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豹

猎豹(学名:Acinonyxjubatus)是猫科猎豹属中的唯一物种,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奔跑速度可达105千米/小时。它们的身体构造适应高速奔跑,宽阔的鼻腔有效增加了空气摄入量;狭窄的胸部、纤细的腰部、修长的四肢构成了灵活的体态;与其它猫科动物不同,猎豹的爪子无法完全缩回爪鞘,能够在奔跑时起到防滑作用;它们还有一条长尾,在奔跑时维持身体平衡。猎豹脸部从两眼内角到口部两侧各有一条明显的黑色泪线...

猎豹(学名:Acinonyx jubatus)是猫科猎豹属中的唯一物种,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奔跑速度可达105千米/小时。它们的身体构造适应高速奔跑,宽阔的鼻腔有效增加了空气摄入量;狭窄的胸部、纤细的腰部、修长的四肢构成了灵活的体态;与其它猫科动物不同,猎豹的爪子无法完全缩回爪鞘,能够在奔跑时起到防滑作用;它们还有一条长尾,在奔跑时维持身体平衡。猎豹脸部从两眼内角到口部两侧各有一条明显的黑色泪线,毛色为浅黄色、黄色或褐色,分布着均匀、实心的黑色小圆点。

分类和演化

命名和分类

1775年,德国博物学者施雷贝尔(Johann Christian Daniel von Schreber)根据产自好望角的一具标本首次描述了猎豹,将其学名定为Felis jubatus。1828年,英国博物学家布鲁克斯(Joshua Brookes)建立了猎豹属(Acinonyx),其属名含义为“爪子不可伸缩”。1917年,英国动物学家波科克(Reginald Innes Pocock)又根据猎豹的这个独特特征,建立了猎豹亚科(Acinonychinae)。从那时起直到21世纪初,猎豹自成一亚科就成为学界的共识。21世纪以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猎豹与美洲狮、细腰猫的亲缘关系较近,因此猎豹亚科被取消,猎豹归入猫亚科(Felinae)。传统上猎豹共有5个亚种南非猎豹(A. j. jubatus)分布于南非地区,东非猎豹(A. j. raineyi)分布于东非地区,苏丹猎豹(东北非猎豹,A. j. soemmeringii)分布于东北非地区,撒哈拉猎豹(西北非猎豹,A. j. hecki)分布于西北非地区,亚洲猎豹(A. j. venaticus)分布于西南亚。但分子遗传学分析却显示东非猎豹不应作为一个独立亚种,应并入指名亚种——南非猎豹。2017年,该观点得到IUCN猫科专家组的认可。

演化和系统发育

猎豹与美洲狮、细腰猫的亲缘关系最近,三者共同构成了猎豹支系。该支系与豹猫属、猫属的共用祖先分化于距今820万年前。20世纪80年代,学者一度认为猎豹起源于北美,这是因为将北美的惊豹(Miracinonyx)误认为是现代猎豹的祖先。但后来研究发现,惊豹实际上是美洲狮的祖先,与猎豹外形相似只是趋同演化的结果。真正的猎豹从未涉足过北美。猎豹与美洲狮、惊豹和细腰猫的共同祖先分化于距今500万年前,其发源地应为亚洲。距今350万年前,猎豹的近亲巨猎豹(A. pardinensis)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它的体重可达100千克,身体也比现代猎豹粗壮。巨猎豹一直生存到距今50万年前。

形态特征

猎豹

00:52

猎豹的形态特征(来源:西宁科普)猎豹是一种大型猫科动物,它是仅次于美洲狮的第二大猫亚科动物。雌性体长105~140厘米,肩高74~84厘米,体重21~51千克;雄性体长108~152厘米,肩高79~97厘米,体重29~64千克。

猎豹

猎豹

猎豹的牙齿

与其他猫科动物身体强壮不同,猎豹身体较为纤细,体态高而修长,四肢瘦长,胸部窄而深,腰部纤细。这些身体构造都适应高速奔跑,猎豹的奔跑速度可达105千米/小时,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尾长,约60~89厘米,成圆筒状,可以起到在高速奔跑过程中辅助身体平衡的作用。

猎豹

猎豹的体形

猎豹

猎豹在奔跑

猎豹头小而圆,耳小,吻部短,前额宽阔而成圆顶状。头骨缺乏矢状嵴,咬合肌肉不发达。犬齿较小,裂齿薄而成刀片状,高度适应切割鲜肉。鼻腔宽阔,有效增加了空气摄入量,这是对高速奔跑的一种适应。

猎豹

猎豹头

除肩颈部的可长达八厘米以上的鬃毛外,猎豹的毛被较短而粗糙。背侧毛色一般为浅黄色、黄色或褐色,上面布满了分布均匀、实心的黑色小圆点,全身共有约2000个斑点。腹侧为白色,喉部、下颏、上唇、眼上和尾尖也有一些白色区域。耳背为黑色。从两眼内角到口部两侧各有一条明显的黑色泪线。尾巴后三分之一段为黑色条纹覆盖,而前三分之二段为黑色斑点覆盖。

猎豹黑化和白化的猎豹均有记录,但很稀少。猎豹还有一种特殊色型,名为王猎豹,这种色型浑身布满了条纹和大斑点,而不是正常的小黑点。王猎豹是一种隐性基因色型,其父母可能是正常色型。在野外,王猎豹仅出现在南非北部、津巴布韦南部和博茨瓦纳东南部。与其他猫科动物具有可伸缩的锋利爪子不同,猎豹的爪子类似于犬科动物,无法完全缩回爪鞘,因此猎豹的足迹是带爪痕的,经常与地面摩擦也导致猎豹的爪子比较钝。伸出的爪子在高速奔跑过程中起到防滑作用,但爪子较钝也导致猎豹的攀爬能力比其他猫科动物差很多。

猎豹

分布栖息

地理分布

在历史上,猎豹的分布曾一度遍及非洲和西南亚地区。1600年前后,猎豹在恒河以南的印度中西部和巴基斯坦很普遍;在中东,猎豹见于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在非洲,猎豹几乎遍布整个大洲,从地中海一直到南非好望角。至2014年,猎豹的分布范围仅占其历史分布区的9%左右,而且集中分布在东非和南非。在西非中非和北非,猎豹的分布范围已经大大减少并高度破碎化,而且主要在撒哈拉沙漠,种群密度很低。在亚洲,猎豹几乎已经绝迹,只在伊朗尚有少量种群残存。

猎豹猎豹的地理分布:黄色为定居种群分布,浅黄色为流浪种群分布,紫色为可能的分布,红色斜线为可能已灭绝,红色为已灭绝

栖息环境

猎豹可以适应多种栖息地,从干燥的林地和茂密的灌木丛,到草原,再到极端干旱的沙漠。猎豹是少数几种可以在撒哈拉沙漠中生存的猫科动物,不过沙漠深处不是它的优选生境。它不能适应的环境只有热带雨林和山地森林。尽管有报道称在肯尼亚山海拔4000米处发现过猎豹,但总的来说猎豹不太适应高山地区。猎豹栖息地中最重要的生态因子是猎物,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型羚羊(体重多在20~50千克)。在印度,猎豹的历史分布区与黑羚重叠,在东非,它与汤氏瞪羚、葛氏瞪羚和长颈羚重叠,在南非则与黑斑羚重叠。

猎豹

作为食物链顶端的生物,猎豹曾广泛分布在各地,在我国则主要生活在南方和北方的丛林中

生活习性

猎豹

01:36

猎豹的生活习性(来源:纪录片达人)

觅食行为

猎豹的猎物种类包括黑斑羚、汤氏瞪羚、葛氏瞪羚、跳羚、苇羚、水羚、捻角羚、石羚、霓羚、疣猪和角。它的主食是20~50千克的中型有蹄类,尤其是瞪羚类。在南非卡拉哈里和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多数地区,跳羚是猎豹的主要猎物。在坦桑尼亚塞伦盖蒂草原,汤氏瞪羚是猎豹主食,占其食谱的91%。在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黑斑羚是猎豹主食,占其食谱的68%,但这里的猎豹更喜欢吃苇羚。猎豹更喜欢捕杀幼年和亚成年瞪羚,而不是成年有蹄类。未成年个体在猎物种群中仅占很小比例,在猎豹食谱中占比却超过50%。猎豹的猎物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狩猎的猎豹数量。雄猎豹联盟能狩猎80千克的角马,独居雄猎豹通常只能狩猎汤氏瞪羚。亚成体猎豹群组多捕杀汤氏瞪羚,而单独的亚成猎豹通常只能狩猎野兔和汤氏瞪羚幼体。

猎豹

01:06

猎豹捕猎(来源:动物探索者)

猎豹

两只猎豹联合捕杀鹿

多数猫科动物都是典型的伏击型猎手,猎豹则更多采用追捕狩猎的方式。虽然也有潜近的过程,但猎豹倾向于在更远的位置发起袭击,约为50~75米;同时它追逐猎物的距离也更远,平均为约170米,一般不超过300米,最远可达600米。这一方面是由于猎豹生活环境过于开阔,不容易潜行到距猎物太近;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猎豹速度很快。猎豹有时也会直接在500~600米外公然小跑着接近特别虚弱或警惕性很低的猎物,比如新生羚羊;到距离猎物200米内再转为高速奔跑。

猎豹

猎豹吃角马

虽然同为追捕型猎手,犬科和鬣狗都习惯在追逐中选择虚弱的猎物,而猎豹通常在追逐开始前就已经选好猎物,很少在追逐中改变目标,这点与伏击狩猎的猫科动物是一致的。

猎豹

猎豹捕捉羚羊

猎豹追上猎物后,会伸出大而弯曲的悬爪钩住猎物,或者用前爪拍打猎物臀部,使猎物跌倒,然后咬住其喉咙。猎豹杀死大型猎物时常采用锁喉的方式,紧紧咬住猎物的气管保持5分钟左右,使其窒息而死。捕杀小型动物时,猎豹常用嘴咬住其后颈将其杀死;对野兔和非常小的羚羊,也有时会直接咬穿其头骨。猎豹主要在白天狩猎,这是为了避开狮、斑鬣狗和豹,这些更大、更凶猛的食肉动物会抢夺猎豹的猎物,有时还会杀死猎豹及其幼仔。但猎豹的夜间狩猎比想象中要普遍,尤其是在晨昏时分。在撒哈拉沙漠,猎豹经常在夜晚和清晨狩猎,可能是由于这里气温过于炎热,而且当地狮、鬣狗和豹都非常罕见。猎豹的狩猎成功率比其他大型猫科动物要高,约为25~40%,对小型猎物成功率更高,例如捕杀野兔的成功率是87~93%,捕杀羚羊幼仔成功率更是高达86~100%。但猎豹的猎物有10~14%会被更大的食肉动物抢走,损失的鲜肉比例约为9.2%。打劫者主要是狮和斑鬣狗,还有豹、非洲野犬、狼、棕鬣[liè]狗和缟[gǎo]鬣狗,甚至成群的胡狼和兀鹫偶尔也能抢走猎豹的猎物。猎豹很少保卫猎物,因为受伤的风险要大于一顿饭的损失。而它对小型食腐动物退让是因为担心后者引来大型食肉动物。猎豹食量大,进食速度快,两小时就能吞下10千克肉。对猎豹这种在开阔草原上生活又相对弱小的掠食者来说,这是一种很有用的能力,这样它即使遭到打劫,损失也比较小。

社会行为

猎豹的社会习性是猫科动物中最为复杂多变的。它是除狮外,社会性最强的猫科动物。雌猎豹带幼仔生活,不带仔期间独居,其家域很大,但领域性不强,不会阻止同性其他个体进入。雄猎豹社会性强,经常由2~4只个体组成终生联盟。雄猎豹结盟的目的是更好地保卫领地,争夺与雌性的交配权。雄猎豹联盟通常是兄弟,但单只或成对生活的雄猎豹有时会再接纳一只没有亲缘关系的成员。有些雄性终身不结盟,过独居生活。猎豹的社会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猎豹数量和猎物是否迁徙。在猎物迁徙的地区(如塞伦盖蒂草原),雌猎豹家域非常大,达800多平方千米,是半游荡的。有些雄猎豹不建立家域,终身流浪。而雄猎豹联盟在猎物丰富的地方建立小面积的家域,约为30平方千米,它们在此等待雌猎豹路过,并寻求交配机会。在猎物不迁徙的地区(如克鲁格国家公园),雄、雌猎豹家域面积相当,而且都很小,为185~245平方千米。而在猎物不丰富的纳米比亚中部,猎豹家域面积达2160平方千米(554~7063平方千米)。

猎豹

猎豹是群居性动物,一般由雄豹、雌豹和幼豹组成一个“家庭”

生长繁殖

猎豹全年皆可繁殖,但有时会在猎豹产仔期有一个不明显的生育高峰,例如在塞伦盖蒂是11月至翌年5月。发情周期为12天,发情期为1~3天。雌猎豹妊娠期为90~98天。每胎平均产仔3~4只,罕有8只。

猎豹

猎豹和幼崽

与其他猫科动物相比,猎豹幼仔发育较快,3周龄时学会行走,5周龄时开始吃肉,约8周龄时开始随母兽活动,3.5~6月龄时断奶。小猎豹毛皮独特,其头顶、后颈和背部生有一层长而呈银灰色的鬃毛,身体侧面和底面的毛为黑色。随着小猎豹长大,其身体下部毛色逐渐变浅,鬃毛逐渐消失。成年猎豹的鬃毛只在头顶和颈部尚有少量残余。小猎豹鬃毛的作用尚有争议,很多人认为这是在模仿凶猛的蜜獾,以使捕食者望而却步。也有人认为鬃毛主要起调节体温的作用,或者提高小猎豹在草丛中的隐蔽性。

猎豹

猎豹妈妈和小猎豹

猎豹

两只小猎豹

年轻猎豹14~18月龄开始离开母亲独立生活,同胞兄弟姐妹集体扩散,组成一个亚成年群组一起生活。雌性性成熟后离开群组,雄性则终身留在群组里,这样,亚成年群组最终发展成为雄猎豹联盟。雌猎豹21~24月龄性成熟,通常在29月龄首次生育,此后每20个月生育一次,一直到12岁。雄猎豹早在12月龄性成熟,但3岁前极少有机会繁殖。

猎豹

猎豹妈妈和小猎豹

幼年猎豹死亡率极高,在环境开阔的塞伦盖蒂草原高达95%,绝大多数为狮所杀,少量为斑鬣狗所杀。在环境较为密闭的地区,猎豹幼仔死亡率能低一些,可低至30~50%。在人类生活区附近,猎豹幼仔死亡率反而低,因为人类会消灭狮和斑鬣狗。野生雌猎豹平均寿命6.2岁,最高寿命为14岁;雄猎豹平均5.3岁,最高11岁。动物园中猎豹能活到21岁。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截至2021年,全球猎豹共有约7100只,其中成年个体约6517只,分布区总面积为310万平方千米。其中南非地区有成年猎豹约3500只,东非地区约有2100只,西非、中非和北非共有400余只,亚洲仅伊朗有不足50只。与非洲其他大型食肉动物相比,猎豹的自然密度较低,在保护良好的保护区也只有1.3~2.5只/百平方千米,在未受保护的非保护区只有0.25只/百平方千米,而在撒哈拉沙漠只有0.025只/百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全球猎豹种群总体变化趋势为下降,2007~2021年下降了约37%。

致危因素

由于猎豹自然密度低,它更容易受到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的威胁。截至2021年,全球猎豹被分割成了33个种群,其中只有2个有超过1000只猎豹成体,三分之二的猎豹种群只有不到100只成体,有6个种群其中的猎豹成体数量是个位数。如果不采取措施,一些小种群会在20年内灭绝。在北非和伊朗,猎物不足是猎豹生存的主要威胁。当地有蹄类本就稀少,还受到人类的滥捕滥杀。而且,针对有蹄类的狩猎有时会误伤猎豹。猎豹77%的栖息地和66%的种群都位于保护区之外,这些猎豹很容易因捕杀家畜而遭到牧民的报复性杀害,或者仅仅因为它们有这个能力就被牧民预先消灭。在保护区内,随着保护措施的加强,狮和斑鬣狗数量在恢复,它们会伤害猎豹。在这种背景下,保护区外的猎豹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保护措施

猎豹被列入《野生动物迁徙物种保护公约》(CMS)附录Ⅰ,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在其分布的大多数国家,猎豹都是保护动物,猎杀猎豹和猎豹制品贸易受到严格限制。非洲有猎豹分布的所有国家正在开展跨国合作,共同规划保护区、制定保护措施,做好猎豹和非洲野犬这两个物种的协同保护工作。这两个物种生态需求相似,都具有自然密度低、空间需求大的特点,而且在生态系统中都处于劣势,受狮和斑鬣狗的制约。

保护级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自1986年就将猎豹的受威胁等级列为易危(VU)。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053/

(56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