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现金流量(英文名:CashFlow),简称现金流,指企业一定时期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西方国家对现代现金流量理念的实际应用,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1863年,英国道莱斯钢铁公司(DowlaisIronCompany)没有现金投资新高炉,为了解释为什么没有资金可投资,经理制作了一份新的财务报表,称为比较资产负债表,显示该公司因持有过多的产品库存而导致现金不足。同年,美国北方钢铁公...

现金流量(英文名:Cash Flow),简称现金流,指企业一定时期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历史

编辑

国外发展

西方国家对现代现金流量理念的实际应用,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1863年,英国道莱斯钢铁公司 (Dowlais Iron Company) 没有现金投资新高炉,为了解释为什么没有资金可投资,经理制作了一份新的财务报表,称为比较资产负债表,显示该公司因持有过多的产品库存而导致现金不足。同年,美国北方钢铁公司编制的“财务交易汇总表”主要用于记录现金、银行存款及邮票的变动情况,成为此后资金流量表的雏形。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决策有用性会计目标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反映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历经了由资金流转到现金流转的变化,出现现金流量一词,现金流量信息逐渐受到关注。1987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了第95号财务公告“现金流量表”准则,要求所有的企业从1988年7月15日开始使用现金流量表代替财务状况变动表。1989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发布了第7号国际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20世纪90年代,英国、澳大利亚等陆续将现金流量表被纳入到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掀起了研究现金流量的高潮。如1996年,Zhemin Wang和John Eichenseher对现金流量数据的信息和预测性问题进行了研究。预测性被定义为会计变量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他们利用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并假设现金流量的增量信息是其预测性的增函数,而收益的预测性是减函数。实证证据与这一假设相一致。研究还发现,现金流量数据具有显著的增量信息内容,超过了收益所反映的信息。同年Sloan等人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1997年,Cheng、Liu和Schaefer研究了美国现金流量表准则SFAS NO.95实施后上市公司披露的经营性现金流量与股票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他们探讨了企业公布的经营性现金流量是否含有与价格相关的增量信息,即经营性现金流量的价值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根据SFAS-95号准则披露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含有与价格相关的增量信息。他们认为,按照SFAS-95号准则的要求,披露上市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表是十分必要和有用的。1998年,Ervin L. Black研究了公司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即会计收益和现金流量哪一个与价值更相关。研究假设收益在成熟阶段与价值更相关,而现金流量在成长阶段或存在不确定性时与价值更相关。他们建立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发现结果与所设立的假设相一致。即在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收益与经营、投资和融资现金流量更相关;然而,在起始阶段,投资现金流量比收益更与价值相关;在成长与衰退阶段,经营现金流量比收益与价值更相关。

中国发展

1998年,中国也把现金流量表被纳入到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随即,国内也出现了一些针对现金流量的研究。如2000年,陈建煌在他的博士论文《现金流量的经验性评估——来自沪深股市的实证证据》中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1. 当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未来单位营业利润的相关性高于当期单位应计营业利润;2. 现金流量在会计盈余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其未来的超额投资收益率越高;3. 与未预期应计利润相比,未预期现金流量与未来的超额投资收益率更具相关性。2001年,戴德明和赵英杰界定了现金的含义,并指出国内外关于现金流量管理的研究成果虽然很多,但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能够指导实践的现金流量管理理论体系,使得其在实践中的指导性较差。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必要对现金流量管理理论进行系统研究,以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他们认为,系统的现金流量管理理论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现金流量管理的基本理论,该理论是现金流量管理理论体系的子系统,是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主要研究现金流量管理的目标、管理原则、管理假设和管理环境等内容;第二,现金流量管理的应用理论,它是应用现金流量管理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可划分为现金流量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报告和分析理论,这六者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第三,特殊行业或特殊业务的现金流量管理理论。他们的研究使得我们对整个现金流量管理理论有了系统化的深刻认识。2002年,晏静的研究中表明,在对现金流量信息含量的研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具有信息含量,且具有超过盈余的增量信息内容。晏静还首次使用了ST公司的数据进行现金流量信息预警研究,证明了ST公司的现金流量对公司的财务失败具有明显的预警作用。2006年5月,中国证监会公布施行《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明确了发行人公开发行证券时,必须具备“最近三年经营成果真实,现金流量正常”的条件,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必须具备“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平均不少于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的条件,企业进行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提高。2020年,中国政府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企业债券发行实施注册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企业债券发行应当具有“正常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受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

定义

编辑

现金流量是现代理财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企业通过现金交易向债权人收到或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非经常性项目,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即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数量。现金流量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它的计算方法是将期初现金余额(也称为期初余额)减去期末现金余额(可称期末余额),一般以计息周期(如年、季、月)为时间单位,通过现金流量图或现金流量表来表示现金流动情况。

构成要素

编辑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现金流量中的现金是广义的现金。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规定,现金流量中的现金不仅指狭义的现金(即企业的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还包括现金等价物(即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如三个月以内的债券投资,一个项目需要投入的企业原有厂房、设备、材料等)。企业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采取何种现金概念。

现金净流量及流入与流出

现金流量是相对现金存量的一个概念,包括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和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为现金流入量(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向银行借款的过程中都能形成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量(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必定会发生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购建固定资产、偿还到期债务等日常经营活动,而导致企业现金的流出)之差,用公式表示则为:

分类

编辑

现金流量分为以下三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除投资和筹资活动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流入和流出。现金流入主要来自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税费返还和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收入。现金流出主要用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给职工、支付各项税费和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支出。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包括购建长期资产和不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流入和流出。现金流入主要来自收回投资、取得投资收益、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以及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收入。现金流出主要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投资,以及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支出。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流入和流出。现金流入主要来自吸收投资、取得借款和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收入。现金流出主要用于偿还债务、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以及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支出。

影响因素

编辑

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如果只涉及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如从银行提取现金、将现金存入银行等)或者只涉及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用固定资产清偿债务、用存货对外投资等),不会影响现金流量;只有发生的经济业务涉及现金各项目与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如收回长期债券、用现金对外投资等),才会影响现金流量。例如,2022年11月11日,某公司收到A客户通过银行汇入的所欠货款10000元,所做的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 10000贷:应收账款 10000这笔业务体现了现金各项目和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影响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货币资金增加10000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10000元,引起现金流量净额变化。

影响

编辑

筹资影响

现金流量对筹资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现金流量是影响企业筹资总额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在开展筹资活动之前,必须对企业的现金流量及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合理地确定资金需要量,使筹资数量与未来需要量达到平衡。其次,自由现金流量影响着企业的筹资方式。自由现金流量是指营业现金流入量扣除资金运用后的余额。如果自由现金流量为正值,说明企业有较充裕的现金,理财人员可以扩大资金运用规模;如果自由现金流量为负值,则企业必须进行外部融资或者变现其现有的资产,以满足企业对现金的需求。

投资影响

在企业长期投资决策中,现金净流量是评价投资项目可行性的主要经济指标。投资项目可行性评价方法分为动态评价法(包括净现值法 、现值指数法 、内含报酬率法)和静态评价法(包括投资回收期法 、平均报酬率法),以动态法为主。在动态法下,以资金成本为折现率,对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入、流出量进行折现。若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即投资项目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减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后的差额)为正值或现值指数(投资项目未来报酬的总现值除以初始投资额的现值)大于1,则说明该投资项目可以接受;反之,则说明该投资项目不能接受。在静态评价法下,投资项目的回收期(原始投资额除以每年现金净流量)小于预计的回收期或平均报酬率(平均现金流量除以原始投资额)大于预计的报酬率,则投资方案可行;否则,投资方案不可行。无论采用哪一种评价方法,都要合理预计投资方案未来的现金流量,因此,投资项目现金净流量的大小便成为理财人员决策时的取舍依据。

价值影响

在有效资本市场中,企业价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者对企业资产如股票等的估价,在估价方法中,现金流量是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估价高低取决于企业在未来年度的现金流量及其投资者的预期投资报酬率。现金流入越充足,企业投资风险越小,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越低,企业的价值越大。

资信影响

企业现金流量对企业资信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企业现金流量正常、充足、稳定,能够支付到期的所有债务,公司资金运作有序,不确定性越少,企业风险就越小,企业资信就越高。反之,如果企业现金流量不稳定,资金运作不有序,不确定性较大,企业风险就会增加,资信就会降低。根据现代企业价值观,风险即是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是实际现金流量与预计现金流量的离差。因此,现金流动越稳定,不确定性越少,离差越小,企业风险就越小。

盈利影响

现金是一种特殊的资产,它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可以用于评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应变能力。但是,现金本身带来的投资回报率较低,只能产生少量的利息收入。过高的现金存量会导致企业损失其他更高收益的投资机会,堆高机会成本。因此,企业需要在资金的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进行权衡,寻求不同时期最佳的现金储备水平,通过有效的现金流量管理,在满足各类资金需求的同时,避免资金过剩积压。

破产影响

中国现行的破产法明确规定,如果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严重亏损,无法清偿到期债务,可以依法宣告破产,这与过去“资不抵债”的破产标准不同。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判断企业是否有清偿到期债务的能力,如果企业无论是通过财产、信用还是自身能力都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或者在可预见的相当长期内持续无法偿债,即使该公司尚有利润,也预示着企业已濒临破产边缘,难以摆脱破产的命运。因此,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现金流量管理,采取预防措施,通过现象分析本质,及时向管理层反馈相关信息。

作用

编辑

维持企业生存

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其现金流量特征也不同。针对不同阶段的现金流量特征,采取相应的有效现金流量管理措施,才能够保证企业的生存和正常的运营。否则,会对企业生存产生致命影响。如1975年,美国最大商业企业之一W. T. Grant公司宣告破产。破产前一年,其营业净利润近1000万美元,经营活动提供的营运资金超过2000万美元,银行贷款达6亿美元,1973年该公司股票价格仍按收益的20倍出售。破产的原因是,早在破产前五年,该公司的现金流量净额已经出现负数。尽管利润颇丰,但现金无法支付大量的生产支出和债务费用,最终导致“成长性破产”。

促进企业发展

从现代财务管理角度看来,现金流量能够弥补非营业活动操纵利润的缺陷,比传统的利润指标更能说明企业的盈利质量。同时,现金流量也是衡量企业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标,自由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的总体支付能力,股权现金流量则可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支付能力,这两个指标综合反映了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对利益相关者的回报能力,是企业发展潜力的综合体现。其中,自由现金流量尤为关键,无论是为直接利益相关方如债权人和股东创造价值(例如付息和分红),还是为更广泛的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例如践行ESG理念),企业都需要产生现金流出,而只有自由现金流量才能作为现金的可持续来源。从长期角度看,持续的自由现金流量创造能力是企业能够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持续为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并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前提。

提高企业竞争力

有效的现金流量管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快速应变,并及时调整生产工艺以满足消费者多变的需求。在这种竞争环境下,现金的流动性成为决定企业运作速度的关键因素。通过对现金流量的管理,企业可以保持良好的现金流动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将资金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会计、财务应用

编辑

现金流量表

企业经济活动包括筹资活动、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这三种经济活动都伴随着现金的流动而展开,现金存量的大小成为连接三种经济活动的纽带,具体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现金流量

经济活动与现金关系图

企业经济活动总是与现金流动相伴随。资本注入会增加现金存量,而经营活动和对外投资活动则需要消耗现金。经济活动和对外投资活动的结果会反映在现金存量的变化上,而这些活动所获得的现金增量又为资本退出提供了保障。因此,现金流量表可以概括和描述整个企业经济活动,这也是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础。一家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量,在具体计算确定时,一般以年作为时间单位,计算现金流量的方法通常采用编表法进行,这种表称为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通过对影响公司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各种交易进行分类,并把它们分别归入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类主要的经济活动之中,从而表达经济活动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2001年,中国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指出,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是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比率

现金流量比率是指根据现金流量表的信息和其他有关信息计算的财务比率,主要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现金流量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收入、费用、利润之间的相关性和协调性。根据财务报表分析的需要,现金流量比率可以有很多种类,以下列举部分。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也称现金流量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从现金流量角度来反映其当前偿付短期负债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年经营现金净流量是指一年内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差额。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基于收付实现制计算的,能够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能在多大程度上保障当期流动负债的偿还。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多,越能按期偿还到期债务。但是,该指标并不是越大越好。如果指标过大,可能意味着企业流动资金利用不充分,获利能力不强。

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的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现金指企业的货币资金,现金等价物一般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它代表了企业随时可以偿债的能力或对流动负债的随时支付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营业收入收现率

营业收入收现率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收入的收现程度的比率。它是本期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本期营业收入总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收入收现率越高,通常说明企业实施了严格的信用政策,强调货款回收,可能导致销售萎缩和应收款项减少或预收账款增加。反之,如果营业收入收现率较低,可能说明企业实施了宽松的信用政策,过度赊销导致销售收入剧增,但货款回收不及时,销售商品的兑现程度不高。

利润兑现率

利润兑现率说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利润在多大程度上获得现金流量的增加,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净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现金流入量减去现金流出量的差额,而净利润则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收入减去成本费用的差额。由于收入不等于现金流入,成本费用也不等于现金流出,所以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一般不相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折旧。折旧作为一种费用在计算利润时需要扣除,但它并没有形成现金流出,因此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应该大于净利润。换言之,利润兑现率应该大于100%。但有些企业的利润兑现率远低于100%,甚至出现负值,这表明企业的利润兑现程度很差,同时也说明利润的质量较差,或者说存在虚假的可能性较大。

投资、融资应用

编辑

现代经济中的企业价值评估,会把企业作为一个经营整体并主要依据企业未来能够产生的现金流量来评估企业价值。在此基础上,企业价值评估有三种基本方法:现金流量折现法、相对比率法、经济利润法。

现金流量折现法

现金流量折现法的基本思想是企业的价值由其最终所能创造的可自由支配的现金流量所决定,通过预测的该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成现值从而得到其价值。从投资人及企业的角度来说,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是评估企业价值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运用过程中,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要求能够合理取得以下三个基本参数,即企业预期收益、折现率和获利持续时间。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认为,资产的价值等于其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任何资产都可以使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来估值:

式中,V为资产的价值;n为资产的总期数;CFt为资产第t期的预期现金流量;r为预计现金流量风险的折现率。从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出,该模型的关键点在于确定三个基本参数:预期现金流量、折现率、获利能力。预期现金流量可以分为三种:股利现金流量、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公司自由现金流量,根据预期现金流量的不同种类,该模型可以分为股利现金流折现模型、股权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公司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

相对比率法

相对比率法是一种依据可比较资产的价值来确定待估计资产价值的方法。按照这种估价法,一项资产的价值来自另一项可比较资产的定价,这种定价是运用一个共同变化量——如收入、现金流量、账面价值等——予以标准化。因此,其估算的结果是相对价值而不是内在价值。相对比率法因其使用简便而受到价值评估人员的广泛采用。对于未公开化企业或者刚刚开始向公众发行股票的企业,通常使用相对比率法进行价值评估。相对价值模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股权市价为基础的模型,包括股权市价/净利、股权市价/净资产、股权市价/销售额等比率模型;另一类是以企业实体价值为基础的模型,包括实体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实体价值/息前税后经营利润、实体价值/实体现金流量、实体价值/投资资本、实体价值/销售额等比率模型。

经济利润法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斯特恩·斯图尔特(Stern Stewart)咨询公司提出了一种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方法——经济利润法(Economic Value Added,以下简称EVA),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EVA不仅是国外比较流行的用于评价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且还可以引入价值评估领域,用于评估企业价值。EVA指标的基本思路是考虑投资者期望获得的收益超过资产的机会成本。根据斯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的解释,EVA是指企业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是正数,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反之,则表示企业发生价值损失。EVA指标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从股东角度重新定义企业的利润,考虑了企业投入的所有资本(包括权益资本)的成本,因此它能全面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的真正盈利或创造的价值。根据EVA的内涵,EVA的一般计算公式是:

其中,税后净营业利润等于税后净利润加上利息支出部分(如果在税后净营业利润的计算中已扣除少数股东损益,则应加回),亦即公司的销售收入减去除利息支出以外的全部经营成本和费用(包括所得税费用)后的净值。因此,它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资本结构的情况下公司经营所获得的税后利润,也即全部资本的税后投资收益,反映了公司资产的盈利能力。资本总成本为全部投资资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之和)的成本,计算公式为:

因此,上述EVA的一般计算公式也可以表示为: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5月31日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87690/

(863)
词条目录
  1. 历史
  2. 国外发展
  3. 中国发展
  4. 定义
  5. 构成要素
  6.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7. 现金净流量及流入与流出
  8. 分类
  9.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0.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1.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2. 影响因素
  13. 影响
  14. 筹资影响
  15. 投资影响
  16. 价值影响
  17. 资信影响
  18. 盈利影响
  19. 破产影响
  20. 作用
  21. 维持企业生存
  22. 促进企业发展
  23. 提高企业竞争力
  24. 会计、财务应用
  25. 现金流量表
  26. 现金流量比率
  27.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28. 现金比率
  29. 营业收入收现率
  30. 利润兑现率
  31. 投资、融资应用
  32. 现金流量折现法
  33. 相对比率法
  34. 经济利润法
  35.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