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白海(俄语:Белоеморе,英语:WhiteSea),是北冰洋的边缘海,位于俄罗斯境域的西北部,北通巴伦支海,因海水中有机物含量少,海水呈现出一片白色而得名。白海面积为9万平方千米,平均深67米,最深350米。由于海域所处纬度高,气候严寒,一年中约有200多天被雪白的冰层覆盖,阳光照到冰面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射,致使看到的海水是一片白色,加上白海有机物含量少,海水也呈现出一片白色,故而得名白海。白...

白海俄语:Белое море,英语:White Sea),是北冰洋的边缘海,位于俄罗斯境域的西北部,北通巴伦支海,因海水中有机物含量少,海水呈现出一片白色而得名。白海面积为9万平方千米,平均深67米,最深350米。

命名

编辑

由于海域所处纬度高,气候严寒,一年中约有200多天被雪白的冰层覆盖,阳光照到冰面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射,致使看到的海水是一片白色,加上白海有机物含量少,海水也呈现出一片白色,故而得名白海。白海是英语中以常用颜色命名的四大海之一——其他分别是黑海红海和黄海。

位置境域

编辑

白海位于俄罗斯的科拉半岛附近,深入俄罗斯西北部内陆,是北冰洋的边缘海,同时又是北冰洋唯一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外的海域。白海的地理空间座标范围为68°40′-63°48′N、32°00′-44°30′E,面积约9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67米,最大深度为350米。白海靠近科拉半岛,被狭长的咽喉海峡分成两部分,白海和巴伦支海以卡宁诺斯角(Cape Kanin Nos)与圣诺斯角(Cape Svyatoy Nos)两角的连接线为分界线,北极圈从白海穿过。整个白海都在俄罗斯的主权之下,被认为是俄罗斯的内水。

白海

白海及周边主要港口区域示意图

历史成因

编辑

白海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历时近数百万年。白海海域的底部盆地形成于元古代,在同时期还形成了坎达拉克沙裂谷,白海的进一步转变始于第四纪。在大约12000年前最后一个冰河时期结束时,白海与今天相比海平面相当低,且为河谷地形。随着阿勒勒德变暖期间,巴伦支海的水变暖,冰川边缘退缩融化,水开始流入白海盆地,随后海平面上升,山谷被水淹没,最终形成了白海。白海底部存在的山脊洼地和山谷可看出其之后经历多重侵蚀沉积等构造运动。白海的海湾大多由冰川运动而形成。13000年前在奥涅加湾的遗址上有一个淡水湖。因此,虽然白海盆地非常古老,但海洋本身却非常年轻,这是许多内陆海域的典型特征。

水文特征

编辑

白海海面水流一般徐缓,流向不定,流速每小时在800米以下,而一些主要海湾的浅海区及海峡地带,每小时流速可达8千米。在咽喉海峡,可以观察到白海与巴伦支海之间有稳定的海水对流。南部海域潮汐的落差为0.9米,而梅津湾达10米。白海深处的水温稳定在-1.4℃,盐度则稳定在30‰。水温随水深下降的规律在白海各处均不尽相同。比如在德维纳湾的出口水温在12-15米深处就降至零度,但在坎达拉克沙湾的出口要到65米深处才会降至0℃。在夏季,沿海地区上层水的温度可以上升到20℃以上。在冬季,大部分海域都被冰所覆盖,由于强大的水流和潮汐,海水不会完全结冰。另外由于白海横跨北极圈的冰冷水域中富含大量的浮游植物,因此其水域实际上是绿色的。尽管白海的表面积很小,但风暴活动在其上发展,尤其是在秋季风暴期间,海浪的高度可达6米。在寒冷季节,海上的浪涌现象可达到75-90厘米。

海水化学

与世界其他海域相比,白海的盐度较低,平均盐度约为23-25‰。这是因为淡水随河流流入大海,以及它在亚北极的地理位置,蒸发量较少,降水量较高。盐度又因季节、海洋条件和天气模式等其他因素而变化。例如,随着地表结冰和淡水从地表消失,盐度在冬季增加。同样,在夏季,冰融化,河流径流增加导致盐度降低。由于其中大部分河流在五月解冻,40%的淡水会在该月份涌入白海,而在二月和三月注入的淡水则较少。注入淡水数量的月份差异导致白海的海平面会在一年当中有所升降,促进其和巴伦支海之间的海水流动。这两片海域一年总共交换大约2000-2200立方千米的海水。春季淡水的大规模涌入还会导致白海表层(10米左右)的盐度下降。在西部海域会下降至26-27‰,东部为22-23‰,而在德维纳湾可低至10-12%。此外,这些涌入的淡水为白海带来了较多的硅酸盐,且浓度会在一年中根据注入淡水数量而变化。

潮汐

白海的潮汐类型为半日潮,即一日中涨落两次。潮汐在咽喉海域速度较慢,大约为1千米/秒,而在几处海湾中速度明显更快(在坎达拉克沙湾为1.3千米/秒,在奥涅加湾为3.6千米/秒,在梅津湾为9千米/秒)。此外,海湾中的潮高也显著高于咽喉海域的潮高,在中心大概只有1米,而在南部的奥涅加湾可达10米。由于白海较浅,浪高较低,平均只有1米,而最高也只有3-5米。

河流

注入白海的河流包括注入梅津湾的梅津河、库洛伊河、注入奥涅加湾的奥涅加河与维格河、注入德维纳湾的北德维纳河、注入坎达拉克沙湾的波诺伊河、温巴河,以及直接注入中央“北海咽喉”的瓦尔祖加河和凯姆河。白海的海水结冰期自10月或11月开始,直到次年5月或6月,而且秋季、春季海域多浮冰。白海的海水盐度因周围的河流流入减小为20‰-33‰。具体为沃隆卡湾34‰-34.5‰、咽喉湾30.5‰、中部24‰-26‰。深水区(90米以下)海水平均盐度30‰。

其他地理特征

编辑

地质地貌

白海呈两端膨胀,中部狭窄的哑铃形。白海位于大陆架上,嵌入在波罗的海地盾坡面上的凹陷区,海底支离破碎,情况各异,因而海底起伏很大。西北部有坎达拉克沙凹陷,侧面稜角分明,显然是断层造成的地貌。南部有高耸的索洛韦茨基群岛(Solovets Islands),奥涅加湾地区有暗礁,咽喉海峡、沃隆卡湾(Voronka)和梅津河口水下常有流入白海的水流所堆积成的沙脊。白海的主凹陷区由一座40米深处的海底山脊将之与巴伦支海隔开,阻碍两大水体间的深水对流。白海地区的特点是多旋回发育、反复剧烈变形、高压变质作用花岗岩和基底岩浆作用。它主要由白海系列(古太古代的花岗岩、角闪岩、角闪石黑云母和云母片麻岩)组成,被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的辉长岩和花岗岩所打破。在白海沿岸的科拉半岛上,最古老的海洋沉积物出现在32~145米的高度,由不同颗粒的沙子组成。白海大部分的海底沉积物是淤泥和黏土,只是坎达拉克沙湾和奥涅加湾的底部是沙、石沉积物。

白海

地质构造单元示意图

海床

白海海床极其崎岖不平,高处有如正中凸出水面的索洛韦茨基群岛,而低处则如坎达拉克沙湾中一处极深的海域,被称为“坎达拉克沙空洞”。咽喉区域非常浅,最深不过50米,而北部由于有海底隆起的原因更是只有不到40米深。此外,各区域的海床性质差异亦较大,其中中央海区和德维纳湾的海床主要由泥沙组成,而奥涅加湾和坎达拉克沙湾的海床则是岩石和沙混合。海岸线上时常会有冰川时代的沉积物出现。西北部的海岸线较高,但相对其他地方而言较为平缓。

海湾

白海由四个海湾组成,东北的梅津湾、东南的德维纳湾、西南的奥涅加湾和西侧坎达拉克沙湾,其中梅津湾正对科拉半岛。这四个海湾由漏斗形的“北海咽喉”相连。坎达拉克沙湾位于白海的西北角。坎达拉克沙市位于其北端,而维蒂诺石油港口位于其南端10千米处,水深浅,向西深300米。它的上游在1976年被归类为拉姆萨尔湿地,是海鸭和其他候鸟的繁殖地。奥涅加是白海所有四个海湾中最南端的海湾,占地6630平方千米,纵向185千米,宽100千米,平均深度为16米。奥涅加河、维格河和凯姆河等河流流入其中。

气候

白海气候基本上属于副极地大陆性气候,自南而北、由温和的大陆性气候向北极的极地气候过渡。1月平均气温零下11.5℃,7月平均气温11.5℃。冬季盛行西南风,夏季以西北风为主,全年多阴雨和浓雾。海水温度南、北部有差异,夏季沃隆卡湾、咽喉湾及奥涅加湾海面水温6℃-9℃,而海的中部水温为15℃;冬季中部和北部水温-1.3~-1.7℃,海湾区水温0.5℃-0.7℃。

白海

白海卫星

生物多样性

动物

白海有720种多细胞脊椎动物、60多种鱼类和多种海洋哺乳动物,包括白鲸和港湾鼠海豚,而弓头鲸、座头鲸、北瓶鼻鲸和虎鲸则颇为罕见。但渔业相对不发达,主要捕捞对象为竖琴海豹、环斑海豹、鲱[fēi]鱼、宽突鳕、大西洋鳕和大西洋鲑,亦有发展中的海草种植产业,最有食用价值的是一种格陵兰海豹和鲱鱼。

植物

白海的植物物种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然而,该地区发现了许多种类的藻类苔藓地衣。最著名的植物包括北极柳(Salix arctica),这是一种小灌木,其次是一种在潮间带茁壮成长的褐藻。克拉多尼亚是一种生长在岩石上的地衣,是驯鹿的食物来源。

生态系统

白海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使其成为大量海洋生物的家园,其独特的咸水——咸海水和河流淡水的混合体——孕育着丰富的海洋生物,如鳕鱼和鲱鱼等鱼类到各种海象和海豹和鲸鱼等海洋哺乳动物。部分海洋生物所具有的过滤水的功能,维持着海洋环境的生态可持续性。但气候变化、工业活动与海洋污染等影响着白海的生态环境。气温上升和冰盖融化会影响海水温度上升导致鱼类的洄游路线发生变化,从而使鱼类数量减少甚至消失。石油泄漏及水污染影响水质同会减少生物多样性。除了监测等技术手段外,还需要国际和区域层面作出努力,以维护白海的生态平衡

  • 坎达拉克沙自然保护地

坎达拉克沙国家自然保护区(Kandalaksha State Nature Reserve)占地70,500公顷(包括40,600公顷的水域)。它成立于1932年,是俄罗斯北方鸟类科学的文化和教育中心之一,许多海鸟和水生生物学专家都在此开展旨在保护和恢复绒鸭种群的工作。该保护区覆盖了白海上游坎达拉克沙湾的大部分岛屿、卡累利阿海岸附近的大岛、楚帕湾出口处的凯姆-卢德斯基群岛、波里湾的岛屿和水域,以及图里半岛的一些领土。白海保护区有三个区域——“七岛”“加夫里洛夫斯基群岛”和“艾诺维群岛”。有许多海鸟在这里筑巢,形成了北方著名的鸟类栖息地。1975年,坎达拉克沙保护区获得了国际重要湿地的地位。

白海

湿地景观

白海

保护区内绒鸭

人类活动

编辑

历史沿革

大诺夫哥罗德的居民最迟在11世纪就已经得知了白海的存在,此后他们迅速探索这片海域以便航运和获取皮草。首座建于白海海岸上的城市为北德维纳河沿岸、建于13世纪末的霍尔莫戈雷。1492年,一支载有谷物以及代表伊凡三世的大使的船只启航前往丹麦,标志着霍尔莫戈雷成为俄罗斯第一座国际港口。从15-18世纪,白海一直是货物进出俄罗斯的关键水道,但在1703年圣彼得堡建城后该港作为一个通过波罗的海链接庞大欧洲市场的不冻港使得白海水道的重要性有所减弱,而1916年起新建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成为了俄罗斯北部货物海运的重心。

  • 白海-波罗的海运河

早在彼得大帝统治时期,因在俄瑞战争期间需要一条可以串联白海以及奥涅加胡的路线,“白海-波罗的海运河”的构思就以诞生,但由于运河造价昂贵以及技术无法支撑建设而改为铺设“奥苏达列瓦路”这一陆路而告终。在十九世纪,即使政府认识到了“白海-波罗的海运河”的战略特殊性,依旧因成本高昂而拒绝建设。直到1930年,正在进行全球水运系统重建的苏联,在约瑟夫·斯大林的倡议下,开始施行“白海-波罗的海运河”修建计划以保护俄罗斯的北部边界免受外部军事入侵,1931年开始正式施工。随着21世纪的开始,“白海-波罗的海运河”的货物运输量开始逐渐增加。该运河的另一作用属旅游业发展。例如,游客们可以通过游轮沿着运河路径通往索洛维茨基群岛并进行风景观赏。

白海

地图上的白海—波罗的海运河

经济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各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白海地区正在形成一个不断发展的海藻产业,海藻养殖在白海越来越受欢迎。适合在这里养殖的海藻种类包括裙带菜、海带、红皮藻和紫菜。它们以其高营养成分而闻名,在食品工业、制药和化妆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除了为沿海社区提供经济效益以外,海藻养殖对生态环境保护也起到良好作用。例如减少过度鱼类捕捞可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海产品生产。其次,海藻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尽管如此,白海的海藻养殖仍面临许多挑战,例如冷水和阳光不足,这可能会阻碍某些物种的生长。此外,恶劣的气候和不利的地理位置可能使海藻及其产品的运输和销售变得繁琐。白海和巴伦支海都有大量的美味鱼类,如藏红花鳕鱼、鲱鱼和胡瓜鱼。早春(4月至5月),冰层融化后,鲑鱼就会来到北方的河流,这是下水的黄金时间。波莫尔人早在14世纪就定居在北冰洋附近捕鱼,整个村庄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捕鱼方式。在冬天,白海会结冰,所以雪地摩托成为了主要出行的工具。在春天,渔民们会在涨潮时通过设置网和鱼竿来捕捉鱼类。只有在夏季,渔民们才不得不乘船出海,用割下的海藻制造肥料和食品添加剂。如今,到北大西洋海域,如白海和巴伦支海体验渔业捕捞已经成了旅游业发展的一部分。白海除了身在北极圈可以发展得极光旅游业之外,还有探索历史悠久的索洛维茨基群岛,以及从事皮划艇、潜水和野生动物欣赏等旅游经济活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交通 

白海地区河网稠密,可将边远地区与大海相连,是连接经济活跃的俄罗斯西北部地区与俄罗斯远东港口及国外的重要通道。但白海由于结冰期长,结冰期须借助破冰船才能通航,航运发展较慢。已建成白海—波罗的海运河,流入奥涅加湖,在奥涅加湖又与伏尔加-波罗的海航道相接,构成白海与波罗的海、亚速海、黑海、里海间的“五海通航”,与俄罗斯欧洲部分的水运系统相连接,促进了白海地区的贸易和经济发展。

白海

白海—波罗的海路线图

索洛维茨基群岛机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群岛上所建,二战期间曾为苏联空军使用。前往索洛维茨基群岛的渡轮仅在夏季运行,因此在冬季时,空中运输成为岛屿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方式,但这通常取决于天气条件。每周都有几次航班从阿尔汉格尔斯克飞往索洛维茨基群岛机场。在夏季,还有从摩尔曼斯克发出的航班。可以步行前往机场,它就在索洛维茨基修道院附近。白海海域的主要港口有阿尔汉格尔斯克(Arkhangelsk)、白海城(Belomorsk)、奥涅加、梅津、凯姆(Kem)、坎达拉克沙和温巴。在俄罗斯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阿尔汉格尔斯克是俄罗斯主要的国际海上贸易中心,由来自霍尔莫戈里的波莫尔人进行。现在,它成为苏联重要的海军和潜艇基地。

白海

索洛维茨基群岛机场

风景名胜

编辑

索洛维茨基(Solovki/Solovetsky)群岛位于白海中心,包括6个大岛和大约70个小岛,占地约347平方千米,由花岗岩和片麻岩组成,索洛维茨基群岛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索洛维茨基历史文化建筑群而闻名。

索洛维茨基群岛建筑群

索洛维茨基历史文化建筑群(Соловецкий историко-культурный комплекс)由索洛维茨基群岛的六个岛屿组成,位于白海西部,是北纬地区唯一的大型古迹。索洛维茨基建筑群始建于1430年,是俄罗斯东正教僧侣在北欧荒凉环境中所筑,包括15至20世纪初的修道院堡垒、16至20世纪初的前修道院村庄、16至20世纪初的牢房、岛屿水力和灌溉系统,1923-1939年索洛维茨基特别监狱集中营的纪念建筑群以及整个群岛周围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该建筑群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完整性和对宗教、住宅、家庭、国防和水边建筑的保护作用,其中世纪的道路网络和灌溉系统与周围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以及反映岛屿六千年的文化考古遗址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索洛维茨基建筑群代表了群岛和俄罗斯北部历史的所有时期。1992年,索洛维茨基群岛历史建筑群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白海

索洛维茨基修道院

坎达拉克沙湾自然保护区

坎达拉克沙湾自然保护区(Kandalaksha State Nature Reserve)位于海岸附近最大的岛屿上,以其美丽的海滨和野生动物而闻名。许多海洋动物生活在这片海域,例如白鲸、逆戟鲸、座头鲸、弓头鲸、北方宽吻鲸等。还可以看到竖琴海豹和环斑海豹在白海水域游泳。人们可以通过徒步生态小径和摩托艇步行前往白鲸角。在白海的岛屿和海岸上,人们可以看到许多鸟类,包括白尾海雕、绒鸭、牡蛎鹬、北极燕鸥、大鸥、银鸥和其他海鸥、各种鹅和鸭子以及其他鸟类。

白海

坎达拉克沙湾

大扎亚茨基岛上的石头迷宫

白海西北部的坎达拉克沙湾以考古遗址而闻名,知名的石头迷宫有如莫斯科大扎亚茨基岛(Bolshoy Zayatsky Island)的石头迷宫。虽然在北欧的许多地方都有发现石头迷宫的存在,但大多数都没有以原始形式保存下来。白海已发现存在有35个新石器时代的迷宫,迷宫的建造时间约为公元前3000年,当地人称迷宫为“巴比伦”。大扎亚茨基岛上的石头迷宫是一组由14个迷宫构建而成的大迷宫,面积为0.4平方公里。迷宫由地面上的鹅卵石一排排呈螺旋状呈现。除迷宫外,岛上还发现了850座石城墙,其中许多被用作墓葬。根据卡尔·舒斯特(Karl Schuster)和埃德蒙·卡彭特(Edmund Carpenter)的理论可知,迷宫的建造与宗教信仰和精神实践有关,象征着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间的边界。

白海

大扎亚茨基岛上的石头迷宫

索洛维茨基博物馆

1957-1965年,索洛维茨基中学的校长帕维尔·瓦西里耶维奇·维特科夫为保护索洛夫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做出了较高的贡献,由此,索洛维茨基博物馆(Соловецкий музей-заповедник)在索洛维茨基中学建立。博物馆的固定展览有“1923-1939年索洛维茨基特殊用途营地的历史”“1942-1945年索洛维茨基海军学员学校”“地下考古索洛夫基”“索洛夫基考古古迹”“索洛维茨基堡垒”“修道院监狱”“索洛维茨基修道院的墓地”等,借此让游客深刻了解索洛维茨基群岛的过往历史及其文明,以及1930年代的政治监狱、特殊营地用途等。

白海

帕维尔·瓦西里耶维奇·维特科夫

白海

索洛维茨基博物馆展览图

  • 相关文化

《以斯大林命名的白海—波罗的海运河修建史》(Беломорско-Балтийский канал имени Сталина:История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是1934年苏联历史作品,详细讲述了白海—波罗的海运河的修建过程和参与建设的劳动力情况,主要编纂[zuǎn]者为苏联作家克西姆·高尔基,利奥波德·阿维尔巴赫等其他作家亦有参与。1935年被翻译成英语在英国和美国出版。作品主要意图是展示国家依照其目标改造自然和人类的能力。1937年,该书在苏联停止出版并被查禁。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在《古拉格群岛》中评价此书“很不光彩”,是“俄罗斯文学中第一部歌颂奴隶劳动”的作品。

白海

《以斯大林命名的白海-波罗的海运河》一书。建筑史“在梅德韦日耶戈尔斯克地区博物馆。照片:伊戈尔·格奥尔基耶夫斯基

白海

《以斯大林命名的白海-波罗的海运河修建史》——书中的插图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88082/

(742)
词条目录
  1. 命名
  2. 位置境域
  3. 历史成因
  4. 水文特征
  5. 海水化学
  6. 潮汐
  7. 河流
  8. 其他地理特征
  9. 地质地貌
  10. 海床
  11. 海湾
  12. 气候
  13. 生物多样性
  14. 动物
  15. 植物
  16. 生态系统
  17. 人类活动
  18. 历史沿革
  19. 经济
  20. 交通 
  21. 风景名胜
  22. 索洛维茨基群岛建筑群
  23. 坎达拉克沙湾自然保护区
  24. 大扎亚茨基岛上的石头迷宫
  25. 索洛维茨基博物馆
  26.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