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舌黄杨

雀舌黄杨(学名:BuxusbodinieriLévl.),又名细叶黄杨、匙叶黄杨、大黄杨木等,黄杨科(Buxaceae)黄杨属(Buxus)灌木。在中国产于云贵川、两广、江西、浙江、湖北、河南、甘肃、陕西。该物种多生于海拔400-2700m的平地或山坡林下,喜半阴,喜湿润、温暖气候,稍耐寒,耐旱,稍耐湿,喜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01:05雀舌黄杨介绍(来源:兰兰花卉苗木基地)枝圆柱形;小枝四棱...

雀舌黄杨(学名:Buxus bodinieri Lévl.),又名细叶黄杨、匙叶黄杨、大黄杨木等,黄杨科(Buxaceae)黄杨属Buxus)灌木。在中国产于云贵川、两广、江西、浙江、湖北、河南、甘肃、陕西。该物种多生于海拔400-2700m的平地或山坡林下,喜半阴,喜湿润、温暖气候,稍耐寒,耐旱,稍耐湿,喜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

形态特征

雀舌黄杨

01:05

雀舌黄杨介绍(来源:兰兰花卉苗木基地)

枝圆柱形;小枝四棱形,被短柔毛,后变无毛。

雀舌黄杨

雀舌黄杨的枝

单叶对生,叶薄革质,通常匙形,亦有狭卵形或倒卵形,大多数中部以上最宽,长2-4厘米,宽8-18毫米,先端圆或钝,往往有浅凹口或小尖凸头,基部狭长楔形,有时急尖,叶面绿色,光亮,叶背苍灰色,中脉两面凸出,侧脉极多,在两面或仅叶面显著,与中脉成50-60度角,叶面中脉下半段大多数被微细毛;叶柄长1-2毫米。

雀舌黄杨

雀舌黄杨叶

花序腋生,头状,长5-6毫米,花密集,花序轴长约2.5毫米;苞片卵形,背面无毛,或有短柔毛;花黄绿色;雄花:约10朵,花梗长仅0.4毫米,萼片卵圆形,长约2.5毫米,雄蕊连花药长6毫米,不育雌蕊有柱状柄,末端膨大,高约2.5毫米,和萼片近等长,或稍超出;雌花:外萼片长约2毫米,内萼片长约2.5毫米,受粉期间,子房长2毫米,无毛,花柱长1.5毫米,略扁,柱头倒心形,下延达花柱1/3-1/2处。

雀舌黄杨

雀舌黄杨的花

雀舌黄杨

雀舌黄杨的花

果实与种子

蒴果卵形,长5毫米,宿存花柱直立,长3-4毫米。种子成熟时由绿色变为黄褐色,种子长圆形或三角状椭圆形,长5-5.5毫米,种皮黑色。

物种分布

在中国产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江西、浙江、湖北、河南、甘肃、陕西。

生长习性

雀舌黄杨生长在海拔400-2700m的平地或山坡林下,喜半阴,在光强的地方,其叶常呈黄色,是生长不良的表现。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寒,适宜生长温度为15℃-28℃,耐旱,稍耐湿,耐酸碱性强,喜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石灰质土壤中亦能生长。。

繁殖方式

雀舌黄杨花期2月,果期5-8月,雀舌黄杨在栽培上常用的繁殖方式有扦[qiān]插繁殖、压条繁殖、种子繁殖。

扦插繁殖

雀舌黄杨的扦插繁殖通常在5月份进行,插穗选取生长旺盛母株上的半年生枝条,上部留少许叶片,注意保湿,以免风干失水。插前用植物激素浸泡插条基部,可大大提高扦插成活率。插穗插入苗床后,周围泥土压实,浇透水。待插穗生根后,可移入容器或苗圃地继续培育。过程中要保持土壤湿润,并适当遮阳,雾状喷淋。

压条繁殖

雀舌黄杨的压条繁殖通常在三到四月进行,用两年生枝条压入土中,翌年春天与母株分离移栽,移植之前,地栽应先施足基肥,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后期应注意追肥和修剪树姿。

种子繁殖

雀舌黄杨在果实成熟时应当立即采收,稍迟则蒴果开裂,种子弹出,易散失,采收后放置于阴凉处晾干,种子避免暴晒失水。当年秋播或次年春播,采用低床条播或撒播,可在播种苗床上设一定高度的弓形塑料棚,以保持床内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种子发芽出土。出苗后,可撤去塑料薄膜,或将幼苗移至容器内进行培育培育壮苗。

栽培技术

管理

盆栽宜在春、秋季进行。光照管理:最好摆放于上午能够晒到太阳、下午比较阴凉、空气流通好的地方。水分管理:盆内需经常保持湿润。修剪整形:雀舌黄杨的木质韧脆,枝条皮薄且易伤,可塑性较弱,所以要以修剪为主,辅以绳捆索拉,切忌用锈铁丝绞枝条。由于雀舌黄杨的肉质细根留长后在盆内无法舒展,根尖为了吸收养分,会自主向前延伸,不久便会碰壁,影响生长,故应选用大盆栽植。

雀舌黄杨

雀舌黄杨盆栽

病虫害防治

虫害

雀舌黄杨常发生的虫害是蚧壳虫害。介壳虫害发生时,应立即剪去受害枝干,清除受害植株,以清除虫源。也可喷洒石硫合剂、松脂合剂、久效磷乳油、杀螟松乳油、氧乐果乳油、辛硫磷乳油等防治。在树木萌芽时,可在树干处刮约15厘米环带,用氧乐果乳油涂抹后用塑料纸包扎以防治。

雀舌黄杨

蚧壳虫害

病害

雀舌黄杨常发生的病害有炭疽病和叶斑病。炭疽[jū]病主要危害叶片和嫩枝,从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褐色病斑。可通过加强栽培管理预防,以滴管取代喷灌以防积水,所施磷肥、钾肥,适当控制氮肥。发病时需尽快摘除病叶、剪去枯枝,挖除严重感病植株。当新叶展开、新梢抽芽后,喷洒波尔多液预防。发病初期在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中选择喷洒。叶斑病危害叶片、叶柄、果穗、嫩梢等处,发病初期病叶上产生刺状亮点,逐渐扩大成黑褐色病斑。一旦叶斑病初现倪端,需立刻清除病株残体并集中焚毁。再对土壤进行消毒,在发病重的地方喷洒石硫合剂,或在早晨展叶前,喷洒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发病初期可用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或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喷洒。

雀舌黄杨

雀舌黄杨喷洒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功用价值

观赏价值

雀舌黄杨四季常青、叶形别致,枝叶繁茂,常用于盆栽、花坛和绿篱,或列植成花境花带,或与落叶花木配植。

雀舌黄杨

药用价值

雀舌黄杨根、叶、花均可入药,味苦、甘,性凉,可止咳、止血、清热解毒;主治咳嗽、咳血、疮疡肿毒。

经济价值

雀舌黄杨木材为散孔,颜色鲜黄,心材与边材无明显区别,纹理斜,结构细,材质坚硬,耐腐耐磨,抗虫蛀,具有光泽,适宜做成各类木雕工艺品,如图章、玩具、规尺、量具、算盘珠、乐器、木梳、木座等。

延伸文化

在中国古时,黄杨属植物雀舌黄杨与黄杨已经作为园林树种使用。宋欧阳修《黄杨树子赋并序》中有云:“夷陵山谷间多黄杨树子,江行过绝险处,时时从舟中望见之,郁郁山际,有可爱之色,独念此树生穷僻,不得依君子封殖备爱赏,而樵夫野老,又不知甚惜,作小赋以歌之。”《艮岳记》曰:“增土垒石间留隙穴,以栽黄杨,曰黄杨巘。”

相关研究

用电导法对大叶黄杨和雀舌黄杨进行耐寒性的测定,叶片经梯度低温处理后,叶片中的电解质渗透率在随着温度降低而逐渐升高,整体动态呈S型曲线变化。通过对大叶黄杨与雀舌黄杨半致死温度的计算,可得出雀舌黄杨的耐寒性强于大叶黄杨的结论,可为北方地区耐寒绿篱的选择提供参考。

参考资料

展开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7月7日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85654/

(24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