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皇帝是君主制国家元首的头衔之一,意指帝国的最高统治者,通常做为最高位阶的君主头衔,凌驾在王与封爵之上。“皇帝”本为汉语中专制王朝君主的称号,后来用来对译西方语言中“emperor”一类的词。汉语中没有性别区分,男女都称皇帝(如武则天自封“圣神皇帝”),但在西方语言中,男女有别,如皇帝职位由女性担任,则称Empress(“女皇”或“女帝”),区别于男性的Emperor。“皇帝”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

皇帝是君主制国家元首的头衔之一,意指帝国的最高统治者,通常做为最高位阶的君主头衔,凌驾在王与封爵之上。“皇帝”本为汉语中专制王朝君主的称号,后来用来对译西方语言中“emperor”一类的词。汉语中没有性别区分,男女都称皇帝(如武则天自封“圣神皇帝”),但在西方语言中,男女有别,如皇帝职位由女性担任,则称Empress(“女皇”或“女帝”),区别于男性的Emperor。

称号由来

编辑

先秦

“皇帝”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吕刑》篇:“皇帝哀矝庶戮之不辜”“皇帝清问下民”两处,这里的“皇”并非指皇帝,而是一个形容词,表示尊敬和赞美。“帝”指的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也有人将“皇”解释为天神的总称,“帝”是人间的首领或民族始祖的称呼。根据《白虎通义·号篇》记载,“皇”是“上帝”的称谓,管辖着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空间。“帝”最开始是对于已经去世的“王”的尊称,人们认为人间的“王”死后是可以等同于“天神”的,所以用“帝”来称呼。“皇帝”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出现是在秦朝始皇帝时期。

秦国统一六国之后,秦王嬴政为彰显自己的功绩,与大臣商议确定尊号。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认为,上古时期“五帝”在位时,虽然国家疆域广阔,但仍有诸侯不向天子朝贡,而嬴政做到了天下一统,政令统一,其功勋已超越“五帝”,所以建议嬴政采用“三皇”中最尊贵的“泰皇”的称号。嬴政不满足于称”皇“,他将“泰”字去掉,采取“三皇”的“皇”字,结合上古的“帝”位号,组成“皇帝”这一称号,自己称为“始皇帝”,希望后世以此计数,为二世、三世,以至于万世。对于“皇帝”这一称呼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已出土的秦朝始皇帝的制诏上:“廿[niàn]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立号为皇帝”。之后,在西汉迁的《史记》中,有一篇为“秦始皇本纪”,记载了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并进行改制等诸多历史事件(这里的“秦始皇”是对“秦始皇帝”的简称)这一称呼才被后人熟知。

称号变化

编辑

在秦朝建立统一的封建帝国之前,中国处在宗法制下的分封制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为“王”。“王”称为天子,意为是承接天命,是上天的元子,天子自称为“余一人”。从秦朝始皇帝建立“皇帝”这一尊称之后,历代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几乎都沿用这一称呼,但是在中国封建王朝发展的两千多年中,也有一些王朝的君主采用其他称号。秦朝灭亡之后,汉朝承袭秦制,沿用了“皇帝”的称号,并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天子的正号为皇帝,皇帝自称为“朕”,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的言论称为“制诏”,史官对皇帝的事情进行记录称为“上”,皇帝使用的车、马、衣、服、器、械等百物称为“乘舆”。皇帝的住所称为“行在所”,寝室称为“禁中”“省中”,皇帝的印称为“玺”等。西晋之后,中原地区被少数民族占领,先后有十六个政权建立。公元337年,后赵君主石虎自称“大赵天王”。349年,在群臣的规劝之下,石虎改称“皇帝”。351年,东晋战将苻坚背叛东晋,建立秦(后人称前秦),登皇帝位,自称“大秦天王”。394年,后秦太子姚兴继位,399年,姚兴改年号为洪始,自称为“天王”。396年,后凉君主吕光改年号为龙飞,自称天王。1912年1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太后隆裕皇太后颁布《退位诏书》,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皇帝溥仪退位。1932年,溥仪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了伪满洲国,称号为“康德皇帝”。1945年,中日战争结束之后,溥仪再次宣布退位,“皇帝”这一称号随着伪满洲国的结束在中国消失。除了随朝代变化之外,“皇帝”在不同的场合有特定的称谓,除了“天子”之外,皇帝在跟臣下对话时自称为“朕”或者“寡人”,臣下称皇帝为“上”“今上”“皇上”“圣上”“主上”“明上”等。人臣对皇帝也可称呼为“陛下”,这一称呼也适用于临朝的皇太后。另外,“皇帝”还有一些别称,如“车架”“县官”“乘舆”“国家”“朝廷""大家”“至尊”“元首”“元后”“天王”“宫里”“万岁”“龙”等。

中国的皇帝制度

编辑

皇帝在中国封建王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行政、军事、司法、财政、立法等一切权利的拥有者,也总览了一切任免、赏罚、生杀予夺大权。到了汉武帝时期,宰相董仲舒发展了儒家的君权神授说,将皇帝视为天子,天子是顺应天命统治人民的。臣民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应该对皇帝的名字和称号避讳。

避讳制度

避讳是中国帝制强权时期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那时,人们对皇帝或尊长是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的,否则就有因犯讳而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避讳常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这样一来,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不少把人名、地名或事物名称改头换面的奇怪现象。比如: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正月”,这是因为古代的皇帝都要在一年的第一个月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决定一年的政事。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一月出生,取名“政”(同“正”),所以秦朝把“正月”改称“端月”。秦始皇的父亲名楚,于是把楚地改为“荆”。吕后名雉,当时文书上凡遇雉字,均用“野鸡”二字代替。汉文帝名恒,于是把恒娥改名“嫦娥”,把恒山改为“常山”。汉武帝名彻,汉初有个知名辩士叫蒯彻,史书上就改称蒯[kuǎi]彻为“蒯通”。汉光武帝名秀,曾一度把秀才的名称改为“茂才”。汉明帝名庄,当时竟把《庄子》一书改称为《严子》。唐太宗名世民,就把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改为“户部”。武则天自封武曌[zhào],为避名讳把“诏书”改为“制书”。宋仁宗名祯,蒸包子蒸馒头的“蒸”字就得改为“炊”字。更有甚者,宋高宗名构,为避“构”字而牵及够、媾[gòu]、购、遘[gòu]等,避讳的字达五十多个。

继承制度

皇帝位置实行继承制度,一般遵循“父死子继”和“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原则。皇位的继承是以血缘而不是能力作为决定继承顺序的标准,以在血缘上最亲近的嫡长子为第一继承人。被确定为继承人的皇子称为“皇太子”,皇太子被视为未来的皇帝,也就是“储君”。确立皇太子被称为立储,立储要举行隆重的册立仪式,表示对未来国君的重视。皇太子的人选确定之后,皇帝会选定皇太子的师、傅,对皇太子进行培养和教育,同时会设立东宫官属供皇太子实践处理政事。有的皇帝还会在外出时让太子留守监国,处理国家政务。但是由于皇帝的唯一性和至高无上性,在皇帝和皇太子之间有时会出现权力的争夺。比如隋炀帝杨广弑父继位,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逼宫。在未确立皇太子人选时,也会出现兄弟相争的局面,比如秦二世胡亥弑兄;明成祖朱棣与侄儿建文帝之争;清朝雍正皇帝的夺嫡之变等。

陵墓

中国帝王的坟墓开始称为“陵”,大约从战国中期以后,首先出现于赵、楚、秦等国。《史记·赵世家》载:赵肃侯十五年经营寿陵。《秦始皇本纪》载:秦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寿陵。由此可见,这是君王墓称“陵”之始。因为当时君主权力不断增强,为表现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坟墓不仅占地广阔,封土之高如同山陵,因此帝王的坟墓就称为“陵”。

衍生称号

编辑

秦始皇帝嬴政确定“皇帝”的称呼之后,为了彰显皇帝的尊贵和至高无上,还将一些名词设置为皇帝独用的专称。比如皇帝自称为“朕”,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的言论称为“制诏”,命令称为“策书”“制书”“诏书”或“戒书”;皇帝去世称为“崩”。另外,跟皇帝有关的亲属也有相应的尊号,这些称号为皇帝和皇家专用,其他人必须避讳。

尊号

天子出于宣扬皇权神圣,独一无二的需要,在“皇帝”前加上修饰词,被称为“尊号”。比如唐中宗李显尊号为“应天皇帝”。

年号

年号是皇帝登基时为了纪年设立的,最初是由西汉武帝刘彻设置的,他将自己即位那年建元元年,之后依次纪年。皇帝有权改变年号,用新年号纪年,称为“改元”,所以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可以有多个年号。

谥号

谥号是皇帝死后,后人根据他的生平贡献给予的一种称号,用来对逝者做出评价,褒贬善恶。含褒义的谥号有“文”“武”“景”“诚”“宣”等,贬义的有“哀”“丑”“炀”“幽”“厉”等。谥号不仅限于皇帝使用,诸侯、大臣、皇后死后也会有相应的谥号。始皇帝嬴政确定好“皇帝”的封号之后,考虑到谥号是后人对前人的褒贬,便废除了谥号的制度。

庙号

庙号是天子去世之后,在太庙立室祭祀时起的名号,这一制度起源于殷商时期。庙号一般以“祖”“宗”称呼,比如西汉皇帝刘邦的庙号为“高祖”,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庙号为“太宗”。后人在庙号前加上皇帝所处的年代,来特指某个皇帝,如“汉高祖”指的就是刘邦,“唐太宗”指的就是李世民。

其他国家的皇帝

编辑

欧洲皇帝(emperor)的称呼起源于西罗马帝国,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西罗马帝国覆灭之后,神圣罗马帝国建立,由于是帝国的延续,所以神圣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也称为皇帝。其他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国王(King)。到了18世纪,一些国家的君主开始称“皇帝”。1721年,俄罗斯改国号为帝国,沙皇彼得一世加“皇帝”的称号;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自称为“皇帝”;1804年,奥地利采用“皇帝”称号;1871年,普鲁士国王加“皇帝”称号。之后,一些诸如巴西、墨西哥埃塞俄比亚等其他国家的君主也自称为“皇帝”。

皇帝

图为沙皇彼得一世

明朝宣宗时期,越南黎利建国,自称为安南太祖皇帝,之后越南政局变化,黎利倒台,继任者不再称帝。1897年朝鲜分裂之后,大韩帝国建立,最高统治者李熙称为“皇帝”。

朝鲜

朝鲜曾经是中国明清两朝的藩属国,其君主只能称国王(谥号大王),级别低于中国的皇帝。1897年李氏朝鲜宣布脱离清朝独立,由王国改为帝国(大韩帝国),其国王李熙(朝鲜高宗)也正式称帝,传子纯宗皇帝(朝鲜纯宗)。至1910年日韩并合后取消帝号。

越南

越南在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的藩属国,在丁朝、前黎朝、李朝、陈朝、后黎朝、莫朝和阮朝,其君主对内和对其他东南亚国家时自称“大越皇帝”,对中国则称“安南国王”。

日本

日本于公元7世纪中叶开始以天皇称呼最高君主。之前日本统治者的称号都是治天下大王,第一位用天皇称号的是天武天皇。在古代日本,实际掌握政权的治天君、关白、将军为了不影响本国皇族的情绪,而通常使用国王和大君作为与中国和朝鲜进行外交时的自称,以表示没有对天皇形成僭[jiàn]越。19世纪中叶,天皇成功从武士手中收回权利,因而与外国进行建交时,以天皇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古罗马

汉字中对西方“皇帝”一词的翻译来自拉丁语的Imperator或Caesar,意思为罗马军队的最高统治者、元首、皇帝。古代欧洲国家君主通常称为国王,只有东罗马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因为自称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和延续,所以其君主称为皇帝。神圣罗马帝国成立之后,自首位皇帝奥托一世由教皇加冕,之后的每一任皇帝称号都由教皇赋予,只有这样,皇帝才具有合法性。

法兰西

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恢复君主制,因为国王(Roi)这个头衔在大革命后的法国已经极不得人心,象征腐朽、专制、蛮横,所以拿破仑不称国王而称“法国人的皇帝”(Empereur des franç;Ais)。从这个时候起,“皇帝”这个称号比国王高一级。

奥地利

1804年,奥地利大公兼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王国国王弗朗茨二世宣布采用“奥地利皇帝”的称号,并于1806年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1867年,奥地利帝国实行二元君主制,改为奥匈帝国,奥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国王(而非匈牙利皇帝,匈牙利王国有自己的议会和政府)。

俄罗斯

1721年,俄罗斯帝国元老院授予沙皇彼得一世以皇帝(Imperator)的头衔,以与其更加强大的君权和更加庞大的国家相对称。俄国元老院直接把古罗马帝国皇帝的拉丁文头衔拿来献给彼得。这也是彼得大帝吸收西方文化的成就之一。在此之前俄国最高统治者称“沙皇”(Tsar),也就是“恺撒”的意思,不过在汉语中却习惯将后来的俄罗斯皇帝都称为沙皇。

德意志

德文“皇帝”是Kaiser,凯撒的意思,而不是Imperator。“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个头衔,德文写成Römischer Kaiser,拉丁文写成Romanorum Imperator。意思都是“罗马人的皇帝”。到了18世纪以后,欧洲许多国家变为君主专制国,皇帝这个头衔大多作为专制君主的头衔使用。当时欧洲的皇帝只有法国(拿破仑)、奥地利和俄罗斯三个。1850年,德意志邦联议会曾经给普鲁士国王加皇帝的尊号,但是被拒绝。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德意志统一,建立德意志帝国,普鲁士国王才接受“德意志皇帝”这个头衔。

大不列颠

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继承莫卧儿王朝皇帝的王位。她的头衔是“天佑大不列颠、爱尔兰及海外领地女王,国教保卫者,印度女皇”。这是所谓“大英帝国”的来源。不过确切地说,应该说是有一个共同君主的两个国家,大不列颠王国(及其海外领地)和印度帝国。英国在印度的直接统治者为Viceroy,直译为“副王”,意译为“总督”。而在英语,皇帝称Emperor,女皇称Empress。在维多利亚女王之后,男性的英国君主头衔是“印度皇帝”。只有爱德华七世、乔治五世和乔治六世三个国王用了这个头衔。爱德华八世未加冕即逊位,乔治六世时期印度独立,印度皇帝的头衔被取消。

其他

自从彼得一世和拿破仑使用“皇帝”的尊号成为伟大帝王的头衔和象征之后,一些小国的君主也称自己为皇帝,比如葡萄牙王储出身的巴西皇帝,自称墨西哥皇帝的奥地利马克西米连大公等等。海地独立之后,还曾经有一个奴隶出身的黑人皇帝——亨利一世。埃塞俄比亚也有皇帝,不过更确切的翻译是“万王之王(国王们的国王),犹太人的雄狮”。因为在埃塞俄比亚,国王也是一种和公爵伯爵一样的贵族头衔。中非共和国总统博卡萨也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加冕为皇帝。匈奴采用单于,突厥和蒙古采用可汗。越南的后黎朝和阮朝君主对内自称皇帝,对中国则称国王。朝鲜在1896年后改为帝国,其国王李熙也改称皇帝。

部分影视作品

编辑

注释

编辑

展开[a]“三皇”称号分别为天皇、地皇、泰皇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88080/

(563)
词条目录
  1. 称号由来
  2. 先秦
  3. 称号变化
  4. 中国的皇帝制度
  5. 避讳制度
  6. 继承制度
  7. 陵墓
  8. 衍生称号
  9. 尊号
  10. 年号
  11. 谥号
  12. 庙号
  13. 其他国家的皇帝
  14. 朝鲜
  15. 越南
  16. 日本
  17. 古罗马
  18. 法兰西
  19. 奥地利
  20. 俄罗斯
  21. 德意志
  22. 大不列颠
  23. 其他
  24. 部分影视作品
  25. 注释
  26.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