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馆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世纪大道2000号,是上海市政府投资兴建的公益性社会文化项目。占地面积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06万平方米,2001年10月21日,上海科技馆作为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主会场首次亮相,并于同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历史沿革
编辑1956年上海自然博物馆在亚洲文会上海博物院和震旦博物院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所包括古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多种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博物馆。1995年,“上海科技城”建设项目被列为“九五”期间重大标志性工程。同年10月,上海市科委上报了项目建议书。1996年3月4日,上海市计委批复同意“上海科技城”项目立项(沪计科(1996)08号文)。建设由科技馆、天文馆和自然博物馆三馆合一的“上海科技城”,总建筑面积96000平方米。1996年“上海科技城”项目通过国际招标,由美国RTKL国际有限公司负责总体设计,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参与合作设计。1997年2月6日。上海市浦东新区综合规划地局将“上海科技城”选址定于浦东新区政府大楼正对面,政环路两侧(今上海科技馆所在地),基地面积约68726平方米。“上海科技城”建设项目于次年的12月18日正式开工。2000年7月17日,市政府在专题会上决定将建成后的“上海科技城”改名为“上海科技馆”。同年11月1日,中共上海市委撤销上海自然博物馆建制,将功能并入上海科技馆,并发文明确上海科技馆为局级事业单位。2001年12月18日,上海科技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一期展览,试开馆庆典仪式在APEC宣言大厅举行。2005年3月上海科技馆二期开放二期展览。2010年3月18日,上海科技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揭牌,成为中国首家创建AAAAA成功的科普场馆。
建筑特征
编辑建筑设计
上海科技馆占地面积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06万平方米。上海科技馆由美国RTKL国际有限公司负责总体设计,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参与合作设计。设计理念十分现代化,借上海科技馆的外形引发观众对场馆主题相关联想。科技馆以弧形平面与螺旋上升立体为主体建筑,高度为10-49米,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架采用钢网架结构,辅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被一片1万平方米的巨型翼状层顶覆盖。巨型屋面采用银灰色金属铝板覆盖,以强化层顶的外观效果。中央卵形大厅位于科技馆的中部,联系了首层、地下层与二层。上海科技馆的外形呈西低东高、螺旋上升、呈现不对称半弧形。巨型屋顶采用银灰色金属铝板覆盖成盘旋上升状。整个建筑分为西侧、中部和东侧三个部分,西侧是一个由低到高逐步递增的扇形空间,由于该位置受原水管道的制约不能设置地下室,所以高度仅为10米到15米。中部是由单层卵形钢网壳和高性能透明玻璃幕组成的巨大蛋壳形大堂,空间达70000立方米,高42米,铝合金的框架上共用了3251块三层夹胶玻璃,中央的黄色球体矗立在中央大厅中间。小球体实际上是一座四维电影院,直径约20米,可容纳56人。东侧是一种模块式的结构,连地下一层共五层,每层高10米,最高处高出地面40余米,19米宽的柱子间距离和层高能够满足展馆的特殊需求。上海科技馆的公共空间内,立柱贯通各层,与中庭空间浑然一体。建筑北侧的立面均由桁架式的玻璃幕墙构成,剔透的玻璃使中央大厅与建筑北侧下沉式广场的景观融为一体,并连接着行政中心广场,与城市空间紧密连接。数量极多的点支式玻璃幕墙金属连接件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室内展示空间以现代的设计风格为主,突出科技特色。由于科技展馆本身的要求,展馆内展品的设计与排布、灯光的设计、人流的引导成为设计的主要工作。上海科技馆设计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其高度的整体感和连续性。入口区的椭圆形巨球和装饰的高悬球体结合在一起。全馆不对称的设计形成一条鲜明的轴线,贯穿了科技馆,形成圆弧围绕着市民广场。建筑的中间被隔断,一边是高大通透的会展空间,另一边是观众席。一面巨大的玻璃墙贯通了市民广场的活动空间和建筑室内空间,产生了公共入口和流动的效果。
建筑布局
上海科技馆由天地馆、生命馆、智慧馆、创造馆、未来馆五个主要展馆和临时展馆组成。科技馆内其中分为11个风格不同的常设主题展区:一楼是设计师摇篮、彩虹儿童乐园、地壳探秘等,二楼是信息时代、机器人世界、地球家园等展区,三楼是宇航天地、人与健康、探索之光等展区。还有两个特别展览,分别是二楼的蜘蛛展和一楼的动物世界。馆内还分布有中国古代科技和中外科学探索者两个浮雕长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墙与四大特种影院。
上海科技馆布局图
主要展馆
编辑展馆一层
展馆一层主要由生物万象、动物世界、彩虹儿童乐园、设计师摇篮、智慧之光展区组成,并包含有200平方米的游客服务中心、茶餐厅、第三卫生间等服务设施。还有动物世界纪念品商店服务区。
生物万象
生物万象展区占地3000平方米。展区内景观仿照中国云南省的自然风光,主要分为热带雨林区、石林区、傣族小楼景观区等展区。展区从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三个方面介绍科学知识,内有两栖爬行角、微观世界、基因探秘等特色展品。
生物万象展区
动物世界
动物世界展区占地1700平方米。景区展示了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形象与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生活习性。展区分为非洲、亚欧、美洲以及澳洲的当地动物群四个区域。展区内有非洲象,尼罗鳄和华南虎等动物模型与动物信息介绍等。
动物世界展览
彩虹儿童乐园
彩虹儿童乐园展区于2010年7月开放,总面积达2100平方米,共设科学实验室、光影都市、彩虹之家等八个主题区。该展区主要目标观众定位为3-10岁儿童,内有彩虹之家、动物眼中的世界和镜子迷宫等丰富的互动项目,可通过这些特色项目感知、探索科学世界。
彩虹儿童乐园
设计师摇篮
设计师摇篮展馆占地800平方米,展示主题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展区分为设计制造区、游客设计区、设计杰作区三部分。内有MTV制作、激光内雕、3D打印世界等特色展项,参观者可以亲手参与一些简单的设计和制造活动,体验现代设计和先进制造的基本技术。
设计师摇篮展馆
智慧之光
智慧之光展区占地1800平方米,展区以大量的互动展品为主要展示手段。通过演示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科学现象,揭示其基本科学规律和基本科学原理。展区内特色展品有“完美的人体”“滑轮组提升”“怒发冲冠”等。
智慧之光展区
中国古代科技长廊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长廊分布在科技馆一楼的墙面上,其内包含天文学、造纸史、印刷史等五部分的内容。以图文并茂的艺术手法再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在历史中的思想和智慧。长廊的浮雕画面由青铜锻造,采用腐蚀、飞尘、阳刻等多种工艺,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以现代的技术和手法将中国古代科学文明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地壳探秘
地壳探秘展区曾位于科技馆一楼,展区面积共有2200平方米,分为三个部分,即“磁悬浮地球厅”“地壳探秘之旅”和“上海自然地理”。展区主要介绍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运动状态、地球的物质组成等科学知识。地壳探秘展区已下架。仅能通过上海科技馆虚拟展厅回顾。
地壳探秘展区
展馆二层
展馆二层主要由蜘蛛展、四维影院、机器人世界等展区组成,服务设施有生物万象纪念品商店。
蜘蛛展
蜘蛛展位于二楼,介绍了蜘蛛的演化史和种类。展区内有多种蜘蛛模型,介绍了蜘蛛的数种织网种类与蜘蛛的生活环境,还介绍了四大毒蛛,蜘蛛毒液的相关研究。展馆内部是首尾相衔的水滴形状。
蜘蛛展
IWERKS四维影院
IWERKS四维影院可容纳56位观众,使用了美国IWERKS公司的放映技术,并采用了胶片放映机和3D高清晰度数字放映系统。影院在三维立体基础上再增加环境和座椅特效,通过环境洒水、喷水、吹风等方式增强参观者的沉浸感。上海科技馆从2008年至2022年共创作了包括《荧火》在内的12部原创科普4D电影,均曾在四维影院上映。在2023年3月31日闭馆改造中,四维影院将对放映系统、音响系统和特效系统等进行系统更新。
四维影院
机器人世界
机器人世界展区占地1600平方米。展区以机器人发展和应用为展示主题,内有固定程序机器人、智能控制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特色机器人。在这里参观者可以和特色展品互动,观看机器人做操,表演,与机器人下棋等,能在此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
机器人世界展区
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展区占地1300平方米,展区介绍了信息的存储与传递,电脑的工作原理与解码编码的基础原理等。特色展品是“感知互动区域”“数字医学区域”“信息驿站区域”等。
信息时代展区
地球家园
地球家园展区占地1680平方米,展区介绍了因为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生产力飞速发展引发的一系列生态问题。注重于新能源开发和生态保护介绍。特色展品为“垃圾分类游戏”“叶子车”等。
地球家园展区
院士长廊
院士长廊总长达到25米,位于二楼过道上。长廊共分为三种动态场景,分别是时间轴场景、风采场景和学部场景。上面包含了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两院院士,只需点击墙面就可以阅览相对应的信息。还有数据面板,可以浏览众院士的相应数据。
展馆三层
探索者长廊
探索者长廊位于展馆二楼和三楼的公共区域,主要展示了历史上成果显著的科学家与事迹,介绍了20多位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及生活的方式科学家。探索者长廊选择人物展示时,一方面注重于他们对推动科学与文明发展的意义,另一方面兼顾了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及其研究内容。长廊所选人物来自多个领域,门类丰富。
宇航天地
宇航天地展区占地1830平方米,以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展示主题,内容由“宇航知识区”“宇航训练体验区”“宇航成就陈列区”和“宇航体验区”四个部分组成,内有火箭模型、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与四轴平衡器等特色展品。
宇航天地展区
人与健康
人与健康展区占地2000平方米,由“人体结构与健康”“运动与健康”“疾病与健康”三大展示区域组成。参观者可以通过展区内的展示性标本和参与性活动,学习了解人体结构和人体健康。
人与健康展区
探索之光
探索之光展区占地1600平方米,主要分为探索物质结构之路和探索基因之路两个板块。其中包括量子论、相对论、物质结构、基因技术、激光和核能的介绍板块。展区中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展品把三个时空观作为主题线索,借由VR技术为游客营造新奇氛围,借此来帮助游客全方位地深入了解爱因斯坦的哲学理论。
探索之光展区
展馆地下一层
地下一层是科技馆服务设施最多的楼层,除IMAX立体巨幕影院和IMAX球幕影院两大特种影院与临展大厅外,多种服务设施均位于此,有游客餐厅、医务室、母婴室等服务设施。还有科学影城纪念品商店
IMAX球幕影院
球幕影院是一座具有天象演示和球幕电影双重功能的影视场所。球幕影院的天像节目演示采用数码天象仪系统,系统能模拟在地球上或太阳系中其他地方的任何时间看到的星空景象和星空运动。IMAX球幕影院的银幕直径23米,可容纳280位观众。影院放映设备采用IMAX单机放映系统,放映时使用“波状环行”的进片技术,电影胶片以每秒24画格的速度沿水平方向运行,使图像更稳定,165度的鱼眼镜头将70毫米的影片放映到倾斜的球形银幕上,覆盖银幕达85%以上。影院使用70毫米、15齿孔的电影胶片,放映机使用15kW的氙灯。影院内银幕倾斜30度,加上18kW功率的6+1声道高保真数字音响系统更富有沉浸感。在2023年3月31日闭馆改造中,球幕影院将由传统的胶片放映升级为数字放映,并对观影环境进行全面优化。
IMAX球幕影院
IMAX立体巨幕影院
上海科技馆的IMAX立体巨幕影院是中国大陆首家立体巨幕影院。银幕高18.3米,宽24.3米,影院内可容纳441位观众。放映设备采用IMAX胶片双机放映系统,画质清晰稳定,立体效果逼真。影院使用70毫米、15齿孔的电影胶片,比普通的35毫米胶片画格大十倍,放映机使用15千瓦的氙灯,使图像比普通胶片更清晰。加上18千瓦功率的6+1声道高保真数字音响系统更富有沉浸感。在2023年3月31日闭馆改造中,巨幕影院将由传统的胶片放映升级为数字放映,并对观影环境进行全面优化。
IMAX立体巨幕影院
临展大厅
上海科技馆设有外来展览专用场地,该场地位于上海科普场馆内地下一层,面积约1200平方米,水电供应齐全,展览区域设有专用通道和售票点。
太空影院
太空影院位于宇航天地展厅,可容纳69位观众,使用的是2015年的展陈技术,是中国第一家采用视频拼接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电脑集成等技术综合而成的多媒体球幕影院。整个影院是球体半径约6米、建筑高度约9米的圆柱体建筑,其中观众厅是半圆球体,整个容积约在1000立方米左右,影院内做了合适的建筑声学处理,观众厅最佳听音区距离前方主画面约为10米,左右两侧的距离平均约9米左右。影院使用了主声道、次低频与环绕声道三套扬声器系统,并配备了QSC公司的还音设备,实现了数字7.1声道环绕立体声功能,满足部7.1声道片源的播放要求。影院采用的Digistar3系统共有6台视频投影仪,照明功率达到了4800瓦。它们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在直径13米的球形银幕透射出6幅衔接的影像,组成一幅完整的全球幕影象。整个影院有69个座位,座位的倾斜度达到了23度,观众几乎是躺着看电影的。每个座位的扶手上有一个控制按钮,观众可以按此按钮控制电影剧情的发展。在2023年3月31日闭馆改造中,四维影院将对放映系统、音响系统和特效系统等进行系统更新。
太空影院
临时展览
临时展览是常设展览的补充,能够使公众了解到最新的科技文化信息,从而达到普及知识、传播科学方法的目的。举办临时展览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活动,与展馆内的陈列藏品内容不同、题材不同,所以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临时展览的陈列内容和形式更为灵活,所以配套的教育活动也更加灵活广泛。上海科技馆曾举办过“载人航天飞行展”“大江行地”“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等特色临展。
临展示意图
载人航天飞行展
2003年11月11日-11月12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展在上海科技馆开放,展区内有宇航员杨利伟穿过的太空服、“神舟”五号返回舱模型、从太空舱里拍摄的片长达15分钟的“中国人眼中的太空”等展品。其中,“神舟”五号返回舱模型的三个宇航员座椅为实物,展览当日有6万多观众参观上海科技馆。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展
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
2017年5月17日-6月18日,“一带一路”科技文化展之“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特展在上海科技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展览遴选了50余件自唐代至民国时期反映青花瓷技术、文化、艺术特征的代表文物,多角度地诠释青花瓷的发展脉络、艺术鉴赏、文化内涵、制瓷工艺、科学鉴定方法等,通过青花瓷制瓷艺人进行现场非遗展示与互动,结合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让人们更好地了解青花瓷背后的历史与故事。展览以全景解读的方式,对青花瓷进行了跨学科的解读与阐释。从时间上来看,展览以青花瓷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展出了五十余件文物,展品年代跨越了唐、元、明、清至近现代。从空间上而言,展览从“一带一路”的视角,展示了青花瓷的外销线路、与伊斯兰文化的互动融合、制瓷技术的传播交流等方面。2018年10月15日,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驻乌兹别克斯坦使馆和乌方共同主办的“‘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展览在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开幕。
“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特展图片
大江行地
“大江行地”长江主题科普展是由上海科技馆主办的临时展览,展览分为“序言”“大江与文明”“大江的脉动”“尾厅”四个板块通过标本、模型、实物、场景、多媒体互动等形式,生动展示长江流域的地形地貌、生物多样性、人文风貌等内容。这是中国国内首个科技、文化、艺术融合的综合性、全面性长江主题科普临展。2021年12月14日,“大江行地”长江主题科普展在上海科技馆开幕。展出时间为2021年12月-2022年3月11日。科普展展示了42件全国各地征集来的长江干流水样、58件长江流域培育的农作物腊叶标本,以及52件长江流域动植物标本,更有3组长江大鱼1:1仿真模型等。展览以“长江潮”江水多媒体为开篇。其内有长江干流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的42份江水艺术阵列装置,也有来自云南昆明175米的螳螂川的样本与崇明横沙码头附近的表层水。“大江与文明”板块以人与长江的关系变化为主,能了解到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生态文明不同阶段中人对长江不同的认识。“大江的脉动”板块则是展现了长江的地形地貌、生物多样性、人口与城市等部分,能了解到长江的具体情况。尾厅部分由儿童绘画作品与多媒体互动游戏组成。
《大江行地》长江主题科普展布局图
文化活动
编辑上海科普大讲坛
上海科普大讲坛是由上海科技馆主办的科普类讲坛。上海科普大讲坛自2009年2月开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15场讲座、2期科学营。包括徐匡迪、叶叔华、金力等37位院士,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弗朗克·维尔切克(Jean-François SOUSSANA)在内的229名中外著名科学家(35位国外)进行了科普讲座,约3万多名听众到现场聆听。网络覆盖1184万人次。
巴斯夫小小化学家网络实验室
巴斯夫小小化学家网络实验室自2002年开始项目,到2016年已连续15年举办该活动。巴斯夫小小化学家网络实验室是针对6岁以上儿童设计的化学实验科普平台,可以在嘟嘟博士的指导下完成各项研究任务。该教育活动同样适合亲子互动,可以在互动中学习,有水的净化、变色的袜子、寻找发送者等实验项目,可以在实验中学习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
科学Live秀
2019年4月25日,上海科技馆与浦东新区政协、合庆镇人民政府共同开展了“科学Live秀——区政协委员进校园活动”。上午10:00活动正式开始。上海科技馆表演团队给上海市庆华小学的同学们展示了教育教学活动,展示内容包括科学表演秀“徒手吸铝罐”、“音乐吸管”并解答了各类科学问题。
相关刊物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馆刊《科学教育与博物馆》创刊于2015年。2017年《科学教育与博物馆》被认定为A类学术期刊。次年被选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教育学学科最受欢迎期刊,2021年被选入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自然与科技》
《自然与科技》杂志是由上海市科委主管、上海科技馆主办的科普杂志,面向全国发行。杂志实时跟踪国内外科技动向,关注全球生态环境,致力于探讨“自然·人·科技”间的关系。2007年获得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的“上海市科技期刊编校优等奖”。
科普电影
《宇宙大碰撞》
《宇宙大碰撞》首映于2007年1月25日,全片时长23分钟,是一部球幕影片。影片制作运用了三维模拟成像技术。该片介绍了宇宙间星球、陨石的碰撞,从地球因碰撞而拥有了自己的卫星月球,到陨石碰撞地球导致恐龙的灭绝等。该片在上海科技馆太空影院放映。
《萤火》
4D科幻动画片《荧火》主要讲述在火星载人探测技术日趋成熟的未来,两名中国航天员寻找火星生命的故事。《荧火》是上海科技馆和上美影首次尝试制作的科幻动画题材作品。全片以三维动画为主要制作方式,融入了一些二维手绘风格元素,提升了画面审美与艺术表现力,同时满足一些特殊情境的塑造和情感表达。该项目启动于2020年“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后,影片制作历时15个月,于2022年9月27日在科技馆四维影院首映。影片预告片已获第十四届中国计算机图形学大会电子剧场“真格”杯优秀技术奖三等奖。
开发与保护
编辑2001年上海科技馆一期开放了三座特种影院(IMAX球幕影院、IMAX立体巨幕影院和IWERKS四维影院),采用了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放映技术。2005年上海科技馆二期开放了数字太空影院。2010年1月,上海科技馆合并改建原常设展区“儿童科技乐园”与“视听乐园”。设立全新展区“彩虹儿童乐园”,并于2010年7月15日正式开放。2011年,科技馆四维影院完成了加装数字机改造工程,在胶片放映机基础上增加了3D高清晰度数字放映系统,包括音源播放器和音频处理器升级。2012年,运行了8年的太空影院投影设备升级改造为Digistar5,用当时市场上分辨率最高且能满足高对比度的2台JVCDLA-SH7NLG替换6台CRT投影机,确保更高的放映亮度、清晰度和设备平稳运行。2017年又对音源系统和灯光系统进行升级。2016年12月18日上海科技馆更新改造正式启动。2018年为了在四维影院播放符合DCI标准的电影,增加了一套科视ChristieCP4230(4K)电影放映机。同年,“相对论剧场”“食物的旅行”项目已完成改造和试运行。2020年底,IMAX球幕和巨幕影院设备更新改造方案经过行业内专家论证,目前2座影院内部装饰施工图已基本完成,明年闭馆后改造项目将正式实施。
重要事件
编辑2001年10月21日,上海科技馆成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主会场。2007年1月25日,上海科技馆首次展示了两块总重26千克的陨石。2018年10月31日,上海科技馆入选“中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2022年4月2日,上海科技馆入选2021-2025年第一批中国科普教育基地。2021年12月入选首批21家“上海市数字景区”,测评综合得分排名第一。2023年3月10日,上海科技馆内发生了一起意外坠楼事件,共导致两人死亡。上海科技馆于2023年3月31日闭馆实施升级改造工程,计划于2025年完成建设,重新向公众开放。此次更新改造工程由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总承包施工,将利用现代化技术,针对部分展厅和区域开展改造,共涉及13个常设展区、影院、公共服务设施等。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