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拉丁学名: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又称凤头八哥、了哥、鸲鹆[yù]、鹦鹆、华华、寒皋,是雀形目椋鸟科的一种动物。体长226~277mm,体重100~150g,具有明显的鉴别特征:通体黑色;虹膜橙黄色;鼻到额处有一簇冠状羽毛突出而醒目;两翅有白斑,飞翔时十分明显,像“八”字,故而得名“八哥”;尾羽黑色且有白色端斑。
形态特征
编辑八哥一般体长为226~277mm,体重100~150g,成年雄鸟体长230~277mm,体重112~150g,雌鸟体长226~260mm,体重100~125g。
成年八哥的额羽耸立在嘴的基部,呈冠状。通体羽毛纯黑色;头顶、颊、枕和耳羽都为绒黑色,有蓝绿色金属光泽,身体各处羽毛呈矛状;其余上体为淡紫褐色,不如头部黑而有光泽。两侧翅膀和背部为同一颜色,初级覆羽先端和初级飞羽基部为白色,形成宽阔的白色翅斑,其名来源正是因为两翅飞翔时白斑明显,像“八”字,故名“八哥”;尾羽绒黑色;除中央1对尾羽外,其余尾羽都有白色端斑;下体暗灰黑色,肛门周围和尾下覆羽具有白色端斑。虹膜橙黄色;嘴为乳黄色;脚黄色。雌雄同形同色。
虹膜色橙黄的八哥
八哥两翅飞翔时白斑明显
幼鸟的形态特征与成鸟有所不同。其额羽不明显;上体和翅膀表面呈咖啡褐色;下体乌灰;翅膀上的白斑和成鸟相同;尾羽黑褐色;颊和耳羽为纯黑褐色;胸部端斑为浅棕褐色,延伸到腹部逐渐变得明显,在腹部中央几乎全部为浅棕褐色;尾下覆羽暗褐色,具有灰白色端斑。
八哥幼鸟
分布栖息
编辑世界分布
野外八哥原产于中国、老挝、缅甸、越南。后被引进阿根廷、文莱、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少量八哥被引进欧洲。分布在泰国的八哥为旅鸟。八哥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
中国分布
八哥在中国分布于南方各省以及甘肃、陕西、河南南部和台湾(留鸟)。
亚种分布
八哥共有三个亚种:
栖息环境
野生八哥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次生阔叶林、竹林和林缘疏林中,也栖息于农田、牧场、果园和村寨附近的高大树木上,有时还栖息于屋脊上和田间地头。
生活习性
编辑节律行为
飞翔的八哥
八哥通常在清晨聚集在高处,喧噪一番后就分散活动,第二天又在原处聚集,这是八哥典型的特殊行为。其繁殖期也具有节律行为,包括静卧、站立、离巢、理巢、挪动、理羽、进食、鸣叫、清巢、拽羽、翻卵、换孵、喂雏、理雏等。离巢、静卧与站立三种行为在各繁殖阶段所占时长较多。
觅食行为
一般早晨从栖宿处分批先后飞到觅食地。常在翻耕过的农地觅食,或站在水牛背脊上下跳跃啄食水牛体上的虻、蝇和蜱等。八哥食性很杂,主要以昆虫为食,如蝗虫、金龟甲、蝼蛄、毛虫、蚂蚁、蚯蚓、蚂蚱等,也会吃果实、种子和谷物。
正在吃果实的八哥
社群行为
八哥性喜结群,除繁殖季节外通常都结群而行。黄昏时通常在屋脊上集合,头部朝同一方向排成一横队,日落时则整群飞上大树栖宿。城市的高房屋檐、古塔上、大树的树梢等也都是它们常停留的处所,有时成群伫立引吭高叫,有时来回跳跃、飞翔、互相追逐。也有成对八哥隐于树丛中,雄鸟轻声鸣叫的现象。
成群结队的八哥
鸣叫行为
八哥叫声响亮,可模仿百灵、画眉、金丝雀、沼泽山雀的鸣叫声,并发出各种各样的咯咯声、口哨声、刺耳声等,还可模仿简单的人语。
00:33
八哥模仿人语相关视频(来源:青豆新闻)
八哥叫声响亮
繁殖哺育
编辑交配
繁殖季节为3~8月份,这期间种群通常分散活动,自然状态下交配制度为一夫一妻制。此间雄鸟常因争夺巢址发生争斗,上蹿下跳,发出喧噪而婉转的叫声,互相抓啄时则发出粗厉的鸟叫声。求偶时雄鸟追逐接近雌鸟,向雌鸟点头躬腰,发出鸟叫声并翘起尾巴。雌鸟不动或呈顺从姿态时,雄鸟就会到雌鸟背后交配。
筑巢
筑巢从4月底至5月初开始,约需7~10天。八哥筑巢没有固定的处所,形态多种多样,多在古庙和古塔墙壁及裂缝中或屋檐下或工厂的烟囱上、树洞内、岩洞中,有时也占有喜鹊或黑领椋鸟的旧巢,整理修治后定居,或在翠鸟弃巢的洞穴中筑巢。有时也成小群集中筑巢。巢材种类有鸟羽、兽毛、棕丝、布条、纸片及其它碎屑。因为八哥的巢址常在蛇类出没之处,因此每个巢中都会放入不完整的蛇蜕以保护自身以及防止蛇类入巢吞食卵和幼雏。巢没有固定形状,多数大而凌乱,略呈浅皿状。巢外径为20~22cm,内径11~13cm,巢深5~6cm。
产卵
产卵周期30天左右。每窝产卵3~6枚,多数情况下4~5枚;卵为椭圆形,呈辉亮的蓝绿色,大小为27.3~33.3mm×19.6~22.0mm,平均为29.2mm×21mm。生殖季节末所产的卵通常有少许斑点,也有纯白色的卵。平均卵重7.85±0.51g。
孵卵
孵卵期约为18天。雌雄鸟共同孵卵。一般在第3枚卵产下后开始坐巢。孵卵后期卵色变淡但依旧有光泽。幼雏出壳时会在卵钝端侧面啄一个小孔,并发出微弱的叫声。
育雏
育雏期24~26天。八哥亲鸟主要负责采集食物和巢的净化,从产卵到育雏一般都不鸣叫。6日龄前未睁眼的幼雏只能凭听觉感知外界,通过发出叫声求食。受惊时会缩作一团,不再鸣叫。刚出飞的幼鸟虽然可以飞翔,但形态上与成体仍有一定差异,比如体形不像成鸟那么粗笨,较修长,嘴基部也没有耸立的羽毛。
物种现状
编辑八哥分布范围很广,未接近范围大小标准下的易危阈值(发生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种群规模、栖息地范围与质量呈下降或波动趋势),种群趋势是稳定的。因此该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八哥也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人工养殖
编辑选择高大、笼丝较粗、结构坚固的笼子作为八哥的住所。在笼里放置栖杠、食罐(软食、硬食、杂食罐)、水缸。八哥雏鸟可喂食粉料、小虫、肉沫加水拌成干糊的饲料。成鸟不挑食,可喂食蛋小米、蛋大米、面条、大米饭、小鱼、小虾、豆腐、鲜嫩蔬菜、香蕉,每天或隔一天喂食数条蚱蜢、面包虫、油葫芦、蚯蚓、蝗虫等。在八哥的换羽期间可增加蛋拌大米或小米中的蛋黄含量,并添加钙质饲料,增加日光浴时间。八哥爱水浴,夏天每天要洗水浴;春、秋季隔1~2天一次;冬季在中午阳光温暖的避风处也可进行水浴,但次数要少,防止感冒。八哥粪便腥臭,要每天清洗笼具并更换饮水。若想训练八哥讲话,最好在清晨,选择僻静的地方进行发音训练,每天教两个字的发音,将它学过的字音和新学的字音联系起来,反复加强训练,2~3周就能学会讲一些简单的话。驯养成功的八哥很听话,可以放养,也可将它饲养在笼外栖架上,让它自由飞翔。
主要价值
编辑农林价值
八哥以昆虫为食,所食昆虫以蝗虫、金龟甲、蝼蛄等农作物害虫为主,因此是一种农林益鸟。
观赏价值
八哥能模仿简单的人类语言,且饲养简单,不挑食,温顺,不畏人。可供赏语、赏鸣和赏艺,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