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树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珊瑚树(学名:ViburnumodoratissimumKer.-Gawl.)为五福花科(Adoxaceae)荚蒾[mí]属(Viburnum)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别名为早禾树、极香荚蒾、法国冬青等,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缅甸、中国、泰国、印度和越南等国家,在中国产于湖南、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等省区。其多生于海拔200-1300米的平地灌丛中、山谷密林中溪涧旁蔽荫处或疏林中向阳地。珊瑚树的属名Vibu...

珊瑚树(学名:Viburnum odoratissimum Ker.-Gawl.)为五福花科(Adoxaceae) 荚蒾[mí]属(Viburnum)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别名为早禾树、极香荚蒾、法国冬青等,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缅甸中国泰国、印度和越南等国家,在中国产于湖南、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等省区。其多生于海拔200-1300米的平地灌丛中、山谷密林中溪涧旁蔽荫处或疏林中向阳地。

名称来源

编辑

珊瑚树的属名Viburnum为其古老拉丁文名称,种加词odoratissimum意为“具有芳香的”,说明该树种开花具有芳香。其核果由绿变红,宛如海底红色珊瑚,因而得名为“珊瑚树”。珊瑚树的树干内皮多为红褐色,并且具有漂亮的白色油花,看起来像五花猪肉,因而又有“山猪肉”的谐称。

特征

编辑

珊瑚树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0 (-15) 米。

珊瑚树

珊瑚树植株

枝为灰褐色或灰色,有时稍被褐色簇状毛或无毛,具凸起的小瘤状皮孔。冬芽具1-2对为卵状披针形的鳞片。

叶片长7-20厘米,呈矩圆状倒卵形至倒卵形或椭圆形至矩圆形,偶尔呈近圆形,革质,顶端为短尖至渐尖而钝头,偶尔呈钝形至近圆形,基部为宽楔形,少有圆形,近全缘或边缘上部具不规则浅波状锯齿,叶片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两面无毛或脉上散生簇状微毛,下面有时散生暗红色微腺点,脉腋常有趾蹼状小孔或集聚簇状毛,侧脉弧形,有5-6对,近缘前互相网结,连同中脉下面凸起而显著;叶柄被簇状微毛或无毛,长1-2 (-3) 厘米。

珊瑚树

珊瑚树叶

珊瑚树

圆锥花序长 (3.5-) 6-13.5厘米,宽 (3-) 4.5-6厘米,宽尖塔形,生于侧生短枝上或顶生,散生簇状毛或无毛,总花梗扁,长可达10厘米,具淡黄色小瘤状突起;苞片长不足1厘米,宽不及2毫米;花通常生于序轴的第二至第三级分枝上,芳香,具短梗或无梗或;萼筒长2-2.5毫米,筒状钟形,无毛,萼檐呈碟状,齿为宽三角形;花冠直径约7毫米,辐状,白色,后变黄白色,有时微红,筒长约2毫米,裂片反折,呈圆卵形,顶端圆,长2-3毫米;雄蕊略超出花冠裂片,花药为黄色,矩圆形,长近2毫米;柱头头状,不高出萼齿。

珊瑚树

珊瑚树花

果实

果实长约8毫米,直径5-6毫米,呈卵状椭圆形或卵圆形,初为红色后变黑色;核长约7毫米,直径约4毫米,呈卵状椭圆形,浑圆,具1条深腹沟。

珊瑚树

珊瑚树果实

珊瑚树

珊瑚树成熟果实

分布

编辑

珊瑚树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缅甸、中国、泰国、印度和越南等国家,在中国产于湖南、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等省区。其多生于海拔200-1300米的平地灌丛中、山谷密林中溪涧旁蔽荫处或疏林中向阳地。

习性

编辑

珊瑚树为暖温带树种,喜阳光充足的环境,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在温暖肥沃的中性壤土上生长迅速而旺盛,也可适应较瘠薄的土壤和微酸性或微碱性的壤土。根系发达,萌芽力强,耐修剪,易整形。花期4-5月(有时不定期开花),果熟期7-9月。

繁殖

编辑

珊瑚树的叶片常绿,搓揉叶片会有类似黄的味道。二月初每枝花序花数众多,花期可持续到四月到五月初,为了吸引昆虫前来授粉,着生于冠喉的雄蕊会伸出花冠外,花朵清淡芳香,除了蜜蜂外,常见的蝇类也会前来造访。

栽培

编辑

育苗方法

扦插繁殖

珊瑚树的扦[qiān]插在春季、夏季、秋季均可,以夏季6月中旬扦插的成活率最高。通常选择植株上部当年生粗壮的半木质化枝条,将其剪截成适宜长度的含有几个芽的插穗,需随剪随插,勿使叶片萎蔫失水。扦插基质通常为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蛭石。插入深度需适宜,插后浇透水,搭遮荫棚,若少量繁殖可在盆内扦插,放在大树的疏荫下,经常喷水,保持一定的湿度,但不可过湿,以免插穗腐烂。一般扦插后30天左右可生根发芽。发芽后,逐渐增加光照。冬季床苗要在迎风面堆土防风,翌年春季移植或上盆。

播种繁殖

秋季果实成熟后,随采随播或沙藏春播。两种播种方法皆参考石楠繁殖方法,即在秋季果实成熟后,将种子从果实中取出,搓去种子外肉质种皮,清水冲洗干净,晾干,贮藏至翌年春季播种。播种前,种子先在适宜温度的温水中浸泡一定时间,然后捞出晾干,播种在苗床或盆土中,播种后覆盖一定厚度的土壤,保持苗床湿润,在温度20-25℃条件下,播后15天发芽出苗。待苗长到一定高度时便可进行移栽。

组织培养

6月上旬截取植物母株上部嫩枝或侧枝的顶端组织,经过处理后切成适宜长度的带芽茎段备用。将切好的茎段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当诱导培养基上的接种块诱导出的嫩茎或子球长大后,将其切割成单体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当增殖培养基中的嫩茎长至一定高度时、子球直径达一定粗度以上时切割成单体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上进行根的诱导,接种后置于培养适宜条件下培养。最后将已生根的材料进行驯化移栽。

定植

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或10月移栽,移栽时须带泥球。栽植前先掘栽植穴,施足基肥,植入时须使根颈与与原地面相平,不要深栽,也不要在基部培壅许多泥土。移栽时需要注意遮荫,等到恢复生长后,再逐渐揭去遮荫物。栽后1个月内,注意浇水,保持湿润。

田间管理

珊瑚树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枝繁叶茂,果色红艳。在正常自然条件下冬天一般不入室保温。在比较寒冷时,把栽植盆埋人土中,埋深稍高于盆土。在生长季节需要保持土壤潮湿而不积水,每月施薄肥水。非生长季节则需适时浇水。同时施腐熟饼肥作基肥,加含钙复合肥。浇水、施肥的量与植株大小关系密切,当处于壮大树形阶段应多施肥、多浇水;当形体基本形成后,适当控水、控肥。珊瑚树根系发达,萌芽力强,耐修剪,易整形,果穗着生在当年生枝头。生长季节除去萌枝,防止枝条过多、交叉、重叠,以免出现内膛无光的现象。当果实成熟脱落后,要及时剪除枝端残枝,并适当截短枝条,以维持圆满树形,使果穗均匀分布于树外围。

病虫害防治

珊瑚树的病虫害有叶斑病、刺蛾和草履蚧等。叶斑病可通过喷洒多菌灵稀释液进行防治。刺蛾和草履蚧[jiè]等害虫可通过人工捕杀,或在幼虫期喷洒30号机油乳剂,或西维因可湿性粉剂等药剂稀释液进行防治,或用洗衣皂浸泡液喷或刷洗。·

用途

编辑

园艺观赏

珊瑚树树干细而密集,枝叶繁茂,四季常青,花白果红,观赏特性好,既可室外欣赏又宜室内点缀,宜作墙篱,规则式庭园常整修为绿墙、绿门、绿廊;自然式园林中多孤植、丛植、入门路口对植或林间空地孤植。也可盆栽,放置在路边、角隅或宽敞的厅堂中。在园林绿化中,银杏与珊瑚树是常见的树种,且常将珊瑚树作为“绿色栅栏”围植在银杏生长的绿化地的外层,非常美观。。

工艺原料

珊瑚树的材质坚实,结构细致,木材可供细工的原料。树皮可制抹香。

医学药用

珊瑚树的叶、树皮、根均可作中药材入药,入药名称为早禾树,味辛,性温,可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主治感冒、风湿痹痛、跌打肿痛、骨折

生态作用

编辑

珊瑚树生态效应好,既能防污、降尘,又能隔音;适应能力强,病虫害少,而且能在特殊的生态环境下生长,对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多种有害气体均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据中国江苏调查和试验可知,珊瑚树在离二氧化硫、二氧化污染源200多米的地方生长基本正常,受害较轻。在距氯气污染源300米处许多树种受到较严重的危害时,珊瑚树仍能生长良好无受害表现。在中国杭州进行的工厂盆栽试验表明,在距二氧化硫污染源40米处,经53天接触后,珊瑚树叶片只有轻度受害,生长量的影响也不很明显。在距二氧化硫污染源175米处则基本不受害。据上海测定,经二氧化硫污染的珊瑚树叶片中,含硫量为非污染植物的2.8倍。据中国南京测定,在严重氟[fú]污染地区,1千克干叶可吸氟829毫克(严重受害)。又据中国南京市有关单位测定,珊瑚树减弱噪声的能力较强。珊瑚树的可塑性好,可依据景观效果和功能需要修剪成不同的造型。其枝叶稠密,叶片肥厚,含水量大,全树不易燃烧,能避火,具有优良的防火性能,可成行种植作防火林墙。珊瑚树因其对有毒气体抗性和吸收能力很强,又有防尘、隔音、防火的作用,是工厂、街道绿化的主要树种。

常见变种

编辑

日本珊瑚树

日本珊瑚树(Viburnum odoratissimum var. awabuki)为珊瑚树的变种,其叶倒卵状矩圆形至矩圆形,很少倒卵形,长7-13 (-16) 厘米,顶端钝或急狭而钝头,基部宽楔形,边缘常有较规则的波状浅钝锯齿,侧脉6-8对。圆锥花序通常生于具两对叶的幼枝顶,长9-15厘米,直径8-13厘米;花冠筒长3.5-4毫米,裂片长2-3毫米;花柱较细,长约1毫米,柱头常高出萼齿。果核通常倒卵圆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6-7毫米而与珊瑚树有区别,其它性状则同珊瑚树。日本珊瑚树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分布于中国、日本以及朝鲜南部,在中国分布于浙江(普陀、舟山)和台湾,长江下流各地常见栽培。日本珊瑚树是一种很理想的园林绿化树种,因对煤烟和有毒气体具有较强的抗性和吸收能力,尤其适合于城市作绿篱或园景丛植。

珊瑚树

日本珊瑚树

云南珊瑚树

云南珊瑚树( Viburnum odoratissimum var. sessiliflorum)为珊瑚树的变种,与日本珊瑚树近似,但苞片较大,长可达2厘米,宽可达5毫米,果实较大,核卵状椭圆形,长约9毫米。分布于缅甸、泰国和中国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生于密林或林缘灌丛中,海拔900-1600米。

相关研究

编辑

据《中华本草》记载,从珊瑚树叶中分离提取出生物活性物质荚蒾宁A、B、C、D、E和F,其中荚蒾宁A是一种新的杀鱼成分,对宽鳍青鳉[jiāng]鱼(Oryzias latipes)24小时平均耐受限量为0.18微克每毫升,荚蒾宁B是一种新的植物生长抑制剂,对水稻秧苗根生长的IC50(即半抑制浓度)为57微克每毫升。珊瑚树叶中的原花青含量丰富。有学者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波时间对珊瑚树叶片中原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建立超声波辅助提取珊瑚树叶原花青素的多元回归模型,优化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参数,发现试验的拟合程度高,可以用于珊瑚树叶原花青素提取率的预测,为珊瑚树叶中天然原花青素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数据。有学者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珊瑚树对土壤中镉(Cd)的耐受和富集特征。发现珊瑚树对污染土壤中Cd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富集和转运能力,因而表明珊瑚树对Cd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生态修复潜力。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477/

(416)
词条目录
  1. 名称来源
  2. 特征
  3. 果实
  4. 分布
  5. 习性
  6. 繁殖
  7. 栽培
  8. 育苗方法
  9. 扦插繁殖
  10. 播种繁殖
  11. 组织培养
  12. 定植
  13. 田间管理
  14. 病虫害防治
  15. 用途
  16. 园艺观赏
  17. 工艺原料
  18. 医学药用
  19. 生态作用
  20. 常见变种
  21. 日本珊瑚树
  22. 云南珊瑚树
  23. 相关研究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