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琵鹭(拉丁学名:Platalea leucorodia),别名琵琶鹭、琵琶嘴鹭、等盘子、百琵鹭等,是鹮科琵鹭属的一种鸟类,是荷兰的国鸟。白琵鹭下有3个亚种,世界范围内繁殖于欧洲、印度、斯里兰卡和北非东西海岸,越冬于苏丹、波斯湾、印度、斯里兰卡、日本南部,在中国也有分布。其主要以小型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偶取食少量植物性食物。它们是触觉型觅食的动物,在浅水处边走边张开嘴约5厘米,伸入水中左右扫动,嘴尖直接触到水底,碰到猎物时即可捉住,有时将嘴放到一边,拖着嘴迅速奔跑觅食。
命名与分类
编辑属名“Platalea”来自拉丁语,意思是“宽阔”,指的是喙的独特形状,种加词“leucorodia”来自古希腊语“leukerodios”,本身源自“leukos”,意为“白色”和“erodios”意为“苍鹭”。白琵鹭下有3个亚种,分别为指名亚种(Platalea leucorodia leucorodia)、西非亚种(Platalea leucorodia balsaci)、红海亚种(Platalea leucorodia archeri)。
形态特征
编辑成鸟
白琵鹭属于中型涉禽,体长74-95厘米,体重1.2-1.7千克,翼展115-135厘米,雌雄外形相似,但是雌鸟体型略小。白琵鹭成鸟的虹膜为暗黄色,眼先为黑色,眼下缘和眼前下角为黄白色;额前缘黑色;嘴黑色,先端肉黄色,嘴扁而长,嘴的中间窄(最窄处约20毫米),近端部宽(最宽处达50毫米左右),先端扩大成匙状,上嘴背面具有波浪线形凸起;颊部和喉部的裸出部分为黄色,向后变为红色;夏季全身羽色为白色,具有橙黄色羽冠,冠羽长约100毫米,前颈基部具有橙黄色带斑;秋季羽色与夏季相似,但是前颈基部的橙黄色变为白色。胫裸出部、跗蹠[zhí]、趾、爪均为黑色。
幼鸟
白琵鹭幼鸟的体形接近成鸟,翅长375毫米。嘴较短(120毫米),肉黄色,上嘴基段黑褐色,上嘴背面没有波浪状凸起。全身白色,飞羽羽干黑色,第一枚初级飞羽除外翈[xiá]中段有白色羽缘,内翈基段的内侧白色外,全为黑褐色,第2-4枚初级飞羽羽端黑褐色,其中第2枚的外翈也大多为黑褐色。第3枚的外翈具黑褐色斑。其余飞羽外翈基部有黑褐色,翼上初级覆羽羽干黑色,第1枚初级覆羽大部分黑褐色,第2枚羽端和外翈缘黑褐色。大覆羽羽干基部为黑色。而亚成体与幼体的区别为,亚成体的嘴端没有橙色斑。
白琵鹭幼鸟
分布栖息
编辑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世界范围内,白琵鹭繁殖于欧洲、印度、斯里兰卡和北非东西海岸,越冬于苏丹、波斯湾、印度、斯里兰卡、日本南部。
白琵鹭世界分布图
白琵鹭亚种分布情况
中国分布
在中国,白琵鹭繁殖于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甘肃和西藏,越冬于长江下游地区以及江西、广东、福建和台湾等地。
栖息环境
白琵鹭栖息于淡水、咸水、咸淡水中,常在开阔平原和山地丘陵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岸边以及其浅水处,也见于水淹平原、芦苇沼泽湿地、红树林沼泽、沿海沼泽、海岸、河谷冲击地和河口三角洲等各类生境,特别是有岛屿筑巢或茂密的新兴植被(例如芦苇床)和零星的树木或灌木(例如柳属Salix spp、栎属Quercus spp.或杨属Populus)等,较少出现于河底多石头的水域和植物茂密的湿地。
在浅水处的两只白琵鹭
生活习性
编辑觅食行为
白琵鹭主要以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甲壳类(虾、蟹等)、蛙、蜥蜴、鱼等小型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偶尔也取食少量植物性食物。其觅食活动主要发生在早晨、黄昏和晚上。多在水深不超过30厘米的水边浅水处觅食,在海边常在潮间带和河入海口处觅食。繁殖季节有时飞到离营巢地10-20千米的地方觅食,甚至有的会到离营巢地35-40千米远的地方觅食。白琵鹭是触觉型觅食的动物,方式不是通过眼睛直接捕食可见食物,而是一边在水边浅水处行走,一边将嘴张开,伸入水中左右来回扫动,如一把半圆形的镰刀从一边到另一边来回割草一样。嘴通常张开5厘米,嘴尖直接触到水底,当碰到捕获物时,即可捉住,有时甚至将嘴放到一边,拖着嘴迅速奔跑觅食。
社群行为
白琵鹭常成群活动,偶见单只活动,包括觅食时。例如研究者在中国乌梁素海观测时,常见白琵鹭集群成10-20只的小群,有时多达100只。有时会与鹭类、白鹮一起活动。它们在迁徙时常集成40-50只的小群。白琵鹭营巢时常集群,有时几只或者多达近百只在一起营巢,会与大白鹭(Ardea alba)、草鹭(Ardea purpurea)、苍鹭(Ardea cinerea)的巢混杂在一起。
成群活动的白琵鹭
节律行为
日节律
白琵鹭迁徙时多在白天飞行,傍晚停落。
季节节律
在西亚繁殖的种群主要到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越冬,而在东亚繁殖的种群主要迁徙到中国国东南部越冬,少数到日本。白琵鹭在中国南方繁殖的种群主要为留鸟,而在中国北方繁殖的种群均为夏候鸟。每年3月至4月末,在中国北方繁殖的白琵鹭离开南方越冬地开始迁徙,9月末至10月末离开北方繁殖地南迁。
运动特点
白琵鹭休息时会在水边成“一”字形散开或者把头插入肩羽中,长时间单腿或者双腿站立不动,受惊后则飞往别处。其也常漫步在浅水泥泞的地方,有时也会飞到稻田区。白琵鹭善于飞翔,但是速度较为平缓。它们在飞行时,嘴部、颈部向前伸,两腿伸向体后成一条直线,会有节奏地缓慢拍动翅膀,也有时飞行时翅膀鼓动较快,平均每分钟鼓动186次。其既能鼓动翅膀飞行,也能利用热气流进行滑翔,且常是鼓动翅膀和滑翔结合起来,在一阵鼓动翅膀后接着是滑翔。当飞翔结束要停落时会先滑翔,两腿弯曲呈站立状,颈前伸,整个身体呈弓状落于地面。白琵鹭常集群成各种队形飞行,有时排成“一”字队,有时排成“人”字队,还会排成稀疏的单行或者成波浪式的斜列飞行。
其他行为
白琵鹭性机警,畏惧人类,通常很难接近。白琵鹭繁殖期间会发出似猪“哼哼”的声音,叫声为单音节的“un-ung-”鼻音,兴奋时还用长嘴敲击,发出嗒嗒声,除以上情况,平时几乎寂静无声。
生长繁殖
编辑筑巢产卵
白琵鹭的繁殖期为5-7月,营一雄一雌的单配制。在中国黑龙江扎龙保护区,白琵鹭3月下旬开始出现占区行为,4月初开始衔草筑巢。白琵鹭多在低海拔的平原地区营巢,但在亚美尼亚也有发现在海拔近2000米的高原湖泊营巢的个体。其巢址多在富有挺水植物而附近又有灌丛或者树木的水域,例如在中国繁殖的个体常选择在苇塘深处的芦苇丛中,水深在1米以内且芦苇稀少的地方。巢多置于芦苇丛中漂浮物上或者干的芦苇地上,有时也置于灌丛上。营巢地点和觅食地点通常不远于10-20千米,巢与巢之间通常离得很近,一般1-2米,甚至紧挨在一起。雌雄亲鸟共同营巢,多在旧巢上建立新巢,也有少数重建新巢。巢简陋但是庞大,外径62-80厘米,内径30-36厘米,高24-60厘米,巢呈圆柱形,巢面呈浅碗状,没有任何遮蔽物,巢的底部和边沿都是由用芦苇编织而成,在巢上和巢内铺一些薹[tái]草。在产卵和孵化期间,亲鸟会不断衔取嫩芦苇和薹草修缮其巢。
衔着巢材的白琵鹭
产卵孵化
白琵鹭的窝卵数3-4枚,偶尔会有少至2枚或者多至6枚的情况。卵呈椭圆形或者长椭圆形,白色,有细小的红褐色斑点。通常间隔2-3天产卵1枚。
白琵鹭的卵
其在产出第1枚卵后便开始孵化,但是直到卵产齐为止,通常都是晚上孵化。雌雄亲鸟共同孵化,孵化期24-25天。孵化期白琵鹭主要存在坐巢、翻卵、理羽、晾卵、换孵等行为,其中,坐巢行为是孵化期白琵鹭的主要行为,其它行为相对占比较低。在卧鸟孵卵期间,换孵鸟一般是站在巢边保护卧鸟正常孵卵,防止其它鸟进入巢区,有时可见到换孵者用嘴给卧鸟梳整头部和颈部的羽毛。
幼鸟生长
白琵鹭雏鸟刚出生时双眼紧闭,呆卧巢中,全身被有稀疏的白色绒羽,腹部裸露没有羽毛,膨大呈球形。雏鸟为晚成性鸟类。雌雄亲鸟共同抚育,喂食时雏鸟将嘴伸入亲鸟嘴中取食,雏鸟之间自由竞争食物,没有固定的喂食顺序。亲鸟护雏的行为仅出现在雏鸟10日龄之前,目的是维持雏鸟体温或遮蔽风雨及阳光直射,避免雏鸟因髙[gāo]温或热量流失而死亡。3日龄,雏鸟开始睁开眼睛,5日龄其绒羽开始丰满(腹部和翅内侧除外),7-8日龄后可以在巢中站立,45-54天后雏鸟可以飞行,开始跟随亲鸟觅食。白琵鹭在3-4岁可达性成熟,寿命可达20岁。
白琵鹭雏鸟
物种保护
编辑种群现状
在英国,它在1668年左右灭绝,但16世纪它一直是英格兰南部、威尔士、伦敦的广泛繁殖物种。在1990年代中期,人们再次进行育种尝试,并于1998年首次成功育种。2006年,国际湿地组织估计白琵鹭的全球种群数量为66000-140000只;2015年,该组织评估其全球种群数量约为63000-65000只。1985-2011年之间,中国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白琵鹭越冬种群数量从1985年的452只增长到2008年的10385只,而后略有下降。但是总体种群数量呈现增长的趋势,但是年际波动较大。全球繁殖种群上升主要来自欧洲西部种群的增长;中部和东南部的种群数量下降;而东亚种群由于缺乏准确的数据资料,无法得到详细的种群变化趋势。
致危因素
第一,该物种由于排水和污染而受到栖息地退化的威胁,例如氯化碳氢化合物对水质的污染以及受到农业和水力发电发展导致芦苇沼泽消失的影响。第二,人类对于鱼类的过度捕捞和干扰已经导致其食物减少,尤其是生活在希腊的种群数量也随之减少。第三,人类食用白琵鹭的卵和雏鸟。第四,偷猎和与架空电缆的碰撞是白琵鹭迁徙过程中死亡的主要非自然原因。第五。该物种容易感染禽流感,因此可能受到病毒爆发的威胁。
保护级别
2016年,白琵鹭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等级为无危(LC)。2021年,白琵鹭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等级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023年,白琵鹭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中。
保护措施
一些国家已制定了国际物种行动计划,并设立了国家或区域特别行动计划或专家工作组,例如荷兰、西班牙、匈牙利、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欧洲大多数国家都有系统监控,在法国、西班牙、克罗地亚和斯洛伐克,繁殖群体和喂食点的湿地恢复和管理也已开展。截至2022年,中国白琵鹭越冬地总面积为106621平方千米,其中,最适宜越冬地集中于长江中下游一带。中国已在白琵鹭越冬地建设了245处自然保护区,覆盖了27%的高度适宜区、13%的中度适宜区和8%的低度适宜区。
主要价值
编辑白琵鹭嘴型奇特,体色洁白,姿态较为优美,属于一种较好的观赏鸟类。有一些观鸟爱好者会去到白琵鹭聚集进行观赏,与白琵鹭保持适当距离,可远观不可过分靠近。
相关文化
编辑白琵鹭的形象被使用在一些艺术作品中,比如1756年的一幅版画上,就使用了白琵鹭的形象,用温暖欢快的亮度和光线把经典艺术以现代风格重新演绎。白琵鹭还是荷兰的国鸟。
白琵鹭版画
物种对比
编辑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与白琵鹭同在琵鹭属(Platalea)下,二者属于相似种,故对其进行对比。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