来源从而入狱,华盛顿地方法院首席法官托马斯·霍根表示米勒必须在监狱待到她愿意出庭作证为止。2021年2月4日,多名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及相关研究人员驳斥美国《纽约时报》故意扭曲、断章取义,所谓“中国拒绝分享可能让世界更加了解新冠疫情起源的原始数据”的报道与他们在中国的经历不符。《纽约时报》华裔记者黄瑞黎多次歪曲事实,偷换科学概念,编造抹黑中国疫苗的报道。该事不仅引起了中国媒体的反感,连美国的驻华记者也很有意见。《纽约时报》不仅推动涉华虚假宣传,还成为了打压支持中国言论的“行动派”。2002年2月左右,《纽约时报》向推特公司举报数百名曾经发布过北京冬奥会积极内容的用户,指控这些账号是受中国政府控制的机器人或虚假账号,推特公司随即将其全部封号。2023年11月9日,美国纽约再次爆发抗议示威活动,一群亲巴勒斯坦的抗议者当天“占领”了《纽约时报》大楼大厅并进行静坐,他们指责这家美国媒体在报道新一轮巴以冲突中偏袒以色列,并要求加沙立即停火。2023年12月27日,美国《纽约时报》在纽约南区联邦地区法院正式起诉OpenAI及其母公司微软,指控他们的人工智能和大型语言模型侵犯了《纽约时报》对文章的版权,要求其补偿高达数十亿美元的潜在经济损失,并消灭相关程序。《纽约时报》指控称微软的“必应聊天”和OpenAI的“ChatGPT”未经付费和许可,利用《纽约时报》在新闻业上的巨额投资,是对新闻行业“搭便车”。

注释

编辑

展开[a]争议原因:因当时新闻界认为政府和报纸不应该是合作伙伴的关系,而《纽约时报》不仅对林肯遇刺进行了特别报道,还在时报的重要位置发表著名政府官员的新闻报道,这跟当时新闻界的理念背道而驰。

[b]黄色新闻:“黄色新闻”是19世纪后期美国新闻报道的一种取向,强调感性化报道,突出娱乐性,相应削减了传统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严肃性。

[c]美国曾秘密轰炸柬埔寨并对北越沿岸发动突袭,从杜鲁门到约翰逊的4届美国政府都故意向公众隐瞒真相

[d]修正案规定,美国新闻自由不可侵犯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85394/

(686)
词条目录
  1. 历史沿革
  2. 纸媒时代
  3. 雷蒙德时期
  4. 琼斯时期
  5. 奥克斯时期
  6. 庞奇时期
  7. 进军网媒
  8. 现状
  9. 报刊内容
  10. 数字化产品
  11. 代表性栏目
  12. 内容生产策略
  13. 报刊特点
  14. 版面设计
  15. 纸质版
  16. 网页版
  17. 报刊风格
  18. 知名人物
  19. 报刊荣誉
  20. 报刊评价
  21. 重要事件和争议
  22. 注释
  23.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