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英语:AcademyofArts&Design,TsinghuaUniversity,缩写为:AADTHU)简称清华美院,成立于1956年,原为中国第一所高等设计艺术院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9年11月并入高等院校清华大学,成为清华大学下属二级学院。 1956年6月1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由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并于同年11月1日举行了建院典...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英语:Academy of Arts & Design,Tsinghua University,缩写为:AADTHU)简称清华美院,成立于1956年,原为中国第一所高等设计艺术院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9年11月并入高等院校清华大学,成为清华大学下属二级学院。

历史沿革

编辑

初创期(1956年-1976年)

1956年6月1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由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并于同年11月1日举行了建院典礼;同时中央工艺美术科学研究所也正式成立。中央手工业管理局的副局长邓洁受托兼任美院院长。师资方面,第一批教师多来自于清华大学营建系、中央美术学院及其华东分院的实用美术系等单位。1957年,中央工艺美术研究所作为研究室并入学院,同年学院归入文化部领导;次年9月,学院迁址至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4号,中国首个工艺美术类学术期刊《装饰》创刊。1960年5月,学院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12所重点艺术院校之一。1961年、1964年,文化部文化学院印刷工艺系、北京艺术学院分别转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典礼

发展期(1977年-1988年)

1977年中国高考恢复,学院开始重新招生运转;1980年《装饰》杂志复刊,中央美术学院设计中心成立;次年《工艺美术论丛》开始发刊,学院获得工艺美术历史及研究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属于中国首批名单。1986年学院工艺楼落成。

完善期(1989年-1999年)

1991年8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将“团结、求实、敬业、创新”定为院训。1994年11月,中国艺术院校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修订会交由学院承办;1997年2月,学院的工艺美术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三个学科被列为中国轻工总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1998年,中国轻工管理干部学院并入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立固安学区;之后学院归属于北京市。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前身中国轻工管理干部学院,图为学员在校门口合影

新起点(1999年至今)

1999年11月20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经教育部批准并入了清华大学,并对部分系别做了调整,学院正式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0年到2004年,清华美院陆续成立了清华大学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基础教学研究室,并且获批建立一级学科“艺术学”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期,设计艺术学被评为中国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艺术学一级学科被中国教育部评为全国第一。2005年8月,学院整体迁址到清华园内;同年,《艺术与科学》和《清华美术》丛书开始出版。2017年11月,清华大学米兰艺术设计学院成立;2022年4月,清华大学奥林匹克艺术研究中心和清华清尚智慧场景创新设计研究院分别成立。

学院规模

编辑

院系专业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下设10个系所,1个基础教研室,共有18个专业学科。此外,清华大学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也设立于学院中,该教学中心设有29个实验室,供不同专业学生使用。科研机构方面,清华美院设有清华大学(校级)研究中心(实验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所以及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研究所。(数据获取截止日期:2023年1月5日)截至2022年6月,清华美院的10个系所的重点专业已全部被列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重点专业分别是:艺术与科技(信息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雕塑、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设计学、绘画、工艺美术、陶瓷艺术设计。(数据获取截止日期:2023年1月5日)

学院师资

截至2023年2月9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有在职教师159名,其中教授71人、副教授75人、兼职教授1人、助理教授2人、助教2人、讲师4人、助理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2人。此外,学院在职教师中有2人是双聘教授,有7名教授受聘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学科有艺术学理论、设计学、美术学三个一级学科,同时此三个学科也是学院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三个学科。此外,学院中二级学科设计艺术学获得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2017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设计学被评为A+,美术学被评为A-。

学术研究

编辑

研究机构

馆藏资源

清华大学美术图书馆前身为1956年创建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图书馆,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之后,图书馆更名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图书馆,并在2005年迁馆至清华园。美术馆使用面积约3000㎡,阅览座位200余个,馆内区域划分为借阅区、阅览区,以及信息共享空间和专题阅读区。馆内藏书丰富,约有图书25万余册,国内外各类报刊1500多种,另有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分别为8万余种、500余种。图书馆还搭建了数字化资源库和数据库资料,数据库资源近20种,包括了常用专业数据库、艺术数据库、馆藏特色数据库以及客开放获取的资源库,另有多媒体资源平台,供师生读者在线学习。(数据获取截止日期:2023年1月6日)

学术刊物

(数据统计截止日期:2023年1月6日)

项目成果

科研项目

2018年,清华美院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少数民族防染工艺文化研究》结题,并获得优秀项目。2019年4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和IDEO联合打造的“创领中国2030”项目入选教育类荣誉奖。2020年9月,清华美院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作为空间叙事文本的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结题,并获评为优秀等级。2020年底,清华美院健康医疗产业设计研究所设计研发的《疫情防控》系列工业设计成果获得好设计金奖、中国应急救援创新设计金奖2020年环球设计大奖特别奖全球抗疫产品设计奖以及创新设计红星奖银奖四个奖项。2011年11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湘赣地区手工夏布传统工艺比较研究》项目结题并被评为优秀。2022年7月,清华美院研究项目《基于热传导研究的综合能源方案设计》入选了英国国际研讨会暨牛顿奖项目展览。

创作项目

1958年12月,中央工业美术学院75名师生参与了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期间,北京“十大建筑”工程的装饰设计项目,其中包括了人民大会堂的设计。1979年,中央工业美术学院师生共同完成了中国首都机场壁画群的创作,献礼新中国成立30周年。1980年代,中央工业美术学院陆续完成了中国中央书记会议厅、紫光阁总理接待厅、中国国贸中心中国大饭店、北京王府井饭店、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大剧院、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周年游行彩车、纪念章等一系列重要设计项目。1997年,在香港回归祖国之际,学院完成了中国国家级设计项目《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雕塑创作,并设计了人民大会堂香港厅的大型屏风。2019年,清华美院完成中国国庆“红飘带”、11辆游行彩车、国家荣誉称号奖章的设计任务,策划、承担了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主题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形象设计展、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题展、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的相关工作。2022年,清华美院完成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相关设计工作。

交流合作

编辑

清华美院重视国内外合作交流的机会,已经与日、韩、英、美、法等多个国家的艺术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且不定期与各国学者专家进行课程交流、文化交流,举办交流讲座、展览,参加各类国际艺术领域会议。2017年2月22日,清华大学与米兰理工大学签署协议,确定在意大利米兰合作建设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将其作为中意两国开展设计创新合作的综合性平台。该基地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科为依托。2018年12月,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在青岛注册成立,该研究院由青岛市人民政府、清华大学和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共同筹建,旨在通过校地合作,在推进清华艺术设计研究成果转化的同时,带动当地的产业升级,促进艺术与科学的融合。

校园文化

编辑

院训

1991年,清华美院的前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确定了院训“团结、求实、敬业、创新”。

院徽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徽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院徽沿用了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校徽,该院徽是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的张仃所设计,院徽原型为一个篆书所写的“艺”字。

所获荣誉

编辑

2006、2007年,清华美院两次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60所最佳设计院系之一。2009年,清华美院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中国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0年,设计学科被国际评估专家组列入国际最佳设计院校行列。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清华美院主设计的中国馆获得中国照明学会特别奖、“大模块建筑奖项”铜奖,以及世博展馆遗产大奖·循环利用杰出奖一等奖。2019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科在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列18名。2022年4月8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得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85470/

(12)
词条目录
  1. 历史沿革
  2. 初创期(1956年-1976年)
  3. 发展期(1977年-1988年)
  4. 完善期(1989年-1999年)
  5. 新起点(1999年至今)
  6. 学院规模
  7. 院系专业
  8. 学院师资
  9. 学科建设
  10. 学术研究
  11. 研究机构
  12. 馆藏资源
  13. 学术刊物
  14. 项目成果
  15. 科研项目
  16. 创作项目
  17. 交流合作
  18. 校园文化
  19. 院训
  20. 院徽
  21. 所获荣誉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