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虱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黑刺粉虱(学名:Aleurocanthusspiniferus),又称橘刺粉虱、桔刺粉虱、刺粉虱,隶属于粉虱科刺粉虱属。黑刺粉虱属广布性害虫,是危害柑橘和茶园的较普遍且危害较严重的害虫之一。原生于中国以及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各柑橘产区,常在西南、中南和华南等地部分柑橘园和茶园猖獗[jué]成灾。也见于美国夏威夷、南非、印度、毛里求斯、墨西哥、日本等国家。雌成虫体橙黄色或橘红色,长1...

黑刺粉虱(学名:Aleurocanthus spiniferus),又称橘刺粉虱、桔刺粉虱、刺粉虱,隶属于粉虱科刺粉虱属。黑刺粉虱属广布性害虫,是危害柑橘和茶园的较普遍且危害较严重的害虫之一。原生于中国以及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各柑橘产区,常在西南、中南和华南等地部分柑橘园和茶园猖獗[jué]成灾。也见于美国夏威夷、南非、印度、毛里求斯、墨西哥日本等国家。

形态特征

编辑

成虫

雌成虫体橙黄色或橘红色,长1-1.7毫米,翅展2.5-3.5毫米,薄被蜡质白粉;前翅淡紫色,桨形,具纵脉1-2条,翅上有7个大小不等的白斑纹;后翅较小,淡褐紫色,无斑纹。雄成虫体略小,体长0.96-1.3毫米,触角7节,足黄色,翅与雌虫相似,腹末有交尾器。

粉虱

黑刺粉虱成虫

长椭圆形,微弯,长2.5毫米,顶端较尖,基部钝圆,基部有一直立的卵柄,附于叶片上。初产时乳白色,后变为淡黄色,近孵化时灰黑色。

若虫

若虫体长0.7毫米,黑色,体背上具刺毛14对,体周缘泌有明显的白蜡圈。共4龄,1龄椭圆形淡黄色,体背生6根浅色刺毛,体渐变为灰至黑色,有光泽,体周缘分泌1圈白蜡质物;2龄若虫胸部分节不明显,腹部分节明显,体背具9对刺毛,体周缘白蜡圈明显;3龄雌、雄若虫体长、大小有显著差异,雄虫略小,腹部前半分节不明显,但胸节分节明显,体背具长短刺毛14对。4龄若虫近似三龄若虫。

蛹在第4龄若虫皮壳下形成,因此被称为伪蛹,呈椭圆形,初乳黄渐变黑色,蛹壳椭圆形,长0.7-1.1毫米,漆黑有光泽,壳边缘锯齿状,周缘有较宽的白蜡边,背部显著降起,背盘区胸部具9对长刺,腹部有10对长刺,蛹体边缘雄蛹有长刺10对,雌蛹11对。

粉虱

黑刺粉虱蛹

分布栖息

编辑

分布范围

黑刺粉虱原生于中国以及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其中在中国,黑刺粉虱主要分布在各柑橘和茶产区,如山东、浙江、安徽、江苏、福建、广东和重庆等省区市。也见于南美洲和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柑桔或茶叶主产区,如美国夏威夷、南非、印度、毛里求斯、墨西哥、日本等国家。

栖息环境

黑刺粉虱的成虫喜较阴暗的环境,多在树冠内膛枝叶上活动。在茶树上,成虫通常栖息于茶株中下部叶片密集隐蔽处,幼虫常栖息于茶树叶背,大量虫口位于茶蓬中下层。

生活习性

编辑

觅食行为

黑刺粉虱以许多重要的经济植物为食。据报道,黑刺粉虱共有寄主植物38科90余种植物,其中如一些观赏植物,或具有经济相关性的植物:包括柑桔、常春藤Hedera)、月桂树(Laurus)、石榴(Punica granatum)、苹果属(Malus)和李属(Prunus)等。黑刺粉虱幼虫孵化后,爬行不远,多在卵壳附近吸食。2-3龄后若虫营固定危害,喜群集将口器刺入植物寄主的叶、嫩茎和幼果内吸食汁液,并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

节律行为

黑刺粉虱的成虫多在上午羽化,以晴天上午8-9点和下午日落前后活动最旺盛,雨水或露水未干前基本不活动。成虫初羽化时喜欢比较阴暗的环境,常在树冠内活动,嗜好在幼嫩树叶上生活,常停栖在芽叶上或叶背面。

活动特点

成虫飞翔力不强,但可随风传播至远方,具弱趋光性及趋新梢嫩叶产卵活动的习性。幼虫在蜕皮以后,个体就在蜕皮壳附近定居固着,完全丧失活动能力,并形成黑色革质介壳。不久,在介壳周围分泌无色透明粘胶。嗣后,个体就在介壳下发育,永不迁移易位。

生长繁殖

编辑

生命周期

年生活史

黑刺粉虱一般一年发生四代,在中国的年发生世代数由南向北逐渐递减在湖北,浙江一年发生4-5代,在福建,广东,广西可以发生5-6代,有世代重叠现象。黑刺粉虱一般以2-3龄若虫在寄主植物叶背越冬,3月上旬至4月上化蛹,3月中旬至4月上旬大量羽化为成虫。各世代若虫发生期为:第一代4月中旬至6月上旬;第二代6月中旬至7月下旬;第三代7月中旬至9月上旬;第四代9月中旬至翌年3月。11月之后逐渐进入越冬期,一年中以6-9月为发生为害高峰期。据田间调查,越冬代若虫11月中下旬1龄为主,占86.8%;12月和1月上中旬以2龄若虫居多,占65.2%;1月下旬3、4龄若虫占61.2%,且雌雄虫分化明显;2月中旬伪蛹占26.1%。其说明越冬代若虫并非完全停止发育。黑刺粉虱各世代发育进度因气温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根观察,在日平均温度为14-28°C条件下,其发育历期为:成虫寿命3-5天,卵历期10-13天,1龄若虫6-10天,2龄若虫9-14天,3龄若虫5-10天,蛹7-35天。

发育变态经过

黑刺粉虱属于过渐变态。一生经过卵、若虫、伪蛹(蛹)和成虫。若虫经过4龄,1龄若虫具发育完全的触角和胸足,有爬行能力,找到适宜的取食部位后,将口器刺入植物组织营固定生活。2龄若虫触角和胸足开始退化,丧失爬行能力,脱皮后就地营固定生活。3、4龄若虫特征基本同二龄若虫,但体背面刺毛逐渐增多。伪蛹在第4龄若虫的皮壳下发育形成,而4龄若虫的皮壳亦称“蛹壳”,因此,粉虱的蛹被称为“伪蛹”。此时为若虫组织分解,成虫器官形成期。蛹壳周围有较宽的白色蜡边,背面显著隆起,附着各龄脱皮壳。若虫脱皮时从体前缘背腹交界处开裂口中溢出,成虫羽化时则从蛹壳背部“⊥”形开口中钻出。和成虫一样,幼期的肛门开口为一肛管孔(瓶状孔),位于虫体腹部近末端处背方,其排泄物为蜜露。

繁殖过程

成虫羽化多在上午,羽化时两翅芽黑色的橘红色虫体从伪蛹壳背作“⊥”形裂口爬出。成虫羽化后约经45分钟生长成熟,然后爬行、交尾、产卵。两性生殖后代雌雄比例接近1:1,孤雌生殖的后代均为雄虫。雌虫一生交配多次。卵多产在叶背面,嫩叶、老叶均可产卵,卵散产或数十粒至几十粒产在一起,单叶卵量少则11粒,多则达560粒。卵长椭圆形,初产时为淡黄色,之后颜色逐渐变深,将孵化时为紫黑色。卵整天都可孵化,但以下午孵化较多,卵孵化率一般为83%左右,最高可达90%以上。同时黑刺粉虱的发生与气候因素相当密切,其发育起点温度约为11℃,完成一个世代所需有效积温约为791日度。

不同发育时期的卵(共4张)

粉虱

A.前期

粉虱

B.中期

粉虱

C.后期

粉虱

D.正出壳的1龄幼虫

初孵若虫孵化后常在卵壳上停留1-5分钟,然后开始慢慢爬行,但仅在同一叶背面爬行,多在卵壳附近活动吸食。若虫一生蜕皮3次。各代成虫主要产卵处:越冬代在春梢上,第1代在夏档上,第2代在秋梢上,第3代在秋梢及晚秋梢上,一般在原危害叶上产卵约占1/3。

种间关系

编辑

黑刺粉虱有天敌79种,其中蜘蛛20种,寄生性天敌有11种,如刺粉虱黑蜂、斯氏寡节小蜂、黄盾粉虱蚜小蜂,均寄生幼虫和蛹;捕食性天敌昆虫29种,如刀角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红点唇瓢虫、隐翅虫、蠼螋[sōu]、中华草蛉、斜纹猫蛛、鞍形花蟹蛛等;虫生真菌类天敌19种,其中优势种有粉虱拟青霉、枝孢霉、顶孢霉、蚧[jiè]侧链孢。

物种危害

编辑

黑刺粉虱属广布性害虫,寄主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在柑桔和茶树上为害,此外还可以为害荔枝、柿、芒果、白榄、海棠、枇杷、葡萄、苹果、木瓜、杏、梨、杜梨、山植、金银木和樟树等数十种果树、林木等,共可在38科的75种植物上完成其生活周期。黑刺粉虱若虫群集刺吸植物寄主的叶、嫩茎和幼果汁液。主要在叶背为害,使得被害处呈失绿黄白斑点,随为害加剧,斑点扩展成片,致使全叶苍白早落;幼果受害严重时引起落果,导致树势衰落。其排泄物蜜露,还会诱发煤烟病,使叶、枝、果发黑,影响光合作用,受害严重的柑桔树抽梢量和座果率减少,降低了柑桔产量和品质。黑刺粉虱也是茶树上的一种主要叶部害虫,若虫寄生在茶树叶背刺吸汁液,并诱发严重的烟污病,病虫交加,光合作用受阻,养分丧失,树势衰弱,芽叶稀瘦,以致枝叶枯竭,严重发生时甚至引起枯枝死亡,其残留在叶背的蛹壳成为各种瞒类的安全越冬场所。在中国浙江省永嘉县,1999年发现黑刺粉虱为害茶树,至2001年一些老茶园黑刺粉虱发生严重,2002年春季发生面积达1200hm,严重影响了该县茶业发展。1999-2000年,湖北省孝感市的柑桔遭受黑刺粉虱为害,被害株率达80%以上,受害严重的柑桔树抽不出春梢,不开花,丧失结果能力,并引起烟煤病,叶片变黑失绿,枯死脱落,严重影响产量和果实品质。

粉虱

粉虱被黑刺粉虱为害的植物枝条

粉虱

被黑刺粉虱为害的植物叶片

防治措施

编辑

农业防治

由于黑刺粉虱以许多重要的经济植物为食,所以在对其的农业综合防治中,应加以重视和利用。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对果园进行科学栽培管理,可以增强树势,降低害虫的发生和危害。冬季时剪除病虫枝和徒长衰弱枝,减少越冬虫源,并保持园内通风透光,创造不利于害虫的生态环境。

物理防治

在控制黑刺粉虱方面,常用的物理防治技术有黄板诱杀、高温闷杀以及利用防虫网、防虫膜阻隔虫源等。

生物防治

保护和有效利用天敌资源控制黑刺粉虱是重要的途径。其中蜘蛛类一般于4月中旬到5月下旬大量出现,正逢黑刺粉虱越冬代成虫大量羽化,可以捕食黑刺粉虱成虫;虫生真菌和寄生蜂联合种群对黑刺粉虱具有较强的跟随和控制作用,一般采集被寄生蛹较多的柑桔叶或茶树叶,放在通气纸盒或纸袋中,在寄生蜂成虫盛发期前1周左右,移放到虫害严重的桔园或茶园,可以控制黑刺粉虱的为害。放蜂前后及各代蜂羽化盛期前后,应尽量做到不喷药治虫。捕食性天敌瓢虫也可用移引助迁方法进行释放,还可在温室种植女贞树苗,接种培育桔粉虱,用于繁殖刀角瓢虫。同时要注意在用药少或科学用药的桔园或茶园,黑刺粉虱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的种群相当丰富,足以控制粉虱的严重发生。

化学防治

注意适当的进行防治以及选择性的使用农药种类,化学防治主要以挑治为主。低龄若虫盛发阶段是药剂防治黑刺粉虱的关键时期,但即使发生严重的果园,也应采取挑治原则,不宜全面盲目喷药,如1-2龄若虫盛发期选用扑虱灵可湿性粉剂、蚣蟠灵乳油、美曲麟酯[zhǐ]晶体,或敌敌畏进行喷雾防治,防治效果均较好;对成虫则是施用阿维菌素防治效果最佳。而发生危害不是很严重的果园则不需喷药防治,以保护利用天敌进行自然控制较好。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87668/

(401)
词条目录
  1. 形态特征
  2. 成虫
  3. 若虫
  4. 分布栖息
  5. 分布范围
  6. 栖息环境
  7. 生活习性
  8. 觅食行为
  9. 节律行为
  10. 活动特点
  11. 生长繁殖
  12. 生命周期
  13. 年生活史
  14. 发育变态经过
  15. 繁殖过程
  16. 不同发育时期的卵(共4张)
  17. 种间关系
  18. 物种危害
  19. 防治措施
  20. 农业防治
  21. 物理防治
  22. 生物防治
  23. 化学防治
  24.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