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崇拜通常是指对任何一种偶像、图像或物体的崇拜,与敬拜一神论的神相对。偶像崇拜,是一个人对信仰着的象征物、对象信仰的极端。偶像崇拜也指个体对自己所仰慕的对象产生的一种钦佩和推崇心理,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学习和模仿行为。
简介
编辑偶像崇拜通常指对任何一种偶像、图像或物体的崇拜,与敬拜一神论的神相对。偶像崇拜,是一个人对信仰着的象征物、对象信仰的极端。
偶像崇拜是当今青少年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以中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把明星作为自己的偶像;追星族们对于其心中偶像的崇拜极度喜爱、热情,有的甚至到了狂热、执着和迷恋的程度,常常导致某些偏激事件和消极后果,引起家长、老师、社会的忧虑。
起源
编辑有这样一些变化或事物,由于不可抗等因素,主导并且伤害着人们的人生;有这样一些人物,用他们超凡脱俗的事迹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从神秘的宗教到变幻莫测的政治,从伟岸的英雄事迹到有所作为的明星人物,……他们曾经生存及正在生存于人们的周围,乃至可能是个体的自我,融进人们的生存状态与思维意识中发生效应。人们把这些变化、事物或人物赋予“偶像”的定位。对偶像的供奉与崇拜似乎起源于人类产生思想意识之后,与对神秘力量的恐惧和膜拜及对神话、英雄人物的推崇有关。从远古时期的图腾、神话人物到对祖先、圣人、英雄人物等的崇敬,偶像在人类历史上一直以量变的形式存在着,并在某个时刻偶尔发生质变。偶像,《新华词典》有两种释义:一种为人所崇拜、供奉的雕塑品,比喻人心目中具有某种神秘力量的象征物;一种不加批判而盲目加以崇拜的对象。特指一种传统的信仰或理想。可见偶像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具有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物质性是说它以物化、现象或者形式客观存在过,精神性是说在其存在状态以及广延之后被赋予了某种神秘的力量,以至令其他个体产生信仰及崇拜,并不断被赋予新的涵义。人们对偶像的崇拜,一是对不可抗拒的某些现象的困惑,比如远古时代人类对风雨雷电等神奇的自然现象的好奇,认为冥冥中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在支配着这一切,由于恐惧与感到奇怪等心理感应而加以信仰膜拜;再如对灵魂(魔鬼)是否存在的困惑与思考,现代科学试图用电磁波的原理解释灵魂(魔鬼)现象,但是人们依然无法揭示它是否客观存在,所以只在想象意义上约定它的客观存在,等等;二是境遇思想的共通性感同性,是自我个体另一维生存方式的比拟,首先以理想形式存在,然后实践理想,例如对政治人物的崛起事迹、对娱乐明星“成功”的感同性,其他个体凭借自身禀赋条件、个人努力及客观历史、社会条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实现了其他个体的梦想并被人们所熟知,于是自我也因为所追求的某些物质利益及精神享受与这类人有共通性,感同身受地相信并效仿,形成崇拜。等等。
实质
编辑偶像崇拜的实质,似乎是对自我的心理寄托和行为替代载体的迷信,是对信仰着的象征物、对象信仰的极端。只是一种为“我”所用的信仰与理想具体而微的终极,由“我”赋予“他”某些意义,之后按照自我的方式相信并选择效仿。假如融合了批判,偶像的意义在意义机制上就已经被自我摧毁。偶像最终也会被自身自我摧毁……“偶像崇拜”是一种本能,也是人性自然的扩张,只是当这种本能和扩张因外界的因素而选择了不择手段之后,人性就必被颠覆于纵欲的尘土中。当偶像崇拜从榜样和楷模,进入到自己这一辈子非要见到不可盲目状态之后,崇拜者的人性中就会滋生出“放纵自己”、“我行我素”、“非如此不可”的欲望来,终至于陷入追逐偶像、逃避现实、失去自我的迷幻状态。
意义
编辑人可以没有偶像,但不能没有信仰和理想。信仰和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对自身的存在与发展有意义,是“追求的不灭的灯塔”。人若没有了信仰与理想,与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这里也为“信仰”赋予了“度”的意义,过之则趋向于偶像崇拜,不及则陷入困惑与迷茫,过之与不及都可能不是最佳抉择。对信仰信奉的表象虽然不一而足,但信仰却可能从某种维度上催生理想,闪烁着无限可能的光芒。偶像崇拜属于信仰发生畸变的范畴,偶像崇拜也有发展至极端的边缘,例如人们所熟知的“追星族”现象就是偶像崇拜发展到极致的一种表现,成为盲目的疯狂的崇拜;颓废的人,由生存压力与张力促成对生活的茫然,出现所谓的“离经叛道”行为,堕落自毁,似乎失却了信仰和理想,实际上颓废人群的潜在信仰也许是颓废和茫然本身;而自负的人以及觉悟者的信仰是可能的自我……信仰和理想也在不断地建设、构筑与完善,选择因人而异,这是人本意义上的自由。不过,充实的自我如同坚韧的果实,汲取人类世代相传的知识、经验与智慧,确立高尚的人生信仰与理想,让自己的生存不再像失掉了信仰与理想的尸肉那般悲哀,寻求所谓的“有价值的存在意义”或许也是一种选择……
弊端
编辑1.盲目崇拜。有些孩子从不问为什么崇拜他们自己的偶像,只是觉得他们的外表靓丽就能盲目的蜂拥而拜。2.拜金主义。大部分偶像都是花钱如流水,而在他们塑造的青春偶像剧中更是如此,某某贵族学校,一群纨绔子弟,外表靓丽,名车相伴,身边的同学都害怕起暴力,等等。这些都是这些偶像剧的统一背景。3.只注重外表,不注重文化学养。人们很少看到那个偶像有着高深的文学或专业知识的修养,人们只是崇拜他也只看到了他的外表。4.丧失自我。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特别的,没有完全两个人应该是可不可能是一样的,这才是这个世界丰富多彩的源泉。如果一个人一味崇拜效仿那些青春偶像可能会弃去自我,这个世界上可能只会充满了偶像而没有一个真正的有自我的普通人。
心理原因
编辑如今,年轻人崇拜的偶像变化极快,但每一轮的崇拜中,他们都那么狂热。何以明星的偶像生命并不长久,偶像崇拜现象的生命力却如是顽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青少年们崇拜偶像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追星的青少年是要追寻自我。当他们或早或迟地走过童年,面对纷繁的世界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他们这种内心深处的困惑缘于心中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自我形象,即所谓“自我同一性”。此时,他们开始思索自我的意义,他们急需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形象作为自我的代表。他们在公众人物中寻找那些具有自己欣赏特点的人物,于是明星出现了。如果明星能够有足以让他们佩服的表演,就会成为被崇拜的偶像。从这个角度来说偶像是崇拜者的代言人,是崇拜者的理想自我,也是崇拜者心目中的未来。其次,偶像也是青少年心目中父母的替代品。青少年在生理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心理上的发展却远远滞后。由于生理上的发展,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希望能够独当一面,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然而,他们有限的生活经验又使他们不能没有父母的帮助,这种矛盾状况使他们感到很苦恼。因此,他们选择崇拜拥有能力、地位和独立的偶像,希望通过偶像崇拜来实现独立自主的目的。某种意义上,这不过是将偶像作为了父母的代替品,让偶像来行使父母对自己的控制。再次,偶像崇拜也是青少年融入自己团体的一种手段。有些追星族是为了保持与同伴的一致而被卷入追星的行列的,相形之下他们是二流的追星族。他们追求的是让自己有所归属,是为了让自己和别人知道他属于那个团体。所以他们需要知道大家正在讨论的明星的生日、星座和爱好。
案例
编辑辽宁一名16岁的少女自杀,起因只是母亲没有给她买偶像张国荣的CD碟;四川一名13岁的女孩在连看8遍《流星花园》后,独自离家出走,下落不明;武汉女歌迷为思念谢霆锋而跳河寻死;17岁的偏瘫歌迷周枫为周杰伦走遍六省、最后吞下30粒安眠药;兰州疯狂追星族杨丽娟因追逐刘德华未果害老父跳海身亡......
如何应对
编辑当前信息传播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对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日益深刻,青年的文化需求日益多样,要不断用崭新的文化形式来影响引导青年的偶像选择。要通过发展健康有益、充满活力的青年文化,引领青年的时尚追求。有了青年的参与和创造,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百花园更加绚丽多彩。人们需要做出以下对策:(一)改善中国榜样教育现状(二)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科学地引导青少年的偶像崇拜(三)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与建设,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积极健康的精神环境
教会解释
编辑概念
偶像崇拜idolatry是一种宗教行为,即相信某位假神祇临在于它的塑像中,因而对之施以神明的敬礼。
圣经解释
(1)旧约严禁偶像崇拜。雅威是忌邪的天主(出廿[niàn]五5;依卅[sà]27),他不能容忍在他以外的其他的神祇(出卅二1~10;申四16~18;依四一21~29;四四6~20)。然而以色列人却屡次犯了偶像崇拜的罪,他们供奉客纳罕及米索不达米亚的众神。较早时候,撒罗满王娶外族女子为妻,已经首开崇拜别的神祇的先河。南北分裂后,雅洛贝罕在丹及贝特耳建造了供奉金牛犊的祭坛,正式批准了偶像崇拜;其后,以色列王阿哈布又在撒玛黎雅建造了巴耳的神庙。到了希则克雅及约史雅王的改革时,偶像崇拜在全耶路撒冷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众先知为此大肆抨击,偶像崇拜被描述为对天主的不忠或奸淫的行为,只有雅威才是真天主,在他以外没有别的神。所有邪神只会叫人走入歧途;他们只是「虚无」(耶二5),是「非神」(耶五7)。智慧书认为偶像崇拜源于为死者立像,日子久了,雕像遂受崇拜(耶十四15~17)。后期犹太主义更视外邦众神祇为天主派遣来统治外邦众民族的使者,不然便是邪魔及恶神的化身。(2)在新约,偶像崇拜是指崇拜真天主以外的别的神祇,而采用雕像则是异民的特征。偶像是「乌有」,它们没有真实的存在,只是罪恶满盈的人制造出来自我满足的东西(罗一22~25;格前八4~6)。在新约,偶像崇拜一词有时也象征性地用来指称对财富及其他世间财物不正当的渴求;财富有时被视为人事奉天主的障碍,人不能事奉天主又事奉钱财(玛六24;斐三19;若壹二15~17)。(3)旧约(和合本)出20:4;赛2:8,18;新约(和合本)罗1:23;
信仰
偶像崇拜相反基督宗教的精神,因为它剥夺了本来属于天主的至上主权。但是在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对非基督宗教的开放态度上(NAE)及在近代教会训导权的宗教交谈精神上,基督徒团体对偶像崇拜培养一种较平衡的态度:为那些(在主观方面说)不认识真天主,也不认识偶像的虚假的人,偶像崇拜不算正式地犯罪,虽然偶像崇拜(在客观方面说)仍属不幸或恶,因为崇拜者相信一个事实上无生命的神祇,也在某种程度上接受无生命的神祇所代表的扭曲价值。狭义的偶像崇拜在西方世界并不常见,然而另一种广义的偶像崇拜却仍然能诱惑人。任何人假若把天主以外的受造物当作至高的价值,并以此价值为生命的最终目标,人便在另一种型式下同样地犯了偶像崇拜的错误(如:金钱崇拜)。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87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