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股收益(Earning Per Share,简称EPS)即每股盈利,又称每股税收利润,是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净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净亏损,通常是用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一般用企业税后总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来表示。每股收益指标计算公式为: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每股收益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两类。
基本信息
编辑定义
每股收益每股收益(EPS)即每股盈利,又称每股税收利润,指企业税后总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每股收益通常被用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衡量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及投资风险,是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据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预测企业成长潜力、进而做出相关经济决策的一项重要的财务指标。每股收益每股收益是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作为股东对上市公司最为关注的指标。
制定背景
国际
关于每股收益的计算是自 1950 年以后在美国逐渐发展起来的,世界各主要资本市场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加拿大及日本均有每股收益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及处于申请上市过程中的企业计算和披露每股收益信息。为了提高不同企业和不同期间之间的业绩比较,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于1997年发布了第33号国际会计准则(IAS 33),规定了计算和呈现基本EPS和稀释EPS的原则。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其第33 号准则中对每股收益的计算、列报等作出了规定。2003年12月,IASC的继任者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对IAS 33进行了修订,主要是为了与美国通用会计准则(US GAAP)在某些方面保持一致。修订后的IAS 33自2005年1月1日起适用于年度期间。
中国
2001年开始,上市公司按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两个信息披露规则和一项年报编报规则(2001 年 1月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 9 号一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以下简称披露编报规则)规定的要求提供每股收益信息。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准备上市或者已经上市的公司应在招股说明书和年度报告中以利润表附表的形式按全面摊薄法和加权平均法提供每股收益的信息。为了规范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及其列报,2006 年 2 月财政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 34 号一每股收益》(以下简称每股收益准则)。这是中国第一次正式颁布关于每股收益的会计准则。
计算公式
编辑一般而言,在计算企业每股收益时,需要区分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当期实际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框架图
分子的确定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分子为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即企业当期实现的可供普通股股东分配的净利润或应由普通股股东分担的净亏损金额。发生亏损的企业,每股收益以负数列示。以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计算的每股收益,分子应当是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合并净利润,即扣减少数股东损益后的余额。与合并财务报表一同提供的母公司财务报表中企业自行选择列报每股收益的,以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计算的每股收益,分子应当是归属于母公司全部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分母的确定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分母为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算术加权平均数,即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根据当期新发行或回购的普通股股数与相应时间权数的乘积进行调整后的股数。需要指出的是,公司库存股不属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且无权参与利润分配,应当在计算分母时扣除。
稀释每股收益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应当根据下列事项对归属于普通 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进行调整:1、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利息; 2、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时将产生的收益或费用。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应当为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与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之和。计算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时,以前期间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当期期初转换;当期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发行日转换。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框架图
分子的调整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应当根据下列事项对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进行调整:1、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利息;2、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时将产生的收益或费用。上述调整应当考虑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对于包含负债和权益成份的金融工具,仅需调整属于金融负债部分的相关利息、利得或损失。分母的调整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应当为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与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之和。
注意事项
1.对于编制合并报表的公司,应以合并报表数据计算该指标。2.如果公司发行了不可转换优先股,则计算时要扣除优先股数及其分享的股利,以使每股收益反映普通股的收益状况。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年度末股份总数-年度末优先股数)。
分类
编辑世界大多数国家在列示每股收益时,会分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中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在计算每股收益时并无太大区别。根据中国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 34 号一一每股收益》的规定,每股收益可以分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普通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又称每股税后利润、每股盈余,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的每股收益。它是综合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测定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稀释每股收益
稀释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设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均已转换为普通股,从而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以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而得的每股收益。稀释性潜在普通股,是指假设当期转换为普通股会减少每股收益的潜在普通股。对于亏损企业而言,稀释性潜在普通股是指假设当期转换为普通股会增加每股亏损金额的潜在普通股。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只考虑稀释性在普通股的影响,而不考虑不具有稀释性的潜在普通股。
常见的潜在普通股稀释每股收益
可转换公司债券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计算稀释的每股收益时,分子的调整项目为可转换债券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利息、溢价或折价摊销等的税后影响额;分母的调整项目为增加的潜在普通股,按照可转换公司债券合同规定,可以转换为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利息、溢价或折价的摊销金额,按中国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相关规定计算。认股权证、股份期权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等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平 均市场价格时,应当考虑其稀释性。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按下列公式计算: 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行权价格×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多项潜在普通股企业对外发行不同潜在普通股的,单独考察其中某潜在普通股可能具有稀释作用,但如果和其他潜在普通股一并考察时可能恰恰变为反稀释作用。中国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 34 号每股收益》规定,为了反映潜在普通股最大的稀释作用,应当按照各潜在普通股的稀释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计人稀释每股收益,直至稀释每股收益达到最小值。稀释程度根据增量股的每股收益衡量,即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普通股的情况下,将增加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金额。
稀释性判断
潜在普通股是否具有稀释性的判断标准是看其对持续经营每股收益的影响;也就是说,假定潜在普通股当期转换为普通股,如果会减少持续经营每股收益或增加持续经营每股亏损,表明其有稀释性,否则,其有反稀释性。
影响因素
编辑内部因素
销售收入
尽管衡量销售收入的销售毛利率是表示公司盈利能力的初始指标,但它可以消除由于公司所得税税率的不同以及不同时期成本耗费的不可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直接地体现了上市公司的获利水平。一般而言,具有较高销售毛利率的公司,其每股收益也较高。
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资产负债率越低,企业偿还债务能力越强。 因此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低,其每股收益反而较高。
每股净资产
由于每股收益也可以通过“股东权益净利率×每股净资产”来计算,由此可见,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的变化呈正相关的关系,在股东权益净利率一定的情况下,每股收益随着每股净资产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它的减少而减少。
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用所有资产创造收入的能力,它反映了资产的利用效率。总资产周转率越高,每股收益也会越高。这是因为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用每单位资产创造的收入越多,从而提高了净利润和股东的回报。
外部因素
经济环境
经济增长会促进市场需求的扩大,提高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从而提高每股收益。相反,经济衰退或萧条会导致市场需求的萎缩,降低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从而降低每股收益。
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净利润,从而影响每股收益。例如,如果国家降低了企业所得税率,那么企业可以节省一部分税款,增加其净利润,提高每股收益。相反,如果国家提高了企业所得税率,那么企业需要缴纳更多的税款,减少其净利润,降低每股收益。
汇率变动
对于出口导向型企业,如果本国货币升值,那么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会上升,从而降低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导致出口量和收入减少,进而影响企业的利润和每股收益。相反,如果本国货币贬值,那么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会下降,从而提高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导致出口量和收入增加,进而提高企业的利润和每股收益。例如,纺织业、服装业、家电业等都属于出口导向型行业,它们的每股收益会受到汇率变动的较大影响。
每股收益与财务报表
编辑国际会计准则要求
《国际会计准则》第33号规定了公开交易或正准备公开发行证券的实体需要在综合收益表或单独损益表中,对于每一种不同权利的普通股,分别呈现基本EPS和稀释EPS,以反映持有者在持续经营利润和总利润中的份额。《国际会计准则》第33号还要求披露计算EPS所用的金额、股数、假设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如果发生了影响EPS计算的事项,如股票分割、可转换债券的转换等,应当对EPS进行调整并披露。如果财务报表中列报了其他每股金额,如每股现金流量、每股净资产等,也应当按照IAS 33的指引进行计算和呈现。
中国会计准则要求
对于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已公开交易的企业以及正处于公开发行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过程中的企业,如果不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则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基本每股收益;如果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则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编制比较财务报表时,各列报期间中只要有一个期间列示了稀释每股收益,那么所有列报期间均应当列示稀释每股收益,即使其金额与基本每股收益相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8 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的规定对以前年度损益进行追溯调整或追溯重述的,应当重新计算各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企业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 每股收益。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每股收益有关的下列信息: (一)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分子、分母的计算过程。 (二)列报期间不具有稀释性但以后期间很可能具有稀释性的 潜在普通股。 (三)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企业发行 在外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股数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
重要性
编辑评价公司盈利能力
每股收益是指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亏损, 它通常被用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衡量上市公司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及投资风险。是评价股份制企业盈利能力的基本指标, 通常被看作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预测公司未来发展
每股收益是联结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的“桥梁”, 是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判断公司盈利能力、预测公司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指标。每股收益经常应用于: (1) 不同企业间的业绩比较 (即横向分析比较) , 评价某企业的相对盈利能力;(2) 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业绩比较 (即历史比较、纵向分析) , 了解该企业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
用于股票投资分析
在股票投资分析过程中, 基本每股收益表示该企业的股权投资收益能力,基本每股收益越高,表示对该企业的股权投资收益越好,该企业具有越强的盈利能力。例如,中国的股民包括专业人士均广泛使用每股收益这一财务指标。
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每股收益也是影响股票价格和市盈率的重要因素,它与股票价格呈正相关,与市盈率呈负相关。每股收益越高,股票价格越高,市盈率越低。股票价格越高,说明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越低,可以通过发行新股或增发股票来筹集更多的资金。市盈率越低,说明企业的投资回报率越高,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购买企业的股票或债券,从而增加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规模。
局限性
编辑可比性不足
每股收益计算公式中的分子和分母并不是同口径的数,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教据表示价值量,而分母数所使用的是份额数值,它没有反映基本的投入与产出关系 不能体现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同时,由于分母中的股份份额所代表的经济资源合量受多种因素部影响,不同企业之间肯定存在每股净资产、市盈率等相关指标的差异,导致EPS指标实际所含的信息含量在不同企业之间缺乏可比性,使EPS指标并不适用于比较不同企业之间的盈利能力。
无法反应不同时期的财务风险
每股收益指标只是根据当期的净利润和普通股数计算出来的,它并没有考虑企业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行业变化、政策调整、技术创新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对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产生重大影响。例如,一个企业在某一年的每股收益很高,但是如果它所处的行业正处于衰退期,或者它的产品正面临着技术落后或替代品的威胁,那么它在未来可能会遭受利润下降或亏损的风险。
无法有效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
每股收益指标不仅与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有关, 更与普通股股份基数大小相关, 在没有经济资源流入或流出企业的情况下, EPS指标也可能会发生波动。可以认为, 企业盈利能力将影响EPS指标, 但EPS指标的变动原因远远不限于企业盈利值的变化, 因此, EPS指标在反映企业盈利能力方面并不具有显著意义。不论是公积金转增股本或是股票股利分配, 都只是权益类科目之间的调整行为, 没有改变上市公司的净资产, 也并不会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任何影响。尽管如此, 公积金转增股本或股票股利分配会引起股本增加, 仍然会使得每股收益下降。
无法揭示企业隐含的风险
每股收益指标忽略了风险与收益的配比性,信息使用者无法准确判断企业的风险水平和预期报酬率。
具有短视导向
每股收益指标只反映了企业在某一年度的盈利水平,而没有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战略规划。企业为了追求高额的每股收益,可能会牺牲一些对未来有利的投资机会,或者采取一些短视的经营行为,比如缩减研发支出、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员工福利等,这些都会损害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价值。
忽视债务风险
每股收益指标是用净利润除以普通股数得到的,它只反映了普通股东的收益水平,而没有考虑到债权人的利益和风险。债权人是企业的重要融资方,他们对企业的借款有一定的利息和本金的回收要求,如果企业不能按时偿还债务,就会面临违约或破产的风险。因此,每股收益指标不能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相关盈利能力指标
编辑毛利率
毛利率是毛利润(税前)与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百分比。毛利率反映一家企业对原材料进行生产转换以后增值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说,增值的越多,毛利自然就越多。销售毛利率反映了企业产品的初始获利能力,是企业净利润的起点。没有足够高的毛利率,企业就不能形成稳定的盈利。毛利率有助于预测企业的盈利能力、确定存货水平.估计涉及保险损失的存货,以及判断库存系统的准确性。销售毛利率与销售毛利额相结合分析,可以评价企业对期间费用的承受能力和获取经营利润的能力。
净利润率
净利润是企业当期最终的经营成果,是企业的所有收益扣减所有成本、费用和企业所得税后的利润净额。净利润率由企业的净利润(税后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形成,它反映企业最终的盈利能力,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比率越低,表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弱。
资产回报率
资产回报率是衡量公司从其现有资产获取利润的效率指标。从理论上讲,资产回报率能够更好的反映经营者的能力和努力情况,高能力的经营者往往有更好的声誉,可以低成本融资高比例的债务资金。
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该指标可用来衡量包括管理和销售活动在内的整个经营活动所形成的获利能力的强弱。营亚利润率的比较分析主要是指营业利润率的结构比较和同业比较分析。进行营业利润率结构比较分析,目的是了解企业营业利润率的变动情况,并通过对营业利润的构成要素占销售收入比重变动的分析,说明影响营业利润率变动的原因。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87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