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也是机体抵御外界致病因素的防御屏障。皮肤病是各种理化因素、病原体感染、内分泌代谢因素、免疫原性及退行性改变等致病因素所致的发生在皮肤及皮肤附属器官疾病的总称。各种理化因素、病原体感染、内分泌代谢因素、免疫原性及退行性改变等致病因素均可导致皮肤病。皮肤病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冷冻、激光、手术等。不同类型的皮肤病,预后不同。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生理防线和最大的器官,...

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也是机体抵御外界致病因素的防御屏障。皮肤病是各种理化因素、病原体感染、内分泌代谢因素、免疫原性及退行性改变等致病因素所致的发生在皮肤及皮肤附属器官疾病的总称。各种理化因素、病原体感染、内分泌代谢因素、免疫原性及退行性改变等致病因素均可导致皮肤病。皮肤病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冷冻、激光、手术等。不同类型的皮肤病,预后不同。

病因

编辑

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生理防线和最大的器官,时刻参与着机体的功能活动,维持着机体和自然环境的对立统一,机体的异常情况也可以在皮肤表面反映出来。皮肤具备着近乎完美的生理保护功能:如屏障作用、感觉作用、调节体温、吸收作用、分泌和排泄作用等,在维护机体的健康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皮肤的生理功能受到损害,引起皮肤病。

皮肤病中最常见到的致病因素是感染病与过敏性皮肤炎,不过随着老化的退行性变化,老年性皮肤病,皮肤癌等也是重要的皮肤病,另外需注意因药物治疗疾病而引起副作用的各种皮肤障碍。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类:

1.理化因素

压力与摩擦、局部温度变化过快、放射、光照、热辐射、化学试剂等因素均可引起皮肤病发生。有些因素可加重皮肤病。如过度搔抓继发感染;热水烫、肥皂水洗、用药不当加重湿疹病变;曝晒可加重光敏性疾病。

2.生物因素

昆虫叮咬、接触某些植物、寄生虫与微生物感染均为常见致病因素,如病毒感染引起的各种病毒性皮肤病。

3.食物与其他疾病

有些食物如虾等易致过敏性疾病发生。内脏病变、局部感染、血液与淋巴循环障碍等可引起相关皮肤病,如糖尿病患者易患瘙痒症,局部感染引起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循环障碍可致紫绀、橡皮肿等。

4.遗传

有些疾病有明显的家族史,如鱼鳞病、白化病等。

5.神经精神因素

神经损伤可引起营养性溃疡;压力与紧张和斑秃、慢性单纯性苔藓等发病密切相关。

6.代谢与内分泌因素

代谢障碍可引起皮肤淀粉样变、黄色瘤等,Cushing′s综合征则易发生痤疮、多毛等。

分类

编辑

1.病毒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疣(寻常疣、跖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水痘、风疹、手足口病。

2.细菌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脓疱病、毛囊炎、疖、痈、蜂窝织炎、丹毒及麻风。

3.真菌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头癣、体股癣、手足癣、甲真菌病、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

4.动物引起的皮肤病

如疥疮、螨皮炎、隐翅虫皮炎、虱病、虫螯伤或咬伤。

5.性传播疾病

如梅毒、淋病及尖锐湿疣。

6.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药物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等。

7.物理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日光性皮肤病、夏季皮炎、痱子、冻疮、鸡眼、手足皲裂、压疮。

8.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及寄生虫妄想症。

9.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银屑病、单纯糠疹、玫瑰糠疹、扁平苔藓、红皮病。

10.结缔组织疾病

常见的有红斑狼疮、硬皮病、干燥综合征及皮肌炎。

11.大疱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天疱疹、大疱性类天疱疹。

12.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黄褐斑、白癜风、文身、雀斑、色素痣、咖啡斑、黄褐斑、雀斑样痣、瑞尔(Riehl)黑变病、口周黑子、太田痣、色素性毛表皮痣、泛发黑子病、颜面-颈部毛毛囊性红斑黑变痣、色素性玫瑰糠疹、斑痣、先天性色素痣、褶皱部网状色素异常、蒙古斑、文身、白癜风、无色素痣、离心性后天性白斑、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贫血痣等。

13.皮肤附属器疾病

常见的有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斑秃、秃发、多汗症及臭汗症。

14.遗传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鱼鳞病、毛周角化病、毛发苔藓、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

15.营养与代谢障碍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维生素缺乏症(蟾皮病、核黄素缺乏病、烟酸缺乏症)、肠病性肢端皮炎、黄瘤病。

16.皮肤肿瘤

癌前期皮肤病,如日光性角化病、黏膜白斑;恶性皮肤肿瘤,如鲍恩病(皮肤原位癌)、湿疹样癌(Paget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蕈样肉芽肿、恶性黑素瘤。

症状

编辑

  • 总述

    虽然各种类型的皮肤病的病因及发病过程有所差异,但最终都会表现为皮肤的结构和功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其引发的症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典型症状

    1、瘙痒

    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瘙痒程度轻重不一,可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可局限于某一特定区域,亦可全身性广泛出现。

    2、疼痛

    可分为刺痛感、灼痛感、电击感等。

    3、麻木、感觉异常

    可能是由于皮肤的神经功能受损所致。

    4、颜色异常

    如变为鲜红色、紫红色、黑褐色等;部分在痊愈后可自行消退,部分则永久改变。

    5、形态异常

    表面出现隆起、凹陷等,皮肤变得粗糙,形成鳞屑。部分可形成水疱或脓疱,随病情进展,病变部位可出现溃疡、糜烂、皲裂。若皮肤损伤较为严重将导致皮肤萎缩、苔藓样变等。

    并发症

    可形成瘢痕,会危害患者的心理健康,影像其正常生活及社会活动。

检查

编辑

  • 预计检查

    皮肤出现丘疹、脓疱、红斑、结节、鳞屑等损害,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血常规、细菌学检查等实验室检查,X线、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检查,来帮助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首先会观察患者的一般状态,了解面容、意识、精神状态等有无异常;之后会观察皮肤损害的形态、大小、颜色、数目、分布及发病部位等情况,同时注意有无皮肤破损、鳞屑、溃疡、出血、糜烂等异常表现。

    2、触诊

    常先检查皮损的质地、活动度,以及有无皮温异常、局部触痛、淋巴结肿大等情况。必要时还会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了解有无神经系统病变。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可根据血细胞变化情况判断机体有无感染,并初步推测感染的严重程度。对本类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

    2、细菌学检查

    (1)直接涂片检查:医生会取部分脓液进行涂片后,放置到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可明确有无感染情况,也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作用。

    (2)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医生会用无菌棉签等采集脓液或组织液等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可了解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同时还会进行药敏试验,评估病原菌对何种药物敏感,对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3、其他检查

    有时还会进行尿常规、血沉检查、肝肾功能、血清学检查等,以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对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意义。

    影像学检查

    有时可能需超声、X线、MRI等检查,以用于评估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并判断有无局部脓肿形成、软组织或骨骼病变等情况。

    病理检查

    医生会在典型皮损部位切取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了解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对疾病种类的诊断和鉴别有意义。

诊断

编辑

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日常卫生习惯、皮肤外伤史、细菌性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史,以及丘疹、脓疱、红斑、结节、鳞屑等特征性皮肤损害表现情况,再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的结果,诊断一般不难。

治疗

编辑

  • 治疗原则

    医生会根据皮肤病患者的类型及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控制病情,尽快缓解症状,防止疾病复发或进展,皮肤病治疗使用最多的是外用药,此外,还可以根据病情使用口服药物、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1)糖皮质激素药膏可局部消炎、止痒,常用药物包括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2)清除病变部位的渗出液、鳞屑、脓痂等,可使用外用清洁剂,如生理盐水、硼酸溶液、呋喃西林溶液。

    (3)抗感染药物: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莫匹罗星等;抗真菌药膏如咪康唑、酮康唑、特比奈芬等;抗病毒药膏如足叶草脂、无环鸟苷等;抗寄生虫药膏如甲硝唑、苯甲酸苄酯、百部酊等。

    (4)皮肤角化调节剂可抑制皮肤角化、增生,常用药物包括全反式维A酸、他扎罗汀等。

    2、口服药物

    (1)抗组胺药可抑制过敏和炎症反应,常用药物包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2)糖皮质激素可强效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引发的炎症及相关症状,大剂量方案适用于过敏或自身免疫病等疾病在病情严重时的短期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3)抗感染药物:抗生素类可用于杀灭细菌,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万古霉素等。

    (4)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病毒增殖,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

    (5)免疫抑制剂可抑制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常用药物包括唑嘌呤、环酰胺、环孢素、他克莫司、甲氨蝶呤等。

    相关药品

    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硼酸溶液、呋喃西林溶液、莫匹罗星、咪康唑、酮康唑、特比奈芬、足叶草脂、无环鸟苷、甲硝唑、苯甲酸苄酯、百部酊、全反式维A酸、他扎罗汀、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阿莫西林、万古霉素、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素、他克莫司、甲氨蝶呤

    手术治疗

    病变严重者可采取手术治疗,常用的有皮肤增生、囊肿或肿瘤切除术,脓肿切开引流术,如果患者的皮肤存在较大面积的缺损,则需移植自身皮肤或皮瓣组织进行修复。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也是皮肤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有电疗法、光疗法、激光、水疗法、微波疗法、冷冻疗法、放射疗法等。

    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危害

编辑

  • 皮肤病影响美观,扰乱正常生活,用力抓挠皮肤还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可继发感染。

  • 影响美观

    • 皮肤出现皮损,看起来不美观,患者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 扰乱正常生活

    • 患者瘙痒剧烈,白天可分散注意力,皮损处瘙痒剧烈,夜间加重可影响睡眠。

  • 感染

    • 用力抓挠皮肤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容易引起感染。

  • 死亡

    • 部分严重皮肤病,可导致严重内脏损伤,致使患者死亡。

预防

编辑

  •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和患有传染性皮肤病的患者密切接触。

    2、避免外源性刺激,不要接触或食用易出现过敏的物质。

    3、不要去非正规的美容机构进行皮肤护理。

    4、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皮肤病-病因-治疗方法-鉴别,检查,预防,日常生活护理-注意事项-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https://www.dayi.org.cn/disease/1160474. [2021-11-30].

[2]皮肤病.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023-04-11].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880/

(14)
词条目录
  1. 病因
  2. 分类
  3. 症状
  4. 检查
  5. 诊断
  6. 治疗
  7. 危害
  8. 预防
  9.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