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人道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被称作法国的莎士比亚。
人物关系
编辑人物生平
编辑04:02
维克多.雨果与圆明园(来源:走读历史)
文学新秀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其父是拿破仑手下的将军,后宣誓效忠波旁复辟王朝,其母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是一名天主教徒。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16岁时写出《永别了,童年》。17岁时参与主编《文学保守者》杂志,后在杂志上发表了114篇文章和22首诗。1820年,雨果获“金鸡冠花奖”,后年仅19岁的雨果就成为了法国图卢兹学院院士。1821年6月26日,雨果母亲去世。此后,父亲不支持雨果兄弟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导致雨果兄弟生活艰难,但仍默许他们进行创作。
职业作家
雨果对戏剧始终怀有兴趣,1826年8月,写出剧本《克伦威尔》。后来《〈克伦威尔〉序》的发表轰动了法国文坛,被视为浪漫主义的宣言书。三年后,雨果写成悲剧《玛丽容》,这个戏剧彻底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戏剧规定。1828年,他出版了《死囚末日》。1830年,雨果写出了《欧那尼》,这部剧本的问世,是古典主义文学流派与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最后是以浪漫主义的胜利告终的。除戏剧之外,雨果在小说界中也占据重要地位。1831年,雨果写出了浪漫主义代表作《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使29岁的雨果进入世界一流作家的行列,1832年《克洛德·格》面世,这两部小说描写的都是当时不公正的酷刑,体现了对于当时权势者的谴责。后来他又写了一部反映现实的戏剧《国王取乐》。
政治生涯
1840年开始,雨果暂停文学创作,开始投身于政治活动。童年的动荡、青年的磨难,使雨果对政治有一种天生的敏感。他希望跻[jī]身上流社会的政治生活,他渴望成为“精神领袖”。在1841年1月,雨果取得了入驻法兰西学院的通行证。入选法兰西学院院士后不久,雨果就成了学院的领导人。1845年,雨果被国王任命为七月王朝上议院的成员,1848年,被人民选举为第二共和国国民议会的议员。1851年末,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自封为拿破仑三世,上台后实行恐怖政策,镇压反抗者。雨果作为反对拿破仑三世的主要人物,也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国外。
晚年高峰
流亡途中,雨果又重新回到文学创作中,其间创作的《惩罚集》于1853年出版,成为他的又一代表作。1856年,雨果写出来了轰动一时的《历代传说》。在雨果之前,法国诗坛上还没有人敢于回顾和研究人类的全部历史,《历代传说》不仅形象地描述了人类历史的进程,而且也蕴含着作者对人类命运和价值的深刻反思。1862年,雨果又创作了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它使雨果登上了他一生的文学顶峰。在《悲惨世界》之后,雨果又在186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海上劳工》,这是一首歌颂忘我劳动和牺牲精神的颂歌。1869年,雨果在瑞士洛桑主持和平大会。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雨果在流亡了19年之后回到了祖国。回到法兰西之后,雨果到处发表演讲,号召法国人民团结起来抗击德国侵略者,保卫祖国,并且重新出版了《惩罚集》,用获得的报酬买了2门大炮支援人民革命。1871年,雨果当选国民大会代表。1874年,雨果的又一部力作小说《九三年》出版,这是雨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1876年1月,雨果被提名为参议院候选人,并在第二轮中入选。在1877年至1883年他陆续出版了《历代传说》第二集、第三集,诗集《做祖父的艺术》和《精神的四种风向》。1885年5月22日,雨果逝世,享年83岁。雨果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是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中辉煌的文化遗产。
创作风格
编辑浪漫主义
小说的浪漫雨果的小说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他将浪漫情怀恣意于咏叹远古、东方的诗篇中。捕捉痛苦、丑恶和恐怖,把一切黑暗都沉浸在诗歌的辉煌海洋中,进行人类永恒价值的思考。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在相互对照中产生奇妙的作用,使作品中的崇高优美更加淋漓尽致,更能触及小说的灵魂,感受到小说的真谛,这是雨果的审美理想。雨果的理想由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两部分组成。前者是雨果对个人理想生活环境和忠贞爱情的憧憬,后者是雨果对理想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憧憬和要求。雨果的小说实践了他的美学理想,表现了他的人生理想,塑造了他理想中的人物形象,因而焕发出更加耀眼的浪漫主义光芒。戏剧的浪漫雨果坚决反对新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教条。雨果的戏剧,最充分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真、美、善三种主要倾向。首先是“真”的倾向,就是“努力忠实地再现过去历史的某一片断”。第二个主要倾向是“美”的倾向,努力探索形式的完美,“表现方面的仪态万千和历历如画”。第三个主要倾向是热衷于“社会革新观念”,即艺术中的伦理目的“善”的观念。雨果浪漫剧所热衷的“社会革新观念”,首先是把“这种历史的颠倒”,“再颠倒过来”,使人民成了舞台的主角。绘画的浪漫雨果不仅是诗人,而且还是一位画家。波德莱尔指出“浪漫主义是一种未来的全新艺术,只有雨果的作品配得上这一美名”。雨果的绘画是作者表达内心情感的闸门,雨果的绘画并没有把他作为一个文学家的社会责任施加于自身,而是更多地关注灵魂,试图抓住语言无法传达的力量。雨果在经历了人世疾苦后的豪迈宣言:“我在这张硬纸的背面信笔涂鸦,画出我的命运: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经受风吹浪打的一条小船,被打得晕头转向,飓风、巨浪一一袭来,但还冒出点被风吹散的烟,人们称之为光荣,而这正是他的力量。”在雨果看来,自然的真实永远无法在文艺作品中再现,为了不陷入虚无的漩涡,只有一条路可走:用艺术的真实再现生活。雨果以他绘画内容上的悲壮,激励着人们。
人道主义
小说的人道主义雨果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人道主义倾向,他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最为突出的内涵是善良与博爱,并坚信人道主义是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难题的良药。雨果的现实题材小说更着力于沉思时代重大的社会问题,其《悲惨世界》把当时社会面临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摆在世人面前,起到了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抨击社会、警醒世人的作用。戏剧的人道主义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从爱出发,为了普救众生,甘愿受苦受难。雨果把自我牺牲精神作为他人道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自我牺牲精神的出发点就是爱。《欧那尼》是雨果用艺术手法点铁成金的戏剧。它反映十九世纪初法国的社会和历史,树起一面人道主义理想的旗帜,《欧那尼》在艺术手法上完全打破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在政治上拥护封建王权,崇尚理性原则,宣扬克制个人情欲,雨果认为“戏剧应该弥漫着时代气息”。因此雨果的文学主张就和消极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区别开来,具有现实主义的因素。
戏剧化
艺术手法的戏剧化一是以点带面逐层深化,其中小说《九三年》是个极为典型的范例。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将旺代叛乱作为小说所有情节的开端,并且以此为中心,进行逐层扩展和描写,以颇具跳跃性的戏剧化结构手法,将小说中的所有矛盾进行了由浅到深地展示。小说收束在朗德纳克从潜逃途中折返拯救孩童,郭万和西穆尔丹为朗德纳克的判决问而争论,两人同时死去的高潮之中,小说的整体布局呈现出典型的戏剧化倾向。二是戏剧化人物关系建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中各色人物之间,被“爱情”与“欲望”这两种复杂的情感联结在一起,构成一个相互纠葛缠绕难以割裂的紧密关系,以此为纽带形成典型的戏剧化人物结构。三是穿插历史事件营造戏剧舞台效果,如在《悲惨世界》中,雨果运用了大量的笔墨独辟一章,以52页的巨幅,对滑铁卢战役进行了震人心魄的精彩描写。类似章节还有《巴黎圣母院》中对巴黎圣母院、格雷沃广场、十五世纪巴黎全景的穿插性描绘,《九三年》中对于1793年的巴黎街景的展示等。情节设计的戏剧化一是血亲间的血腥杀戮,这种血缘杀戮在雨果的小说中同样比比皆是,如《巴黎圣母院》中隐修女对爱斯梅拉达的满腔怒火,《悲惨世界》中德那第对其儿女精神及行为上的虐待和谋杀等,其中以《九三年》最具代表性。在小说《九三年》中,整体的故事情节便是围绕朗德纳克和郭万这对祖侄之间的斗争与杀戮所展开的。二是危机境遇下的生死转机,雨果在进行小说情节的设计时,往往习惯于将小说人物置身于某种绝境之中,并且对他们在绝境中的生死转换。除此之外在这种生死转换中,小说人物所处的环境,是常人鲜有涉及甚至从不会涉足的领域。在《巴黎圣母院》中,最后一章的情节设计颇具代表性。另外《悲惨世界》第五卷冉阿让逃避沙威追捕的情节,同样具有强烈的戏剧化意味。三是人物身份、关系的突然转换,这一点反映在雨果小说情节设计上,人物在身份和关系上,出现突然的转折和置换,例如由贫贱突转为尊贵,由正直善良突转为阴险诡诈,在剧烈的落差和对比中,呈现出强烈的戏剧化特征。长篇小说《笑面人》的主人公关伯兰,从血统尊贵的爵位继承者,突变为身份下贱相貌可怖的小丑,但在小说后面又恢复了其贵族身份,这种情节的剧烈变化,极具戏剧张力。
哲学思辨
雨果以哲人的运思方式在小说中自觉追求对宇宙、世界和人类意识的全面把握。雨果认为,文学艺术创作,不应该对社会事物进行人为的摘除和割裂,而是以一种平等的眼光对其加以审视,社会自然中的一切都能够在文学作品中得以展示。一般来说,小说的虚构手段与哲理观念的表达是不相适应的,但雨果善于将鲜明的社会、人生、宇宙哲理融入故事之中,在小说中高度地表达自己的哲学思考。长篇小说《悲惨世界》的哲理运思主线是社会改良,雨果透过社会上贫穷、饥饿、压迫等现象,剖析了造成社会种种不合理现象的深层根源,他通过冉阿让由善变恶的过程否定了那个时代的法律制度对社会和人性的改良作用,通过米利哀主教使冉阿让由恶到善的影响则肯定了宗教仁爱的良性作用,为“悲惨世界”开出一剂良方。突出与强调事物对立两极的依存性是雨果小说哲理性的另一特点。雨果所处的时代,既是政治上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决战时期,也是在意识形态上打破君主、神权一统天下局面的时期,文艺家们一起对不可动摇的“三一律”原则发起了猛攻。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创作就体现了事物对立两极的依存性的哲学思考。小说中的四个主要人物—爱斯美拉尔达、卡西莫多、法比斯、弗罗洛之间就形成了多种外表与内心、人物与人物的对比衬托关系。如卡西莫多与法比斯,前者外表丑陋而心灵高尚美好,后者则徒具漂亮的外表,内心却十分空虚与且恶。同样,《笑面人》的主人公关伯伦的命运与性格,也是运用对照原则加以展示的,无论是外表的滑稽与内心的崇高,喜剧的外表与备受压抑的悲剧心理,都无一不是体现着作者浓烈的哲理辩证色彩。这突出体现了“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后面,善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主要作品
编辑诗歌
小说
戏剧
政论杂文
文艺理论
美术作品
《凝视着风暴的渔夫之妻》1864年
《路易·康迪德·布朗热》1833年
《东方景观》1837年
荣誉奖项
编辑人物影响
编辑政治影响
雨果把民主主义思想自始至终坚持到底,用文笔支持了法国民主革命。而且雨果还曾毫不犹豫地站在劳苦群众的一边,支持他们的革命行动。雨果用无情的笔不断揭露斥责封建贵族、资产阶级、宗教迷信和各种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丑恶罪行,给受压迫受剥削的法国工人阶级们以希望和光明,使其备受鼓舞。雨果不仅影响法国大革命,同时雨果还密切支持着人类的争取自由和解放的事业。他抗议美国政府判处黑人暴动领袖约翰·布朗的死徒,指责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掠夺焚烧圆明园罪行,揭露土耳其反动政府残害屠杀人民支持同情意大利民族解放的勇士们的斗争鼓励了当时的解放事业。
文学影响
他一生笔耕不辍,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雨果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有目共睹,在诗歌、小说和戏剧创作领域著述丰富且影响深远;他的文论著作作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理论武器,有力地打击了腐朽的古典主义对法国文学的统治,促进了新的文学流派的建立,推动了法国文学同世界文学同步的脚步。他虽逝世已整整一个世纪,但其异彩纷呈的文学创作却超越历史时期,国家疆界,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深受人民的喜爱和赞赏。《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两部名著奠定了雨果难以撼动的文学地位。任何一部法国文学史都不能略去维克多·雨果。
美术影响
雨果的大部分绘画作品具有怪诞的造型,自由松动的线条,混浊而强烈的空间感,神秘的死亡气氛,独辟蹊径的水性语言表达,这种别具一格的绘画语言后世水彩画的创作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人物轶事
编辑善于运用标点
雨果将《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时间还不见出版。于是给出版社去了封信,内容只写了:“?——雨果。”很快,他便收到了一封回信,内容也只有:“!——编辑室。”过了不久,轰动世界的《悲惨世界》便与读者见面了。这封信,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信”。
笔杆贩子
有一次,雨果出国旅游,在一个出境站办签证的时候。一个工作人员例行公事地问:“姓名?”雨果答道:“雨果。”工作人员又问:“干什么的?”雨果说道:“写东西的。”工作人员问:“以什么谋生?”雨果说:“笔杆子。”于是,工作人员就在登记簿上非常认真地写道:“姓名:雨果;职业:贩卖笔杆。”
人物评价
编辑原中国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对雨果的评价是:雨果是一个很伟大的诗人、戏曲家、又是一位很伟大的小说家,批评者都称他为近代法国最大作家。茅盾于《西洋文学通论》中则强调雨果对戈蒂耶、莫泊桑等法国后起作家的影响和提携,以凸显雨果浪漫主义的领袖地位。柳鸣九先生说:“在小说中,他是唯一能把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都处理得有声有色、震撼人心的作家。他小说中丰富的想象、浓烈的色彩、宏大的画面、雄浑的气势,显示了某种空前的独创性与首屈一指的才华。”2008年,蒋承勇《世界文学史纲》(第三版)出版,认为雨果“是个胸怀博大的民主斗士,声讨封建专制,挞伐民族压迫,也曾斥责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他又是个真诚热情的人道主义卫士,高举博爱主义大旗,同情下层人民,反对阶级压迫,努力探求消除罪恶,改造人性的途径”,凸显了雨果超越国界的人道主义思想。林斯基评价:“雨果……已经不是什么天才,而是一位旷世奇才。他挑起了整个法国文学的重担……”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赞誉雨果:“我们的诗人,是诗歌中的风景画家之王。”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雨果是唯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
人物纪念
编辑维克多·雨果诞辰220周年纪念活动
2002年2月26日是作家维克多·雨果诞辰220周年。法国教育部宣布2002年为“雨果年”,全国所有中学在1月7日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堂课组织学生阅读雨果作品。当天雨果的出生地贝桑松也举行了纪念活动。
雨果故居博物馆
雨果故居博物馆位于巴黎孚日广场。雨果曾在那里居住了17年(1835年到1852年),保留了很多雨果本人的印记。雨果故居博物馆内大致将雨果一生划分为三个阶段:流亡前,流亡中和流亡后。1852年雨果离开后,他的很多物品便被拍卖,他的好友保罗·莫里斯尝试重新收集了他的物品,后来他还把雨果曾使用的物捐赠给了巴黎市政府。在莫里斯的建议下,雨果屋博物馆于1903年向公众开放,现在不收门票,游客络绎不绝。博物馆还原了雨果的书房和工作室,展示雨果的经典作品。
雨果故居博物馆
相关作品
编辑电影
03:16
悲惨世界电影解说(来源:星耀影综)
《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
《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
《弄臣》
《钟楼怪人The Hunchback》
舞台剧
音乐剧
四幕剧
京剧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86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