鲚鱼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鲚[jì]鱼又名子鲚、凤尾鱼、彩虹鱼、百万鱼、刀鱼、凤鲚、烤子鱼、豆仔鱼,体延长,侧扁,向后渐细长。腹部棱鳞显著,16-1722-26。吻短,圆突,等于或略大于眼径。眼中等大。口大,下位;口裂倾斜。上颌骨后延伸达胸鳍基部,上颌骨下缘有细锯齿。名称:鲚鱼俗名:刀鱼、凤尾鱼、觜鱼。产地:湖州太湖。特性:性温,味甘,骨嫩鳞细,银光闪闪,肉质肥嫩。季节:每年春季,梅鲚鱼开始产卵,夏季见子鱼,初秋可长到六厘...

鲚[jì]鱼又名子鲚、凤尾鱼、彩虹鱼、百万鱼、刀鱼、凤鲚、烤子鱼、豆仔鱼,体延长,侧扁,向后渐细长。腹部棱鳞显著,16-1722-26。吻短,圆突,等于或略大于眼径。眼中等大。口大,下位;口裂倾斜。上颌骨后延伸达胸鳍基部,上颌骨下缘有细锯齿。

物种简介

编辑

名称:鲚鱼俗名:刀鱼、凤尾鱼、觜鱼。产地:湖州太湖。特性:性温,味甘,骨嫩鳞细,银光闪闪,肉质肥嫩。季节:每年春季,梅鲚鱼开始产卵,夏季见子鱼,初秋可长到六厘米左右,形状似凤尾鱼。八月到十月的三个月是围捕梅鲚旺季。成分:富有营养价值,含有磷、钙、镁、无机盐等多种元素。功效:补气活血,泻火解毒,健脾开胃。药理研究发现,鲚鱼所含之锌,能使血中抗感染淋巴细胞增加,临床也证实鲚鱼有益于人体对化疗的耐受力。适宜体弱气虚,营养不良者食用;适宜儿童食用。凡湿热内盛,或患有疥疮瘙痒之人忌食;病人忌食。简介:太湖的梅鲚,又称鲚鱼。东山常见为梅鲚和刀鲚,一般长六至十二厘米,隔年的刀鲚可长达三十厘米左右。梅鲚生长在浮游生物丰富的开阔水域。每年太湖梅鲚生长其间,太湖“封湖”禁捕,到八月中旬开湖,全湖捕船云集,统一起捕,蔚为壮观。梅鲚鱼体形虽小,力道很足,游速很快,渔民要用七道篷的大船拖网追捕。故渔民有“梅鲚头上七道篷”之说。如果再追不及,篷与篷间再加风袋,增加船速,超过鱼速,达到追捕目的。一对渔船,昼夜捕捉,多时能捕鱼一至二吨,收入可观。梅鲚鱼不仅细嫩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元素,被视为席上珍品。梅鲚大部分晒成梅鲚干或制成罐头食品公司,远销海内外。唐·孟诜:“蛴[qí]鱼肉发疥[jiè],不可多食。”《食鉴本草》:“鲚鱼肉助火动痰。”《食物本草》:“有湿病疮疥勿食。”《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发疮、助火。”《万历野获编记载》:“从明朝洪武年起,太祖命每年岁贡梅鲚万斤。”故又称“贡鱼”。公元221年,割据江东的孙权见曹丕代汉称魏帝,刘备亦在蜀国称帝,遂作称帝的准备,自公安迁鄂(今鄂州),取“武而昌”之义,改鄂为武昌。229年,孙权即帝位,改元“黄龙”,迁都建业(今南京)。265年,吴国末代君主孙皓又自建业迁都武昌,扬州诸郡百姓溯流供给武昌帝室、官僚消费,劳役繁重,怨声载道,甚至有人劫持主庶弟孙谦,抗议迁都加重了民众负担。左丞相陆凯乃上疏引童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极力要求还都,孙皓终于返回建业。;仔细品味这些诗词佳句,可知“武昌鱼”本来是对古今武昌地区所产鱼类的泛称,包括了鲫鱼(细头鱼)、鮰鱼,鳊[biān]鱼、鳜鱼{桂鱼、鲚鱼}等肉嫩味美的上等品种。黄鹤楼前江中有回流,漩涡波纹呈梅花形,俗称“梅水”,据说其中所产鲤鱼味最鲜美。同治《江夏县志>载:“鲤鱼三十六鳞,惟黄鹤矾头鲤鱼三十七鳞,其味肥而美,立冬后腌鱼者喜买之。他省呼之曰‘楚鱼’。”

保护现状

编辑

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形态特征

编辑

齿细小,绒毛状,上下颌齿单列;锄骨和腭骨均有绒毛状齿带。鳃耙细长,18-2125-30;左右鳃盖膜相连,但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9-10。体被易脱落的薄圆鳞,纵列鳞60-65;头部无鳞;胸鳍和腹鳍的基部各有1宽大的腋鳞;无侧线。背鳍位于体前半部上方,背鳍基前方有1短棘,后接鳍条13;臀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鳍条数74-86;胸鳍上部有6根游离鳍条,均延长为丝状,向后延伸到或超过臀鳍起点;腹鳍短小,始于背鳍小棘的下方;尾鳍上下叶不对称,上叶尖长,下叶短小,下叶的鳍条与臀鳍条相连。体银白色,背缘偏墨绿色;尾鳍尖端稍带黑色;背鳍、胸鳍、腹鳍浅色。

栖息环境

编辑

沿近海中上层鱼类,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亦常可于河口区、沼泽区及内湾区发现。

食物营养成分

编辑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342/

(5)
词条目录
  1. 物种简介
  2. 保护现状
  3. 形态特征
  4. 栖息环境
  5. 食物营养成分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