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鹅(学名:Cygnus columbianus),别名鹄、短嘴天鹅,是鸭科天鹅属鸟类。成年体长110~135厘米;体重4510~7000克。颈部很长,成鸟除头顶至枕部微沾棕色外,全身雪白。喙黑色,眼先至上喙基部有较小的黄色区域;虹膜深褐色;蹼足黑色。
形态特征
编辑成年小天鹅体型较大,雌雄体型差异不明显,雌性略小。体长110~135厘米;体重4510~7000克。具体衡量大小如下表所示:成鸟除头顶至枕部微沾棕色外,全身雪白。喙黑色,眼先至上喙基部有较小的黄色区域;虹膜深褐色;其颈部很长,尾和足较短,蹼足黑色。雏鸟全身羽几乎为较淡的灰褐色,喙粉红色,喙基部的颜色较为白,喙端部和喙缘黑色,蹼足肉灰色。
分布栖息
编辑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小天鹅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于欧洲、亚洲及美洲。其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北部,越冬于欧洲、亚洲和美洲中部。共有2个亚种,具体分布如下:
中国分布
小天鹅在中国为冬候鸟,主要越冬于包含台湾省在内的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罕见越冬于西南地区的大型湖泊和河流等水域。
栖息环境
小天鹅主要栖息于开阔的湖面、水塘、苔原沼泽附近等含有丰富水生植物资源的区域。其繁殖期的栖息地偏好于三角洲地区,少见于内陆的水域;其迁徙途中和越冬的栖息地常包含了湿地、沼泽、河口、稻田等水域。其分布海拔为2000米以下。
生活习性
编辑节律行为
在北美洲北部繁殖的种群常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春季迁徙,5月上旬至6月中旬抵达繁殖地;于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开始秋季迁徙,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抵达越冬地。前往中国越冬的小天鹅种群常于8月末至9月初离开繁殖地,多在11月初至11月中下旬到达越冬地;第二年3月中下旬开始北迁,通常在5月末至6月初到达繁殖地。其常成6~10来只的家族群体或者小群进行迁徙,在南迁途中会在富有食物的水域停歇,直到天气转冷后才继续南迁。
觅食行为
小天鹅主要以水生植物的根、茎、叶及种子为食,也吃少量的农作物幼苗和小型水生动物,如螺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等。其常成小群或家族一起进行觅食,觅食前常有一对小天鹅在空中不断地盘旋飞行,侦查是否存在危险,直至确认没有危险时才前往觅食,觅食的时候还不断伸长脖颈,观望四周,十分小心谨慎。觅食时,小天鹅将头浸入水中伸长脖子,用喙挖出植物的根部,或者用蹼不断捣动翻出植物的根。其常在水面下1米获取食物。
防御行为
小天鹅性活泼机警,受惊时常先作双足接触水面的贴水飞行,两翅不断扇动,在贴水飞行4~10米后才离开水面飞行,飞出约500~1000米后选择安全地带降落,约4~6小时会回到原来的地方。
飞行行为
小天鹅在飞行时颈部向前伸直,双足伸于腹部之后。集群飞行时常成斜线或“V”字形队列,降落时为滑翔而下,双翅缓慢振动以作缓冲。其飞行时,高度可达8000多米。
社群行为
小天鹅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有时也和大天鹅(Cygnus cygnus)混群。其在社群的地位是生存的关键,其常成家族集群,包括雌雄亲鸟和几只雏鸟(当年的和前些年的),每个家族在种群中的地位取决于家族成员资源获取的能力。在一个家族集群中,小天鹅使用飞行前的信号来确保家庭成员一起起飞,这些信号包括飞行前摆动头部、反复弯曲和伸展长颈、张开翅膀以及其他可视行为。雄鸟往往在秋季领导活动,雌鸟则在春季领导活动。
游泳行为
小天鹅在地上行走比较呆滞蠢笨,但其非常擅长游泳,游泳时颈部常弯曲成“乙”字形或垂直竖立。
鸣叫行为
小天鹅鸣叫声较为清脆,似哨声。其常发出类似“wouh——”的叫声,其声铿锵有力,音调非常高,有时也会发出“wou ouh”、“wou ou ouh”的声音。在集群飞行变化阵型或者相互交流时会发出“wah——”、“ha——ha”、“k——wek”或者“k——wik”的声音,其声更加响亮,音调更加高。
领域行为
一对小天鹅建立并保卫一个领土,在那里它们共同抚养幼崽和觅食。该领土面积约1.29平方千米,包括陆地和大片水域。
生长繁殖
编辑求偶配对
小天鹅繁殖期4~6月,常繁殖于北极苔原冻土一带。其配对多发生于春季迁徙途中,常选择年龄与大小相似的配偶。雄鸟间常为争雌而争斗,两只雄鸟经常伸长脖子面对面彼此站立,同时羽毛竖立,两只翅膀不断进行拍打,然后扑向对方,这场争雌斗争会一直持续到有一只雄鸟飞走为止。求偶一般在地上进行,雄鸟首先在雌鸟面前不停走动,同时发出高声的鸣叫,雌鸟则向雄鸟伸出脖子,有时稍微举起两只翅膀,扇动几下,然后成对飞至另一地方重复相同的动作。其交尾常在水中进行。其实行一雄一雌制,一旦配对一般终生不变,除非有一只死亡。
营巢
其通常在到达繁殖地后就立即开始营巢。其常筑巢于湖泊、水塘等水域附近苔原的土丘之上,也有的在河湾和海湾附近筑巢。主要由雌鸟负责营巢,其也常利用旧巢。巢呈盘状,外径在122至183厘米之间,内径平均约为46厘米,巢高平均约为61厘米,巢材主要为芦苇、三棱草等干草、苔藓、枯叶等,巢内部铺有绒羽。
产卵孵化
雌鸟每窝产卵2~5枚,具体数量取决于气候,环境温度高则会产出更多的卵,一次产卵一个,每1.5~2天产一次卵,卵白色,呈卵圆形,光滑,平均大小103毫米×67毫米,平均重260克,卵由雌鸟进行孵化,雄鸟则在附近警戒。雄鸟在警戒时会在巢区范围巡回飞行或在高处看守,在发现危险时会伸长脖子发出清脆的叫声,同时两翅不停拍打,上下扇动,向雌鸟传递危险信号,随后雌鸟将卵遮盖后飞离。孵化期29~30天。
生长
雏鸟早成,出壳后不久便可行走,40~45天后即可飞行。雏鸟在2个月后羽毛丰满,体型近似成鸟。其会于当年随亲鸟进行秋季迁徙前往越冬地,其会在亲鸟身边直至2龄大。雏鸟的体色随着时间而变化,其灰色会逐渐减退,嘴基黄色渐显,在第一年冬季末,其喙的颜色转为白色,在第二年的冬季末,其羽毛和喙的颜色均与成鸟相一致。其在第三年达到性成熟,但在第四年或第五年时才可以进行繁殖。野生寿命一般在15~20年,最多可达24年,圈养寿命20~25年。其每年换羽两次,夏季全部脱换。一般雌鸟先换羽,雄鸟育雏,当雌鸟飞羽长到翅长1/2左右时,雄鸟即开始换羽。换羽时先换飞羽,从次级飞羽至初级飞羽依次脱落,但是会先长出初级飞羽,后次级飞羽。当飞羽长到原长的1/2~2/3时,翅上覆羽和尾羽开始脱换。头颈背至胸腹的羽毛脱换缓慢。换羽时会失去飞翔的能力,很少上岸活动。秋季只换体羽不换飞羽。
种间关系
编辑捕食
成年的非筑巢小天鹅几乎没有捕食者。然而,在筑巢期间,幼崽和母亲有许多捕食者,包括普通渡鸦、长尾贼鸥、棕熊和北极狐。筑巢期过后,赤狐、狼和浣熊会捕食小天鹅。
寄生
小天鹅身上会有几种寄生虫寄生,包括心丝虫、台湾乌蛇线虫、蛔虫和疟原虫。
互利共生
小天鹅和蓖[bì]齿眼子菜(Stuckenia pectinata)为互利共生关系:小天鹅在迁徙的过程中将蓖齿眼子菜作为食物来源,后作为蓖齿眼子菜传播的媒介。
物种保护
编辑物种现状
至2009年,在中国越冬的小天鹅种群数量约为50~1万只,至2015年,在欧洲繁殖的小天鹅种群数量约为1万~1.2万只,至2016年,小天鹅全球种群数量约为31.7万~33.6万。其种群数量在一些地区趋于减少,在一些地区趋于增加,但据国际鸟盟2015年估计,从2000年至2038年(三代),在欧洲繁殖和越冬的额小天鹅种群数量将会减少50%~79%。
致危因素
小天鹅受到工业排水、石油污染、泥炭过度开采、湿地管理变更(如草地放牧减少,导致灌木过度生长)、水体富营养化等因素导致的栖息地退化和丧失的威胁。小天鹅受到因气候变化等导致繁殖地减少,从而导致繁殖率下降的威胁。小天鹅受到石油中毒、重金属中毒、人为大量捕杀及禽流感等而导致的个体数量不断减少的威胁。
保护级别
小天鹅于2015年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等级为近危(NT)。小天鹅于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等级为无危(LC)。小天鹅于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措施
小天鹅于2009年被列入《欧盟鸟类指令》附录一中。至2012年,英国和荷兰实施几个了小天鹅栖息地海湾和湿地保护实践项目,对其迁徙中途停留点和繁殖地进行了种群监测。小天鹅于2020年被列入联合国《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附录二中。小天鹅于2022年被列入《非洲-欧亚迁徙水鸟协定》(AEWA)行动计划表A栏中。
物种对比
编辑小天鹅和大天鹅形态较为相似,两者具体对比如下: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580/